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美食世界论文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3000字

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3000字

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3000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对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深入的描绘,还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行为、社交生活等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入手,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一、《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红楼梦》中涉及了大量的饮食描写,从宴会到茶点,从山珍海味到普通菜肴,无所不包。

小说中的饮食不仅具有生活气息,还反映了社会等级、礼仪规矩、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宴会文化《红楼梦》中的宴会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家庭聚会、社交宴请,还有婚丧嫁娶等各类仪式宴会。

小说中描写的宴会场景不仅展示了华丽的宴会氛围,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仪规矩和等级制度。

比如,贾母在生日宴会上享受的是“满汉全席”,而贾琏偷吃的是“腥汤冷饭”。

这种等级制度的体现,不仅在菜肴的种类和质量上有所反映,也在座位的安排、用餐的礼仪等方面有所体现。

茶文化《红楼梦》中涉及了大量的茶文化描写,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习惯到文人雅集的茶道礼仪,都有所体现。

小说中的人物在品茶时不仅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还注重饮茶的环境和心境。

比如,贾宝玉在潇湘馆品尝“雨前茶”,觉得“清雅异常”,而妙玉则以“隔年蠲的雨水”烹茶,款待宝黛二人。

这种对茶道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养生文化《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

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还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健康。

比如,宝钗在选食时注重五谷杂粮的搭配,认为“五谷之精妙,诸菜之香料,皆不可轻忽”。

此外,小说中还通过药膳的描写,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思想。

比如,宝钗在病中服用“燕窝粥”,以调理身体。

这种注重养生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健康和生命的重视。

二、《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里面的美食作文

红楼梦里面的美食作文

红楼梦里面的美食作文先来说说那道著名的“茄鲞”。

我的个天,就一道茄子,居然能做出那么多花样来!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尝了这道菜,愣是没尝出是茄子做的。

这得费多少功夫啊!又是鸡油炸,又是拿鸡脯子肉和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一起拌,听得我都觉得麻烦。

但也不得不佩服,这贾府的人可真是会吃,能把一道普通的茄子折腾得如此奢华。

还有那宝玉喝的“枫露茶”,听着名字就觉得诗意满满。

据说要泡好几遍才能出色,可惜被那不懂事的丫头给弄砸了,还惹得宝玉发了好大的脾气。

再说说那“牛乳蒸羊羔”,这可是大补的东西,一般人可消受不起。

想象一下,嫩嫩的羊羔肉加上香浓的牛乳,那味道估计能香飘十里。

但这道菜太滋补了,感觉吃了能让人上火流鼻血。

“枣泥山药糕”也是一绝,光是想想那软糯的山药加上香甜的枣泥,口感一定细腻绵密,入口即化。

估计是那些小姐们下午茶的最爱,既美味又养生。

浅谈《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摘要:在《红楼梦》中关于“饮食文化”的描绘占据很大比重。

可以说,《红楼梦》整本小说的情节,就是以一系列的“吃”构成与起承转合的。

民以食为天,认真来看“饮馔”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试着浅谈曹公笔下的饮食文化,一探舌尖上的红楼珍馐。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浅谈一、红楼美食之精细、雅趣1.精细。

以《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所品尝到的名菜“茄鲞”为例,可以看到贾府饮食之精细。

刘姥姥向王熙凤请教茄鲞的做法,凤姐煞有介事道:“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

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偎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样,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

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此种做法可能略有夸张,但是贾府饮馔之精细丰盛,由此也可见一斑。

书中三十五回提到的“莲叶羹”也尽显红楼饮食之精细。

宝玉挨打后,贾母、尤氏、李纨和凤姐等纷纷前去怡红院探望慰问,并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莲叶羹”。

而这羹主要是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几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偎成的羹。

同是四大家族薛家出身的薛姨妈对此感叹:“你们府上为吃的也想绝了。

”这其实对是整个封建社会贵族家庭饮食文化的写照。

而凤姐对此却说:“也不是什么精细的东西罢了。

”其日常饮食之精细由此一反衬,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2.雅趣。

《红楼梦》写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均是贵族上流社会阶层,追求生活中的雅趣自然也体现到了饮食上边。

且看妙玉奉茶一节,当贾母到访时,妙玉亲自捧茶奉于贾母。

她给贾母喝茶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是用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装的。

小茶盘上的装饰物“海棠”暗喻为玉堂,“填金”暗喻为富贵,“云龙”献寿暗喻为鲤鱼跳龙门,福禄寿无疆。

关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关于《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关于《红楼梦》中的饮⾷⾷化2021-08-30ꢀꢀ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说的最⾷峰,它包罗万象,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的饮⾷⾷化描写为⾷称道,不仅为读者展现了精美、典雅、和谐的中华美⾷,也在⾷本叙事、⾷物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并且影响⾷今。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中的饮⾷⾷化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红楼梦的⾷章多了去,⾷然也少不了写吃的,⾷⾷⾷宴⾷菜不胜枚举,样样听着都令⾷悠然神往。

某虽不才,也愿详细⾷⾷道来,让爱看红楼梦的和爱吃的都过⾷回瘾。

ꢀꢀ宝⾷探宝钗,通灵初露⾷,薛姨妈留宝⾷黛⾷吃晚饭。

宝⾷夸珍⾷嫂⾷家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忙拿了⾷⾷糟的来给他尝。

鸭信是鸭⾷头,鹅掌鸭信,韧中带脆,⾷感复杂,容易吸收调料的味道,且不会吃得太饱。

这两味端的是下酒的好⾷菜。

宝⾷借着在薛姨妈家没⾷管束,开怀痛饮。

姨妈怕他喝醉,做上酸笋鸡⾷汤。

后⾷还有虾丸鸡⾷汤。

看来鸡⾷做汤富贵⾷家常吃。

红楼梦那个年代,鸡⾷应该鲜⾷脆吧。

只是鸡⾷做汤似乎不耐久煮,应该是⾷氽便起。

酸笋虾丸也宜⾷熟便吃。

如东北⾷吃酸菜,⾷东⾷西⾷吃酸笋,⾷东⾷说笋“毒”,乃是⾷发之物。

发酵以后就不要紧了。

酸笋颇酸,不是所有⾷都吃得消。

吃惯以后,只觉⾷酸脆,下饭送酒,⾷往不利。

炒酸笋宜油重,因为酸味解腻。

和富含脂肪的鸡⾷⾷起煮,很有道理。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回,因为袭⾷领了太太的赏,打点给湘云送点⾷鲜果。

果⾷是红菱和鸡头,清芬扑⾷。

点⾷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新栗剥出来,应该是晶莹剔透,玲珑可⾷的吧。

磨成粉再加桂花糖蒸作糕,真是要多好吃有多好吃。

ꢀꢀ贾元春选了凤藻宫,是书中第⾷⾷喜事。

全家上下,能沾点光⾷的都不愿闲着。

贾琏的奶妈赵嬷嬷也来求凤姐⾷照顾她两个⾷⾷点差事。

赵嬷嬷是⾷⾷代的家仆,甚有体⾷。

照有教养的⾷家规矩,贾链凤姐也要请酒请饭。

贾琏⾷粗,随意拣两盘菜请赵嬷嬷吃,凤姐⾷⾷细,体贴⾷太太咬不动,命把早起的那碗⾷腿炖肘⾷取来。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与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与饮⾷⽂化论⽂红楼梦与饮⾷⽂化论⽂ 在⽇常学习和⼯作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感到⾮常苦恼吧,下⾯是⼩编精⼼整理的红楼梦与饮⾷⽂化论⽂,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巨著《红楼梦》有⼤量精妙绝伦的对“吃”的描述。

从第⼀回到第⼋⼗回,有名⽬的设宴庆贺近70次,约占总回数的85 %。

其中重点描写宴席的场⾯,仅从⽬录上显⽰的就有:“庆寿⾠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史太君两宴⼤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开夜宴异兆发悲⾳”等。

《红楼梦》毕竟是⽂学作品,对饮⾷的描写⼤都是为塑造⼈物或推动情节服务的,只有对“茄鲞”的精致描写除外。

《红楼梦》对“茄鲞”的整个制作过程——从⽤料、做法到保存,通过书中主要⼈物王熙凤进⾏了详尽的描述,⽽且仅仅是为了写菜⽽写菜,这令很多⼈费解。

第四⼗⼀回贾母在荣国府宴请刘姥姥,⾯对满桌的佳肴,贾母偏偏叫王熙凤将“茄鲞”喂些给刘姥姥吃。

刘姥姥尝后,坚决不敢相信⾃⼰所⾷的是茄⼦,后来在得到⼤家的肯定回答后,刘姥姥⼜吃了⼀⼝,并细嚼了半⽇,笑道:“虽有⼀点茄⼦⾹,只是还不像茄⼦。

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凤姐⼉笑道:“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把⽪籖了,只要净⾁,切成碎钉⼦,⽤鸡油炸了,再⽤鸡脯⼦⾁并⾹菌、新笋、蘑菇、五⾹腐⼲、各⾊⼲果⼦,俱切成钉⼦,⽤鸡汤煨⼲,将⾹油⼀收,外加糟油⼀拌,盛在瓷罐⼦⾥封严,要吃时拿出来,⽤抄的鸡⽖⼀拌就是。

”凤姐陈述的这道⼩菜的做法,使得村庄⽼妇刘姥姥着实吓了⼀⼤跳,说:“倒得⼗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

” “鲞”是江浙⼀代的⽅⾔。

在浙江的⾈⼭群岛,渔民们将晒后的⼲鱼叫作“鱼鲞”。

宁波⼀带有菜肴叫“⽠鲞”。

⽠与茄都是块状蔬菜,“茄鲞”可能由⽠鲞演变后传到浙江附近的⾦陵,故⽽曹雪芹将这道菜写⼊《红楼梦》中。

“茄鲞”究竟是不是⼀道真实存在的菜,未有定论。

红楼梦与美食作文1500字

红楼梦与美食作文1500字

红楼梦与美食作文1500字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涵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

文化、人情、历史、民俗等诸多因素已被包括在内。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么就请大家跟随着我,一起走进《红楼》,去见识一下那代表封建贵族最高水平的饮食追求吧。

首先为大家上的是一道家常菜。

看过《红楼梦》的大多记得,当刘姥姥进餐时,王熙凤给刘姥姥夹的一道名叫茄鲞的菜,制作程序刁钻得令人瞠目结舌:把才摘下来的茄子削了皮,只要净肉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要吃时拿出来,用鸡丁样的肉拌着吃。

一盘家常菜做起来竟如此繁琐,难怪刘姥姥这样一个庄稼人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口中吃的就是茄子。

由此可见,贾府的食物已不再拘泥于食物的本味,而是力图在对食物本味的超越中,来获得一种心理的或者说想象的满足。

因此,有意识地把茄子而不是山珍海味拿给刘姥姥品尝,就是要让她从熟悉的茄子中获得一种陌生感,并在这种陌生中回味到茄子的那一点熟悉味道,才会产生连绵不断的惊奇效果。

而那种贵族之家的既立足于现实又对现实的超越力量,像滋味一样被刘姥姥、更是被我们读者真切地品尝了一回。

外在的炫耀,对贾府而言已是多余了。

品完了菜,让我们来用点汤吧。

第三十五回,是写宝玉挨打后,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去探视,让宝玉想吃什么尽管说,宝玉说的是小荷叶小莲蓬汤(也称“莲叶羹”)。

这汤本是一种汤面,先将面食用小巧的银模子轧出荷叶、莲蓬等各种花样,用荷叶垫底将其蒸熟,氽入鸡汤,取荷叶的清香和鸡的鲜味,这汤便制成了。

然而看似简单,实则不凡:当人们把做面的模子找来时,连见多识广的薛姨妈也要忍不住赞叹贾府想得绝了:“四副银棋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的花形,有菊花、梅花、莲蓬、菱角……共有三十四样,打得十分精巧。

”难怪薛姨妈说,如果不是事先说明,是再不会想到这东西是派什么用的。

中华文化品味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

中华文化品味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

中华文化品味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仅描绘了庞大的人物群像和复杂的人情世故,同时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其中的美食文化。

这些美食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还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于饮食的热爱与追求。

本文将从中华文化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

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承载了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热爱和追求。

在书中,宴会经常出现,这些宴会不仅仅是为了聚餐,更是展示身份地位和炫耀财富的方式。

例如,大观园建成之后,贾府为庆祝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这次宴会不仅邀请了各路贵族名士,还特意准备了各种珍馐美味,如“脍鱼罗汉豆腐”、“杂烩鱼腰、蹄筋”等。

这些美食的制作精细、品味独特,彰显了丰富的中华美食文化。

美食的品味与享受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书中,可以看到贾宝玉对于茶、酒、糕点等各种美食的挑剔与品味。

作者用精心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贾宝玉的美食品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于茶的讲究,对于酒的品味,对于糕点的喜爱,都体现了其对美食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描述贾宝玉围绕美食展开的琐碎小事,揭示了人们对于美食的情感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华文化注重以食养生,追求营养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在书中,贾府的厨师都是经过精选的,他们不仅注重食物的烹饪工艺,更注重食材的挑选和搭配。

例如,书中提到的“黄鳝鸭蛋”,结合了黄鳝肉的鲜嫩和鸭蛋的细腻,构成了独特的风味。

这种将不同食材融合在一起的美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饮食智慧和对食材的独到理解。

此外,在《红楼梦》中,美食文化也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宫中贵妇还是贾府的妾室,都对于美食有着极高的要求和追求。

在书中,王夫人对于果品的执着和宝钗对于糕点的偏爱,都是通过对美食的喜好和选择,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的。

这种将美食与情感交织的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深度,还揭示了中华文化中将美食视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试论《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摘要:《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人们不仅被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且也为它所展示的一幅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所倾倒。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也经常被人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红楼梦;饮食文化;民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与此同时,它也像一面镜子似的折射出一幅幅色彩眩目、线条明晰的社会风俗画。

其中,最为精彩的便是饮食文化。

透过曹雪芹细致的描摹,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基本精神:食之精、食之美、食之情、食之礼,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一、食之精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内在品质的概括,意思是在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从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这种精品意识在贵族阶层中更为明显。

《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均应是贵族阶层的代表,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身上更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命凤姐用“茄鲞”款待她。

刘姥姥尝了尝这茄鲞,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然后询问此菜的做法,打算回去也弄着吃。

其制法在第四十一回中,凤姐捉弄刘姥姥的言语中道出“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剥了皮,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弄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放,外加糟油一拌,盛在陶罐子里封严,要吃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凤姐这段话让刘姥姥瞠目结舌,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来十几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道。

”这里的各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不但调和得当而且相当营养。

二、食之美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体现出的审美特征的概括。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享誉全球,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美也贯穿于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美食世界论文
摘要:《红楼梦》中的美食已经超出了简单的食品的范畴,它既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而近年来,作为红楼文化的衍生品,各种“红楼宴”也是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只是打一个《红楼梦》的招牌,为自己的商品制造一个噱头,这样的“红楼宴”其实意义不大。

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体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讲《红楼梦》中的饮食,不在于“仿膳”式的照猫画虎,画也难成,只在于体会它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


《红楼梦》是一本说不尽的奇书,它的作者曹雪芹更是一位文学巨匠。

曹雪芹也是一位“美食大师”。

他在书中描绘的美食世界,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总是忍不住细细品味他所创造的这顿“红楼宴”。

《红楼梦》中描绘的美食实在是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据研究者统计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小说,述及美食的回目有八十七回,描写到的食品多达一百八十六种。

这些食品中包括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水果、补品等等。

曹雪芹在描绘这些食品时,可谓费尽了心思。

首先,从命名上看,既有按照材料命名的“鸭子肉粥”、“藕粉桂花糖糕”,也有按照功效命名的“解暑汤”,甚至还有“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这样讨喜的名字。

其次,从详略安排上来看,这些美食有些是一笔带过,随文而出。

有些则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细致的描绘。

比如在四十一回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一道名叫茄鲞的菜。

他先是描绘了刘姥姥吃完这道菜的反应。

“刘姥姥笑道:‘别
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

’”当得知这道菜真的是茄子之后,她又马上向凤姐讨教菜的做法,于是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薰、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拌就是。

’”短短几句话,茄鲞的做法就跃然纸上,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和这道菜的距离。

而有些食品,作者虽然没有对它进行细描,却依然让读者们心驰神往。

比如说五十四回中,贾母看戏看得有些饿了,凤姐儿连忙向贾母推荐预备好的“鸭子肉粥”和“枣儿熬的粳米粥”,但是贾母却说:“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

”凤姐儿连忙又向贾母推荐了杏仁茶。

贾母说:“倒是这个还罢了。

”文中虽然没有对杏仁茶的任何直接描写,但是根据贾母的反应,读者已经能感受到杏仁茶的清新爽口。

同样的写法还出现在第五十八回宝玉看到火腿鲜笋汤时。

“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袭人笑道:‘菩萨,几日不见荤,馋得这样起来。

’”虽说宝玉有这样的反应和他饿着肚子有关,但是看到他这番食指大动的样子,实在令人垂涎三尺。

曹雪芹构筑的美食世界不单单给了读者们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了大观园中的生活。

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作者就生动地描绘了大家族吃饭时要做的各种准备。

贾母等坐下以后“先有丫头挨人递了茶。

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

”贾母平日吃饭,总有
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可见,大家族吃饭时的每个环节都会做提早安排,他们所用的餐具也是十分讲究。

对于他们来说,吃一顿饭已经不单单是“果腹”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刘姥姥吃饭的时候就显得随意得多,凤姐儿她们为了捉弄刘姥姥,特意给了她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

刘姥姥见了就打趣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那里拿的动。

”换成银的筷子后,刘姥姥又说:“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那个伏手。

”但是刘姥姥还是吃得十分香甜。

尽管餐具只是吃饭的时候很小的一个方面,但是已经足以反映贾母和刘姥姥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红楼梦》中的食品连放置的器皿也是十分的雅致。

第四十一回中,“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六安茶放在这么精致的茶具中,还真是“门当户对”。

《红楼梦》中的人物在品尝这些美食时,还特别讲究搭配。

如第八回中,“宝玉因夸前日在东府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鹅信。

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

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

’”可见,无论是礼仪,还是放置的器皿、亦或是美食间的搭配,大观园中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也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那些难得一见的珍馐吧。

如果这些美食到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手中,怕是品尝不出这么多的美好来,那可真是暴殄天物了。

《红楼梦》中的美食还能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比方说因为这些美食,宝玉和小丫头们间还发生了许多故事。

第八回中,宝
玉特意为晴雯要了她喜欢吃的豆腐皮包子。

结果李奶奶看见了,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

”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第十九回中,宝玉又给袭人留了酥酪。

结果还是被这位李嬷嬷看见了,拿起匙就要吃。

众人劝她那是给袭人留的,她反倒说:“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他待袭人比我还重?”但是,面对同样的事情,两位丫头的处理方式确实完全不同。

晴雯据实告诉了宝玉,导致宝玉在发现李嬷嬷又喝了他的枫露茶后勃然大怒,要撵走李嬷嬷。

而当宝玉发现酥酪又被李嬷嬷吃了,正要说话的时候,袭人却说:“原来留的是这个,多谢费心。

前儿我因为好吃,吃多了肚子疼,足闹了吐了才好了。

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倒白糟蹋了。

我只想风干栗子吃。

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

”宝玉信以为真。

袭人成功地转移了宝玉的注意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风波。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晴雯和袭人性格上的不同。

晴雯性格比较自由洒脱,所以她是有什么说什么。

而袭人相对考虑的东西会更多。

这一点在她被李嬷嬷骂却一直默不作声中也有所反映。

也难怪脂砚斋在评点第八回中这样写道:“奶母之倚势,亦是常情,奶母之昏聩,亦是常情,然特于此处细写一回,与后文袭卿之酥酪,遥遥一对,足见晴卿不及袭卿远矣。

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

”而宝玉向玉钏儿赔罪也是和美食有关。

玉钏儿知道金钏儿之死和宝玉有关,因此心里怨恨宝玉。

宝玉为了向她赔罪,故意把人都支出去。

玉钏儿催他喝汤的时候,他故意说不好吃,骗玉钏儿也喝一口。

可见,美食有时候还可以成为《红楼梦》中人物沟通的媒介。

《红楼梦》中的美食已经超出了简单的食品的范畴,它既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而近年来,作为红楼文化的衍生品,各种“红楼宴”也是层出不穷。

但是,如果只是打一个《红楼梦》的招牌,为自己的商品制造一个噱头,这样的“红楼宴”其实意义不大。

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红楼梦中的美食文化,体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讲《红楼梦》中的饮食,不在于“仿膳”式的照猫画虎,画也难成,只在于体会它的精义神理,亦即中国烹饪的哲理和美学观。


指导老师:首作帝
参考文献
[1]段振离、段晓鹏.<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与养生[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