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2模块试题2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第一篇: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二含答案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二含答案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附表:《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专题分布表——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江苏高考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考查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2013年安徽高考12题)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考查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考查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4.(2013年重庆高考2题)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考查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5.(2013年福建高考15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B【考查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6.(2013年四川高考2题)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答案】C【考查点】古代纺织业的发展7.(2013年天津高考2题)“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学常识。

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并写入《史记》,说明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B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 两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

故本题应选B 项。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5.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D项正确。

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C项;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本题应选D 项。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6.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一知识点,判断D 项正确。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本题应选D 项。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doc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doc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n 卷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n 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 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 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 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 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 .中央集权弱化B .流民问题严重C . 土地兼并缓和D .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 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 择其言尤雅者” , A .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 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 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 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 而更广也。

”这表明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29.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 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 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封建等级观念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会的价值观念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

[键入文字]
2013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1。

2013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3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必修二模块考试(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必修二模块考试(含解析)

某某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必修二模块考试(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1年某某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2011年4月某某十一县联考32题)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

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

”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在西欧殖民扩X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

下列情况在清代作品中可能有所反映的有()。

①家中摆有青花瓷、彩瓷②一男子因不留辫子遭到官府惩罚③一商人因穿绸衣被告④有人开的票号倒闭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5.(2012年1月某某市期末22题)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B.1901~1911C.1912~1927D.1928~19376.(2011年高考某某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②汴梁——某某③临安——某某④益州——某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doc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doc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复习必修二模
块试题2(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当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正在实施( )
A.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2.(2012年4月南通市调研17题)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
3.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家庭手工业的破产
D.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4.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5.(2012年3月淄博模拟)根据表2中的内容,判断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表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A.1898年 B.1948年 C.1970年 D.1980年
6.右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

据此,可以判断其主要用料是( )
A.麻
B.棉
C.丝
D.化纤
7.(2011年1月福建会考17题)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为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
A.实行计划经济B.以供给创造需求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8.(2011年12月浙江五校联考25题)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危机经常威胁着世界经济。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9.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 广州
10.宋朝与隋唐时期相比,城市中的“市”有哪些变化( )。

①开市、闭市的时间限制被彻底打破②出现了定期或不定期、专业性或节令性的各种类型的集市③商品众多、商贾云集④有许多外国商人,“胡风”、“胡俗”流行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2.(2012年3月安庆市二模)右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A.北魏的均田制
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
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D.中共的土地改革
13.(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7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4.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经济结构相比,相同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包括()
①个体经济②私营企业③三资企业④集体经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

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

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人教版《教师用书·高中课标本必修2》
材料二
珐琅是一种玻
璃质材料。

清康
熙年间,开始用
进口的珐琅原
料画在瓷胎上,
烧制出珐琅彩。

图1—6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7.(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26 题)连线题(6分)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将下列图片
中所示的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与相对应的时间和用途分别连线。

必修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2年完成。

2.B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题干中“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政府必须…”“最能体现”,不难得出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增加就业,实行社会保障,故答案选B;其它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从材料“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可以看出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能达到这些效果。

所以选B。

3.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把握时代特征,然后逐项分析:A项错误,在1846年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B、D两项情形从所给的材料中看不出来。

4.C
解析:法西斯是强权,独裁,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

5.B 6.C
解析:简单回顾课本只是即可得出答案。

7.D 8.D 9.D 10.B
解析:解题关键是紧扣“变化”两字,切入点是找宋朝的“市”比隋唐时期有哪些新突破,①②体现了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等特点,符合题意。

③④反映了经济繁荣和中外交流,不属于宋朝的新变化,故排除。

11.C
解析:“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出现题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2.A
解析:均田制付诸实施,抑制了土地兼并,但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性质;而且笔记里有“北方经济”一词。

其余选项不符合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

13.C 14.A
解析:注意“非公有制”的限制,排除包含④集体经济的C和D,③三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
出现的新事物,排除B。

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有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营企业)、公有制经济(国营和集体)、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也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国营和集体经济、三资企业(港、台、外资)。

15.C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分析: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

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

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二、非选择题
16.(1)我国丝织品很早(早在公元前或汉代)就已出口古希腊、罗马;价格贵,影响大;曾改变了古罗马贵族的服饰习惯,迫使当地最高统治者下令干预。

(2)中外交流频繁;引进西方原料改进生产工艺;应外国客户要求生产产品等。

(3)我国古代传统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手工业品丰富了中外各国人民的生活;丝织业和制瓷业是我国古代传统手工业的主要代表之一。

17.①C ②A ③B ④B ⑤C ⑥A (各一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