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黄璐璐【摘要】积极心理学兴起仅十余年,已经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
整体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三个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不均衡。
国内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还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本土化的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积极心理学在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领域方面都存在不足。
尽管如此,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很广阔。
%Positive psychology being risen just more than ten year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trend. On the whole, positive psychology researches mainly concentrate on in three areas: positive emotions, positive personalities and social positive organization systems, which have got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Domestic research is relatively weak and more results ha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re needed. At present, positive psychology should make the researches more credible and expandtheresearchfields. Even so, thefuture ofpositivepsychology is still verybroad.【期刊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2)002【总页数】4页(P162-165)【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乐观教育综述【作者】黄璐璐【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重视个体的心理资源和个体优势。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强调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和优势,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弱点和不足。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小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可以组织一些开放性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和乐观主义。
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感激他们拥有的东西、鼓励他们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来培养他们的乐观主义。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情绪调节和应对技能的训练,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注重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们可以鼓励小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和成就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
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提供一些以合作和团队精神为特点的活动和项目,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倾听和支持他人,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融入到教育中。
通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资源和优势、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和乐观主义、注重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我们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模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小学生群体中。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积极心理学是指关注个体优点、幸福、愉悦和优秀的心理学分支。
该理论强调人的快乐、满足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和心理特征,致力于通过培养正面情感和积极思维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积极情感、乐观心态和自尊自信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以积极心理学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孩子能够具备一定的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来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学会感恩、乐观和感激。
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增强孩子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乐观是指对未来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乐观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有更好的心理健康。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设立积极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可以通过教育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树立乐观的信念。
以积极心理学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乐观心态和自尊自信,让他们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学校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注重个体优势、幸福感和成长潜力的心理学流派,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让我们一起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优势和心理健康的学科,强调个体的积极品质、成长潜力和幸福感。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和疾病不同,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优势、正面情感和心理成长。
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应对挑战和压力,培养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培养乐观心态: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乐观的心态,教导儿童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发展自我意识: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儿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和自尊感。
促进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心理韧性,使儿童具备应对逆境和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强化正面情绪: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帮助儿童培养正面情绪,增强快乐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综述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综述简介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是指对3至6岁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态度、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园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认知发展:–幼儿园教育通过游戏、实践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鼓励幼儿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情感发展:–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促进幼儿情感的积极表达和调节。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3.社会性发展:–倡导团体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4.语言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的挑战1.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式不同,教师需要差异化的教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需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合作。
3.教师素质:–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心理发展。
结语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认真细致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教育心理发展的综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综述摘要:积极心理学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至今已成为世界性的专业学科。
积极心理学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其中,主要研究对象为大学生。
本文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积极社会系统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既从问题角度、也从积极品质入手来研究人。
二战后,由于战争催生大量的心理问题,以及弗洛伊德理论的流行,使得主流心理学走向以心理问题研究为核心、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病理性心理学。
这代表更多数量的正常人群被排除在心理学关注领域之外。
[1]随着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博士对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和治疗的问题视角进行反思,在1998年提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概念,对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倡导发掘人类积极美好的一面,认为心理学不应只关注心理问题,还应对人潜在的能力进行挖掘,从积极一面获取更高幸福指数。
相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方法,积极心理学更具完善性与有效性,侧重研究人类性格的美德及潜在力量。
有研究证实,人类的神经元约有95%未被开发应用。
这也是人类具有潜力的主要依据,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具备积极、优秀的一面,只是有人的潜质还未被发现。
[2]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有积极思想内涵,从个体元素、到个体行为、再到群体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包括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积极人格特征及品质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积极社会系统理论及方法论研究。
[3]1.关注个体积极情绪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对待过去,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对待当下,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对待将来,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影响 。 此 外 ,一 些 以幼 儿 为研 究 对 象 的研 究 包 括 高 兴 、 兴 趣 、 满 足 、 自 豪 和 爱 ,都 有 表 明 消 极 情 绪 所 造 成 的 狭 窄 的 思 维 活 动 序 拓 延 人 们 瞬 间 的 知 行 的 能 力 ,并 能 构 建 和 列 , 积 极 情 绪 也 能 够 予 以 撤 退 、 修 复 , 进 增 强 人 的 个 人 资 源 ,如 增 强 人 的 体 力 、 智 而 消 除 其 造 成 的 心 理 紧 张 , 保 持 机 体 健 康 力、社 会 协调 性 等 。 2 .积 极 心 理 学 对 儿 童 的 情 绪 方 面 的 意
意 义等 。
首先 , 让我 们 回到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概 念
在 处 于 积 极 情 绪 下 ,我 们 的工 作 记 忆 ( w o r k i n g m e m o r y ) 和 涉 及 到 创 造 性 思 维 ( c r e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 的 某 些 心 理 特 征 都 会 得 到 显 著 的 提 高 。在 面 对 变 化 的 环 境 时 , 处 于积 极 心 理 状 态 下 的 人 更 能够 表 现 出对 变化 的不 抗 拒 。 3 . 1积 极情 绪对 于工 作 记忆 的影 响
义
观 点 是 :1 .心 理 治 疗 不 是 修 复 受 损 部 分 , 而 是 培 育 人类 最 好 的正 向力量 。2 .对 积 极
与活 力 。 3 .积 极 心 理 学 对 儿 童 的 智 力 方 面 的 意
义
的力 量培 育 与强 化 来取 代 个案 的缺 陷修 补 。 3 .发 挥 人 类 正 向 或 积 极 的 潜 能 :幸 福 感 、 自主 、 乐 观 、 智 慧 、 创影 响 。) 笔者 整理 了如下 示意 图总结
教育心理学综述

教育心理学综述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的演变,以及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学习科学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旨在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创立到不断发展的历程。
在其发展过程中,诸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从最初的思辨性研究到现代的实证研究,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干预等。
特别是在情感教育和终身学习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学习科学等新技术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人类学习的奥秘,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综述,展示了教育心理学的魅力和挑战。
尽管教育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仍然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如何提高研究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解决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教育心理学面临的种种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主张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1.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利用科学的实验与测量手段得出的结论,挖掘并开发人性中乐观积极的一面,从而帮助人们预防和对抗消极情绪甚至心理疾病。
它认为心理学应该主张这3个基本方面: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其中,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 and 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2.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情绪方面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关注中心:利用科学手段研究人类心智积极的一面;它的一个重要中心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个体的人格发展以及情绪体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来自Living in the shadow of occu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as protective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lestinian school childre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2012) 225-233)的研究报告。
研究以政治冲突尖锐,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报告中最重要的3个统计量分别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
其实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正面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负面影响。
报告显示:(1)个体积极情绪的认知和整体的积极影响有很强的正相关。
(2)愉快的情绪与积极(active)态度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
(3)总体生活满意度与消极的情绪(anger,anxiety,fear)存在很强的负相关。
(4)负面影响表现出和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愉快存在负相关。
(5)悲伤(sadness)与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总体积极影响呈负相关。
(6)幸福与恐惧,焦虑呈负相关(此研究中,幸福这一概念用多个因素来定义:家庭,朋友,自我生活满意度,愉快,整体积极影响。
)笔者整理了如下示意图总结:从这一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儿童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activation),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生活的正面影响和整体积极感知。
同时,这种体验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恐惧,焦虑等等。
也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窄的思维活动序列,积极情绪也能够予以撤退、修复,进而消除其造成的心理紧张,保持机体健康与活力。
3.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智力方面的意义在处于积极情绪下,我们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涉及到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某些心理特征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处于积极心理状态下的人更能够表现出对变化的不抗拒。
3.1 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的影响情绪对于日常认知任务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这一基本认知实现的。
而工作记忆至少存在两个互相分离的系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和空间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
但积极情绪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具有选择性。
(《积极情绪对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影响》2(201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5-179)积极情绪条件下,高、低负荷的言语记忆都得到了促进,而负性情绪损害了言语记忆。
但是对于低负荷的空间记忆,工作记忆反应时变慢,且这种分离不是由于不同唤醒程度的积极情绪造成的差异。
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如果明白此机制,将对记忆的改善有重大的意义。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工作记忆对于认知,程序性记忆以及其他智力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情绪对于创造思维的影响根据一项国外的研究报告Positive Emotions’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 Change, Creative Thinking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Irrational Thinking in Romanian Adolescents(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30(2011) 1935-1941):研究根据观察对象的情绪状况,将他们对象分为三组:积极组、中性组、消极组。
相对于中性组而言,积极组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其中三个重要的维度表现得更出色: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但是,在总体的创造性测试(creative thinking test)中,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同时,有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比起消极组与中性组,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在抵抗变化时的阻力显得更弱。
笔者思考,这是否暗示着积极情绪的人更加能够适应变化呢?4.积极心理学在儿童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
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
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
而在儿童心理临床方面中,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应用。
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这个时期的个体充满矛盾,容易产生焦虑与依赖,渴望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
例如,对于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普遍人格特征为缺乏自信,焦虑,抑郁,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我评价偏低,成就动机缺失等。
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通过自我调适和外部教育,激发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积极心理,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善自我评价偏低的状况,可以做到对学业不良的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一定的改善,同时帮助建立健康的人格。
5.结语Kennon•M•Sheldon 和Laura King 曾经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
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
”消极心理学在过去时间里甚至以后,对人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心理疾病的人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黄 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13级心理学系师范班【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对于对抗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帮助人们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和开放。
积极心理学对于有心理创伤或认知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儿童的智力与人格发展也存在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儿童发展;情绪;智力;临床治疗1935-1941 (2011).[2]Syssau, A. & Monnier, C. L’influence de la valence émotionnelle positive des mots sur la mémoire des enfants. Psychologie Française 57, 237-250 (2012).[3]Foster, S.L. Integr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pplications into the EMDR Peak Performance protocol. Revue Européenne de Psychologie Appliquée/European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 213-217 (2012).[4]Bailey, N.W., Segrave, R.A., Hoy, K.E., Maller, J.J. & Fitzgerald, P.B. Impaired upper alpha synchronisation during working memory retention in 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iological Psychology 99, 115-124 (2014).[5]Jones, R., Heim, D., Hunter, S. & Ellaway, A.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neighbourhood incivilities,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club membership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