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与消毒..知识讲解
第6章 灭菌及空气净化

(2)蒸料要求
达到熟、软、疏松、不粘手、无夹心,产生熟 料固有的色泽和香气
(3)蒸料过程中蛋白质变化
蛋白质适度变性:若在一定的热力作用下,蛋白 质的二、三、四级结构被破坏,严格的空间排列 被打乱;而一级结构未发生变化。 二次变性(过度变性):蛋白质进一步变性,分 子结构发生改变。
图中说明,AB曲线的左侧,为原料中残留的未变性蛋白质;CD曲线的 右侧表示蛋白质的二次变性。在AB和CD两曲线之间区域表示蛋白质变 性适度。同时还说明蒸煮压力越高,所需蒸料时间越短,时间控制范 围越小,这就要求时间控制要精确
保 温 阶 段
5、保温 调节好各进汽和排汽阀门,使罐压 和温度保持在一稳定水平,维持一定时间。 在保温阶段,凡进口在培养基液面下的各 管道都应通入蒸汽;在液面上的其余管道 则应排放蒸汽,这样才能保证灭菌彻底, 不留死角。
降 温 阶 段
6、保温结束后,依次关闭各排汽、进汽阀; 待罐内压力降至0.5kg/cm2左右时,向罐内通 入无菌空气,向夹套或蛇管中通入冷水,使 培养基降至所需温度。
细胞个数减少速率与残存菌个数:
N----菌的残留个数 t----灭菌时间(s) k----菌死亡的反应速度常数(1/min)
⑵理论灭菌时间的确定
对数残留定律的概念:
—— 对微生物进行湿热灭菌时,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受热死亡 的速率与残存的微生物数量成正比,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 数学表达式:
- dN/d = N
一、常用灭菌方法及原理
1、化学物质灭菌 2、辐射灭菌 3、干热灭菌 4、湿热灭菌☆
一、常用灭菌方法及原理
• 1、化学物质灭菌
甲醛、苯酚、氯化汞、戊二醛 消毒灭菌中使菌体细胞蛋白质变性、改变细 菌细胞膜透性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导致菌 体死亡或生长受抑制。 加入后不易去除,不适于培养基灭菌,只适 于局部空间或某些器械消毒。
空气净化知识普及

空气净化知识普及作为现代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废气排放、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吸入的空气中充满了大量的污染颗粒,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尤其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很多人会出现头痛、咳嗽、气促等不适症状。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呼吸系统,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呢?这里,我们来普及一下空气净化的知识。
一、什么是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过滤和净化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电器设备。
它能够吸入室内的空气,经过高效的过滤系统,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烟尘等污染物,将净化后的空气释放出来,让人们呼吸到更加健康的空气。
二、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原理是靠过滤、吸附、电子静电等方式来净化空气。
首先,它通过粗效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如灰尘、毛发等。
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去除甲醛、氨气等有害气体。
最后,通过高效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和细菌。
三、如何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十分重要。
首先,应该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品牌声誉的产品。
其次,在使用时应该要注意过滤器的更换,不定期清洗过滤网,以避免细菌在网内滋生。
另外,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不要将门窗全部关闭,每隔2-3小时可以开窗通风10-15分钟,让空气循环流通。
四、空气净化器的其他作用除了净化空气以外,空气净化器还有其他作用。
例如,它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让儿童、老人等易过敏人群呼吸更为安心。
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室内湿度,使室内环境更为舒适。
五、注意事项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电器产品,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不要让儿童单独操作空气净化器,以免出现意外。
其次,不要将空气净化器放在床头、沙发旁,以避免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最后,不要将空气净化器放在阻挡物后面,这会影响净化器的正常工作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中等价格的电器产品,在各大电器卖场中已经成为热门产品。
空气净化的基础知识

空气净化的基础知识
空气净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的过程。
以下是空气净化的基础知识:
1. 空气污染物: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污染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燃烧排放、室内污染物等。
2. 空气质量指标: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和PM10
颗粒物浓度、SO2、NO2、O3等气体浓度。
3. 空气净化技术: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物理过滤、化学吸附、电子静电等。
物理过滤通过过滤器去除颗粒物;化学吸附使用吸附剂去除气体污染物;电子静电通过静电场去除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
4. 空气净化设备: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包括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等。
空气净化器通过空气净化技术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 室内空气净化:室内空气质量受到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地毯、化学物品等的影响。
室内空气净化常通过空气净化器、通风换气、植物净化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6. 室外空气净化:室外空气质量受到交通排放物、工业废气等的影响。
室外空气净化需要通过控制排放源、改善城市规划等手段来提高空气质量。
7. 空气净化的效果评估:通过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对净化前后的空气质量进行测试,以评估空气净化的效果。
8. 空气净化的意义: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空气净化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此外,空气净化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空气净化消毒理论

51
空调与污染
检测结果显示: 集中空调风管内的积尘量每平方米20克以上的占
90%,每平方米50克以上的占57%,最高积尘量达到每 平方米486克;集中空调风管每克积尘中细菌总数10 万个以上的占80%,每克积尘中细菌总数最高达到277 万个;集中空调风管每克积尘中真菌总数10万个以上 的占73%,每克积尘中真菌总数最高达到480万个
洁净度级别 100 级
尘埃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0.5um
≥5um
3,500
0
1,000 级
35,000
200
10,000 级
350,000
2,000
100,000 级
3,500,000
20,000
300,000 级
10,500,000
60,000
22
过滤空气-----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Air Filter)是指空气过滤装置, 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实验室及洁净 室,或者用于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的防尘。
有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及亚 高效等型号。各种型号有不同的标准和使用效 能。
23
空气过滤原理和效应
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随气流作惯性运动或无规则 布朗运动或受某种场力的作用而移动,当微粒运 动撞到其它物体,物体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是分 子与分子、分子团与分子团之间的力)使微粒粘 到纤维表面。
空气中尘埃越多、细菌与尘埃接触与附 着的几率增大,传播机会增多。
17
空气净化(行为)
空气净化是为降低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气 态污染物所采用的某些技术或方法。
空气净化知识

空气净化知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工业化的进展,以及汽车使用的普遍,空气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空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空气净化知识。
一、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且已达到某种程度的污染物,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空气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二氧化硫等。
这些污染物可以经由空气、水、食物和皮肤等途径被人体吸入或摄入,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1、中国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许多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往往会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等。
2、空气污染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更容易感到压抑和疲惫。
3、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它会导致植物生长变差,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同时还会对动物和生态链产生危害。
三、如何净化空气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净化空气。
下面给出一些方法供参考。
1、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从而净化我们呼吸的空气。
但是在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地理环境和污染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器。
2、加强室内通风:当室内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时,可以打开窗户和门,换一换新鲜的空气。
3、植物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吸收一些污染物,净化我们的环境。
例如:吊兰、常春藤、芦荟、虎尾兰等。
4、控制室内污染物的释放: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装饰物的使用,不经常开窗使用危险化学品等。
5、减少用车:尽量步行、骑车,减少碳排放,从做起,保护环境。
四、保护自己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净化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少去重污染、密闭区域:如便利店、加油站、地下室等。
2、外出时尽量带口罩: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佩戴防霾口罩。
空气净化的相关知识

空气净化的相关知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空气净化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咳嗽、过敏等症状频繁出现的现代社会,空气净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空气净化的相关知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一、什么是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指通过空气净化设备将室内外空气经过过滤材料、光催化、负离子、臭氧等技术加工处理后,去除室内外有害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提供干净、健康、安全的室内空气。
二、为什么需要空气净化?空气污染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室内外空气中存在各种有害气体、颗粒物和细菌,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据调查,世界上有55%的死亡原因与空气污染有关。
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会导致咳嗽、过敏、哮喘等症状的出现,甚至会引发癌症等疾病。
因此,空气净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保措施。
三、常见的空气污染源有哪些?空气污染源分为室内污染和室外污染。
室内污染:常见的室内污染源主要包括油烟、甲醛、氨气、苯、TVOC等。
其中,甲醛是最为危害人体的有害气体之一。
在装修时,常使用胶水、漆等含有甲醛的材料,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甲醛环境中,会引发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甚至会引发癌症。
室外污染:常见的室外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气、交通尾气、扑灭火灾的烟气等。
四、空气净化设备如何选择?空气净化设备主要包括机械式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负离子、臭氧等几种。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房屋面积、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机械式过滤器:其运作原理是通过过滤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烟雾等有害物质过滤掉,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更换过滤器的时间以及过滤器类型的选择。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吸附面积较大,能够吸附甲醛、氨气、TVOC等有害气体。
但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才能保证净化效果。
负离子:其运作原理是产生负离子,吸引和沉淀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虽然负离子净化效果不错,但过度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空气净化消毒标准

空气净化消毒标准
空气净化消毒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标准进行评估。
常见的指标包括PM
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2. 空气细菌和病毒浓度: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浓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室内空气的卫生和健康。
在医疗、食品加工等特殊环境中,对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
3. 风量和空气交换频率: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的风量和空气交换频率应根据房间大小、人员密度和空气污染程度等因素进行调节,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净化效果。
4. 滤材效率: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的滤材应具备较高的过滤效率,以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细菌等有害物质。
常见的滤材包括HEPA滤网、活性炭等。
5. UV辐射强度和时间:紫外线(UV)消毒设备应具备足够的辐射强度和适当的使用时间,以确保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有效杀灭。
6. 除味效果:部分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还具备除味功能,能够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和污染物。
除味效果可以通过有关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空气净化消毒的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应用场景、行业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建议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要求,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选择符合要求的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和技术。
除菌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方法

除菌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方法除菌净化空气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或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和有害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保护人们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除菌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方法。
除菌净化空气的原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物理净化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物理净化方法包括过滤、吸附和离子化。
过滤是通过空气过滤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粉尘去除,阻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
过滤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过滤和电子过滤两种。
机械过滤是指利用纤维或网状材料的网状结构,如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等,将空气中的微粒和有害气体捕捉并固定在滤网上。
电子过滤则是利用高压电场或电子束技术,使带电的颗粒物在电场或束辐射下产生迁移和沉积,从而净化空气。
吸附是将有害物质通过化学吸附剂与之相互作用,吸附到吸附剂表面,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常见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和分子筛等。
离子化是将空气中的微细颗粒带的正电荷或负电荷,通过静电相互吸引,形成大颗粒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离子化方法包括电离和电子静电等。
化学净化是指通过化学物质的反应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净化方法包括催化氧化、臭氧消毒、活性氧杀菌等。
催化氧化是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铜、铅、锌、铁等。
臭氧消毒是通过电晕放电或紫外线辐射将自然界中由氧气经辐射或电离裂解而生成的臭氧导入到有害物质所在的空气中,通过臭氧的氧化作用将有害物质消灭。
活性氧杀菌是利用氧分子中的活跃原子或自由基,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发生反应,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消灭的效果。
生物净化是指利用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或消除。
常见的生物净化方法有植物净化和微生物净化等。
植物净化是通过植物的吸气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一些常见的植物如绿萝、虎尾兰等被普遍运用于室内空气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2英文参考WS/T 368-2012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6 3 术语和定义7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8 5 空气净化方法5.1 通风5.1.1 自然通风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5.1.2 机械通风5.1.2.1 工作原理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排风扇等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
5.1.2.2 通风方式5.1.2.2.1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
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5.1.2.2.2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
室内排风口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5.1.2.2.3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
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5.1.3 注意事项5.1.3.1 应充分考虑房间的功能要求、相邻房间的卫生条件和室内外的环境因素,选择通风方式及室内的正负压。
5.1.3.2 应定期对机械通风设备进行清洁,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
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5.2.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加强卫生管理,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2.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及检测方法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规定。
5.2.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评价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5.2.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规定。
5.3 空气洁净技术5.3.1 设计要求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设计应遵循GB 50333的要求。
5.3.2 维护与保养要求5.3.2.1 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应定期检查,保持清洁。
5.3.2.2 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2d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月~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
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5.3.2.3 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5.3.2.4 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5.3.2.5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5.3.2.6 设专门维护管理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5.4 紫外线消毒5.4.1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5.4.2 消毒方法紫外线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安装时紫外线灯(30w紫外线灯,在1.0m处的强度>70μW/cm2)应≥1.5W/m3,照射时间≥30min。
5.4.3 注意事项5.4.3.1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0%~80%(体积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
5.4.3.2 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4.3.3 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5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5.5.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5.2 消毒原理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5.5.3 使用方法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5.5.4 注意事项5.5.4.1 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5.5.4.2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5.4.3 用湿布清洁机器时,须先切断电源。
5.5.4.4 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5.4.5 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6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5.6.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净化。
5.6.2 消毒原理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5.6.3 使用方法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5.6.4 注意事项5.6.4.1 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5.6.4.2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5.6.4.3 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应大于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5.6.4.4 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6.4.5 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7 化学消毒法5.7.1 超低容量喷雾法5.7.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7.1.2 消毒原理将消毒液雾化成20μm以下的微小粒子,在空气中均匀喷雾,使之与空气中微生物颗粒充分接触,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5.7.1.3 消毒方法采用3%过氧化氢、5000mg/L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加入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中,接通电源,即可进行喷雾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向外,先表面后空间,循序渐进的顺序依次均匀喷雾。
作用时间: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为30min~60min,过氧乙酸为1h。
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5.7.1.4 注意事项5.7.1.4.1 喷雾时消毒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毒面罩,穿防护服。
5.7.1.4.2 喷雾前应将室内易腐蚀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显示器等物品盖好。
5.7.2 薰蒸法5.7.2.1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5.7.2.2 消毒原理利用化学消毒剂具有的挥发性,在一定空间内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其挥发达到空气消毒。
5.7.2.3 消毒方法采用0.5%~1.0%(5000mg/L~10OOOmg/L)过氧乙酸水溶液(1g/m3)或二氧化氯(10mg/m3~20mg/m3),加热蒸发或加激活剂;或采用臭氧(20mg/m3)熏蒸消毒。
消毒剂用量、消毒时间、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5.7.2.4 注意事项5.7.2.4.1 消毒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5.7.2.4.2 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耐腐蚀,大小适宜。
6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6.1 手术部(室)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a)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b)空气洁净技术;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e)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6.2 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a)通风;b)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空气洁净技术;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e)紫外线灯照射消毒;f)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6.3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a)通风;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e)化学消毒;f)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7.1 有人情况下可选用下列方法:a)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d)空气洁净技术;e)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7.2 无人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a)可选用7.1的空气净化方法;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c)化学消毒;d)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适宜于超低容量喷雾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3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处场所可选用以下方法:a)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医院可采用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b)负压隔离病房;c)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d)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4普通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a)通风;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c)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5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a)紫外线灯照射消毒;b)化学消毒;c)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8.1 监测部门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