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方华尔街》 中的“金融无间道”
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华尔街》的电影,该片以华尔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贪婪、金钱和道德的故事。
通过电影我对华尔街的印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华尔街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无数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
电影中的华尔街给人留下了一个充满霓虹灯光的喧嚣场景,整个街区充满了金融交易的繁忙氛围。
金融巨头们在这里为争夺财富而竭力奋斗,这个真实而又残酷的世界展现了人性的一面。
然而,电影也揭示了华尔街的不良一面。
贪婪和欺诈在这个金融圈中一直存在,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欺骗和操纵。
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背离道德底线,利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
这让我感到深深的厌恶和失望。
电影中也有一些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这让我对华尔街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一个有名的事件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华尔街的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次危机让我明白了财富与责任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
此外,电影中还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投资者和企业家。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走向了巅峰。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正确判断的体现。
这些成功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的。
观看《华尔街》让我对这个充满着荣耀与暗黑的金融圈有了更多的了解。
华尔街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观的考验。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不仅仅代表了成功,也代表了责任。
作为观众,我更愿意看到那些坚持道德底线的人在华尔街大放异彩,对于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我只能深感遗憾与不屑。
总的来说,观看《华尔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通过电影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了一种信息和思想。
它让我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和责任,以及金融行业中的道德问题。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华尔街》,看完之后真是感慨颇多。
这部电影把华尔街金融圈的那种疯狂、贪婪和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主角戈登·盖柯,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他聪明绝顶,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凭借着自己的手段赚得盆满钵满。
但他的贪婪和不择手段,又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电影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场激烈的股票交易大战,交易所里人声鼎沸,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戈登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手里拿着电话,大声地下达着指令。
他的声音充满了权威和决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给我买进!”他大声吼道,“不计代价,全部买进!”他的助手们在一旁忙碌地操作着,汗水从他们的额头滑落。
这时,旁边的一个年轻交易员因为紧张犯了一个小错误,戈登瞬间转过头,眼神像刀子一样刺向他:“你搞砸了!我要你马上给我纠正过来!”那语气,那神态,简直让人觉得他就是个无情的暴君。
但与此同时,他又有着让人惊叹的智慧和洞察力。
他能在复杂的市场中迅速捕捉到商机,做出果断的决策。
就像一只敏锐的猎豹,一旦发现了猎物,就绝不放过。
再说说电影里的另一个角色,年轻的股票经纪人巴德。
他原本是个充满理想和正义感的年轻人,一心想要在华尔街出人头地。
刚开始的时候,他被戈登的魅力和成功所吸引,渐渐地陷入了那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世界。
巴德为了获取内幕消息,不惜和戈登勾结,背叛了自己的原则。
他开始享受那种奢华的生活,开着豪车,住着豪宅,身边美女环绕。
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他逐渐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
记得有一个情节,巴德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对他失望的眼神。
父亲是个老老实实的工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他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充满风险和欺骗的道路。
“儿子,你这是在干什么?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我们活得踏实。
”父亲的声音带着无奈和痛心。
巴德沉默不语,他心里也很矛盾,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亲的质问。
观《东方华尔街》有感

观《东方华尔街》有感
观《东方华尔街》有感
片头的音乐和对大富翁游戏盘的处理,的确非常“冰火”,不过,似乎略逊一筹,冰火的是搭建成型的动态演绎,这里只是雕塑,而且正片充斥的压抑气场弥漫而有些刻意的窒息。
不过看到最后,在立意上高出冰火许多。
最惊艳的是吴镇宇的表演,褪去了神经质和耍酷,看到了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智者兼济天下、轻身报国的情怀。
之前就觉得叶教授在“扮猪吃老虎”,曲终落幕,终于找到了此间证据。
金融风暴前夕的叶教授说,人人皆输,输者重定规矩,身陷囹圄的叶教授说,我已经完成了前半场,后面的交给你来做。
突然间想起了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他说革命总是要流血的,所以他不肯逃走,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上报君主、血祭变法,而他却积极劝说康梁离开,为革命保留下半场的力量。
其实,人人皆输,就是推倒重来,打破一个旧世界,输者重定规矩,就是建立一个新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叶教授的处心积虑、以身为饵,确是轻身以报国、舍生以取义的今解。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

电影华尔街观后感《华尔街》这部电影展现了金融界的权力斗争与利益冲突,以及道德和道德沦丧之间的较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股票经纪人,他通过为富人投资获得了巨额利润,但同时也遭受了无尽的诱惑和道德困境。
这部电影以1980年代的纽约华尔街为背景,展现了金融界的繁华和混乱。
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巴迪的年轻人,他非常渴望致富并成功地进入了一家投资公司。
巴迪得到了一位资深经纪人的指导和赏识,并很快发现了他在股票市场上的天赋。
随着成功的到来,巴迪开始迷失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中。
他迅速变得贪婪和自私,不择手段地追求更多的利润。
他与利益集团结盟,通过操纵股票市场来获取更高的回报。
巴迪以利润为导向,不顾他人的利益,甚至背叛了他最亲近的人。
他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后果。
这部电影着重描绘了金融业的道德困境。
在股票市场上,无数的诱惑和机会对巴迪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
他的贪婪让他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原则,逐渐迷失了自己。
他发现,追求利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
电影也展示了华尔街的无情和冷酷。
金融界的高利润和高风险往往导致了道德的失控。
利益集团和投资银行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市场,甚至欺骗和剥削投资者。
巴迪被这种无情的环境所吸引,却在他的利益和责任之间左右为难。
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平衡个人的成功和道德的底线。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动机和价值观。
富人和投资者代表了金钱与权力的象征,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甚至不顾及他人的生活和梦想。
而巴迪的导师则代表了一种先知和梦想家的形象,他相信巴迪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并希望他能走出金钱的诱惑。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很具有吸引力,她们既是巴迪的爱人,也是他的朋友和助手。
《华尔街》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机会,来思考金钱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物质和成功的社会,但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金钱和权力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我们是否真的考虑到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福祉?电影最后给出了一个反思的结局。
观后感华尔街

《华尔街观后感》最近,我刚刚观看了一部名为《华尔街》的电影,它真实地展现了金融世界中的权力斗争和道德边界的挑战。
这部电影不仅令我着迷,还引发了我对金融行业的深度思考。
《华尔街》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的美国,以主人公曼哈顿年轻股票经纪人巴迪为中心展开。
他由一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逐渐崛起为华尔街的精英,但也因此深陷欲望的漩涡。
电影紧凑的剧情和生动的角色描写使得观众们仿佛潜入了金融世界的核心,亲眼目睹了这个虚拟世界的荣耀与堕落。
影片通过展示各种金融套利手法,揭示了华尔街的黑暗面。
其中,主要角色之一——高尔顿·吉克含蓄地代表了华尔街的“狼”。
他的金融操作和个人财富远远超过巴迪的想象,甚至不择手段地操纵市场。
高尔顿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更是一个在面对利益和道德的抉择时,选择了道德的路的人。
观看《华尔街》时,我对金融行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思考投资与道德之间的边界在金融世界中是否被模糊了。
电影中的角色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对股市进行操纵,背离了原本正常的交易规则,这引发了我对金融道德的思考。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是否也经常因为金钱而忽视了道德和伦理?投资市场中的不端行为和丑闻是否屡禁不止?为了个人利益,我们是否也会为了一夜暴富而违法甚至伤害了他人?这些问题在我观看电影后困扰着我,使我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道德在其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电影也反映出了巴迪这样一个角色的内心挣扎。
他一方面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追逐无尽的财富,另一方面也发现自己操纵市场、不择手段的行为背离了道德准则。
影片通过展示巴迪在投资界与高尔顿之间的冲突,告诉我们道德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性。
观看《华尔街》后,我开始怀疑金融行业是否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和道德规范。
在电影中,角色们带有强烈的欲望和野心,这使得他们在个人利益面前放弃了原本应该遵守的道德和伦理规范。
如果我们可以建立更加透明的金融体系,并加强道德教育,或许能够减少类似的金融丑闻。
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华尔街》是一部充满了商业、金融和权力的电影,它展现了一个充满了欲望和野心的世界。
影片中的华尔街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危险的地方,它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涌入其中,渴望着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和财富。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乔丹·贝尔福特的股票经纪人,他在华尔街上崭露头角,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气,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成功人士。
然而,他的成功并不是靠着正当的手段和努力取得的,而是通过欺骗、诈骗和剥削来实现的。
他的成功背后是无数人的痛苦和牺牲,他的财富是建立在别人的血汗之上的。
影片中的华尔街是一个充满了欺诈和欲望的地方,它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卑劣。
在这里,金钱成了一切,人们为了追逐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他们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在这样的环境中,道德和良知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享乐。
影片中的乔丹·贝尔福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和勇气,通过欺骗和诈骗来获取财富和权力,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牺牲之上的。
在他的眼中,金钱才是一切,他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他的行为是那样的卑劣和丑陋,他的成功是那样的可耻和丑恶。
影片中的华尔街是一个充满了欺骗和欲望的地方,它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卑劣。
在这里,金钱成了一切,人们为了追逐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他们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在这样的环境中,道德和良知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享乐。
影片中的乔丹·贝尔福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和勇气,通过欺骗和诈骗来获取财富和权力,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牺牲之上的。
在他的眼中,金钱才是一切,他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华尔街读后感

华尔街读后感《华尔街》是一部以金融投资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群金融从业者在华尔街上的种种故事。
作为一部商业题材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现代商业社会的一次深刻思考和揭示。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以及主题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主人公乔丹·贝尔福特是一个典型的金融精英,他聪明、果断、有冒险精神,同时又充满了野心和欲望。
在他身边,有着一群形形色色的金融从业者,有些人以道德沦丧为代价获取财富,有些人则不择手段地追逐利益。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商业社会中的人性扭曲和金钱至上的现实。
其次,影片的情节设计非常紧凑,扣人心弦。
从乔丹·贝尔福特进入华尔街开始,影片就一直紧张刺激,他的成功、失败、背叛、复仇,每一个情节都让人目不转睛。
影片通过对乔丹的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金钱欲望的商业世界的真实面貌。
尤其是乔丹在华尔街的种种手段和勾当,让人不禁为之震撼,也让人深思商业社会的黑暗面。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也非常值得深思。
在商业社会中,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乔丹·贝尔福特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不仅丧失了人性,还伤害了无数的人。
而这种商业社会中的现象,也让人深刻地反思了商业社会的本质和商业伦理的重要性。
影片通过对商业社会的揭示,让人不禁为之深思,也让人对商业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电影《华尔街》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题材电影,它通过对商业社会的揭示和思考,让人对商业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以及主题思想都非常成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成功的商业题材电影,让人对商业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东方华尔街深度解析

东方华尔街深度解析东方华尔街深度解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崛起,不少国际金融机构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金融市场。
其中,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被誉为东方的华尔街,其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远超其他国内金融中心。
本文将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第一大金融市场——东方华尔街。
二、发展历程2007年6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陆家嘴金融区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陆家嘴金融区逐渐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和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区域之一。
三、产业分布目前,陆家嘴金融区共有金融机构300家,其中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律师事务所等企业进驻。
金融业是东方华尔街最核心的产业,其贡献占到上海金融总业务量的七成以上。
四、机会与挑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
高质量资本市场和优秀的金融服务经验,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成为了各国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
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备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五、未来展望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东方华尔街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仍然非常广阔。
预计未来陆家嘴金融区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提升金融海外业务的稳定性。
另外,将继续推动市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六、结语作为中国第一大金融市场,东方华尔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家嘴金融区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在未来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同时,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东方华尔街》中的“金
融无间道”
近期有一部热播港剧《东方华尔街》问世,其作为国内第一部金融题材的网络迷你剧口碑炸裂。
除了有刘德华监制、吴镇宇等大咖主演作为噱头之外,剧中烧脑的商战、精彩绝伦的金融博弈也让人看得是血脉喷张、欲罢不能。
最重要的是,剧中引入了大量专业的金融术语和金融知识,例如瓶颈线、补仓、炒市、期指、杠杆债券、经济学多米诺骨牌等,让有些金融小白看的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下面本文将以该剧剧情作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其中的“金融奥妙”。
一、东方华尔街中的“金融无间道”
故事架空了一个“高云城”作为背景(实际是以香港为原型),整部剧主要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2018年金融现状为线索。
主要内容是讲述著名金融教授叶抱一和其得意门生韦航希望凭借一己之力维护健康金融秩序,无奈被金融巨鳄幕后操控,师徒之情却反目成仇,十年后CASH2.0粉墨登场,展开了一场个人恩怨和社会责任的精彩博弈,并将整个金融市场卷入了争斗的漩涡中的故事。
1.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联系汇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影的起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那一年,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全面攻击。
一时间,许多国家的房地产、外汇储备管理彻底失控,无数平民百姓眼睁睁地看着兜中的钱财贬值,苦不堪言。
为了对抗“庄家”的游戏规则,经济学教授叶抱一和他的学生韦航,以及另外两位金管局顾问,联合组成了名为“CASH”的组织,共同出手“救市”。
那么现实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1997年之前的几年,泰国的国际收支不太平衡,所以泰国政府抛出外汇储备好平衡泰铢的汇率,导致泰铢高估,外汇储备不足,华尔街巨头索罗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是从银行借入数十亿美元的泰铢和
远期泰铢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和远期合约市场大规模抛售,泰铢汇率大幅度下跌,而泰国政府因外汇储备耗尽已无力进行反向操作,最终使泰铢崩盘,引发金融风暴。
打个比方说,索罗斯当时借了1000泰铢(值100美元),最后泰铢崩盘,1美元就可以兑换1000泰铢了,还了1000泰铢(1美元)之后,帐就结清了。
借100块还1块,索罗斯就赚了99美元。
当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香港经济直接受到严重影响。
在剧情中,叶抱一在进行“救市”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专业名词“联系汇率”。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起源于80年代初期,具体是指建立一个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8年8月14号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约40亿美元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投资商。
当时以“索罗斯”为主的美国金融巨头们并不看好香港的经济,但是特区政府每天注入约200亿美元,最终全力顶住了国际投资商抛售的巨大压力。
索罗斯在于特区政府的激战中损失了大约7亿—8亿美元。
这场金融保卫战最终以特区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这种联系汇率制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它使得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汇市、股市、期市的局势过分依赖美国经济和市场,并且由于这一因素使自身经济杠杆的独立性和调节能力始终受到限制。
但是,由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清算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仍然稳固,并且香港以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因此运行联汇制降低汇率风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2. 2008年金融海啸——迷你债券
整部剧从目前开播的3集剧情来看,每一集都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时代背景,剧中的下一个镜头便瞄准了2008年金融海啸。
在剧中,一辈子勤恳工作,靠做小买卖攒下钱的勤姐为了想发点小财,购买了当时在香港流通的“迷你债券”,结果当雷曼兄弟倒台之后,“迷你债券”价格大幅下跌,那些普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最后,镜头定格在勤姐跳楼自杀的画面中,不得让人觉得悲凉。
那么在现实中,所谓的“迷你债券”和2008年金融海啸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迷你债券”的名称类似于“白马非马”的原理,它虽然名义叫债券,但实际上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迷你债券”是由在开曼岛注册的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为发行人、以雷曼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为安排人、以雷曼特殊金融公司为到期交易对手、以雷曼控股公司为到期
交易担保人,面向零售投资者发行的一系列信贷挂钩票据的总和,其本质属于一种结构性债务工具。
香港雷曼迷你债券事件,起于中银香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等20家银行在销售与雷曼兄弟公司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过程中,涉嫌向部分香港投资者作出失实陈述,或者向不能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进行了销售,使部分投资者以为雷曼迷你债券和普通债券一样属于低风险投资。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海啸中破产,使迷你债券发行人失去了到期合约的交易对手(雷曼公司),导致此类产品合约终止并需平仓,其直接后果是要变卖债务抵押证券,用以偿还投资者的投资。
由于债务抵押证券价格因金融风暴严重缩水,雷曼迷你债券投资人也就不得不面临巨额损失风险。
3.当下金融形势——杠杆债券
伴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结束,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当下。
历史的问题不会只停留在课本上,其一步步积累的影响正在逐步爆发。
该剧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便指明2018年的金融背景。
从缅甸归来复仇的韦航,联系到了地产巨鳄东文地产文启山和永门建材霍坚,为其二人洗钱,而采用的办法便是利用杠杆债券。
其中有一句台词便是“五倍杠杆,比保证金交易还好赚”。
那么究竟什么是杠杆债券?什么是保证金交易呢?
(1)杠杆债券
杠杆债券也是杠杆债基,其是杠杆基金的主要一种。
它是放大母基金涨跌幅的基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杠杆指数基金都是分级债券基金的进取B类份额。
这一种是含有杠杆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在某一区间,这部分份额享有一定的杠杆收益。
它们不能通过银行买卖,而是像普通股票一样上市交易,拥有深市A股账户或基金账户的投资人,可以通过券商渠道购买。
事实上,在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一些想要想获得较高回报的投资者开始不断提高杠杆率,目前债券市场相对较高的杠杆率会给债市的正常运行埋下巨大隐患。
一旦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行至一定位置,或者股市重新走热,又或者其他事件爆发,导致资金快速撤离债市,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因此,这种杠杆债券对于小众投资者来说风险度极高。
(2)保证金交易
保证金交易是指客户在其买卖外汇现货合约或期货合约时,只需按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而无需全额支付,而盈亏是按照和约金额来确定的,从而使得现货和约和期货交易盈亏产生了杠杆效应。
保证金交易制度具有一定的杠杆性,投资者不需要支付合约价值的全额资金,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交易。
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风险,在发生极端行情时,投资者的亏损额甚至有可能超过所投入的本金。
二、不做“西西弗斯”做“自己的投资者”
从目前已经放映的剧情中,反复出现过一副画,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绑架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而触犯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让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巨石太重,每次未到山上石头就掉了下来,因此西西弗斯只能日复一日永无止境的做这一件事,他的生命就终结在了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中。
剧中即意指,每一个玩股票的人其实都是西西弗斯。
既会被被大鳄操控,又无法抵制自身欲望。
无论是迷你债券这种“白马非马”的理财产品,还是杠杆债券这类高风险的高端玩法,亦或是平常百姓可以随意进入的股市大厅,每个投资者都是怀抱着一颗“欲望”的心而不断和“风险”做着斗争。
因此,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产品,普通投资者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剧中的“勤姐”,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选择合规、稳健的投资产品,例如一些回报稳定,风险较低的类固收产品或是平摊收益与风险的FOF基金产品等,让自己辛苦劳动赚来的钱投到正处,收获回报。
金钱对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不要做盲目没有灵魂的“西西弗斯”,而应该做“自己的投资者”;金融市场没有“平均分配”,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正确选择”去获得“最大收益”。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查瑞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