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与写作读后感

合集下载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写作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1这次为期3天的短期培训,聆听了原冀中能源集团组织部和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学新老师的精彩授课,学习了有关新闻报道的基本要领和有关拍摄技术基础知识,使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下面,就几天的紧张学习培训谈一下心得体会。

一、培训内容“实用得体,通俗易懂”此次新闻培训课由号称是“冀中能源第一笔杆”的王学新老师亲自授课,本人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虚心向他人学习。

王老师在授课的2天中,给我们讲述了19种公文的写作,例举了38种范例,每讲到一种公文的写作,他都把每种公文的概念、特点、种类进行一一的点评、解析,用简明扼要的观点进行总结,让每位学生听后耳目一新,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讲课形式“新颖生动,栩栩如生”无论王老师讲到哪个章节,还是讲到那种公文的写作技巧与要点,他都能用鲜明生动的范例给大家讲地仔仔细细,作为我这个学生来说,越听越想听,不知不觉已写下了20页的学习笔记,大约7000字左右。

王老师不仅把公文的特征讲得淋漓尽致,而且把正式公文与非正式公文的区别讲得清清楚楚,不仅把每篇公文的历史背景阐述的一清二楚,而且还进行反复的剖析,让学生听了之后如同自己写作一样,颇有同感,深受启发。

三、所学知识“务实得当,贴近实际”此次培训内容,主要讲解了我们常用的公文和非正式公文的写作,切实务实,贴近实际,比如请示、批复、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报告、会议纪要等等这些文体,都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用的一些公文,而一些非正式公文,如开幕词、闭幕词、祝词、致辞、工作安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等等十几种公文都是我们天天使用的几种公文。

这些公文如何写好,关键是自己在构思、取材、锤炼等方面做非常细致的工作,王老师讲得好,公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要注意三方面,一是精心弹好撰写的“三部曲”,二是潜心撰写,三是精雕细刻,同时也注意“十忌关”的出现,以免把公文写的一无是处,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后感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后感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后感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这门课程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亮点与改进方向。

首先,我要感谢课程老师为我们传授了丰富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

在新闻采访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以及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并进行整合。

这些技巧使我更加擅长挖掘故事背后的真相,让我的采访更具深度和广度。

在新闻写作方面,我掌握了文章结构的组织、语言表达与风格等方面的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和主题进行调整。

这些都为我日后从事新闻工作奠定了基础。

课程中的亮点之一是实例剖析。

老师为我们详细解析了优秀新闻报道的特点,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此外,同行间的交流与互动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分享经验和心得,我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然而,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课程内容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不够紧密。

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其次,课堂讨论与发言机会有限,我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更多地参与到讨论中,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沟通技巧。

最后,我建议课程增设实践环节,以及邀请行业嘉宾进行讲座,以便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

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

在此,我衷心感谢老师的
辛勤付出和同学们的陪伴。

一则新闻相关读后感(精选5篇)

一则新闻相关读后感(精选5篇)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一则新闻相关读后感(精选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则新闻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闻相关的读后感1在一家冷饮店发生了一件意外,女老板在压封口机时,她的三岁女儿因为一时好奇,把手放到封口机上去玩,结果左手中指遭压伤,父母急忙送女童去医院,但医师告知女童的父母,女童的左手中指恐怕要截肢。

我从这则新闻中发现,不当的好奇心常会使自己受害,女童就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才会想把手放在封口机上试一试,结果却使自己遭到截肢的命运。

有很多意外的发生,不少就是因为当事人好奇心造成的,像我就是一个例子。

有一次在大卖场,我看到一个我不曾见过的哑铃,结果我就很好奇的把它拿起来把玩,一个不小心,哑铃打到了我的手指,我的指甲整片掉落下来,我痛得哇哇大哭,也把爸妈吓得惊慌失措。

人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若在不该好奇的地方好奇,就可能发生无法预知的意外。

像是碎裂掉的玻璃,有的人可能好奇,便伸手去摸,就被割伤了。

但如果把好奇心用在对的地方,例如在求学时,遇到问题,因着好奇,怀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种求学态度便是值得学习的。

我因为经历过因为好奇而受伤的事件,我渐渐学会如何分辨什么事情可以去尝试,什么事情只要知道即可,不要被好奇心牵动着,因此现在的我不再因为好奇心而受伤。

希望大家都能以报导中的小女孩为借镜,懂得克制自己的好奇心。

就算对某些新奇事物感到好奇,也要清楚是否可以去尝试,不要在未弄清楚前就轻易尝试,如果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那可得不偿失啊!新闻相关的读后感2你看过"橡皮筋狗"吗?不是新品种,也不是手工艺品,更不是可爱的绰号喔!它是我最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新闻里的可怜小狗。

不知道哪个顽皮的小孩,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拿橡皮筋套在小狗的脖子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狗的脖子被橡皮筋紧紧捆绑,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而且在强力的摩擦下,橡皮筋就像一把利刃,把小狗的脖子切割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其实我是很怕狗的人,尤其是流浪狗,每次看见它们时,我都会绕路而行,对它们敬而远之。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近日,一则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新闻报道了一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废水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则新闻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比如减少用水、减少使用塑料袋等,都是环保的小举措。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关注环保新闻、参与环保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让我意识到环保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新闻报道环保成果,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位普通人在面对突发危机时的勇
敢行为。

这位普通人在火灾发生时,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燃烧的建筑物,救出了被困的人。

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深受触动。

这则新闻让我想到,面对危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不是因为我们有超凡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善良、勇敢
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面临火灾这样的危机,但是我们可
能会遇到其他困难和挑战。

而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也可以像这
位普通人一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这则新闻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善良和勇敢是我们每个人都应
该具备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些人在面对危机时选择逃避或者袖手旁观。

然而,这并不是
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相反,我们应该向这位普通人学习,学会在
面对困难时勇敢地挺身而出,帮助他人。

新闻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报道,它还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
善良和勇敢。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则新闻中汲取力量,成为生活中的英雄,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新闻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新闻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新闻读后感新闻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闻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报道了绍兴公交车上一名老人上车,无人让座。

我又看到了另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71岁的老人给79岁的老人让座。

读了这两则新闻我感慨万分。

首先,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居然在我们绍兴的公交车上没人老人让座,真是为那些人感到难过。

如果是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主动让座的。

想想倒也是,现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我们转,有什么要求立刻满足。

不用做饭,不用洗衣服,不用整理床铺,更不用为老人做任何事情。

尊老爱幼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孩子身上将得不到发扬光大。

其次,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71岁老人给79岁老人让座,感动了车上所有的人。

从这篇报道中平时我们的长辈应为我们一代作好榜样,因为71岁老人为车上的年青人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给车上所有的人上了一节尊老爱幼的课。

作为一绍兴人,我应该积极地向这两人老人学习,让我们的绍兴更加美好。

今天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一个新闻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说的是沈阳市一位老板开了一个叫金丰超市的商场,开业两年期间,被政府有关部门检查罚款了39次。

第一次是在开业的时候老板打出“金丰超市,物价最低”的标语,工商局的人说用“最”字做标语违反了《广告法》,要罚款。

第二次工商局的人想捞点钱,就去金丰超市把真的烟说成是假的烟,把烟没收,还要罚款,老板请朋友帮忙才把烟拿回来。

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工商局的人又再次来到金丰超市,把真的白酒,说成是假的白酒,要没收并罚款。

面对无休止的检查罚款,老板忍无可忍,拿起了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工商局的人怕事情败露,连忙做老板的工作,让他撤诉,老板饶了他们,撤了诉,工商局的人赶忙把白酒和罚款送了回来。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在信息时代,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天,我们都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接收到大量的新闻。

而每当我阅读完一篇新闻后,总会有一种强烈的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不仅仅是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新闻报道往往会揭示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比如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常常让我感到愤怒和无奈,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新闻,我了解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也看到了人们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的身影。

新闻读后感还能引发我对人性的思考。

新闻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善良而无私的,也有冷漠自私的。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时,我会为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感动,为他们的善良而感到欣慰;有时,我会为那些冷漠自私的人感到愤怒和失望。

新闻中的人物形象让我明白,人性是复杂而多样的,但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永远是存在的。

除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新闻读后感还能激发我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

新闻报道中,总会有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的新闻。

这些新闻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每当我看到那些改变世界的人物和事迹时,我都会被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所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去追求我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新闻读后感是一种思考和感悟的过程。

通过阅读新闻,我不仅仅了解到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更重要的是,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新闻读后感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写作学》读后感

《新闻写作学》读后感

《新闻写作学》读后感英文回答:After reading "Journalism Writing," I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news writing. This book delve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journalistic storytelling, offering practical advice and insights into the art of crafting informative, engaging, and accurate news article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is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in journalism.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journalists must strive to present the news without bias, ensuring that the facts are reported accurately and fairly. This requires a commitment to research, verifying sources, and present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provide a balanced account of events.The book also provides valuable guidance on writing effective news leads, crafting compelling headlines, andstructuring article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strong verbs, vivid language, and engaging anecdotes to capture the reader's attention and convey information effectively.Moreover, the book explores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journalists in their pursuit of the truth. 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journalists to adhere to ethical standards, including protecting confidential sources, avoid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ctions.Overall, "Journalism Writing"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aspiring journalists,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news writing. By embracing the lessons and techniques outlined in this book, journalist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ensuring that their reporting is accurate, ethical, and impactful.中文回答:读完《新闻写作学》一书,我对新闻写作的原则和技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事实本身,用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与写作》读后感
听着中孝介的《花》写阅读梅尔文.门彻所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的读后感,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一个是据说“世界上最纯净的男音”在吟唱召唤人类追求内心梦想的歌曲,一个是统合哲学、心理学、文学后深入浅出的新闻学经典教材。

写这篇读后感是因为在企业做内训师后的要求作文。

沉下心来,有点迷离,此时此地。

梅尔文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历时数十年不衰,行文朴实,素材凝练。

规则都是简单的,关键是理解规则后的价值观、方法论,坚持执行。

道理触类旁通,从文中提炼出的采访、写作原则,应用到为人处世、工作管理,不无裨益。

(一)新闻采访的一些指导原则
第一,不要在采访开始时一下子就提尖锐的问题,相反打破坚冰,解释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你要找他,说几句奉承话听上去很有效果。

第二,采访分为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两种,开始的问题通常应该是开放式问题,从消息来源最熟悉的问题开始,提一些采访对象与你共同态度的问题,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不要一开始就闭合,用开放性问题转移注意力。

第三,仔细观察并且倾听,采访对象的反应怎么样。

他看起来是知无不言还是藏有秘密。

他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打断他,问一个小问题,或者仅仅试试他的反应,你得仔细观察并倾听。

运用你在早
期阶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你在采访前关于他的预感是否正确。

如果他坚持要正规,你可能也要做出公事公办的样子。

如果他是轻松和随意的,你也应该那样。

但是要提防,采访在那时可能演变成一种你无法控制的漫无边际的闲谈。

第四,通过你的问题,从采访开始就要引导对方进入你设计好的思路,最好引入你的思路。

在逻辑上应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在提一个尖锐问题之前,应有两三个问题做铺垫。

第五,要不断提醒自己,内容是否已经足够,要补充什么,导语该怎么写,怎么切入,跟原来的设计思路会不会改变。

第六,不要忘记问关键问题:你的主编让你问的问题,或者将引出支持主题的材料的问题;
第七,不能回避令人尴尬的问题。

在问完了你想出来的全部问题后,问尖锐问题的时机就会到来。

第八,不要回避幼稚的问题。

要让采访对象知道你也有笨的时候,你也不是无所不至,即使你做了准备工作,你肯定有不熟悉的,失误的和笨的地方,这样采访对象会很高兴的填补这种差距,他的警惕性降低马上会跟你说很多。

第九,养成追问的习惯,比如:说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那样呢?通过追问使采访对象不断往下说下去。

第十,有时候改变一下谈话节奏会有助于采访。

例如突然将你的笔记本放在一边,营造一种问完了的假象,突然对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表现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做完这个戏以后一定要再回到敏感的问题,
一个突然的停顿是非常有用的,当采访对象说了一段话以后,如果你面带暧昧的笑容看他几秒钟会使他不安,这种不安会使他不假思索地说出很多关键的内容。

第十一,千万不要因为采访对象说无可奉告便放弃那个问题,那仅仅是攻坚战的开始,你可以表现得好像是误解了他的话,稍稍改换措词后重新提问。

如果他依然拒不开口,你可以表现得他误解了你。

第三次的时候假装他不会拒绝这个问题,根据他的拒绝提出一个令人为难的结论。

第十二,偶尔你最好的采访可能来自采访对象认为采访已经结束的时候,当你要说再见的时候,采访对象经常会放松下来,说出一个根本没有事先准备的话,因此在离开大门之前都要保持警觉。

美联社的记者就说,采访的宝石可能在笔记本合上之后才到来,根据工作经验我发现在这个时候获得的东西可能比在采访的时候获得的东西还要多。

第十三,注意倾听,从中找出你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的线索。

注意:你事先选好的主题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只是次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灵活应对。

他偶然间做的评论可能使你写出一篇比你原先设定的好许多的报道。

如果情况是那样,立即进行挖掘。

通常情况下,挖掘的主体是记者,为了实现预期的采访目的,需要理性思考,搜集基础素材后拟定采访谈话路径,而事实是多变的,采访中,可能出现超过预期的点,这时需要尊重事实,进行适时的调整。

这体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灵活应
变的状态,隐含了一种冷静自持、淡定达观的境界。

在做策划,做管理的时候,同样需要有这样的状态和境界。

(二)新闻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然后再写。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和具有人情味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

5、把相关的说明或有趣的故事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

6、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7、避免滥用形容词,避免用大量副词修饰动词。

8、避免在报道中做判断和推论。

让事实说话。

9、不要在文章中提出你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地写作。

人心不如天心,尊重事实,可以预设事实不能编造事实,预判不能冒充判断,不是不判断而是延迟判断。

质朴、诚实的态度和表述更具力量,根据经济学物以稀为贵的原理推断,做到这一点很难。

环顾身边优秀的前辈同仁,该风格皆具。

在此时此地此境,同样的特质在偏离预想的土壤上依旧生根发芽,或曾想,在企业经历对实事的历练,好过一开始就在文字中挥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