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数组

合集下载

数组的应用实验原理

数组的应用实验原理

数组的应用实验原理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数组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数组的理解。

2. 实验原理数组是一种用来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数据结构。

它可以在内存中连续的存储多个元素,并通过索引值来访问和操作这些元素。

在实际应用中,数组常被用来存储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3. 实验步骤1.声明数组:首先需要声明一个数组,并指定数组的类型和名称。

例如,int[] numbers;表示声明一个整数类型的数组变量名为numbers。

2.创建数组:使用new关键字来创建数组。

例如,numbers = newint[5];表示创建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

3.初始化数组:可以在数组创建后对其中的元素进行初始化,也可以在声明数组时直接进行初始化。

例如,int[] numbers = {1, 2, 3, 4, 5};表示创建并初始化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

4.访问数组元素:使用索引值来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索引值从0开始,到数组长度减一。

例如,int x = numbers[2];表示将数组numbers中索引为2的元素赋值给变量x。

5.修改数组元素:通过索引值可以修改数组中的元素。

例如,numbers[0] = 10;表示将数组numbers中索引为0的元素修改为10。

6.遍历数组:使用循环结构可以遍历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通过循环动态改变索引值,从而逐个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例如,使用for循环来遍历数组:for (int i = 0; i < numbers.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numbers[i]);}4. 实验案例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数组的应用原理。

4.1 案例描述某班级有10名学生,需要统计每个学生的成绩,并计算平均分。

4.2 案例解决思路1.声明一个整数类型的数组scores用于存储学生成绩。

2.创建长度为10的数组:scores = new int[10];3.使用循环结构输入每个学生的成绩,并将其存储到数组中。

数组的实验小结

数组的实验小结

数组的实验小结在进行数组的实验过程中,我研究了数组的基本概念、构造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了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场景。

首先,数组是由一组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的数据结构,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下标访问。

它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数据结构,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进行高效的操作。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声明和定义数组,以及如何初始化和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通过这些基本操作,我能够编写程序来实现对数组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了解了数组的构造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数组。

例如,一维数组是最简单的一种数组,它只包含一列数据,可以用于存储一系列的数值或字符。

而多维数组可以包含多行多列的数据,可用于存储矩阵、图像等复杂的数据结构。

我掌握了如何声明和定义不同维度的数组,以及如何通过索引访问和操作数组中的元素。

在实验中,我还学会了使用数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通过数组来统计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我还可以使用数组来存储和排序一组数据,以便进行快速的查找和检索。

此外,我还了解了如何使用数组来实现其他数据结构,如堆栈、队列和链表等。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数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数组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和操作数据,还可以用于优化算法和提高程序的效率。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数组来表示和处理图像的像素点,以便进行各种复杂的图像算法。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可以使用数组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集,以便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等。

最后,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学会了数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还了解了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数组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实用的数据结构,对于我的日常编程工作和学习都非常有帮助。

通过不断实践和深入学习,我相信我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组,为我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增添新的动力。

数组实验报告的总结

数组实验报告的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数组作为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在编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组的原理和特性,我们进行了数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加深对数组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组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2. 掌握数组的创建、访问、修改和删除等基本操作;3. 分析数组在编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提高编程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组的定义与特点数组是一种有序集合,用于存储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

数组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数组具有以下特点:(1)元素类型相同:数组中所有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2)连续存储:数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放,便于提高访问速度;(3)索引访问:通过索引快速访问数组元素;(4)动态创建:根据需要动态创建数组,节省内存空间。

2. 数组的创建与初始化在Java中,创建数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声明数组:int[] array = new int[10]; // 创建一个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2)声明并初始化:int[] array = {1, 2, 3, 4, 5}; // 创建并初始化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3. 数组的基本操作(1)访问元素:通过索引访问数组元素,如array[0]表示访问第一个元素;(2)修改元素:直接通过索引修改数组元素,如array[1] = 10;;(3)删除元素:在Java中,无法直接删除数组元素,但可以通过重新排序或覆盖元素来实现;(4)查找元素:通过遍历数组,比较元素值,找到目标元素。

4. 数组的应用实例(1)冒泡排序: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实现数组的升序排序;(2)查找算法:如二分查找、线性查找等,通过遍历数组,找到目标元素;(3)动态规划:利用数组存储中间结果,实现复杂问题的求解。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数组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加深了对数组概念的理解;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创建、访问、修改和删除数组元素等基本操作,提高了编程能力;3. 在实际应用中,数组在排序、查找、动态规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编程提供了便利。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数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C语言中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了解数组在程序中的作用和用途,熟悉数组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2.数组的基本操作-访问数组元素-修改数组元素-遍历数组-数组作为函数参数实验步骤:1.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定义一个整型数组,数组名为array,数组大小为10。

使用for循环将数组元素初始化为0。

2.数组的基本操作1) 访问数组元素:通过下标访问数组的元素,例如array[0]表示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2)修改数组元素:通过下标将数组的元素修改为新的值。

3) 遍历数组:使用for循环遍历数组的每个元素,并输出其值。

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将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传递,并在函数内对数组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1.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int array[10];for (int i = 0; i < 10; i++)array[i] = 0;}2.数组的基本操作:1)访问数组元素:int x = array[0]; // 访问第一个元素的值,即数组的第一个元素2)修改数组元素:array[0] = 1; // 将第一个元素的值修改为13)遍历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printf("%d ", array[i]); // 输出每个元素的值}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len)for (int i = 0; i < len; i++)printf("%d ", arr[i]); // 输出数组的每个元素}}int maiint myArray[5] = {1, 2, 3, 4, 5};printArray(myArray, 5); // 将数组myArray作为参数传递给printArray函数return 0;}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C语言中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学会了访问数组元素、修改数组元素、遍历数组的操作,还了解了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

C语言_实验九、结构体程序设计

C语言_实验九、结构体程序设计

实验九、结构体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结构、结构数组、结构指针的定义及使用;2.掌握简单的链表的定义及使用;3.掌握共用体和枚举类型的定义及使用;4.掌握文件的简单的定义、打开、写、关闭等操作。

二、实验内容1.[题目内容]某考点建立一个考生人员情况登记表、表格内容如下:1)根据上表正确定义该表格内容要求的数据类型。

2)分别输入各成员项数据,并打印输出(为简便,假设有3个考生)编程序,然后上机调试运行程序。

2.[题目内容]某单位进行选举,有5位候选人:zhang、wang、li、zhao、liu。

编写一个统计每人得票数的程序。

要求每个人的信息使用一个结构体表示,5个人的信息使用结构体数组。

3.[题目内容]设张三20岁、李四22岁、王平23岁,编程输出3人中年龄最小者的姓名和年龄。

4.[题目内容]定义一个学生成绩结构体类型,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英语”、“数学”、“物理”、“总分”、“名次”等信息。

编写6个函数分别用于:(1)使用结构体数组,输入全班10名学生的上述信息;(2)计算每一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3)计算每一门课程的平均分;(4)查找成绩有不及格的学生信息;(5)按学生成绩总分降序排序;(6)输出全班学生的学号、总分及名次。

5.[题目内容]利用上一题的结构类型,创建包含10个结点的无序链表。

编写5个函数分别实现下述功能(参考前面第三部分内容):(1)显示链表;(2)添加结点;(3)删除结点;(4)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5)按英语成绩排序。

三、课后作业(写实验报告)1.学生成绩管理:有5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班级、姓名、三门课成绩。

从键盘输入5个学生数据,要求打印出每个学生三门课的平均成绩,以及每门课程平均分、最高分学生数据(包括学号、班级、姓名、三门课成绩,平均分)。

(1)定义学生结构体。

(2)用一个函数实现5个学生数据的输入,用另一个函数负责求每个学生三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再用一个函数求出平均分最高的学生并输出该学生的数据。

实验09VFP数据查询命令的使用

实验09VFP数据查询命令的使用

实验09VFP数据查询命令的使⽤实验九 VFP查询查询命令的使⽤⼀、实验⽬的熟悉VFP的查询命令及其使⽤格式。

⼆、实验指导1、相关知识(1)VFP中⼏条常⽤命令1、记录筛选命令: Set Filter To <条件>功能:设置当前表中被访问的记录必须满⾜的条件。

要撤消已经设置的筛选,只要执⾏: Set Filter To2、字段筛选命令:Set Fileds To <字段名表>功能:设置当前表中可被访问的字段要撤消已经设置的筛选,只要执⾏:Set Fields To All3、顺序定位位命令:Locate [<范围>] For <条件>功能:把记录指针定位到指定<范围>内,满⾜<条件>的⾸条记录上。

4、索引定位命令:Seek <表达式>功能:把记录指针定位到主控索引关键字的值与<表达式>的值相匹配的记录上。

5、记录数统计命令:Count [<范围>] [For/While <条件>] [To <内存变量名>]功能:统计在指定<范围>内,满⾜<条件>的记录数,并把结果保存到指定的<内存变量名>中。

6、按列求数值字段的和:Sum [<范围>] [<数值表达式>] [For/While <条件>] [To <内存变量名表>]功能:在打开的表中,按指定范围内满⾜条件的记录对<数值表达式表>中的各个表达式分别求和7、Average <数值表达式表>[<范围>][For<条件1>] [While<条件2>][to<内存变量表>|Array<数组>]功能:在打开的表中,按指定范围内满⾜条件的记录对<数值表达式表>中的各个表达式分别求平均值8、Calculate[<表达式表>][<菹围>] [For<条件1>][While<条件2>][TO<内存变量表>|Array<数组>]功能:在当前打开的表中,对指定范围内满⾜条件的记录分别计算<表达式表>中表达式的值。

数组实验报告实验小结

数组实验报告实验小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组作为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在编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组的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组实验。

本次实验报告将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数组的创建、访问和操作方法;3. 熟悉数组在编程中的应用;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组的定义与创建2. 数组的初始化3. 数组元素的访问与修改4. 数组的排序与查找5. 数组的应用实例四、实验过程1. 数组的定义与创建实验一:定义一个整型数组,并初始化为10个元素。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10];// 初始化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 {arr[i] = i 2;}// 打印数组元素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2. 数组的初始化实验二:使用初始化列表直接初始化数组。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 =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数组元素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printf("\n");return 0;}```3. 数组元素的访问与修改实验三:访问和修改数组元素。

代码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rr[5] = {1, 2, 3, 4, 5};// 访问数组元素printf("The first element is: %d\n", arr[0]);// 修改数组元素arr[0] = 10;printf("After modification, the first element is: %d\n", arr[0]); return 0;}```4. 数组的排序与查找实验四: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数组实验报告

数组实验报告

数组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计科1501班任课教师:一、实验目的掌握数组的排序、复制等操作二、实验要求实现编程代码,得出最后实验效果图三、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从键盘接收人任意个整数,并将其存放在数组中,然后求出该数组中的最大值(考察知识点:数组的length属性,求最大值的方法:打擂台).实验效果图如下:2。

编程实现:有一整型数组a,其中数据为3、4、5、1、2、6,编程实现将数组a复制到数组b中(考察知识点:数组的复制)3.编程实现:有一字符串数组,其中的数据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田七”,"李八" 。

编程查找该数组中是否包含”麻子"。

(考察知识点:数组的查找)实验效果图如下:4。

编程实现:有一整型数组,其中的数据有1、22、33、44、55、66、77.现将34插入到该数组中,并不打乱原来的升序(考察知识点:数组的插入。

提示:先将34替换到77)实验效果图如下:5。

编程实现:有一整型数组,其中数据为34,23,12,56,77,89。

编程实现对数组元素进行升序排序,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考察知识点:数组的定义、排序,请使用冒泡排序、选择排序、Array。

sort()三种方法进行排序)6。

编程实现:有一3行3列的2维数组,其中数据为1、2、3、4、5、6、7、8、9。

编程实现其数据的输出(考察知识点:二维数组的赋值、输出)7。

编程实现:综合实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实验效果图如下:四、实验代码(含注释)1、import java.util。

Scanner;public class L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canner in=new Scanner(System。

in);System.out.print(”请输出数组的长度:");int nu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数组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数组的声明、数组元素的引用。

②掌握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的使用差别。

③掌握用数组解决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如:求最大(最小)值、求和、求平均值、排序(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和插入法排序)和查找等。

二、实验任务
实验内容1:
设有如下两组数据:A:2,8,7,6,4,26,24B:79,27,32,40,57,66,82 编写一个程序,把上面两组数据分别读入两个数组中,然后把两个数组中对应下标的元素相加,即2+79,8+27,…,24+82,并把相应的结果放入第三个数组中,最后输出第三个数组的值。

分别以姓名1.frm 和姓名1.vbp为窗体名和工程名保存在计算机上。

【分析】
两个一维数组中下标相同的元素相加之和是第三个一维数组中对应下标的元素。

实验内容2:
使用Array函数给数组进行初始化为:6,2,5,8,9,15,26,18,然后计算数组各元素的和,并在窗体上输出数组各元素的值和数组元素的和。

分别以姓名 2.frm 和姓名2.vbp为窗体名和工程名保存在计算机上。

【分析】
⏹Array函数只能给variant类型的数组变量进行初始化,只能给一位数组进行初始化
⏹数组的元素类型必须相同,单如果数组类型是variant时,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

⏹数组的下界缺省为0,也可用option语句将数组的下界设置为1.数组的上界可通过
ubound函数获得。

实验内容3:
从键盘上输入10个整数,并放入一个一维数组中,
然后将其前5个元素与后5个元素对换,即:第1个
元素与第10个元素互换,第2个元素与第9个元素互
换……第5个元素与第6个元素互换。

分别输出数组
原来各元素的值和对换后各元素的值。

【分析】
同一数组中元素的互换与变量交换值是类同的,
需要借助与第三个变量来作为中转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