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10
(3)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力必须≥3 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的肌肉必须≥4级。
(4)损伤平面的记录:由于身体两侧的损伤水平可 能不一致,评定时需同时检查身体两侧运动损伤平面 和感觉损伤平面,并分别记录(右-运动,左-运动,右 -感觉,左-感觉)。
11
2.损伤程度的评定
可初步分为完全性损伤和 不完全性损伤。
1. 康复目的 防止废用综合征(制动综合征),如预防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为后期的 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19
2. 具体措施
良肢位训练
电刺激
关节被动运动
体位变换
早期坐起训练
站立训练
呼吸及排痰训练 大、小便的处理
BackΒιβλιοθήκη 20神经源性膀胱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 尿功能障碍。
可以由药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引 起,导致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最终表现为尿 失禁和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中常 见的合并症之一,尤多见于脊髓损伤。
42
(3)步行训练的目标 1)社区功能性行走 要求达到:①终日穿戴支具并
能耐受;②能自己上下楼;③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④ 能连续行走900m。
2)家庭功能性行走 能够完成上述3项活动,可在室
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适合于L1-L3平面损伤 患者。
3)治疗性步行 上述4项活动均不能达到,但佩带骨
一般1次/4-6h,每日不超 过6次。每次导尿前,可配合 多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 练,诱导出现反射性排尿。出 现反射性排尿后,可根据排出 尿量多少调整导尿次数。
在无菌或清洁的条 件下,定时将尿管 插入膀胱内,使膀 胱有规律的排空尿 液。
27
目前常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量膀胱容量, 指导间歇导尿。一般情况下,残余尿量少于100ml 或只有膀胱容量的10﹪-20﹪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 平衡,可停止导尿。
(3)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力必须≥3 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的肌肉必须≥4级。
(4)损伤平面的记录:由于身体两侧的损伤水平可 能不一致,评定时需同时检查身体两侧运动损伤平面 和感觉损伤平面,并分别记录(右-运动,左-运动,右 -感觉,左-感觉)。
11
2.损伤程度的评定
可初步分为完全性损伤和 不完全性损伤。
1. 康复目的 防止废用综合征(制动综合征),如预防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为后期的 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19
2. 具体措施
良肢位训练
电刺激
关节被动运动
体位变换
早期坐起训练
站立训练
呼吸及排痰训练 大、小便的处理
BackΒιβλιοθήκη 20神经源性膀胱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 尿功能障碍。
可以由药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引 起,导致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最终表现为尿 失禁和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中常 见的合并症之一,尤多见于脊髓损伤。
42
(3)步行训练的目标 1)社区功能性行走 要求达到:①终日穿戴支具并
能耐受;②能自己上下楼;③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④ 能连续行走900m。
2)家庭功能性行走 能够完成上述3项活动,可在室
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适合于L1-L3平面损伤 患者。
3)治疗性步行 上述4项活动均不能达到,但佩带骨
一般1次/4-6h,每日不超 过6次。每次导尿前,可配合 多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 练,诱导出现反射性排尿。出 现反射性排尿后,可根据排出 尿量多少调整导尿次数。
在无菌或清洁的条 件下,定时将尿管 插入膀胱内,使膀 胱有规律的排空尿 液。
27
目前常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量膀胱容量, 指导间歇导尿。一般情况下,残余尿量少于100ml 或只有膀胱容量的10﹪-20﹪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 平衡,可停止导尿。
脊髓损伤及康复PPT课件

• 截瘫:截瘫(paraplegla)是指 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 颈段)椎管内损伤之后,造成运 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截 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根据 损伤节段的不同,躯干、下肢及 盆腔脏器可不同程度受累
SCI原因
• • • • • • • • 原因 高处坠落 交通事故 重物砸伤 运动损伤 刀刺伤 其他 总数 例数 109 59 49 3 1 43 264 百分比(%) 41.3 22.3 18.6 1.1 0.4 16.3 100动,呼吸差,ADL完全依赖
• 用口棍或气控开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 (ECU)用頦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椅
• 训练: 呼吸
站立
ROM
评定
• 运动功能的评定 运动指数评分法 10条肌肉每条 最高5分 共5*10*2=100分 • 感觉功能的评定 感觉功能评分法 28个点 分别检 查痛觉和轻触觉 共28*4*2=224分 • ADL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QIF日本ADL量表 • 关节活动度(ROM)评定 • 肌张力评定 Ashworth评定法 • 二便功能评定
感觉水平与感觉评分
• 指SCI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 的最低脊髓节段(皮节) • 感觉评分 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2分 异常 1分 消失 0分 左右各有28各感觉关键点,正常为224分
神经损伤水平的确定
• 神经损伤水平是指运动、感 觉功能仍然完好的最尾端的 脊髓节段水平。例如C6损伤, 意味着C6及以上仍然完好, C7以下即有功能障碍。
四肢瘫定义
• 四肢瘫(teteaplegia)是指椎 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而造成 损伤节段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 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导致上 肢、躯干、下肢及盆腔的功能 损害,但不包括臂丛或椎管外 的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前窝的外侧面 *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肘前窝的外侧面 腋窝的顶部 第三肋间 * 第四肋间(乳线)* 第五肋间(T4—T6中点)*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第七肋间(T6—T8中点)*
T8 第八肋间(T6—T10中点)* T9 第九肋间(T8---T10中点)* T10 第十肋间(平脐)*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L1 T12与L2之间的1/2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髁 L4 内髁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S5 肛门周围(一个平面)
康复目标
损伤水平
康复目标
C4 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全部依靠他人帮助
C5 基本上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
C6 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
C7 基本上能自理生活,需小量帮助
C8-T2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不能走路,能作治疗性站立
T3-T12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能作治疗性步行
L1-L2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能作家庭功能性步行
同侧运动丧失、深感觉消失;对侧痛、温觉消失。
综
脊髓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 :
合
双下肢运动和感觉保留正常,大小便不能控制。
征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 :
下肢不对称性损伤明显,预后较好。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8
四、主要的功能障碍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52
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
3.7 植物神经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康复最新PPT课件

编辑版ppt
60
▪ 3、 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 通过手法和增加腹压 等方式促进排尿,主要包括: (1)Valsalva法:患者取坐位,放松腹部身体 前倾,屏住呼吸10~12 s,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 直肠和骨盆底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大腿 贴近腹部,防止腹部膨出,增加腹部压力。 (2)Crede手法: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 手指放在膀胱顶部(脐下方),逐渐施力向内下 方压,也可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 加压时须缓慢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和耻骨上直接 加压。膀胱压力过高可导致膀胱损伤和尿液返流 到肾脏。
编辑版ppt
41
三、转移训练
1、翻身训练
2、坐起训练
编辑版ppt
42
C5损伤翻身训练
编辑版ppt
43
3、床上横向、纵向转移
编辑版ppt
44
4、床-轮椅转移:辅助转移训练
编辑版ppt
45
床-轮椅前方转移训练
编辑版ppt
46
床-轮椅侧方转移训练
编辑版ppt
47Βιβλιοθήκη 5、助行器内站立训练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6
概念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伤病导致脊髓结构和 功能损害,从而引起损伤水平以下运动、 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编辑版ppt
7
病因分类
➢ 外伤性脊髓损伤 ❖ 发病率20-60例/百万人口 ❖ 原因:交通事故 坠落或工伤 运动损伤 暴力损伤 其他损伤 ❖ 直接外力:刀、子弹、石块、重物 ❖ 间接外力: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跳水意外等导致脊柱 骨折、脱位 ➢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 发育性病因: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 ❖ 获得性病因: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PPT幻灯片课件

43
(2)肌肉与关节牵张
包括腘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 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 以实现独立坐。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 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跟腱牵张 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练。 牵张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 目。牵张训练还可以帮助降低肌肉张力,从而 对痉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继续前期活动 2.垫上训练
(1)翻身 (2)肘胸位 (3)手膝位 (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
38
(5)帮助下坐起动作 (6)卧坐转移 (7)坐位平衡 (8)坐位下移动 (9)四点跪位 (10)膝跪位
39
原则如下:
技能从简单到复杂;将整个项目分解成 为简单动作,完成后再合成整体训练;使 用上肢、手活动、健存肌肉代替加强无力 或乏力肌肉,如果可能,锻炼期间运用体 重作为阻力进行抗阻训练;肌群应在他们 发挥功能性作用的姿势下进行。
40
41
1、运动功能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原则: 1.继续加强肌力训练: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重点是上肢、肩及肩胛带肌肉的训练;不 完全损伤者则残留肌肉一并训练。 2.可定做截瘫助行器,在其帮助下逐渐进行 站立、平衡杠内步行及行走练习,也可在 水池中进行站立、行走等功能训练,同时 进行移坐、轮椅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与手功能训练结 合进行。
认知功能训练 床-椅转移训练
ADL训练 (BADL为主)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瘫痪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8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制定康复目标的注意事项 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拟要达到的目标
(2)肌肉与关节牵张
包括腘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 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 以实现独立坐。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 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跟腱牵张 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练。 牵张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 目。牵张训练还可以帮助降低肌肉张力,从而 对痉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继续前期活动 2.垫上训练
(1)翻身 (2)肘胸位 (3)手膝位 (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
38
(5)帮助下坐起动作 (6)卧坐转移 (7)坐位平衡 (8)坐位下移动 (9)四点跪位 (10)膝跪位
39
原则如下:
技能从简单到复杂;将整个项目分解成 为简单动作,完成后再合成整体训练;使 用上肢、手活动、健存肌肉代替加强无力 或乏力肌肉,如果可能,锻炼期间运用体 重作为阻力进行抗阻训练;肌群应在他们 发挥功能性作用的姿势下进行。
40
41
1、运动功能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原则: 1.继续加强肌力训练: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重点是上肢、肩及肩胛带肌肉的训练;不 完全损伤者则残留肌肉一并训练。 2.可定做截瘫助行器,在其帮助下逐渐进行 站立、平衡杠内步行及行走练习,也可在 水池中进行站立、行走等功能训练,同时 进行移坐、轮椅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与手功能训练结 合进行。
认知功能训练 床-椅转移训练
ADL训练 (BADL为主)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瘫痪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8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制定康复目标的注意事项 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拟要达到的目标
脊髓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2、按损伤部位分类
颈脊髓损伤(常造成四肢躯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称四肢瘫,一般表现为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 功能损害或丧失)
胸、腰脊髓损伤(常造成躯干、下肢的运动、感觉功能 障碍,而上肢未累及,称截瘫 )
四肢瘫→颈脊髓损伤,四肢受累 截瘫→胸、腰脊髓损伤,上肢正常
3、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1.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鞍区(会阴区) 感觉消失
2.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下降 或随意运动消失。脊髓损伤后出现脊髓休克期, 在此期暂时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后,高位脊髓 损伤转变为痉挛性瘫痪。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肌 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导致关节 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造成下肢或四肢的随意 运动障碍或消失。
创伤:
骨折 枪伤、刀伤 挥鞭样损伤
疾病:
感染性:脊髓炎等。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三、脊髓损伤病因和 病理
三、脊髓损伤病因灰质出现小出血点 逐渐向外延伸并相互融合 从灰质中间延伸到白质的部分
2、神经损伤水平的评定
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尾端的脊 髓节段水平。例如,若评定患者为C5损伤,意味 着C5 ~C1节段仍然完好,C6~S5节段有损伤。
2、神经损伤水平的要求
①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 T2~L1节段,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 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左侧评分
5 5 5 5 5 5 5 5 5 5
28个皮节的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查两种 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按3个等级分别评 定打分。
脊髓损伤康复PPT课件

(2)肌力训练:
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 应当运动,以防止急性期过程发生肌萎缩及肌力下降。在 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条件下,胸腰椎损伤患者可应用拉力器 在床上进行上肢肌力训练
在脊柱稳定期,可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背弓 训练等
(3)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和腹式呼吸训练(颈段损 伤),呼吸肌训练,体位排痰训练等。颈椎损伤可以进行胸廓 被动运动训练,每日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防止肋椎 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但有肋骨骨折等胸部损伤者禁用
– 感觉水平以下的皮肤感觉可减退或消失,也可有感觉异常。 脊髓损伤后,左、右侧感觉水平可有不同
– 感觉评分: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评2分,异常
1分,消失0分。每一脊髓节段一侧正常共4分 – 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28个感觉关键点,正常感觉功
能总评分224分
平面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三、ASIA残损指数分级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伤
运动和感觉功能 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伤
在受损水平以下和骶段S4-5有感觉功能, 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伤 在受损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 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伤 在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 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5)感觉 和运动功能部分存留
• 中央束综合征 • 半切综合征 • 前束综合征 • 后束综合征 • 脊髓圆锥综合征 • 马尾综合征 • 脊髓震荡
康复评定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
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 应当运动,以防止急性期过程发生肌萎缩及肌力下降。在 不影响脊柱稳定的条件下,胸腰椎损伤患者可应用拉力器 在床上进行上肢肌力训练
在脊柱稳定期,可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背弓 训练等
(3)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和腹式呼吸训练(颈段损 伤),呼吸肌训练,体位排痰训练等。颈椎损伤可以进行胸廓 被动运动训练,每日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防止肋椎 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但有肋骨骨折等胸部损伤者禁用
– 感觉水平以下的皮肤感觉可减退或消失,也可有感觉异常。 脊髓损伤后,左、右侧感觉水平可有不同
– 感觉评分: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评2分,异常
1分,消失0分。每一脊髓节段一侧正常共4分 – 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28个感觉关键点,正常感觉功
能总评分224分
平面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三、ASIA残损指数分级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伤
运动和感觉功能 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伤
在受损水平以下和骶段S4-5有感觉功能, 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伤 在受损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 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伤 在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 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5)感觉 和运动功能部分存留
• 中央束综合征 • 半切综合征 • 前束综合征 • 后束综合征 • 脊髓圆锥综合征 • 马尾综合征 • 脊髓震荡
康复评定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
脊髓损伤(最终版)PPT课件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 经功能完全丧失。持续时间一般是数小时至数周, 偶有数月之久
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或阴蒂 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 提示休克已经结束
骶段保留
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
6.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7、高压氧治疗 如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应于伤后尽快进行(在
脊髓中央坏死前)。可提高脊髓损伤节段血氧含量 ,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量,提高组织氧储 量,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8、物理因子治疗 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过程起辅助和促进作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脊髓休克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 经功能完全丧失。持续时间一般是数小时至数周, 偶有数月之久
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球肛门反射(刺激龟头或阴蒂 引起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该反射一旦出现, 提示休克已经结束
骶段保留
脊髓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 骶部感觉: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和深部肛
6.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7、高压氧治疗 如患者全身状况许可,应于伤后尽快进行(在
脊髓中央坏死前)。可提高脊髓损伤节段血氧含量 ,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弥散量,提高组织氧储 量,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8、物理因子治疗 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过程起辅助和促进作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解。 不可逆!
脊髓再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不能再生
顿挫(stunning):短时间的功能丧失 冬眠(hibernating):长时间的功能丧失 脊髓细胞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恢复功能,造成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7
病因病理
脊髓体积较小,主要有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为永 久细胞,目前认为损伤后尚不能再生。 原因:外伤性和非外伤性。 脊髓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水肿、缺 血和继发性损害, 12h 后出现巨噬细胞侵润等炎性反 应, 72h 达高峰,致使运动神经元坏死、轴突变性和 分解。
ppt课件
11
(2)间接外力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 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 脱位,导致脊髓损伤,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ppt课件
12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病因 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弯中主 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系综 合 征 。 (2)获得性病因 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 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 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 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即 Potts病。我国统计脊 柱结核中 10%的患者合并截瘫,其中胸椎结核中24%合并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的原发肿瘤均可造成脊髓损伤。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中, 20%可出现脊髓损 伤。 医源性的脊髓损伤,特别是脊柱外科的进展和各种内固定的应用中,应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术,预防医源性损伤。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首先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 础上,对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ppt课件
8
脊髓损伤病因分类
1. 外伤性脊髓损伤
在发达国家,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每年 20~60例/每 百万人 国家地区 交通事故 坠落或工伤 运动损伤 暴力损伤 其它 损 伤 美国 47.7% 20.8% 14.2% 14.6 % 27 % 英国 39 % 24 % 17 % 4 % 16 % 加拿大 41.2% 21.8% 12% 24.2% 北京 21.8% 58% 2.8% 1.62% 15.8 % CRRC 53.7% 39.2 % l.7% 2.7% 2.6%
ppt课件
17
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或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 有自主收缩)
ppt课件
15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3.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根受损,大腿、小 腿、足部、会 阴部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 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 减弱或消失,患者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ppt课件
16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 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 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脊髓丘脑侧束 外侧束 上行
脊髓丘脑前束 前束 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 行 传导粗略触觉
ppt课件
6
概述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伤病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从 而引起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 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常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是致残率最高 的疾病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脊髓损伤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群。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很长,其平均寿命比健全人仅减少 4—5年,康复医疗需求迫切。
【脊髓的感觉功能】
脊髓为躯干和四肢的初级反射中枢,构造上具有节段性,脊髓 的 名称 部位
活 位置 后束 后束
动
受 起始
脑 终止
的 行向 薄束
控
制
。 交叉
传导功能:上行传导(感觉)、下行传导(运动)。
主要机能 上行
薄束 楔束
脊神经节细胞 不交叉 脊神经节细胞 不交叉 外侧束
传导本体感 传导本体感 上行 传导
ppt课件
13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1 . 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膀胱和直肠功 能障碍,四肢或下肢迟 缓性瘫痪,反射减弱或消失。由 于圆锥未受影响,其原始反射如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 存 在。
ppt课件
14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2. 圆锥损伤:单纯圆锥损伤,其损伤区为S2~5节段,可有 骨盆肌 的麻痹;鞍区、会阴部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 失控;肛门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阴性者,则 为完全性园 锥损伤;否则为不完全性圆锥损伤。圆锥损伤者其步态可 基本正常。
5
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上行 小脑
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束
中间内侧核
ppt课件
反射性本体感觉 白质前连合
【脊髓的感觉功能】
名称
位置
起始 终止 行向 主要机能
交叉部位
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束
背核 小脑 上行 传 导 反 射 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性本体感觉
不交叉
传导痛、温觉 白质前连合 白质前连合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Spine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ppt课件
1
脊 柱 的 结 构
ppt课件
2
脊髓的长度相当于椎管的2/3,颈 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上、 中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胸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
ppt课件 9
外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机械外力作用,包括直 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脊柱损 伤造成了稳定性的破坏,而脊柱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 特别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
ppt课件
10
(1)直接外力
刀刃刺伤脊髓或子弹、弹片直接贯穿脊髓可造成开放性 的脊髓损伤 石块或重物直接打击于腰背部,造成脊柱骨折而损伤脊髓 火器损伤于脊柱或椎旁组织,弹道并未直接经过脊髓组织, 而高速的火器如子弹进人人体后产生的局部震荡等效应仍 可损伤脊髓
共31对脊神经,颈段8对、 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 对、尾段1对。
ppt课件
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平面 C1~4 = C5~8 +1 T~4 +1
椎骨节段平面 C C C 1 4 7 ~ ~ ~ T 4 7 3
T5~8 +2
T9~12
ppt课件
T
3
~
T
6
4 +3
T6~T9
病因病理
脊髓体积较小,主要有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为永 久细胞,目前认为损伤后尚不能再生。 原因:外伤性和非外伤性。 脊髓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水肿、缺 血和继发性损害, 12h 后出现巨噬细胞侵润等炎性反 应, 72h 达高峰,致使运动神经元坏死、轴突变性和 分解。
ppt课件
11
(2)间接外力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 脊柱、脊髓,但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骨折、 脱位,导致脊髓损伤,是造成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ppt课件
12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病因 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脊柱侧弯中主 要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易引起脊髓损伤,而脊椎裂主要引起脊髓栓系综 合 征 。 (2)获得性病因 主要包括: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 横贯性脊髓炎等)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脊柱退化性疾病,代谢 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等。 脊柱结核曾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即 Potts病。我国统计脊 柱结核中 10%的患者合并截瘫,其中胸椎结核中24%合并脊髓损伤。 脊柱、脊髓的原发肿瘤均可造成脊髓损伤。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中, 20%可出现脊髓损 伤。 医源性的脊髓损伤,特别是脊柱外科的进展和各种内固定的应用中,应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术,预防医源性损伤。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治疗首先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 础上,对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ppt课件
8
脊髓损伤病因分类
1. 外伤性脊髓损伤
在发达国家,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每年 20~60例/每 百万人 国家地区 交通事故 坠落或工伤 运动损伤 暴力损伤 其它 损 伤 美国 47.7% 20.8% 14.2% 14.6 % 27 % 英国 39 % 24 % 17 % 4 % 16 % 加拿大 41.2% 21.8% 12% 24.2% 北京 21.8% 58% 2.8% 1.62% 15.8 % CRRC 53.7% 39.2 % l.7% 2.7% 2.6%
ppt课件
17
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完全性:脊髓休克结束后骶段感觉、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 不完全性: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和运动功能.
(肛门粘膜皮肤连接处或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 有自主收缩)
ppt课件
15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3.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根受损,大腿、小 腿、足部、会 阴部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 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 减弱或消失,患者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ppt课件
16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 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 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脊髓丘脑侧束 外侧束 上行
脊髓丘脑前束 前束 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 行 传导粗略触觉
ppt课件
6
概述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伤病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从 而引起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 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常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是致残率最高 的疾病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脊髓损伤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群。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很长,其平均寿命比健全人仅减少 4—5年,康复医疗需求迫切。
【脊髓的感觉功能】
脊髓为躯干和四肢的初级反射中枢,构造上具有节段性,脊髓 的 名称 部位
活 位置 后束 后束
动
受 起始
脑 终止
的 行向 薄束
控
制
。 交叉
传导功能:上行传导(感觉)、下行传导(运动)。
主要机能 上行
薄束 楔束
脊神经节细胞 不交叉 脊神经节细胞 不交叉 外侧束
传导本体感 传导本体感 上行 传导
ppt课件
13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1 . 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膀胱和直肠功 能障碍,四肢或下肢迟 缓性瘫痪,反射减弱或消失。由 于圆锥未受影响,其原始反射如肛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 存 在。
ppt课件
14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2. 圆锥损伤:单纯圆锥损伤,其损伤区为S2~5节段,可有 骨盆肌 的麻痹;鞍区、会阴部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 失控;肛门反射及球海绵体反射阴性者,则 为完全性园 锥损伤;否则为不完全性圆锥损伤。圆锥损伤者其步态可 基本正常。
5
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上行 小脑
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前束
中间内侧核
ppt课件
反射性本体感觉 白质前连合
【脊髓的感觉功能】
名称
位置
起始 终止 行向 主要机能
交叉部位
脊髓小脑后束 外侧束
背核 小脑 上行 传 导 反 射 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性本体感觉
不交叉
传导痛、温觉 白质前连合 白质前连合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Spine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
ppt课件
1
脊 柱 的 结 构
ppt课件
2
脊髓的长度相当于椎管的2/3,颈 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上、 中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胸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
ppt课件 9
外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因脊柱脊髓受到机械外力作用,包括直 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的损害。脊柱损 伤造成了稳定性的破坏,而脊柱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 特别是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
ppt课件
10
(1)直接外力
刀刃刺伤脊髓或子弹、弹片直接贯穿脊髓可造成开放性 的脊髓损伤 石块或重物直接打击于腰背部,造成脊柱骨折而损伤脊髓 火器损伤于脊柱或椎旁组织,弹道并未直接经过脊髓组织, 而高速的火器如子弹进人人体后产生的局部震荡等效应仍 可损伤脊髓
共31对脊神经,颈段8对、 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 对、尾段1对。
ppt课件
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平面 C1~4 = C5~8 +1 T~4 +1
椎骨节段平面 C C C 1 4 7 ~ ~ ~ T 4 7 3
T5~8 +2
T9~12
ppt课件
T
3
~
T
6
4 +3
T6~T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