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杨晓英一、课标的解读(一)、解读课标包括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主动进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通过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创新合作精神,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引民族文化的智慧,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要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二)、年级不同所属学段不同,学段目标也会不同,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会认1600个生字,会写800个,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讲普通话,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写出自己想说的话,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积极参加校园活动,观察大自然。
二、教材的解读教材解读包括教材单元原结构、教材编写的特点与意图、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
本册教材围绕宽泛的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5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
每个单元由3或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在第一单元后皮安排“快乐读书吧”。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了4次。
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写话”与“口语交际”轮流出现。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光”为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第二单元,围绕着“爱心”为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了爱,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是幸福而快乐的。
统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语文阅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内容内涵丰富、语言典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灵活,目标要求清晰明了,语文要素层次分明。
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材的特点,发挥其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材内容编排体例的创新性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变单一的主题单元结构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创新。
一条线索是“人文主题”,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编。
另一条线索是“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
这样编排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清晰明了,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
2.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统编教科书创新阅读教学体制,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進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3.特殊单元设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
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
编排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统编教材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还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习作组成。
这样编排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现状,强化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读写结合,多元练笔——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读写结合,多元练笔——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2-11-26T18:49:50.13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1月2期作者:李芳[导读] 读写结合理念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实行下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为了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课堂小练笔以一种桥梁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为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课堂小练笔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提升写作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读写结合的理论下,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中出现的练笔目的模糊、设置随意和缺乏反馈的问题,提出抓住时机、巧挖泉眼及多元评价的训练策略,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李芳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六小学【摘要】读写结合理念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实行下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为了将读与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课堂小练笔以一种桥梁的方式应运而生。
作为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课堂小练笔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提升写作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读写结合的理论下,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中出现的练笔目的模糊、设置随意和缺乏反馈的问题,提出抓住时机、巧挖泉眼及多元评价的训练策略,以帮助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理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074-02一、概念界定(一)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比较推崇的做法。
其中,读与写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读促写,二是以写促读。
首先,读是有益于写的,“不学诗,无以言”,孔子指出只有在多阅读的前提下,才可以学会表达;韩愈也写到“口绝不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在强调读与写不仅要同时进行,而且阅读量要大;清朝教育家唐彪更是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比作花与蜜,蚕与丝,有花方有蜜,有蚕可得丝,以突出读对写的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表达的过程,倾吐的好坏取决于阅读的程度,这里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胡凤琴: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胡凤琴: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建议阅读教学建议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
三上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20篇、略读7篇。
接下来,分别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以及特殊的“预测策略单元”谈阅读教学建议,“习作单元”课文的功能及教学建议放在“习作”中谈。
(一)精读课文1.解读文本,提高欣赏水平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
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小毛虫》,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故事,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
浙江有位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调查:说说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
三年级上册教材入选了很多名家作品。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学内容。
解读文本应该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
如果读每一个文本,教师都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阅读教学会更符合常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能体现儿童立场。
2.用好课后题,体现教学价值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课后思考练习题,每一题都是努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出题,大致从三个维度编写。
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交流阅读感受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内涵的领悟把握。
积累与运用:包括朗读、默读,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共27篇课文,“朗读课文”安排了21次,“默读课文”安排了11次,对篇章、段落、词句的背诵和摘抄共安排了7次,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安排了7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思考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在读写教学的设置上比较强调细致与科学,更重视去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阅读是学生能力十分关键的基石,所以老师们要严格按照部编版课程的教学预期,探究并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策略,本文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去教学帮助。
关键字:部编版;小学语文;读书课堂;教学方法理解力量是小学语文课必须学会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奠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理解能力不仅是语文课程中的要点,而且是现代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也对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力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小学语文课程中,由于老师在课堂上普遍没有创造性,在教学上也有着许多的缺陷,老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小学生在掌握内容和理解讲解知识点时是相对被动的,无法很好的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学习能力思维发展中成果也相对有限。
而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正是在教学行业的大变革下推出,给课程提供了巨大的变革与影响。
作为新时期的学校语文教材,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发展,以部编版课本为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同时,也发散了小学生的阅读了解力量。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面世伊始就倍受重视,我国小学部编版的语文课教科书一直遵循用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人文科学主体"和"语文教育基本要素"两大核心主线纵贯各个小学教育发展阶段,不但进行单位内在融合,而且使各学段、册次之间语文知识呈现出螺旋向上的联系,各方面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合力推进小学生的蓬勃发展。
从宏观意义上来看,部编版教科书有着鲜明的独到地方,为全体语文课工作人员在进行语文学习上指明了道路,其特点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彰显价值观,注重立德树人,努力做到"完整规划,有机传播"。
二是"接地气",教学内容与孩子生活实际密切关联,教育思想与实践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不空谈纸上功夫。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教学创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河池市凤山县实验小学何彩梅【摘要】本文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种基本课型为例,结合课外阅读经典读本,具体阐述在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中如何渗透习作技巧,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步提升。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写作奥秘迁移运用【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2-0107-03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中指出:“今日小学作文之教授殊无把握。
毕业而去者,或已臻通顺,则由于学生之努力与习性,未必果为教授之效;或尚未通顺,则教者学者俱已殚精竭虑,咎亦均非其所愿任。
”此文发表于1919年,文中的“今日”指的是20世纪初,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有很多教师感觉“殊无把握”,教者、学者“殚精竭力”亦“非其所愿任”。
笔者回顾自己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历程,发现那些“未为教授”而能把文章写得“已臻通顺”的,往往是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了大量语言和写作技巧的学生。
现实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乐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大部分家长都愿意为孩子买书。
但还是有很多教师和家长深感困惑:孩子读了不少书,可为什么写起作文来仍绞尽脑汁也凑不够字数?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
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
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没有从语言积累、写作技巧方面进行解读,处于“浅阅读”状态。
写作文的过程犹如建房,作文技巧是房屋的框架,语言积累是房屋所需的砖瓦,两个要素只有同步构建才能形成习作能力。
因此,想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阅读与习作能力双提升,教师必须同步推进阅读和写作,引导学生结合所读文本进行语言积累,习得写作技巧。
一、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明确积累要求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手机游戏和短视频的诱惑力远远大于书本的吸引力。
表现在当教师或家长未明确布置阅读任务时,能主动翻阅书籍的学生为数不多。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小学教育55读写结合教学形式近年来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双重能力。
所以读写结合的手段,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一种教师教授知识的方式。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实例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整合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逐步改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透过总结主旨精化阅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所以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总结文本的主旨中心来精化学生的阅读.。
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最关键的部分。
对文章的主旨总结在无形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施可通过讨论,活动等教学方法。
另外老师的教学应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去开展主旨精化教学。
首先主旨中心的总结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有利于梳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中心段意的划分,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甚至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积极性。
如一年级下册的《古对今》中,学生总结一些古代和现在的一些风和雪各种自然现象,让孩子们一步步的阅读之后,总结出古代和现代的许多不同,诗歌的主旨通过阅读一步一步的体现出来,这样能让孩子通过阅读总结出对韵歌的特点在三年级下册中,《昆虫备忘录》《守株待兔》中,让孩子通过无数次的阅读默读可对许多科学知识和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模仿能力。
二、透过感官刺激激发阅读兴趣感知觉是人接受和感触、客观视觉的主要来源。
小学生的感知觉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在小学课堂上采用情景创设法更为合适。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引入与阅读文本主题相关的内容,视听看触都能极大的吸引孩子的目光。
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文本所創设的情境里,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小学课文《铁罐和陶罐》时,可以在电脑上先给学生们看铁罐和陶罐的图片,学生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不同,然后具体的说出他们的不同,通过观察之后,然后进行思考,思考之后在心理上形成对陶罐和铁罐的认知。
部编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学段选文比较研究

部编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学段选文比较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教育载体,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部编版和苏教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理念。
本文将对部编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学段的选文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教材在选文内容、教学设计、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选文内容比较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学段的选文以儿童成长相关的故事为主,如《小松鼠和小松鼠妈妈》、《小猪崽与小蓑衣》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富有童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这些选文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好的人性、自然和社会。
而苏教版小学语文的选文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比如《拜年》、《过大年》等选文中都融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苏教版的选文还涉及了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抒情诗歌,如《春江花月夜》、《静夜思》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设计比较部编版小学语文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课文导读和课文分析的部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课文背后的情感、思想。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设置了一些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的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则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启发。
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多样的阅读策略指导,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精读、细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方式。
通过对每篇课文的话题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讨论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方式比较部编版小学语文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
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学案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拓展和延伸。
教材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了一些问题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乐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和情感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论部编版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低学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作者:陈丽萍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1期
摘要:在新一轮教科书改革過程中,出现了语文部编版的教科书。
部编版教科书的最大
特点是阅读为主线,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对阅读和发展技能感兴趣的关键时期,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笔者认为,通过部编版新教材应以编写儿童绘本故事为基础,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古典美文,积累阅读素养,建立父母对孩子的阅读关系,营造阅读氛围;从而促进阅读技能的发展。
通过这三方面的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激发低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2016年秋季,语文部编版教材正式使用,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反响。
语文部编版主编温儒
敏先生指出,语言的功能不仅是提高读写能力,而且培养阅读习惯。
他强调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色就是“读书为主,读书为要”。
黄国才先生在《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这本书中讲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无非三件事,第一件是写字,第二件是读书,第三件是作文。
[1]这三件事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也就是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疑是重中之重。
小学低学段学生正处于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改进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呢?笔者认为,应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良机,立足部编版教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与习惯。
笔者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例,浅谈低学段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关于对语文部编版低学段教材特色的阅读教学解析
(一)部编版教材以读为主线
语文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在义务教育统编教材语文学科教师国家级培训会议上强调:部编版最大的特色是以读书为主。
语文部编版教材以阅读为主线贯穿每个单元,有意识地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
语文部编版是基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所选文本的文本既美观又简短,看起来像是故事而且是寓言性的。
它们很有趣且易于管理。
阅读起来很顺口。
魅力也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如何上好“和大人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