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当前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本文将就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汇报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平台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等。

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指矿井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主要是指大数据平台、云平台等的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主要是指矿井以及设备等的监控系统建设。

2.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采煤机、运输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

采煤机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能够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运输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能够提高煤矿的运输效率,减少人员工伤事故的发生;通风设备和排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能够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3.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生产管理智能化、安全管理智能化、设备管理智能化等。

生产管理智能化主要是指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分析等的智能化管理;安全管理智能化主要是指安全监测、安全预警、安全演练等的智能化管理;设备管理智能化主要是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维护管理等的智能化管理。

二、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煤矿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的初步应用,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

2.煤矿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数据平台建设不够健全,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不够全面;二是自动化设备水平低,采煤机、运输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自动化程度不高,还存在人为操作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三是智能化管理不足,生产管理智能化、安全管理智能化、设备管理智能化等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一、引言煤矿智能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手段,实现煤矿生产、管理和安全的智能化升级,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煤矿事故率、改善工作环境等目的。

本文旨在对近期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智能化建设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煤矿行业一直在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这主要是受到以下背景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提出的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二是不断升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环保要求,需要煤矿企业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三、智能化建设的项目内容1.智能化采掘系统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煤矿采掘过程进行全面自动化管理,提高采煤效率,减少人力劳动强度,降低事故风险。

2.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监测设备,对煤矿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3.智能化记录和分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煤矿生产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矿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4.智能化设备维护系统采用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实现设备维护的远程管理和智能化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智能化培训和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煤矿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四、智能化建设的成效1.生产效率提高智能化采掘系统的应用,使采煤效率大幅提升,降低了单位煤炭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产值。

2.事故率降低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施,有效预防了煤矿事故的发生,为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环保效果显著智能化建设使得煤矿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废气废水的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

4.管理效率提高智能化记录和分析系统实现了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决策支持。

5.员工素质提升智能化培训和管理系统的推行,加强了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工作管理,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煤矿信息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煤矿信息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煤矿信息工程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促进煤矿生产、管理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就煤矿信息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现我国煤矿信息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在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矿山、智能化设备等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其次,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煤矿信息工程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煤矿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涵盖了生产管理、安全监测等方面,还包括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后勤保障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设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化支持,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再者,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煤矿企业加大了信息安全投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有效保障了煤矿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煤矿信息工程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矿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系统集成难度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不断跟进技术发展,保持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在技术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煤矿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加大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煤矿信息工程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共同推动我国煤矿信息工程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汇报总结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煤矿进行了大量智能化改造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汇报将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环保水平。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可以实现煤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风险。

另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煤矿的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和进展1.智能化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煤矿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如自动化采煤设备、无人驾驶运输车辆、智能化监测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使得我们的煤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2.数据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我们煤矿建设了一套完善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控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3.智能化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我们煤矿在安全管理中也大量应用了智能化技术,如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智能化安全设备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安全水平。

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成效和效益1.生产效率的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煤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自动化采煤设备的应用,使得原本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采煤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成本的降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比如,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运输成本。

智能化采煤年度总结范文(3篇)

智能化采煤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采煤技术在我国煤炭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3年,我国智能化采煤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年度总结旨在回顾2023年智能化采煤的发展历程,分析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为未来智能化采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2023年智能化采煤发展概况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国家层面继续加大对智能化采煤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化采煤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在技术创新方面,2023年我国智能化采煤技术取得了多项突破,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应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智能化采煤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化煤矿数量持续增加,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占比逐年提高,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为满足智能化采煤技术发展需求,我国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化采煤技术人才队伍,为智能化采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2023年智能化采煤主要成果1.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据统计,2023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和20%,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煤炭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智能化采煤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降低了资源浪费。

2023年,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0%,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了碳排放。

2023年,全国煤炭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0%和8%。

4.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2023年,全国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煤矿信息化建设综述

煤矿信息化建设综述

煤矿信息化建设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纷纷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

煤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矿产业的影响。

一、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煤矿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普及,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约有3/4的大型煤矿和1/3的中小型煤矿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系统。

其中较为常见的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减少人为失误的风险。

二、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煤矿信息化建设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向。

未来几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煤矿信息化建设将更加完善和智能化。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系统将不断升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煤矿信息化建设对煤矿产业的影响1.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煤矿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快捷、方便地掌握、分析生产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生产流程和生产计划,优化煤矿生产过程,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加强市场竞争力。

2.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监测设备运行情况,故障可以提前检测,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维修和保养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3.提升安全性通过安全监测和数据分析,煤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安全生产事故,以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通过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爆炸、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煤尘、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泄漏。

4.提高信息化水平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也是企业走向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煤矿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作用,并最终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关于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一、矿井概况龙贵煤矿属乌海市万晨能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上属乌海市规模最大的龙头乡镇企业黄河工贸集团。

集团产业布局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多种经营发展的民营企业。

龙贵煤矿地处桌子山煤田白云无素矿区中东部。

行政隶属于乌海市海南区东风乡。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每年,设计服务年限23.5年。

矿井井田面积1.77km2,保有资源储量2335万吨,可采储量1379万吨。

黄河工贸集团万晨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龙贵煤矿,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混合,3个井筒。

一斜两竖,斜井主要担负矿井运输,主立井担负运送人员和材料,回风立井是矿井回风井筒。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扇工作方法为抽出式,属低瓦斯矿井,矿井内8#层现有集中回风大巷一条,9#层现有轨道运输大巷、胶带运输大巷二条,全长约200米,为保证生产期间的正常接替,这三条大巷向西延伸至井田边界。

目前开采上组煤8#、9#煤层,8#煤层平均厚度2.3米,9#煤层平均厚度2.6m,倾角为2~5°。

主采煤层为9、16层煤,煤质属焦煤。

龙贵煤矿是一个新建矿井,六证齐全。

在2009年11月份通过了综合验收,2010年4月份经过质量标准化验收并被评为二级矿井,于2010年5月份开始正式生产。

以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矿井为目标经委托内蒙煤炭科学研究院设计编制,将我矿原来回采采用的Π型顶梁、1.2米铰接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形式变更为ZY2800-13/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回采工艺由原来的高档普采变更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

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龙贵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具体文件。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分析煤矿作为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部分,在其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推进。

在信息化环境下,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煤矿安全生产一般包括安全监测、安全预警、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监测模块,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在矿井和煤矿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煤矿工作面的地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煤矿安全风险。

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包括预警、分析和整改措施等在内的安全管理建议,并逐一落实,确保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二、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尽管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面临着一些问题,希望通过全面分析,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程度。

1.人员素质问题:煤矿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无法得到充分运用。

2.设备监测问题:目前,煤矿智能设备的监测效果有限,因此难以及时发现煤矿安全隐患,造成不安全生产现象。

3.标准管理问题: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尚未成形,导致不能对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1. 煤矿智能设备将日益普及和升级,实现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2. 煤矿信息化安全控制将以云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共享和联网管理,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3.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将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进安全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

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

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距贵州毕节市69km,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0km,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7204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5b及C6a煤层,结构较简单。

C5b 平均厚2.2m, C6a平均1.41m,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现开采每层为C5b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
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786.1万t,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

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

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

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

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
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各生产矿井的生产情况,对各矿井安全生产实时监督、及时指导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

结合井下采掘部署安排情况,对照设计要求,共安装监控分站9台,安装有甲烷、负压、温度、风速、设备开停、水位、烟雾、馈电、风门等传感器共计76个。

安全监控系统做到了定期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范围,确保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矿井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 (AQ1048-2007)及设计要求,煤矿建设完善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一套KJ277型人员管理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并使用。

所有入井人员全部携带识别卡,保证了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能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

(3)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矿井扩建初步设计(变更),在井底车场左侧设置有永久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避险人数均按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76人设计,可服务1151工作面、1153预抽工作面及两掘进工作面。

避难硐室按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硐室全长60m,其中室生存室长40m(宽3.0m)、两个过渡室均为长3.0m(宽3.0m)。

避难硐室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系
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动力保障及照明系统、人员生存系统。

相应的食品、饮用水、自救器、设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监测监控系统等设施以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

系统有专人看管和维护,运行正常。

(4)压风自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建立的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

在地面建造了压风机房,选用1台ERC-150SWL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2m3/min,P= 0.85MPa,N=110kW,U=380V)、1台
JN110-8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Q=19.8m3/min,P= 0.85MPa,
N=110kW,U=380V)。

压缩机均有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压风自救系统需求。

供气主管选用,支管选用。

地面空压机房至井下的输气管路主管均采用Ф108×4.0的无缝钢管从地面沿副斜井铺设到井底车场,Ф50×3.0无缝钢支管接入到井下相关采掘地点。

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和掘进迎头设置了可供36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供气量不少于0.1m³/min。

经联合试运转检验,压风自救系统使用正常,符合规定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
融安煤矿按照供水施救系统建设标准,为了减少项目投资,供水施救管路采用与消防、防尘管路共用的建设方案,同时为保证水质符
合饮水标准,在地面主管上采用三通闸阀连接至生活饮水管网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实现生活用水与防尘用水的供水转换,对井下被困人员提供生活饮用水,解决被困人员的饮水安全问题。

管路敷设管路5700米。

主管路直径108mm,支管路直径50mm 三通、闸阀均按设计规定安装,并同时根据供水施救系统相关要求,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要求。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了供水管路的维护,没有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经联合试运转检验,供水施救系统使用正常,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求。

(6)通信联络系统
地面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门,在地面调度室、监控室、主要通风机房、绞车房、会议室等地点装有HCD129P型电话机36部,可实现矿内互通,在井下配电硐室、绞车房、井底车场、胶带运输机转载点、井下采、掘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装有直拔地面调度室的KTH-33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共30部。

经联合试运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7)语音广播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语音中心,广播用户通过语音中心选择在网络中的收听用户接受语音数据,收听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客户端或者其他语音客户端收听语音信息。

通过语音中心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负载;语音系统框图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与国内煤炭先进行业学习、接轨。

我矿派矿领导和信息化施工负责人到周边先进煤炭企业学习。

三、近期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重点加强企业骨干力量信息化专业技术的培训。

加强矿山辅助软件矿山CAD、南方CASS、Autodesk 3DMax等技术的应用。

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争取达到80%。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的比例超过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