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Word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案导学案.doc

第三节比热容(第1课时)宜阳县城关镇一中宋凤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学情分析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只要实验获得数据比较可靠, 学生能够分析出初步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炎热的夏天人们到海边戏水的图片,白天海水凉凉的,沙滩热的烫脚;晚上海水暖暖的,沙滩却凉凉的的体验,提出为什么温度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呢?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预习导学:1.生活体验:热得快(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A、半壶15°C的水和一满壶15°C的水,用热得快烧开,水加热的时间长,加热时间长吸热多,说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B、一满壶15°C的水和一满壶30°C的水,用热得快烧,水加热的时间长,加热时间长吸热多,这说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二)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强弱猜想:(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强.需要的器材:.实验方法.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可以用(填仪器名称)来获取(2)要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的.(填“相同”或“不同”)并且吸收的热量多,判断的依据是.(三)比热容请阅读课本P12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这个物理量.⑴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1a81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6.png)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美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 世纪和18 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 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世界. 二、新课教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 什么组成的呢? [生]各种各样的物质. [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 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 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 [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 天体绕太阳运动. [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 宙.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想想议议]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 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 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 [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 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
[生]有. [师](边讲边演示)现在,我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同 学们观察,水的形状改变了吗? [生]改变了. [师]水的体积改变了吗? [生]水还是刚才那么多,体积不变. [师]因此,我们又可以发现液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甲]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 [生乙]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同学们能不能讨论一下气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对于气体,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圆形的空气,也没有听说过有方形 的空气,说明空气并没有固定的形状. [生]我们也没有听过有一杯空气、一盆空气的说法,所以空气没有固定的 体积. [生]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同学们考 虑,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远不能改变呢? [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我们认为某一种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如水在 很冷时能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水开了后还会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 气态. [生]我们在第一册中学过的物态变化,说明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都是可以 转化的. [师]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会怎么变化呢?
(教师将杯子拿在手中展示给同学们) [师]这个杯子是液体还是固体? [生]固体. [师]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呢? [生]有. [师]什么形状? [生]圆柱体. [师]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 [生]有. [师](把杯子倒过来)看形状变了没有? [生]没有,还是圆柱体. [师]那么它的体积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同学们说固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 [师]总结得很好. [继续演示]老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 [师]现在我往杯子里加满水,大家看:现在杯子不动,那么水有没有一定 的形状呢? [生]有. [师]什么形状? [生]也是圆柱体. [师]那么这杯水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
[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 “分子”. [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 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 [生]我觉得是可以的. [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 [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 [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师]什么是分子呢? [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 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态.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 [生]我知道,物质的存在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在小学学 过.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呢? [生]教室的门、黑板、桌、椅都是固态. [生]我们喝的水、牛奶、饮料都是液态. [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是气态,氢气、氧气等都是气态, [师]物质的不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来区分它们呢? [演示实验]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杯子,还有一些水,同学们注意观察.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 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 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 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同时学会探 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物体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 现象. 教具准备 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 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 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 球.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 10.1-1 和图 10.1-2 中的两幅图) [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科学界,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