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2大气运动

3.影响风的三个力(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F1
类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_等__压__线__, 指向_低__压__
F2 摩擦力
与风向 _相__反__
F3
地转偏向力
总是垂直于_风__ _向__,北半球向 _右__(南半球向 _左__)
4.力的作用效果:
(1)在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力和__地__转_
第2课时 大气运动
一、大气热力环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图示 (北半球)
近地面风
类型 受力
高空风
近地面风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 力)、F2(地转偏向 力)和F3(摩擦力)共 同影响
2.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 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地理实践力)尝试结合实践活动,体会其中所含的 地理原理。 女同学们想去海边照相,若想照出长发飘飘的感觉,她 们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应该怎么站位呢? 提示:选择白天的中午前后,面向大海(此时盛行海风) 。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课件鲁教版

(1)从综合思维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的原因是什么? (2) 从 综 合 思 维 分 析 近 地 面 市 区 和 郊 区 间 的 气 流 是 如 何 运 动 的? (3)从人地协调观分析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 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 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高 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2)市区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由于气 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流(即风)由 郊区流向市区。 (3)不合理。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 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答案:1.C 2.C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
及的地理原理是( )
A.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B.热力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大气环流
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风能
D.太阳辐射
解析:第 1 题,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存在差异,这样会导致空 气的垂直运动,进而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即形成热力环流。 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B 项正确。第 2 题,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
答案:1.B 2.D
(2019·郑州高一检测)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能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设计: 1)、若白天乘车赴武侯祠游览,在成都市郊区感觉气温____,到达市区时感觉气温 ____,因此郊区与市区之间的风从_____吹向____,猜测夜间的市区气温比郊区____。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绘制成都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依据第2题,为减轻成都市市区污染,请在图中标注海峡两岸工业园的位置,为 什么? 4)、为使成都市区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你 会选择哪个或哪些地点植树种草?为什么?
D、F气压大小,并画出等压面。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任务明确, 时间紧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和效率,并培养学生获取有效 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5、结合热力环流图,回答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6、归纳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差异和风向特点?
【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四个情境探究题。
重点
03 运用示意图,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和风的方向。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重点
【目标达成】
水平三级内
4
三、说学情分析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 认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 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 系统的学习能力,但对抽 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通过初中地理以及高中 必修一地球大气成分和 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 程的学习,学生对气温 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以 及热力环流的成因有所 认识,并对不同尺度的 风现象有所区分。
知识掌握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03
高一学生充满青春活 力,实践活动能力强, 并对周围的地理现象 充满探索欲望。
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
选对教学方式
精心选取与历史名人诸葛亮 有关的若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如孔明灯对应热力环流原理部分; 孔明湖对应湖陆风以及近地面风 的相关内容;火熄上方谷,弥补 诸葛亮未解的山谷风遗憾;游览 武侯祠,思考成都市的热岛环流。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
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

同水平面⑦气压差异 ⑨ 高气压
↓
高空:D⑩高气压,E、F 低气压
大气 水平 运动 近地面: B、C 流向 A 高空: D 流向E、F 低气压
(2)运动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大气热力环流 的运动方向。
思维点击 1.古诗云:“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试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 答案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 而谷中暖温气流被抬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 云致雨。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
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B)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解析 若为城郊环流,则a为郊区,b为城市,城
市形成“热岛效应”,从郊区绿地吹来的风对城
市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3.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D )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 诱思导学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 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①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 动,它是大气运动的② 最简单 的形式。 2.过程
(1)形成:地面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A④受热 ,
B、C⑤ 冷却 。
↓
大气⑥ 垂直 运动:A处气流上升,B、C处气流下沉。
↓
近地面:A⑧ 低气压,B、C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由图示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下方指向上
方,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向右偏,即风向由西向东吹,故为逆风飞行。
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单位:百帕)
( D)
解析 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 风向右偏,因此符合要求的只有D选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常见的热力环流。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3.了解高空风和低空风的受力状况。
知识导引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1)冷热状况:M受热;N冷却。
(2)气压高低错误!
(3)错误!错误!
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不同受力及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2.3.2热力环流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 面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过程
等压面的变化
变化前
高空
近地面
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高空500hp
变化后
500hp
500hp
900hp 近地面
900hp
900hp
等压面发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知识小结】热力环流过程总结
1、先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 2、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3、高空的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4、同一水平面,由高压流向低压。 5、等压面低压向下弯曲,高压向上弯曲。 6、低压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下沉多晴朗天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案例 P37
【知识拓展】气压相关知识
2、高压、低压:在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
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3、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运动。
高空
高压 C
低压 B
1000m
地面
D
A
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2 会根据等压面图来判断气压高低,绘制气体流向。
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材料: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 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 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 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 2.3.2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应用体验
一天中,存在着海风和陆风转换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一 天中某时刻海陆分布和等值线分布图,a、b为两条近地面等值线。据 此完成1~2题。
1.若a、b为等温线,则( ) A.等温线b值大于a值 B.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C.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D.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答案:D
解析:第1题,对流层底部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面a值大于b值,A错; 甲地等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气温较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B错;陆地等 温面凸向高空低温处,说明陆地气温较海洋高,C错、D正确。故选D。
答案:B
解析:第1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 平气压梯度力;乙垂直于风向,是地转偏向力;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丙是 风向。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此图表示的风向是( ) A.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答案:B
解析: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风向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所以为北 半球高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读北半球某时刻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D
解析:第3题,过甲地垂直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 础上适当右偏即为甲地的风向。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4.当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时,其主要原理与图中哪一个环流图吻合 ()
答案:C 解析:第4题,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而工 业区恰恰位于山谷,污染物顺谷风流向住宅区。
探究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不同情况下的风向与受力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课件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和风
课前预习 抓双基
夯基固本判一判
课堂达标 点对点
基础达标练能力
课后提能 再巩固
知识巩固提能力
课前预习、抓双基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 1.含义 由地面_冷__热__不__均___引起的大气运动。 2.过程
(5)若 A、B 表示白天的陆地和海洋,则该图表示海洋的是 ________。若 A、B 表示城市和郊区,则该图表示城市的是 ________。
答案:(1)④ ⑤ (2)B 上升 (3)逆时针方向 (4)西北风 (5)A B
8.下图为“1 月份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 图”(单位:hPa)。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解析:A 甲处等压线比乙处稀疏,风力小于乙地,A 项正 确;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情况,甲地吹偏西风,乙地吹东北风,C 项不正确;甲地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云量 多,而乙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云量少,B 项不正确; 甲地阴雨天多,云量大,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D 项不正确。
(2)图一中,A 表示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_,B 表示__风__向__,C 表示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__平__行__。
(3)图二中,D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E 表示_风__向___,F 表 示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G 表示_摩__擦__力_,风向与等压线__斜__交__。
1.气流一定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城市的市区比郊区降水多。(√ )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四川盆地白天降水比夜晚多。 ( ×) 4.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我国冬季教室门口底部总有丝 丝冷风吹进教室内。( √ )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和风
课前预习 抓双基
夯基固本判一判
课堂达标 点对点
基础达标练能力
课后提能 再巩固
知识巩固提能力
课前预习、抓双基
知识点一 热力环流 1.含义 由地面_冷__热__不__均___引起的大气运动。 2.过程
(5)若 A、B 表示白天的陆地和海洋,则该图表示海洋的是 ________。若 A、B 表示城市和郊区,则该图表示城市的是 ________。
答案:(1)④ ⑤ (2)B 上升 (3)逆时针方向 (4)西北风 (5)A B
8.下图为“1 月份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 图”(单位:hPa)。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解析:A 甲处等压线比乙处稀疏,风力小于乙地,A 项正 确;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情况,甲地吹偏西风,乙地吹东北风,C 项不正确;甲地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云量 多,而乙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云量少,B 项不正确; 甲地阴雨天多,云量大,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D 项不正确。
(2)图一中,A 表示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__,B 表示__风__向__,C 表示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__平__行__。
(3)图二中,D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E 表示_风__向___,F 表 示_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G 表示_摩__擦__力_,风向与等压线__斜__交__。
1.气流一定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城市的市区比郊区降水多。(√ ) 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四川盆地白天降水比夜晚多。 ( ×) 4.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我国冬季教室门口底部总有丝 丝冷风吹进教室内。(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处空气
密度减小,形成⑥ 低压 ;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⑦ 高压 流向⑧ 低压 。
3.常见形式: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思考 热力环流一般形成于怎样的下垫面之间? 答案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多形成于 热力性质存在差异的相邻两种下垫面之间。
合作交流 读下图,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回答有关问题。
(4)对比海陆间白天与黑夜风向的差异。 答案 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近 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反思归纳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 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思维拓展]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热岛环流
合作交流 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风 受力作用 图示 受两力作
高空 用
风 (F1、F2) 受三力作
风向
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1)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 力? 答案 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 示摩擦力。
(1)标出白天与黑夜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 况,并解释原因。 答案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和海洋相比, 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白天以吸热为主,近地面气温 陆地高、海洋低。夜晚以散热为主,近地面气温陆地低、 海洋高。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答案 白天:B→A、A→A1、A1→B1、B1→B;晚上: A→B、B→B1、B1→A1、A1→A。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 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气压A低、B高;晚上:气压A高、B低。 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答案 画图略。(提示:由A→B,逆时针)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 陆地的是____B__,当地吹__海___风。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
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
将__增__强____(增强、减弱)。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北半球)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习
1.概念 由地面① 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 的②最简单 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③ 低压 ;D处空气密度增
大,形成④ 高压 ;
高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⑤
反思归纳 近地面和高空风风向、风速及受力分析
[方法技巧]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 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 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 球,风向向左偏。
2.等压面的“高凸低凹”规律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 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 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
练习巩固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
特征
⑬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减高小
A ____________ 地转偏向力 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__
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
4.风向 (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⑯ 平行 。 (2)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⑰ 斜交 。 思考 为什么相同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 上大? 答案 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地面摩擦力 大,海洋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 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 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 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 结果。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 (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
答案 画图略。(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5)结合右图,探究如何判断分析近地面等 压线分布图中某点的风向、风力的大小。 答案 若是北半球,A点西南风,B点西北风。 若是南半球,A点东南风,B点西南风。B点处等压线密集, 故B点风力大。
好的学习方法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习惯!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如城市风。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解析 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 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 流势力将增强。
自主预习
1.风形成的过程
水平气 压梯度力
高气压区 低气压区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⑫ 水平气压梯度力 。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主要作用力及特征
字
作用力
母
A地 B地 气温 气压 气流垂直运 动方向
解析 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 判断出3 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 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
答案
A地 B地
气温
低高
气压
高低
气流垂直运动 下沉 上升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解析 热力环流为由A→B,呈逆时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