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 磁生电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20.5 磁生电(教案)

九年级物理20.5 磁生电(教案)

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学习目标】1.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的含义;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科幻故事:科学家带领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来电能,为什么能产生电?2. 多媒体展示各种发电机,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可以产生电,它是如何产生电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前面我们学过的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二)新课讲授:(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教师提出问题:1.由奥斯特实验可知,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体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运动,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磁能生电,并连接此实验的装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1)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2)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3)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4)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教师提示: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实验室常用的灯泡和电流表不容易观察,所以采用更灵敏的电流表,即灵敏电流计。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灵敏电流计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结合实验记录的结果,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教师引导学生: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师生讨论如何表达。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0.5磁生电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0.5磁生电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播放电磁感应实验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如演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原理,掌握法拉第的贡献。
2.能够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学习并掌握电磁感应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电磁感应实验。
4.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与电流、磁场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内在联系。
4.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 磁生电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 磁生电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磁生电》设计理念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

包括:一、目标设计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

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电动机的使用。

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生:积极思考:可能(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

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

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猜想、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磁生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磁生电(教学设计)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回忆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许多科学家都在思索: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10年的探索,在1831年取得突回忆电流的磁年级九年级授课时间课题20.5磁生电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电生磁的基础上,探究磁生电的问题。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究经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探究新问题还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如何将前面研究问题的方法迁移过来是教学中必须认真考虑的。

本节由“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部分内容构成。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现磁生电的条件,因此做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的实验是突出此重点的关键。

实验中应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规律。

设计实验方案应从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入手,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能否利用磁来生电,进而考虑:如何利用磁生电、如何显示电流等。

难点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要突破难点,首先是要做好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思维方法迁移过来,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力求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器材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导线、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发光二极管、发电机模型。

多媒体ppt ,包含视频《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手摇发电机原理》、《发电机原理》等。

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法拉第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提问】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大多是由发电机提供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初中阶段的电与磁学习是在电学基础上,以磁场为主线,揭示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而本节是在电生磁的基础上,探究磁生电的问题,是整个电与磁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本节由“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探究,分析概括出规律;第二部分是知识应用的内容,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知逆向思维,进一步体会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

2、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科学方法对创新的重要性,初步具有发明创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电磁感应实验盒、灵敏电流表、发电机模型五、板书设计1、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1).原理:电感感应;(2).能量转化: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3、交变电流(1).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我国电网交流电频率50Hz。

六、教学过程电机串联,转动摇把使二极管发光。

(1)交流: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①频率: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②我国电网交流电频率50Hz。

(2)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3)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两个二极管交替发光学生小结:电流方向不断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法拉第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提高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法拉第贡献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介绍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重点讲解法拉第的贡献。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磁生电产生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法拉第贡献: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发电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是磁生电,即磁铁运动或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贡献: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法拉第贡献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

拓展延伸:1.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5节 磁生电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5节 磁生电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5 磁生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具准备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教学过程一、通过实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奥斯特实验)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先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生甲]磁能否生电?[生乙]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第七节磁生电[板书](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板书][生甲]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电流表、导线、直导线、铁架台、细线[生乙]将直导线用导线和电流表相连,用细线将直导线悬挂在铁架台上(不要挂太高).[生丙]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生丁]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生戊]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生庚]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生辛]这表明有电流产生.[生1]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生2]这表明有电流产生.[师]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生甲]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有电流产生.[生乙]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有电流产生.[师]他们回答的准确吗?应怎么表达?[生丙]不准确.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就有电流产生.[师]那么怎样表达能准确?[生](讨论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师]回答得非常好.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1.电磁感应[板书]2.感应电流[板书][师]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发电机[板书][师]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演示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生甲]观察到小灯泡发光.[生乙]有感应电流产生,并通过小灯泡.[演示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生甲]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生乙]这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师]从上面演示可以看出,发电机能发电,且发出的电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那么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看挂图.[生甲]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生乙]当ab向下cd向上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感应电流,ab边电流方向从a→b.[生丙]当ab转过平衡位置,ab向上运动,cd向下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ab边的电流方向从b→a.[师]从发电机工作过程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在交流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边讲解边板书)1.交变电流[板书]2.频率[板书]3.周期[板书][师]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4.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师]我们看课本想想做做,通过做、想、观察得出结论.[生甲]磁体近似于蹄形,一边N极,一边S极.[生乙]线圈通过铜环、电刷和灯泡连接.[生丙]摇把是通过皮带带动线圈转动.[生丁]当慢慢转动摇把,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流表中指针摆动,线圈转动一周,指针来回偏动两次.[生戊]发电机中线圈转动越快,小灯泡越亮.[师]同学们做得非常认真,回答得也很好,值得表扬.下面我们看屏幕(微机播放关于发电机的内容),看看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生甲]实际发电机也是由转子(转动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组成.[生乙]大型发电机一般采取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生丙]发电机发电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师]我们现在根据板书进行小结.三、小结根据板书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1.电磁感应、感应电流2.发电机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五、板书设计第七节磁生电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1.电磁感应2.感应电流二、发电机1.交变电流2.频率3.周期4.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5节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电与磁第5节磁生电教学设计 (新版)

第5节磁生电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第5节磁生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甘肃武威民勤第三中学许尔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二、过程和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3.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发明意识,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创新激发1.由奥斯特实验电生磁激发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磁能生电?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平移、借鉴、奇思妙想、互助设计探究磁生电的猜想、实验、分析论证、结论、检验。

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脑耳眼口手“五到”学法网络的学习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融会贯通联想想象发散创新。

教具准备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发光二极管(红、绿、蓝等)各1只、导线若干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电生磁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一些探究的方法,积累了一定探究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探究新问题还会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必须借鉴前面研究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磁生电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磁生电》
设计理念
磁生电一节教学的设计,应体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的价值。

包括:
一、目标设计
应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个总体目标。

二、教学内容选取: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握教材因素,结合地方、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

四、教学手段、器材:结合教学实际,力图直观、清晰、高效。

器材可行、大方。

五、教学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评价。

以鼓励性、导向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使评价具有促进性、发展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够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初步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在创新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器材
小电动机、耳机、电流表、导线、线圈框、U型磁体、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电动机的使用。

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

生:议论、发现。

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得来?
生:积极思考:可能
(导入:注重提出问题、引发探索、激发兴趣。


二、提出问题
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

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
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

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

生: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

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

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猜想、创新。

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科学猜想)
生:议论。

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

引导学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

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

(尝试逆向思维)
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

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

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
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

师:在我们的探索中,我们利用电动机获得了电流,这种现象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索。

关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电能,课本P65页有具体叙述,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思考: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经过_______的探索,在_________年,首先发现了利用_______产生电流的规律和条件。

2.科学家是根据什么事实,想到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

3.现实生活中的电,是发电厂从_______中产生的。

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

4.本节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第二课时,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的。

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

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
生:猜想、议论。

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66页图8.5-1的器材装置进行探索,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

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结合图2.5-2阅读一下P67页第一自然段。

你得到
了什么结论?
生:讨论、文字表达。

师:把你得到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

创新与发现
师:在上述探索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交流一下。

小结: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

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_____________。

教学延展
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
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

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

②请结合你家及你村的情况。

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

第三课时:发电机
师:出示图8.3-3的手摇发电机,让学生观察。

生:观察发电机的构造,说出发电机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框构成。

师:让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

提问,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从何而来。

生: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设问: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将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

而后让学生实验得到现象:指针左右摆动。

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图8.5-2是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对照示意图进行思考?
生:思考、议论得出:由于磁感线方向不变,导线AB运动方向改变,造成感应电流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小结:
填空:上述现象表明,在______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线_______有关。

师:把导线弯成一个线圈框,增加线圈的圈数,使发电机产生更强的电流、更高的电压。

实际的发电机就是这样构造的,分析发电机的原理,可取其中一匝线圈进行分析,如图8.5-4。

思考:
1.如果ab边中的感应电流从b→a,那么cd中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通过灯泡的电流将向_______。

2.线圈转过180°后,ab向_______运动,ab中电流方向_______,cd向_______运动,其中电流方向_______,灯泡中电流方向_______。

小结:
生: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的,这样的电流与电池供出的电流是_______的。

师:请同学们阅读P68页第1,2,3自然段,认识我国使用的交流电。

回答:
1.我国电网以_______供电,电流的频率是_______Hz。

2.电流在1s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叫_______,单位是_______。

师:在发电机和小灯泡的电路是串联一只电流表。

慢慢转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了解摆动次数与线圈转动次数的关系。

生:体验电流的变化与线圈转动有关系。

师:用不同的速度摇动发电机,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生:体验、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的转动有关系。

教学延展:让线圈运动与声音有关系。

(即用声音来控制线圈的运动)那么发出的电流会怎样呢?(学生课后探究)
思考:P6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总结:学生完成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