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一单元《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4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我们带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
(出示课件)2、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形状:板书(合拢张开)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花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⑶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四自然段: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2、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一开始是怎么玩的?3、现在呢?最喜爱4、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5、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1、看板书,全班交流2、发散: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3、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 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好题目。
二、读中质疑,读中感悟(一)读中悟美。
1.在上节课开始的时候,有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草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在哪个自然段能够找到答案。
(第一自然段)好,就请大家仔细地读第一自然段吧!2.谁来给大伙说说,你找到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吗?(指名回答。
)3.谁能用朗读向我们展示你所看到的金色的草地。
(教师随机评价指导朗读,引导语如下:a.我听出来了,是一大片草地;b.噢,蒲公英已经长满了;c.草地真的变成金色的了!)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演读寻趣。
过渡语:听了你们的朗读,金黄色的蒲公英甜甜地笑了,草地变成金色的了。
(课件演示:一大片金色的草地)看到这片金灿灿的草地,我真想在上面痛痛快快地打几个滚,玩一玩。
1.(面对学生)小朋友,你们想怎么玩呢?(学生自由回答)“2. 我”和弟弟是怎样玩的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同桌商量试着演一演。
要想演得好,就要把课文读懂、读好。
老师要仔细地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谁演得好,我就请谁上到讲台前面来表演。
(学生和同桌合作,读课文,表演。
教师巡视)3.请一组同桌上台来表演吧!请大家当评委,给他们打分,要说出打分的理由。
(在观看同学表演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文明观众,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别人。
可以多请两组来表演。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导语如下:a你很会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评得好!b.为什么是!"分呢?分扣在哪里?说说看。
c.你认为他的表情不是“一本正经”的,那你能做出这种表情吗?你真了不起。
)4.小朋友们,在金色的草地上玩的时候,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你想说什么呢?(此时需要尊重、珍视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5.(课件出示句子,引读:教师“读是啊,就这样”,学生接着往下读)就这样,这些公英,给我们带来了并?不少不?快引?乐人注?目的蒲(此引读可以在每一个学生说出内心的快乐后就读一次,让学生用朗读这个句子来表达他们的快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精品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1、2、4自然段,想象兄弟俩玩耍的欢乐场面,感受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继续体会“我”的细致观察。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填写观察记录单,感受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第1、2、4自然段,想象玩耍的欢乐场面,感受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继续体会“我”的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填写观察记录单,感受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蒲公英。
你还记得草地颜色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预设1: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板书:早上绿色合拢)预设2: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板书:中午金色张开)预设3: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板书:傍晚绿色合拢)2.回顾场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这样一片有趣、可爱的草地,除了介绍了草地的变化,课文还写了哪些场景?(板书:可爱有趣)预设: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
过渡:那我们赶紧去看看吧!(板书:金色的草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说清楚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在复习旧知的同时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回顾课文介绍的场景,为接下去的课文学习作铺垫。
二、问题探究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课文第1、2、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2.探究过程(1)自由默读第1、2、4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感受草地的有趣,想象画面。
(3)抓住动作理解词语,创设情境演一演,体会兄弟俩玩耍的乐趣。
(4)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
(5)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指导朗读。
3.探究活动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①引导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
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学习第一自然的。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金色的)3.你们见过这样的草地吗?(没见过)4.这草地什么时候变成金色的?(蒲公英盛开时)5.一朵蒲公英能把草地变成金色的么?找相关词。
(一大片、长满)板书:蒲公英草地6.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同学们要学会用用。
(再读此段)过渡:这片金色的草地是我和弟弟玩耍的乐园,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体会到了我和弟弟怎样的心情。
(快乐)3.我和弟弟是那么快乐,找出课文中分具体描写我们快乐的句子。
4..理解“一本正经”。
5.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2024版

➢ “从那时起”中的“那时”,在文中指的是 什么时候? “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时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两个感叹句充分表达了“我”对草地和蒲公 英的喜爱之情。
小结:
作者通过细致观 察,体验到了观察带 来的快乐,这是作者 最喜欢蒲公英的原因。
观 察 细 致 快 乐 无 穷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①课文描写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带给“我”的乐
趣。
( ×)
②“我”在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后找到原因,这
个过程带给了“我”快乐。
(√ )
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 )
大自然里有千千万万、各式各 样的事物,它们五彩缤纷,形 态各异,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 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把 观察所得写下来。
这篇文章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 “我”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 原因的过程,写出了观察和探索给“我” 带来的快乐,抒发了“我”对草地和蒲 公英的喜爱之情。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点拨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草地的 美丽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如读“弟弟跑在 我前面……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时,可 想象“我”和弟弟在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上,互相 追着朝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场景。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 的草地》,知道了草地的颜色会 发生奇妙的变化。草地的颜色是 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 谜底。
➢ 接下来“我”有了什么发现? 观察细致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
抓住变化 细致观察——三上《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

文|黄亦娜———三上《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教学目标】1.聚焦第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发现草地变化;结合板贴,发现“现象+原因”的构段特点,体会观察要连续、细致。
2.联读《木木的观察日记》,基于文本,补充观察方法,感受观察的神奇有趣,迁移练笔。
3.观察并交流某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前后勾连,发现“观察”朗读交流,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常见的、很平常的事物。
聚焦关键词“并不是、而是”,发现观察对象发生了新奇的变化。
【设计意图:只有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学习观察方法,才能循序渐进、稳步提升。
因此开课先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的特点,发现作者的“有心”。
】二、聚焦变化,学习“观察”自主填写—同桌讨论—请生上台板贴—借助板3.(1)横向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构段特点:现象(时间、变化)+原因。
(2)纵向观察: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他是怎么发现的?①聚焦现象一栏:◆时间词:发现“早上”“中午”“晚上”,感受作者观察的持续用心。
◆颜色变化:绿色—金色—绿色,作者观察到了蒲公英颜色的变化。
②聚焦原因一栏:◆体会作者发现变化以后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
◆形状变化:合拢—张开—合拢。
4.比较品悟,学习生动记录。
回顾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的呢?(1)比较品读,体会“形象”。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原来,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2)借助图片,感知“形象”。
借助手掌做张开、合上的动作,体会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得清楚而又生动。
(3)链接视频,感受“奇妙”。
教案精选53. All Rights Reserved.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11(播放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变色过程视频)说说你观察到了蒲公英花朵的哪些变化。
教师小结:作者不仅观察细致,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得既有趣又生动。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为《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的阅读、讨论、想象等环节。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PPT,生字词卡片,教学录音机。
2. 学具:学生自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草地的颜色,引发学生对金色草地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3.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3. 生字词学习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语句,能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
2、根据相关内容理清蒲公英颜色在一天内三个时段的变化情况,并理解变化的原因。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通过结合插图,做动作,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以及主动观察、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师:引导点拨法、提问法。
生:图文对照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假装哈欠钓鱼傍晚仔细观手掌拳头一本正经引人注目3.指导写字“钓”。
二、整体感知,找出中心句。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课,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件出示)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
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感叹句)(1)两个感叹句表达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喜爱。
)(2)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如此喜欢,忍不住还想读。
(指名说、齐读)三、细读品悟,感受草地的可爱。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草地的可爱?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说。
你找的很准。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3.男同学读一句,女同学读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男、女生赛读。
)(男生读得很洪亮,女生读得很流畅,把掌声送给自己)4. 同学们,在这一段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5. 生:“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一本正经——就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意思。
(指名造句)a、一本正经-----------他一本正经地骗人。
b、一本正经-----------她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考了100分.”引人注目——就是引起人们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1、查找资料想一想还有什么植物充满了神奇。
(可以讲含羞草、猪笼草……)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
后
反
思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
4、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
5、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作
业
布
置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教点
学难
重点
1、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金色的草地
开——金色
合——绿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一、二段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完成作业:
五、拓展延伸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教师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
3、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金色的草地
教案序号
4
授课时间
2012年2月11日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