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19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原卷版)考点穿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一、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古诗词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落日帐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此诗为触最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多之情以及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
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年代】:唐【作者】:杜甫——《绝句二首》(其二)【内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赏析】: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周溶泉徐应佩)。
绝句二首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阅读答案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写作技巧来看,这首诗一句一景,既有一二句的粗笔勾勒,又有三四句的工笔细描,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初春景物图,极富诗情画意。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选一选,填序号)
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的芳香。
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A.沙滩
B. 江山
C. 花草
D. 燕子
3.诗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画面。
下面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景物?请选一选。
迟日对春风,江山对,泥融对,燕子对。
A.鸳鸯
B.花草
C.沙暖
4.阅读古诗,想象故事描绘的画面,然后画下来。
参考答案
1.春天
2.BCDA
3.B C A
4.略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这首诗中至少两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诗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山的感觉。
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道理?选一选。
A.对复杂事物,只要抓住主要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要看事物,也要像看庐山一样,从几个方面去看,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参考答案
1.远近高低
2.庐山
3.B。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9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解析版)考点穿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一、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古诗词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落日帐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此诗为触最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多之情以及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
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这首诗《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写于公元764年暮春,当时诗人杜甫正漂泊西南,住在其在成都的草堂。
全诗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自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参考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赏析《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拓展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杜甫——《绝句二首》(其二)【年代】:唐
【作者】:——《绝句二首》(其二)
【内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
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周溶泉徐应佩)。
绝句二首 答案

古诗鉴赏检测卷(每题5分,满分50分)姓名——班级———得分————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5、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分)6.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8.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浣溪沙【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午茶。
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9、上阕中,▲和▲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10、“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2、羁旅异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5、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
”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愁。
9、江碧鸟白,山青花艳,春光美好,而乡愁却让人黯然神伤,以乐景突出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