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体质指数及相关指标与2型糖尿病关系

合集下载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slon su
were(41.29土12.72)、(43.14土10,94)and(53.44土6.97)耻g/L in bjects respectivel弘The reslstln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ln obese and
subjects than jn normal su bjects(P<:O.01).Fastlng serum resist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BMI,HOMA_IR and fasting concentratlons(P<0.01).Multiple stepwise regres—
素、腰围和体脂百分比(BF%)也呈负相关(r一一O.259,一0.23l及0.239,P<o.05)。多元逐步回 归分析显示,HoMA—IR为影响抵抗索最为显著的因素(R2—0.086)。 结论肥胖及T2DM患者
血清抵抗素水平偏低。血清抵抗素与BMI、体脂百分比、腰围、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呈负相关。 抵抗索可能在人类IR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抵抗素;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The
LPz胁,酣dz.D印口r£删£o,凸矗洲”ozog,,c^nng^diH05p2£“z,sFc帆d脯mn7y胁dic“mi口日rs£一
甜・S^删g^4t
‘y,‘ype 2
relan佃sh-p
of serum r鹳缸tinIevelw“h
obes.ty蚰dtype
Pharmaceuticals,
Inc.试剂盒)。试剂盒抗体为特异的兔抗人抵抗素 (51~108)一NH2IgG,与人抵抗素(51~108)NH。 完全交叉反应,而与人Ins、瘦素、Ghrelin、食欲索 A、黑色素浓集素、神经肽Y等无交叉反应。该试剂 盒最小可测浓度为4.o Pg/I。,线性范围4.o~75.3 弘g/L,批内差异<5跖,批间差异<14%。(3)IR的 评价:采用胰岛素敏感性简易参数HoMA指数 (HoMA-IR—FPG×FIns/22.5)评价IR的程度。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卫士s表示,由于1ns及HOMA一1R均非 正态分布,故经对数转换后再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 法包括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 回归分析。统计处理均使用SPSSlo.o软件进行。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

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

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

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

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

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

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轨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

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轨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

导读:在全球成年人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20%-50%。

这些人在未来的几年内的发展会朝向三种不同的方向——“进展为糖尿病”、“维持糖尿病前期状态”或“恢复正常血糖”,本项研究探索了这三类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轨迹,以通过找出其中的规律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未来发展的异质性,为糖尿病预防更加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持。

虽然国际上的多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和减肥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在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或由前期恢复至正常血糖状态的过程中),体重和腰围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在朝向三种不同方向(进展为糖尿病、维持前期状态以及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发展时,BMI和WC的变化规律。

研究设计本项研究数据来自日本职业卫生流行病学协作研究(J-ECOH),采用的是参与者于2008-2016年的体检数据,并以2009或2010年的体检数据作为基线数据。

参与者基线年龄在20-64岁之间,均为糖尿病前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患者。

在排除了基线缺少BMI、WC、吸烟、血压数据、伴有癌症或心血管病史,血糖测量结果不足2次的人群后,最终纳入22945名参与者。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ADA标准,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随机血糖水平≥200mg/dL(11.0mmol/L)、HbA1c≥6.5%或接受降糖药物治疗。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00-125mg/dL(5.6-7.0mmol/L)和/或HbA1c 5.7-6.4%。

恢复正常血糖标准: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和HbA1c<5.7%。

肥胖分级:依据亚洲人群的BMI分类标准在亚组分析中将参与者分为<23kg/m^2、23-27.5kg/m^2(超重)、≥27.5kg/m^2(肥胖)三组。

中心肥胖的定义为男性WC≥90cm,女性WC≥80cm。

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

2 . 安徽 省 铜 陵 市疾控 中心 ,安 徽 铜 陵 2 4 4 0 0 0 )
【 摘要】 目的 了解铜陵市铜官山区成人腰 围( WC ) 和体质指数( B M I ) 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疾病。
方法 2 0 1 2年 4月至 5月采 用分层整体 随机抽样 方法 , 在铜 官山 区 1 8个社 区, 按 东西 南北 中五 个方位 分层 , 每
T o n g g u a n s h a n Di s t r i c t , a n d 1 6 0 h o u s e h o l d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e a c h v i l l a g e . A t o t a l o f 2 4 4 0 h o u s e h o l d s w e r e i n c l u d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a n d 2 2 6 7 h o u s e h o l d s f r o m 1 5 v i l l a g e s w e r e a c t u a l 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 c l u d i n g 5 3 7 6 p e r s o n s a g e d a b o v e 1 8 y e a r s wh o w e r e v i s i t e d t o u n d e r g o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a n d p h y s i c a l e x a mi n  ̄i o n . Re s u l t s T h e me a n
a mo n g a d u l t s i n T o n g g u a n s h a n Di s t r i c t o f on T g l i n g Ci t y, Ch i n a a n d t h e i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wi t h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 d i a b e t e s .

赵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

赵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血糖和体重管理规范》
目录
1 2 3
背景和意义 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相互影响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数持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 2015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评估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20-79岁)数达4.15亿,预计到 2040年将达到6.42亿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者 BMI与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分类
BMI (kg/m2)
体重过低**
18.5
男:< 85 女:< 80
-
体重正常 18.5~23.9
-
超重
24 -27.9
增加
肥胖
28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2003 年4 月.
血糖控制对肥胖的影响
• 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减重并维持体重更加困难;部分降糖措施 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1,2
1.Wing RR,et al.Diabetes Care.1987;10(5):563–66. 2.Fonseca V. Am J Med.2003;115(Suppl 8A):42S–48S.
居全球首位2
糖尿病患病率:
11.6%
*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26mg/dL或餐后2h血糖 ≥200mg/dL或HbA1c≥6.5%
1. Xu Y, et al. JAMA. 2013 Sep 4;310(9):948-59. 2.IDF Diabetes Atlas, Seventh edition, 2015.

中医体质辨识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慢性病精细化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40例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就诊的2型糖尿病慢性病精细化健康管理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2013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的临床观察,对照组(70例)实施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管理,根据中医体质测评结果进行药物、饮食、运动及心理指导。

监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BMI、腰臀比、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中医慢性病精细化健康管理的同时,加入中医体质辨识理念,有利于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改善临床各项症状,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2型糖尿病;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09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6-0031-04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on TCM chronic disease refining health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otally 140 out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om Chaoyangme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evenly into two groups after TCM constitution assessment. The study lasted for 2 years (1st August 2013?C31st July 2015). The control group (70 cases)received diabete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routine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TCM constitutional management was also administr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latter group received medicine,food,sport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CM constitution assessment. The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BMI and waist-hip ratio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onitored,and the self-manag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found for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BMI,waist-hip ratio and blood lipid bot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vention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whol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and life quality was grea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whil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al theory in TCM chronic disease refining health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ll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patients’self-management,changing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finally improving their life quality.Key words:TCM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disease;TCM health management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糖尿病作为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我国成人的正常体质指数

我国成人的正常体质指数

我国成人的正常体质指数正常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衡量人体肥瘦程度的指标,是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出来的数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关BMI的讨论,它通常被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体重过轻、正常、超重或肥胖。

我国成人的正常体质指数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与个人的健康状况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正常体质指数的计算方法。

正常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 =体重(kg)/身高(m)^2。

例如,一个人的体重是70公斤,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 = 70 / 1.75^2 = 22.8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成人的BMI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过轻(BMI < 18.5)、正常(18.5 ≤ BMI < 24)、超重(24 ≤ BMI < 28)和肥胖(BMI ≥ 28)。

在我国,正常体质指数对于成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过轻的体质指数可能会导致能量储备不足、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而超重和肥胖则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正确地掌握自己的体质指数,并根据自己的体质指数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成年人的BMI分布情况为:过轻占7.4%,正常占51.3%,超重占30.1%,肥胖占11.2%。

可以看出,我国成人的正常体质指数并不算低,但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是非常可观的。

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人整体的健康状况还有待改善。

如何保持正常的体质指数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其次,要保持适量的运动。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等也非常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质指数。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点:2型糖尿病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点:2型糖尿病

1、糖尿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例题下列哪项关于糖尿病的描述不准确A.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慢性血糖升高B.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C.可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素乱D.可造成多种脏器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E.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例题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A.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糖尿病性脑血管病C.糖尿病肾病D.糖尿病足E.糖尿病性白内障『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白内障。

2、糖尿病分类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3、糖尿病的诊断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例题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下列哪项A.空腹血浆血糖7.0mmo(8h未进食)B.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C.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D.尿糖阳性E.多尿多饮症状『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③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csa d o elrl o nyi uy2 0 . h u icswh r o —2DM nteb sl es re r eetdfrafl w— r t n ua u t J l 0 4 T es be t oween n T i n c n i a ei u v yweeslce ol h n o o
文 献标 志 码 : A
【 专题报道之十六】
成 年 人体 质 指 数 及 相 关 指 标 与 2型 糖 尿 病 关 系
洪忻 , 李解权 , 梁亚琼 , 王志 勇 , 斐 徐
摘 要: 目的 探讨 江苏省南京市 3 5岁 一人群体质指数 ( MI 、 B ) 腰围( ) 腰臀 比( R) WC 、 WH 和腰身比( t 与 WHR) 2型糖尿病( 2 M) T D 关系。方法 2 0 04年 7月对南京市的 3个城区和 1个郊 县的 3 5岁 一居 民进行横断面调查 ; 对无 T D 的研究对象 于 2 0 2M 07年 7月进 行随访 ; 采用多因素 L gs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 特征 曲线( O 评估基线 4个肥 oit i R C) 胖 指 标 对 T DM 发 生 的 预 测作 用 。结 果 基 线 调 查 中 无 T DM 共 40 8人 , 年 后 共 随访 30 1 , 访 率 为 7 . % ; 2 2 5 3 3 人 随 47 3年后 新发生的 T D 患者共计 7 2M 2例 , 累计发病率为 24 ; . % 其中男性 3 3例 , 女性 3 9例。随着基线肥胖程 度的增加 , T D 的发病危险增加 ; 2M WC超标和 WHt >0 5者发生 T DM 的风 险无论男女性均 较高。4个肥 胖指标 中, O 曲 Ri . 2 RC 线下 面积 WHR最大。结论 B 、 t MIWC、 WHR和 WH R的增加均 能提 升 T DM 发病的危 险; t t 2 WHR可能是最 重要 的 肥胖与 T D 相关预测指标。 2M 关键词 : 质指数 ; 围; 体 腰 腰臀 比; 腰身 比; 2型糖尿病
中 国 公共 卫生 2 1 00年 9月第 2 6卷 第 9期
C i u l hnJP bi at e 0 0V12 o9 cHel Sp2 1 o 6N . h . 参 考 文 献
1O 19
3 讨

本 次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H R各 基 因 型 在 D 组 和 DM 组 MT F N
标方面 , 球 蛋白比值增加使得发生 D 白/ N的危险降至 0 14 .2 , 它与患病后蔬 菜摄 入量存 在交互作用 , 同时存在时作用加强 。
因此 , 应倡导健康的生活 方式 , 改变不 良的生 活 习惯 , 定期进 行体检 , 加强 D N的预 防和早期治疗。
Wi os p e i o i S d f i ec e np t [ ] O h s ni E i m o g t yo Da t f oa y J . p — c n d l c u bi R i h
Aso y ii n n i , 0 5, 3: 81—1 4. s c Ph sc a sI d a 2 0 5 1 8
( ] 杨 明, 6 贾伟平 , 李青 , 2型糖尿病患者尿 白蛋白定量及其 影响 等.
因素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J. 医学版 , 0 ,7 7 : 5 7 7 2 72 ()7 — 9. 0 9
Re ai s p t e dy m as n x, i tcr um f r nc w as o hi r to, l ton hi be we n bo si de wa s i e e e e, i tt p a i waitt e g a i s o h i htr to and t pe 2 di y abe -
hprt ( { ) adwa tohi t ao wH R)cn peitt i fdvl igt e2dae smei s D ) i i M R ,n i e h t ( t ao st g r i a rd er ko ee pn p i t lt ( c h s o y be lu M .
ta lg ,0 7 14 1 ):84—19 . h moo y2 0 ,1 (O 1 8 l 82
收稿 日期 :0 00 -6 2 1 - 1 4
( 长 胜编 辑 郭
孔 繁 学 校对 )
文章 编 号 :0 1 50(00)910 - 10 - 8 2 1 0 -190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8 . R5 7 1
ot u DM n b s l e s r e 30 1 p r c p td t e f l w。 p s r e t l w. p rt f 4 7 . h h e . e u — i a ei u v y, 3 at i ae l n i h o o u u y wi af l u ae o . % T e tr e y a c mu v h o o 7 r lt e i cd n e o ib t swa . % . h i fd v l pn _ DM n r a e ln t ai n i e c fd a e e s 2 4 v T e r k o e eo i g 1 s 2 ic e s d ao g wi BMI W C, h . WHR . n Ht adW R.
[ ] 罗丹 , 1 鄢盛恺 , 李君 , 亚 甲基 四氢 叶酸还原酶 C 7 T基 因多 等. 67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0 0 , 0 0 ) 携带 C 2 .2 P< . 1 ; T型和
T T型 D 患者发生 DN的危险分别是 C M C型患者的 2 32倍 .6 和 25 8倍 。提示 MT R C 7T与 中国 2型 D 患者合并 .6 HF 6 7 M
ts ltsatreya l w u td nN nig HO G Xn L i—un LA aqog e a D p r n f e l u : e-erf l -psu yi a j me i h oo n N i, IJ q a , ING Y —in ,t 1 eat t e . me o
u uv yi uy 2 o . ut ait o it e rsin a ay s d ae n e u v ( p sr e nJ l o 7 M lv r elgsi rgeso n ii a rau d rc re AUC)o e ev ro eaig c aa - i a c l sn frcie-p rt h c n r
菜摄入增多均对 D 的发生 起保护性作 用 , DN的发 生有 N 对 重要意义。本 次研 究发现 , 糖尿病 视网膜病 变与 D N呈 正相 关 , 的存在使发生 D 的危 险增 加 55 3 它 N . 26倍 , 提示 D 糖 N、 尿病视网膜病 变和 周 围神经 病变 的发 生是 D 微 血管病 变 M 在不同靶 器官的表现 , Ke … 等研究结果一致。在生化指 与 li n
[ ] 陈萍, 4 潘艳慧 , 冬琳 , 亚甲基 四氧 叶酸还原 酶基因 C 7 T 孙 等. 67
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的关 系[ ] 齐齐哈尔 : J. 医学院学报 ,0 8 20 。
2 ( ) 62— 7 . 9 6 :7 6 3
[ ] B nr eS Ghs S,a aS . oeo GF smao s s- 5 a e e , ohU Sh JR l f Ret t ni as s j i i n e met ft tu fnprptyi p ibt me i s J . n o es tso eho a nt e2da s lt [ ] h a h y e lu
Cho i s ae, nigM u iia e trfrDie s o t l n r vnin( nig2 O 0 ia) r ncDie s Najn ncp C ne o sa e C nr d P e e t oa o Najn 1o 3, n
A sr c : j c v T x lr w e e teic a e f o yma s n e ( MI , as c c mfrn e WC) w i b ta tOb e t e oe p e h t r h r s d s i x B ) w i i u ee c ( i o h n e ob d t r , as t to
D N有关 , 携带 等位基 因 T的个 体增加 了患 D 的危 险性 , N T 等位基 因是 D 的易感 基因 。多 因素条 件 L gsc回归分析 N oi i t
结果提示 , 随着 D 病程 的增加 , N发 生 的危险 性增加 , M D 与
dae s n h h rk H n o gC ns s j t J . i e s i t i s o g K n h e u e s ] D a t be i g i i e bc [ be
t i is R C)w r sdt e a a ep e i v a eo MIw C. H dWHt . e ut O 4 5 ujc i e sc ( O rt eeu e v l t t r c ev u f o u eh d t i l B . W Ra n R R s l f 0 8s bet w m— s s
M e ho A op ai n— a e r ss ci a t d sc nd t d a o g o a e i e t bo e 3 a si h e r a s t ds p ulto b s d c os— e ton lsu y wa o uce m n lc lr sd ns a v 5 ye r n tr e u b n di—
Ca e, 0 0, 3: 2 3—1 9 . r 20 2 19 2 4
[ ] 邓 尚平. 3 临床糖尿病学[ . M] 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 出版社 , 0 : 2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