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5要素
如何通过把控现场五要素做好质量管理

如何通过把控现场五要素做好质量管理搞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是消除制造不良品隐患源头的根本。
质量管理总原则是:流程(标准)管理,闭环管理,从一而终。
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有反馈,有结果,有始有终。
“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这是大家经常喊的,但现状却是:一旦出现了质量事故,大家第一印象都老实认为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品质管理部所管的事,出现一切质量问题都是品保的责任,都应该由品保部来负责处理与自己好像毫无任何关系。
如果出了质量事故,在处理事故时挂上本人就觉着不服气,有一大部分干部员工认为质量上有检验员把关与自己无关,都是干计件,不良品相互见了也当没看见,如果混过质检员多干多挣钱,如果管了自找麻烦;自检互检只是口头喊,地下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还有一部分员工认为:产品缺陷一点点、尺寸超差一点点没问题,特采后仍然能入库计造工资,甚至有的主管及操作者,因为检验员对质量卡的严一些就觉着是与自己过不去,就与检验员发生口角,搞得红脖子涨脸。
事故发生在内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生在外部则找品保;致使质量隐患一再滋生,质量问题的一再发生;不能从根源上彻底根除;这样一来全员的质量意识淡薄了,粗制滥造的工作坏习惯养起来了,自检互检能力的严重下降了。
以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工厂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时有发生,那么搞好产品质量从何处入手呢?应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
全面质量管理中讲到: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各级主管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
1、人员的因素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生产一线员工、司机、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
现场中的人,车间各级主管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
什么是5s管理 5S管理内容 5s管理的作用

什么是5s管理5S管理内容5s管理的作用!【什么是5s管理】5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 开头而简称5S管理。
5S的含义:1、5S的起源和发展5S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将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现已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2、5S的内容5S指的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和Shitsuke(素养)这五个单词,因为五个单词前面发音都是S ,所以统称为5S 。
其中:整理(Seiri):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物品。
倒掉垃圾,把长期不用的东西放回仓库;整顿(Seiton):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将必需物品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状态,把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到最低,即寻找时间为零。
清扫(Seiso):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将岗位变得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将设备保养得锃亮完好,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
清洁(Seiketsu):洁净环境,贯彻到底。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
素养(Shitsuke):形成制度,养成习惯。
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按要求遵守执行,并且成为一种习惯。
【5S的八大作用】5S有八大作用:亏损为零、不良为零、浪费为零、故障为零、切换产品时间为零、事故为零、投诉为零、缺勤为零。
因此,这样的工厂我们也称之为八零工厂。
1、亏损为零5S是最佳的推销员。
至少在行业内被称赞为最干净、整洁的工场;无缺陷、无不良、配合度好的口碑在客户之间相传,忠实的顾客越来越多;知名度很高,很多人慕名来参观;大家争着来这家公司工作;人们都以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为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维持良好,并且成为习惯,以整洁为基础的工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工厂管理5要素范文

工厂管理5要素范文工厂管理的五要素是指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和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和卓越的工厂管理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要素的重要性和其对工厂管理的影响。
第一个要素是人员。
人员是工厂运营的核心,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招聘、培训和管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
此外,激励和激励措施也是重要的,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
第二个要素是设备。
设备是工厂生产的基础,其效率和可靠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选择和购买适当的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此外,工厂还需要进行设备改进和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第三个要素是原材料。
原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和供应能力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建立可靠的供应链,并与供应商进行良好的合作。
此外,工厂还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充足和合格。
第四个要素是方法。
方法是工厂生产的有序和高效组织的基础,其包括生产流程、作业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并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等。
此外,工厂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生产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第五个要素是环境。
环境是工厂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包括生产场地的布局、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等。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关注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厂管理系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工厂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
因此,工厂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这五个要素,并进行合理的协调和管理。
只有每个要素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工厂才能够实现高效和卓越的管理。
生产管理五要素

生产管理五要素一、生产人员的共同使命(六大目标)◆ 按时完成订单(Delivery )◆ 提高产品质量(Quality )◆ 提高生产效率(Production )◆ 降低成本(Cost )◆ 防止工伤和重大事故的发生(Safety )◆ 高昂的团队士气(Morale )简称:QCDPSM二、基层管理人员具备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沟通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包容的心态:员工来自全国各地◆ 兼容的心态:取长补短,接纳好的方法◆ 协作的心态:小我与大我,想想后道工序◆ 感恩的心态: 感谢领导信任和同事支持三、生产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工作态度的要求:◆ 责任心:能吃苦,能操心,能着急。
◆ 职业心:肯奉献,肯钻研,有办法。
◆ 自信心:有主见,敢创新。
二)要善于总结:◆ 总结是提高的基本途径,毛主席讲:打一仗,总结一次,提高一步。
◆ 既要善于工作,也要善于总结,更要善于规划未来。
◆ 要总结经验,更要总结教训和发现问题四、生产管理五要素◆ 简称:人、机、物、法、环一)人员◆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
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别人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
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
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能善于用人。
◆人员是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做好这一要素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人员培训。
培训是人员获得和强化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法律意识等最有效的手段,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员向有利的一面发展,让人员全面熟悉、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更好、更自觉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
工厂管理的五要素

Jan
10K 100Hrs/Kpcs 10%
Feb
20K 80Hrs/Kpcs 8%
重工工時 200Hrs/Kpcs 150Hrs/Kpcs
用什麼指標能夠最適切地表現該組Feb較Jan的生產 力改善程度 ? 它是多少 ?
6
Stech :表征〝生產力改善〞的指標 (一)
Month\Item Output Q'ty STD Time 重工率 重工工時
-------------------------------------------------------------------------
Input Hours
= 1 - Loss - Unaccountable
當前生產中各種原因導致的延誤比率(已/未知原因的延誤)的反映
15
Stech : 生產力改善的兩條途徑
Input Hour current
做同樣的事, 用多少人 ?
13
Stech :Unit-Per-Hour&生產力改善
Prod.
-------------STD Time
Output Q’ty
= ----------------------- = Unit / Hour
Input Hours
〝Unit-Per-Hour〞的改善將有賴兩個因素: Productivity 與 STD Time
PMC * PC/MC DRM
TE/ME * Maintenance Schedule
RD * New P/N Pilot Run
Team * Weekly Review Meeting
17
Stech :Flow Chart
Data From Line
工厂现场管理的五大要素

工厂现场管理的五大要素工厂现场管理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达到质量标准、保障安全和改善效率,对现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过程。
在工厂现场管理中,有五大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分别是组织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物料管理和环境管理。
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工厂现场管理的基础,它包括组织结构的建立、职责的分工、岗位的设立等。
在组织管理中,需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高效。
同时,还要注重人员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动力,以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
二、设备管理设备是工厂生产的核心,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和更新等方面。
在设备的采购中,需要选择性价比高、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
在设备的维护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人员管理人员是工厂现场管理的关键,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人员管理包括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等方面。
在员工的招聘中,需要根据岗位要求,选择适合的人员,并进行全面的面试和考核。
在员工的培训方面,要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培训资源,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员工的激励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奖惩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物料管理物料是工厂生产的基础,物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和成本控制。
物料管理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库存的管理、物料的运输和配送等方面。
在原材料的采购中,需要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库存的管理中,要根据生产计划和需求预测,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控制库存的数量和周转周期。
在物料的运输和配送中,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确保物料的及时到达和准确配送。
五、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工厂现场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工厂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生产管理五要素

三、生产管理五要素的应用
(1)工作开展前需要评估:谁更合适完成这件事?
( 2 ) 从 事 的 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 当 岗 位 技 能 不足以支持工作时,及时调整岗位。
(3)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 质量认真负责。
(4)对特殊工序 、 特 殊 工 种 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 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作用、参数、性能、作业规程。
(2)设备在采购完成后需要进行规范检验,按照在库、流转(运输)、 使用、维修、待用、闲置、报废分阶段溯源管理。
(3)定期对设备检查、保养、维护、升级、更换。
(4)配品配件的管理:配品配件是否合格、与主设备融合程度。
(5)设备相关资料的管理(产品说明书、合格证、质保凭证、图纸图 样、性能参数、检验认证等)。
(8)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杜邦公司:十大安全理念。 从事故统计概率和损失而言,杜邦发展至今,是工业界安全卓越的代表。
一、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 ; 三、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 五、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 七、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 九、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绩 ;
( 5 )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 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 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 6 )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 相关处理办法。
( 7 )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 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 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4M1E: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机(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材(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生产五要素管理制度

生产五要素管理制度一、人力资源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
合理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方面。
1. 招聘: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才的选拔,根据岗位需求,招聘适合的人才。
招聘要求应当明确,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以任何方式歧视候选人。
2. 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员工能够胜任各类工作。
3. 激励: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 考核: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改进。
二、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脉,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的调配、使用、监督等方面。
1. 资金调配:资金的调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2. 资金使用: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应当注意节约和合理使用。
避免浪费和挥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3. 资金监督: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督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三、物料管理物料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素,物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质量。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
1. 采购:企业在采购物料时应当注重物料的质量和成本。
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选择优质的供应商,确保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储存:物料的储存是物料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物料储存制度,保证物料的安全和完整,避免损失和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做好车间管理工作
——浅谈“人机料法环”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一系列管理专业名词,如“5H1W”、“PDCA循环管理
模式”、“5S”、“人、机、料、法、环”等等,但真正能够把这些管理思想深刻理解并正确
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人仅仅只是理解其表层意思或生搬硬套的去使用这些管理工具,在此浅谈一下我个人对“人、机、料、法、环”管理的理解与经验。
一、“人”,即人的管理。
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在选人、育人、用人上,我们要有严格的标准限制,
人才观念,在对于管理层级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却不太适用,对于员工,我们需要用另一套标准来衡量,因为员工只是进行生产操作作业,对于他们的使用只需要用一个标准就可以,那就是“责任”。
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再结合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评价得“优、良”者可再用管理层评价机制去考核“德与才”,看其是否能培养后委以重任。
2、周恩来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
时代。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学习的益处,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悟得,做为企业管理者,不但自身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时也需注重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企业,完善的企业培训,分企业文化、管理能力、技能水平、道德素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培训。
通过培训,更新老干部、老员工的观念加强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对新干部、新员工融入企业,立足企业,发展企业起到莫大的作用,再者同时也能做好后备人才梯队的储备、培养工作。
4、留人: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各企业订单充足,用工需求大,招聘人员不容易,而
且招聘的人员并不一定能适应本企业,用生不如用熟,企业只有在内部人员稳定上很下功夫,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激励措施,精神激励(事业心、上进心、责任心)、感情激励(沟通、理解、关心、爱护)等等来稳定人员,车间管理者要特别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尊重,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获得满足感,从而愿意留在公司发展。
二、“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
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
公司
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
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三、“料”,即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因素,另外,在生产配套方面,从面料、辅料、底材的采购、初级加工到发放车间进行生产,其过程须根据制程工艺的繁杂度,严格控制配套生产,裁断的上线时间、周边的加工时间、面部的生产时间、半成品底材的到位时间,各单位在生产时是否注意配码生产,能否供应成型的楦转轮次,生产报废后的补料完成是否及时,数据是否准确,都是生产管理者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车间需从领料人员开始着手,应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像生产中常用到原料的认识,对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计算精确。
对于不适存放的物料,严禁在车间停留,做到现领现用。
领料人员必须对仓库原料进行及时检验,严禁将不合格原料领进车间。
为此,车间还应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培养员工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四、“法”,即操作法、作业指导书。
操作法是引导操作的路线,在操作过程中路线不能变。
有的操作工特别是新员工对操作法常有疑惑,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除了解释,还应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进行手把手教导,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
为了减少不良品,现场管理还应根据制造说明书的工序标准要求,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与规定完全一致。
针对每个不同工序,车间还应制定各工序的操作考核细则,奖罚根据考核细则所规定的条例进行,进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细心程度。
五、“环”,即环境的管理。
环境可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是创造优质产品的前提。
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结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管理思想,以现场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自
查与互查的方式,结合车间实际制定相应细则。
车间各种用品、工具的摆放应当规范,并成为一种习惯。
生产车间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发现、探索各类提高现场生产与管理的有效建议,并对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完善,付诸实施,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
以上为个人所受培训学到的知识积累和管理经验之谈,在认知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理没有一成不变,只有不断的超越!
现场管理五要素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管理人员注意的,就是人、机、物、法、环五要素。
一、人:
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
现场中的人,拉组长应当注意什么
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
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
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
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
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
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
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
领导所有人。
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
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
发掘性格特点
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
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机: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
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
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
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
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三、物:
就是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
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
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
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
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的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产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四、法:
顾名思义,法则。
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
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
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五、环:
指环境。
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
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现在对工业制造企业也有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引进。
5S运动也是企业对环境提高要求的具体表现。
生产现场的环境,有可能对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员工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又怎么能安心工作呢?所以,环境是生产现场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