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耐久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验6号楼工程试验阶段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只是在原材料材性试验时才筛分成再生粗、细骨料进行相应的检测。

再生骨料由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骨料生产原料主要为废混凝土基础;再生混凝土由新奥混凝土搅拌公司生产。

一、试验配合比研究1、原则、目的与技术路线配合比研究的原则:(1)所用的配合比是以新奥混凝土搅拌站长期使用的成熟配合比为基础而改进的;(2)所用原材料除骨料以外与搅拌站长期使用的完全一致。

配合比研究的目的:为了适应大多数搅拌站的技术水平和原材料供应状况,为今后全面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打下坚实基础。

试配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即要求初始坍落度200mm以上,2h后能保持在160mm左右;然后是强度,试配强度需满足,还要综合考虑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经济性,并以确保强度和工作性能为最终决定指标。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整用水量、砂率、水灰比(水胶比)、水泥与掺和料用量、掺和料品种等因素来实现的,试验过程中总共进行了52个配合比试配,合计182组试验,最终选出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配合比。

2、配合比试验再生骨料的材性、砂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等都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但由于我们的试配是建立在搅拌站原有配合比和原材料的基础上的,因此,主要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特性进行了需水量和砂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需水量大,但采取适当措施,可配制出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工程需要的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大于200mm,无离析和泌水,1h 坍落度损失为零;(2)再生细骨料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对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利,但由于其对需水量影响较大,因此,要尽量采用低再生细骨料比率。

从本批再生骨料试验结果分析,砂率以40%为宜;(3)为减少混凝土需水量和坍落度损失,宜掺用一定比例的天然骨料,本试验的天然粗骨料为50%左右,天然细骨料为30%左右。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Ⅱ.再生混凝土的中性化试验)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Ⅱ.再生混凝土的中性化试验)
1 1 试验 方法 .
破碎 , 再经 5mm筛 进行 筛 分后 所得 。5mm 以上 的 骨 料 经 水 冲洗 晒 干 后 当作 再 生 粗 骨 料 使 用 , 5mm 以下 当作再 生细 骨 料使 用 。表 1 基准 混凝 土 的配 为 合 比 ,图 2 为 经 破 碎 筛 分 后 所 得 的 再 生 骨 料 的
中图法分类号
T 58 7 U 2 .9;
文献标识码

近 年来 , 保 护 环 境 的 观 点 出发 , 必 要 对 各 从 有
℃ ,恒湿 相 对湿 度 ( 0-5 6 I )% , 氧 化碳浓 度 为 ( , 二 5

种 资源 有 效 再 生 和 循 环 利 用 。作 为 建 筑 产 业 废 弃

20 Si eh E gg 0 6 c .T c . nn .
再 生 混凝 土 耐 久 性 的试 验 研 究
( 再生混凝土 的中性 化试验 ) Ⅱ. 崔正龙 杨 力辉 大芳贺 羲喜 北 迁政 文 田 中礼 治
( 宁工 程 技 术 大学 土 木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新 13 0 ; 辽 阜 2 0 0
9 95 2 0
第一作者简介 : 崔正 龙 , , 17 一 ) 吉林延 吉人 , 男 (94 , 讲师 , 学 工
博 士 , 究 方 向 : 生 混 凝 土综 合 利 用 。 Em i:u6 18 y- 研 再 — alci4 20@ a
h o t m .3 o . o (1 1
13 2 .. 再 生 混 凝 土
因全再生 混凝 土 ( 简称 R R混 凝 土 ) 的配合 比在
规 范进 行 调配 ,图 3为 调配后 的再 生 粗骨 料 与 细骨 料 的级 配 曲线 。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Ⅰ.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Ⅰ.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


20 Si eh E g g 06 c.T c. nn .
再 生 混凝 土 耐久 性 的 试 验 研 究
I 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 .
崔正龙 大芳贺羲喜 北迁政 文 田 中礼 治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阜新 130 20 0;
东北工业大学建筑学科 , 日本 , 台 9 2 57;宫城 县农 业 短 期大 学 农 业 土 木 科 , 仙 887 日本 , 台 ,80 1 ) 仙 92 2 5
t) o 以及 质 量 损 失 率 。 当试 件 的 相 对 动 弹 性 系 数 r 低 于 6 % 时 , 终 止 试 验 , 件 的冻 融 循 环 次 数 0 即 试 原 则 上 不 低 于 3 0次 。 0
1 2 试 件 的形状 、 寸 . 尺
试件 为 尺 寸 10 mm ×10 m ×4 0 m 的 长 0 0 m 0 m

啬 l }
圈 捶

/ %
坍 落度 空气量 砂率 混凝 土配合 比/ k I。) ( g・l l
方体 , 详细 见 图 1 试 件 共制 成 1 , 2组 , 生} 土 再 昆凝 试 件 6组 , 比用 的普通 混凝 土试 件 6组 。 对
础性试验研究 , 讨再生混凝土实 际应用 的可能性。 探
1 试验概况
1 1 试 验方 法 .
圈■[ ]

u u
~—_ _ J
图 1试 件的形状 , 尺寸 ( m) m
建筑物 的 改 建 、 体 拆 除 时 产 生 。据 专 家 估 计 , 解 我
国每 年都 要产 生 ( 0 40 0 万 t 30 0~ 0 ) 废弃 混凝 土 , 随着 国民经 济 的 日益发展 ,废弃 混 凝 土 的处 理 已经 成 了很 大 的负担 。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Ⅲ再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试验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Ⅲ再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试验

维普资讯
2 期 1
崔正龙 , : 等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 的试验研究
40 83
土( 简称 R R混凝 土 ) 的配合 比在规范 上 没有 明确 的 规定 , 以, 所 本试 验 经 多次 试 配 ; 满 足 混 凝 土 和 易 在 性 的基 础上 最后 确定 了再 生 混凝 土 的配 合 比。表 3 所 示水 灰 比 04 、.5时再 生混凝 土 以及对 比用普 .5 06 通混凝 土 的配合 比 , 4所 示水 灰 比 04 、.5时 表 . 50 6 各混 凝土 的力 学性 能 。 水泥选 用 日本 早 强 波 特 兰水 泥 , 添 加 剂 为 高 外 性 能 A 减 水 剂 , 羧 酸 系 化 合 物 ( o croy t E 多 Pl a xl e y b a
± ) , 湿相对 湿 度 ( 0± )% 的实 验 室 内 2℃ 恒 6 5 使 混凝 土试件 自由干燥 收 缩 1 0d 探讨 再生 混 8 ,
凝 土在 实际应 用方 面扩大 利用 的可能性 。
灰 比相对 较 小 的 情 况 下 , 抗 冻 融循 环 的 能力 抵
较 好 , 抵 抗 中 性 化 (即 抗 碳 化 ) 力 非 常 差 , 而 能 从 不 同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再 生 混 凝 土 在 耐 久 性 能 方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干燥收缩
耐久性
中图法分类号 T 587 ; U 2.9
文献标识码 B
近 年来 , 构筑 资 源循 环 型社 会 … , 护生 从 保
态 环境 的观 点 出发 , 必 要 对 各 种 资 源 有效 并 有 再生 循 环 利用 。作 为建 筑 产 业 , 的规 模 之 庞 它 大, 产业废 弃物 , 主要是 废弃 混 凝 土 的发生 量 也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浅谈再生混凝土摘要:再生混凝土发展空间大,控制水灰比是应用的关键,再生混凝土强度下降,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都比普通混凝土有所降低。

关键词:水灰比、抗冻性、耐久性、引起剂、提高性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导致出现大量废弃混凝土,为节约资源与低碳环保,再生混凝土的使用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一、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可以得出结论:1、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起着较大影响, 对于混凝土的28 d强度, 同一水灰比情况下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低5 %~20 %。

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由于再生粗骨料与新旧砂浆之间存在的粘结较为薄弱; ②再生骨料吸水率大, 再生混凝土本身的用水量有所增加;③由于再生粗骨料孔隙率高, 在承受轴向应力时, 容易形成应力集中;④再生粗骨料的强度较低, 表现在压碎值较大; ⑤由于初始损伤和2次破坏损伤使得再生粗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缝。

2、当水灰比高于0.5 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 这一点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 当水灰比低于0.5 时,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有效增加不明显。

因此严格控制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对再生混凝土抗拉性能进行试验得出结论: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降低2 %~10 %。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可取为立方体抗压强度的1/15~1/10 , 其拉压比较普通混凝土略高。

三、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1、抗渗性研究抗渗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核心问题, 下面对再生混凝土在抵抗水的渗透方面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进行比较。

由混凝土试件抗渗性试验中可看出: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 的试件的抗渗等级差别较为明显, 其中普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明显高于再生混凝土, 并且水灰比为0.5 的再生混凝土的抗渗等级高于水灰比为0.55 的再生混凝土; ②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的试件, 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差别不大。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一、引言再生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再利用废弃混凝土碎石等资源,通过再次加工制成的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具有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2.1 抗压强度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再生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种类、用量、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

其中,粗骨料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再生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用量增加,其抗压强度逐渐下降,但当粗骨料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抗压强度开始上升。

2.2 抗拉强度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指混凝土在拉伸状态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再生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种类、用量、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

其中,细骨料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再生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用量增加,其抗拉强度逐渐下降,但当细骨料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抗拉强度开始上升。

2.3 压缩弹性模量再生混凝土的压缩弹性模量是指混凝土在受力状态下变形量与应力之比。

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压缩弹性模量与再生混凝土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种类、用量、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

其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压缩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再生混凝土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增加,其压缩弹性模量逐渐下降,但当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缩弹性模量开始上升。

三、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3.1 抗冻性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能否承受冻融循环的能力。

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与再生混凝土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种类、用量、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

其中,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配合比的设计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各种内外力作用而不发生破坏或失效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仅与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质量有关,还与外界环境、使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内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混凝土的强度与其耐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强度越高,耐久性越好。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强度的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等,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同时,对不同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耐久性的研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如材料的种类、用量、水灰比、骨料级配等。

同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与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与评价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碳化深度测试、氯离子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通过测试结果,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评价,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耐久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混凝土的耐久性数据,为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碳化深度测试、氯离子渗透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

2.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理论分析获得混凝土的耐久性预测值,并为配合比设计提供指导。

常用的理论方法包括强度理论、损伤力学等。

再生混凝土性能综述

再生混凝土性能综述

再生混凝土性能综述发布时间:2021-08-06T16:09:13.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李炫[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目前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得到的再生混凝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目前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得到的再生混凝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文章归纳了再生混凝土的部分研究进展,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性能;土木工程一、引言废弃混凝土的不断产生,有形无形之中已经不断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而且,对于混凝土废弃料的处理不够重视,导致对于这种资源的利用没有太多研究,人们偏向于新的建筑材料,会使山林河海的砂石自然资源不断被开采,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资源枯竭和浪费。

其次,建筑废料的占地面积大,如今建设大部分以城市为主,这就导致了城市产生的废弃物要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废弃物往往会运输到郊区去处理,这样对于城市扩展也很不利,而且处理方式极其简单,就是简单的填埋或者堆积,这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就不是很到位,在如今寸土寸金的社会环境下更是不经济的做法。

废弃混凝土数量如此之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城市发展受到限制,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公害,因此,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时代意义也就显现出来。

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它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或使用阶段后被废弃的凝土块经过破碎、高温处理、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与级配加工混合形成的再生混凝土骨料。

由于再生混凝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再生集料能够全部或部分替代配制混凝土所用的传统粗细集料,从而减少山砂、山石的开采量,并且可以处理占地的废弃混凝土,从多个角度起到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为保护自然环境,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再生混凝土的性质(一)配合比再生混凝土中,由于骨料的空隙相对较大,吸水性较强,有一部分水会被空隙吸附,导致真实的配合比用水量偏低,这样就会影响再生混凝土的拌合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耐久性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再生粗骨料掺量、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以及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

提出了其的最佳配合比,并选出坍落度和强度均比较高的三组混凝土做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关键词]正交设计试验;配合比;再生粗骨料;耐久性中途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再生混凝土具有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天然砂石料开采量和开采能耗等特点,因此近些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以及应用开发受到建设工程界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2试验的研究思路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配比参数多以及影响因素广,只靠经验已经是不能够科学地安排试验和选取最佳配比,所以本文通过借助正交试验来设计这一现代应用数学方法,来安排以及设计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配比试验方案,分析试验成果,以此来选择最佳配比。

3试验原材料的性质3·1再生粗骨料再生粗骨料中的废砖含量大概是31%,废混凝土块含量约为66%,废瓦含量约为3%。

其各项性能指标见表3·1。

3·2再生细骨料建筑垃圾破碎后小于4·75mm的颗粒作为再生细骨料。

其各项性能指标见表3·2。

3·3天然骨料3·4粉煤灰本次试验所采用的粉煤灰是北京市石景山电厂的活化ii级粉煤灰。

其各项性能指标见表3·4。

3·5水泥北京市兴发水泥有限公司的拉法基牌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p.o42·5。

其各项性能指标见表3·5。

3·6外加剂减水率为28%、含气量为2·3%的聚羧酸减水剂。

3·7拌和水试验室中的自来水4正交试验设计4·1选择因素———水平a———水胶比b———粉煤灰取代水泥的量c———再生粗骨料取代天然石子的量d———再生细骨料取代天然砂的量表4·1因素水平表因素(a) (b) (c) (d)水平1 0·34 25% 40% 10%水平2 0·38 30% 80% 20%水平3 0·42 40% 100% 30%4·2选择正交表选择正交表l9(34)设计试验,结果示于表4·2。

4·3试验结果4·4强度分析4·4·1点图分析将每个因素的3个强度平均值k1、k2和k3点在图4·4上,从图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水胶比越小,强度越高,以水胶比为0·34最好;(2)粉煤灰掺量为25%时,28天强度最高;(3)再生细骨料掺量为10%时,28天强度最高;(4)再生粗骨料掺量为40%时,28天强度最高。

综合起来,当水胶比为0·34,粉煤灰掺量为25%,再生细骨料掺量为10%,再生粗骨料掺量为40%时,再生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最大,即l1组为最佳配合比组合,28天抗压强度达47·7mpa。

图4·4再生混凝土28天强度与各因素水平关系4·4·2结论与分析a)再生粗骨料掺量是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大,混凝土强度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再生骨料中含有水泥砂浆和砖块,本身的强度比较低。

此外,再生骨料的棱角多,表面粗糙,且在破碎过程中其内部往往会产生一定尺寸的裂纹,这些再生骨料的原始缺陷都使得再生骨料的掺量增大,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b)本试验成功配制出了28天强度达47·7mpa的混凝土,这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可以弥补再生骨料的原始缺陷。

因为除了骨料本身的强度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外,界面结合力也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生骨料混凝土表面包裹有水泥砂浆,使再生骨料与新拌水泥砂浆之间的弹性模量差别变小,同时,再生骨料的亲水性强,能很快被水润湿,再生骨料表面的许多微裂缝会吸入新的水泥颗粒,使接触区水化更完全,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

由于界面结合得到加强,因再生骨料强度而导致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得到一定的补偿。

另外,再生骨料的表面粗糙程度比天然骨料有所增大;在建筑垃圾破碎的过程中,部分石子因受力而沿纹理开裂,既增加了新的粗糙表面,又增加了棱角效应;同时,筛分过程也会淘汰原有骨料中的软质颗粒及粒形不良颗粒。

这些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棱角效应,粒形的改善等特点都使再生骨料的性能得到了优化。

此外,再生骨料中含有30%的砖,碎砖骨料表面粗糙,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界面粘结,提高整体强度。

其吸水能力强,又可做为水分储存器,先吸入一部分水分,在以后的养护过程中又将水释放出来,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

再生骨料的这些优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再生骨料的缺陷。

c)水胶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仅次于再生骨料的掺量。

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明显下降。

所以要想配制强度高的混凝土,还得走低水胶比的路线。

d)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最小。

实验数据说明了粉煤灰取代水泥的量在40%以内,对混凝土的28天强度影响不大。

另外,由于粉煤灰的活性作用和致密作用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好处,因此,以后的配合比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加大粉煤灰的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5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的试验研究在正交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我又做了几组附加配合比的研究,将坍落度较小的几组混凝土的再生细骨料的掺量调整为零。

通过对所有配合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配合比,可以打出强度比较高、和易性也比较好的再生混凝土。

下面我优化选择了三组强度、坍落度均比较高的混凝土做耐久性的研究。

这三组的各因素搭配及其结果如表5所示。

5·1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a) 1号混凝土的通过电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均为最小,表明了低水胶比增加了其密实性,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rasheeduzzafar和khan的研究也表明,通过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b) 2号和3号混凝土的通过电量和氯离子的扩散系相差不大。

3号的再生粗骨料的掺量为100%,而2号的再生骨料掺量为40%,说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有大量微裂纹等自身的缺陷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影响不大。

这三组混凝土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评价等级为中等,说明掺加粉煤灰可以提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这是因为在再生混凝土中用的水泥细度为1%,而粉煤灰的细度为18%,后者细度远大于前者。

又再生骨料的微裂纹及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较高,得以使粉煤灰填充孔隙和裂纹,发挥抵抗氯离子渗透的作用。

粉煤灰具有“活性效应”、“形态效应”和“填充效应”,而优质粉煤灰更具有三种效应的叠加和超叠加作用,优质粉煤灰的掺加可以有效地填充混凝土孔隙,修复再生骨料的微裂纹。

图5·2再生混凝土耐硫酸钠侵蚀质量变化5·2再生混凝土的耐硫酸钠侵蚀试验经过20次循环后,再生混凝土受硫酸钠侵蚀后的质量变化如图5·2中所示。

从图中可知再生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后,试块的质量变化规律是:刚开始质量增加比较快,10次以后质量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从再生混凝土的表面侵入到混凝土的内部,发生反应生成膨胀性盐,一部分硫酸钠甚至可以通过再生骨料的裂纹侵入到其内部,不断的结晶和填充使再生混凝土的质量增加。

随着硫酸盐溶液的不断结晶和不断生成膨胀性盐,最后的结果导致再生骨料内部膨胀,再生混凝土体积不断的膨胀,致使再生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损失。

但是,经过了20次的循环还没有使再生混凝土的质量产生损失,说明这三组的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比较好。

这与三组混凝土均掺了25%~30%的粉煤灰有一定关系。

原因是粉煤灰可以与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一方面减少了水化物中ca(oh)2的含量,另一方面,水化硅酸钙凝胶在易于被侵蚀的含铝化合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从而减少受硫酸盐侵蚀的程度。

mandal等[7]的试验也表明粉煤灰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6结论(1)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低于天然粗骨料,而吸水率、含水率、针片状含量和压碎指标则高于天然骨料,但仍能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对粗骨料的要求。

从对骨料要求的角度讲,再生粗骨料用于配制普通混凝土是可行的。

(2)再生细骨料的细度模数比天然砂小,表观密度比天然砂略大,级配达到ii级标准,不过其压碎指标太大,且吸水率很大,所以掺量不宜过大。

(3)正交试验表明,再生粗骨料的掺量是影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所配混凝土的强度来合理选择再生粗骨料的掺量。

(4)通过掺加1·5%的高效减水剂,可以配制强度高、和易性良好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本试验中再生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和坍落度的最佳配合比均为a1b1c1d1,即水胶比为0.34,粉煤灰掺量为25%,再生细骨料掺量为10%,再生粗骨料掺量为40%。

其28天抗压强度为47.7mpa,坍落度为270mm。

(5)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配制出强度等级c15~c25的再生混凝土。

(6)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可以达到中等水胶比混凝土的水平,且抗冻和耐硫酸盐侵蚀性能良好。

但其抗碳化性能较差。

所以,在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的情况下可以应用。

参考文献[1]刑振贤,王晓蕾.正交设计选择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j] .低温建筑技术,2004,95(1):4–5[2]方开泰,马长兴.正交与均匀试验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陶珍东.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进展[j] .科技进展,2005,(1)∶3-28[4]胡金鸿,马嵘.水灰比对碎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2003,15(1):94–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