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坝油田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合集下载

前48区扶扬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前48区扶扬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前48区扶扬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很多油层都是复合砂体,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含水增高,层内水洗状况及剩余油分布变得越来越复杂,影响水淹与剩余油分布的单砂体因素研究越显重要,剩余油空间上分布零散,挖潜困难,如何挖潜这些剩余油已成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大难题。

从平面沉积微相角度识别单砂体,从平面、层内(小层韵律性)研究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能够很好地认识地下复杂单砂体的平面分布、宏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所以基于成因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选择松辽盆地某区对比难度极大的FY油层作为研究对象,精细解剖了各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通过精细对比,将原来的12个小层细分为25个沉积时间单元。

在区域沉积背景、垂向相序演化、特别是密井网单砂体解剖等方面精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为保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储层评价,以砂体发育特征、含油性等为考核指标,将25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储层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并对水驱开采提出了建议,为后期开发及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岩性预测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扶扬油层薄、窄、小、少且复杂多变难于预测的难题。

杨家坝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挖潜对策

杨家坝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挖潜对策

杨家坝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唐峰;薛春江;吴小龙;曹晓玲【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4(035)010【总页数】2页(P71-72)【作者】唐峰;薛春江;吴小龙;曹晓玲【作者单位】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正文语种】中文以杨家坝油田为例,对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结果表明,采用的堵水调剖技术、水动力学方法和分层系开发理念,均适合研究区剩余油挖潜,大大提高了采收率。

针对储层内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推进问题,提出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受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影响,单层内平面上物性差异大,使注水开发中物性好砂体优先动用,物性差的砂体动用较差,采取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效率,明显提高了水驱效果;垂向上受强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合采合注严重影响了部分层位注采见效的问题,提出了分层系开发的方式,合理进行了井网配置和开发层系划分,全面提高了剩余油的开发和动用程度。

当前,国内各大油田的主力油层大都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了解和掌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油层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显得尤为重要[1-3]。

本文以杨家坝油田为例,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现状,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造成相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开发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剩余油开发动用,为其他类似区块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1.1 地质概况杨家坝油田位于金湖凹陷卞闵杨断裂带南部,构造形态为北倾断鼻构造,含油面积3.8 km2,地质储量599×104t,平均孔隙度18.2%,平均渗透率23.6×10-3μm2,主要有E1f2、E1f1两套含油层系。

其中E1f2含油面积3.1 km2,地质储量241×104t;E1f1含油面积1.6 km2,地质储量358×104t。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沉积相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沉积相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沉积相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新民油田油藏描述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是针对新民油田东西垒区块开发现状及矛盾而提出的。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达到中等含水期的末期,开发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剩余油分布变得更为复杂、水驱开采难度大。

此时,垂向单元仅划到小层,没开展单砂体研究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开发的需求,需要对地下单砂体空间展布、连通性、非均质性等深入研究。

针对这一现状,主要开展了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以‘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岩心相分析、测井微相模式建立、开发密井网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精细解剖’为主要研究内容。

采用了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技术、岩心相识别及测井微相建模技术、时间单元级平面微相综合研究技术、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新民油田东西垒区块进行了研究。

取得重要成果和结论:1)建立了全区统一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2)建立了测井相模式;3)完成了34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划分和绘制;4)揭示有效储层以各类河道砂体为主;5)深入揭示了单一河道内部非均质性规律;6)揭示了大型平面复合砂体及其成因、内部规律;7)新民油田物源方向明显为西南,缺乏明显的东南物源证据,且属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8)结合动态反应,建立剩余油分布研究,结合相应的配套技术,有效提高开发效果。

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

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

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杨柏;杨少春;张建良;汪嘉月;刘金华【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2008(19)6【摘要】通过分析各种沉积体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电性特征,划分了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沉积相;根据滩和坝在剖面、平面以及岩性上所呈现的特征,划分了滩和坝的类型,建立了各种相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模型的演化历史。

据此指出:阜一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至下而上发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呈现出三角洲进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亚相在阜一段沉积末期消失;阜二段发育滨浅湖亚相沉积,分为生物滩、鲕粒滩、灰质滩、浅湖砂坝和滨浅湖泥微相,有开阔浅湖砂坝和水下隆起区碳酸盐岩滩2种沉积模式。

【总页数】6页(P790-795)【关键词】码头庄油田;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浅湖亚相;滩坝【作者】杨柏;杨少春;张建良;汪嘉月;刘金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2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J], 阎振华;胡望水;熊平;陈顺顺;程超2.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宁组震积岩特征及形成模式 [J], 刘金华;乔力;吴立峰3.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曲流河三角洲识别依据和有利砂体发育规律 [J], 王金华;毛荣军;董宏4.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J], 张向阳; 刘亚伟5.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生烃潜力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J], 董清源;章亚;刘世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第16卷第3期2009年5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V01.16.No。

3Mav2009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王娟茹1,邵先杰2,胡景双2,王萍2,单宇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燕山大学石油7-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

通过对杨家坝油田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矿场测试资料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

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滩坝、河口砂坝微相中,其他砂体剩余油分布较少;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面积较大的主力油层、漏射的非主力油层以及厚油层的顶部。

关键词:剩余油;油藏;测井解释;数值模拟;杨家坝油田中圈分类号:TE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绵号:1009—9603(2009)03—0076—03复杂小断块油田一般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无论是纵向上还是平面上水淹状况均比较复杂,单一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很难查明其分布规律,常常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uJ。

杨家坝油田构造上位于金湖凹陷卞闵杨断裂构造带南部。

含油面积为3.8km2,石油地质储量为599×104t,平均孔隙度为18.2%,渗透率为23.6×10~斗m2,是主要受断层和鼻状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层状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1988年投入开发,经过了滚动评价、上产、稳产和产量递减等4个阶段,截至2006年11月底,杨家坝油田采出程度为18.0%,综合含水率为79.1%。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油田逐渐暴露出水窜严重,油井产量下降幅度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迫切需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通过井网调整,改善开发效果,降低含水率,保持稳产,提高复杂断块油藏资源利用率。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海6-38井区d3 Ⅰ51小层为例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海6-38井区d3 Ⅰ51小层为例
论文之窗 , D I S S E R T A T I ON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以海6 — 3 8 井 区d 3 I 5 l 小层为例
刘文梅 杨新玲 ( 中 国石 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辽 宁 盘 锦 1 0 4 0 1 0) 摘 要 :海6 — 3 8 井 区位 于辽 河 坳 陷 海 外 河 油 田海 1 块 东部 , 东三段 】 油层 组5 砂岩组川 、 层 ( d 3 f 5 1)发育构造一 岩性 油气藏 。利用地震属性进行 沉积微相 研究在海6 — 3 8 井 区东三段油藏 的水 平 井开发部 署和 扩边勘探 中发挥 了重要作 用。 关键词 :地 震属性 ,少井区,沉积微相分析 ,东三段 ,海6 — 3 8 井区,辽河坳陷
的平均层速度 为2 7 2 Y . Y 6 m/ s ,和地层厚度相对 应的双程旅行
此 将水 平段 的方 向设置 为南 西 一北东 方 向 ,即和 河道 的展 布 方向斜 交。 三 口水 平 井 实 施 后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砂 体 钻 遇 率 都达到 l 0 0 % ,综 合 解 释 均 为 油 层 ,投 产 初 期 单 井 日产
远沙坝位于河 口沙坝 的前 方 ,紧邻 前三角洲 亚相 ,岩性
为粉砂岩夹 泥岩 , 反韵律和复合韵律 ,R d 曲线呈 中低幅多指 形, 物性一般 ,典型井为海4 — 2 8 井。
2沉 积微 相
海6 — 3 8 井区d 3 I 5 1 d \ 层厚度较薄 ,平面相变 陕,井位稀 疏 ,几个因素造成落实沉积微相难度较 大。综合利用多种资 料 ,并借助于地震属性 分析 ,实现了在该少井区进行沉积微
等领域 。一般 情况 下沉 积岩地 区的 岩性 虽然在 纵 向上变 化 大 ,但 是在 横向上是比较稳定的 ( 或是渐变 的 ),这 是地震

杨家坝油田裂缝发育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杨家坝油田裂缝发育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裂 缝 密 度 高 , 鼻 状 构 造 轴 部 裂缝 密度 大 于翼 部 。结 合 动 态 资 料 分 析 了裂 缝 对 开 发 效 果 的 影 响 : 缝 的 存 在 提 高 沿 裂
了油层 的产 量 , 边 水 和 注入 水 突进 严 重 , 水 率 上 升 速 度 快 , 致 油 藏 采 收 率 低 ; 砂 层 裂 缝 发 育 , 淹 严 重 ; 但 含 导 薄 水 杨
21 0 0年 5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UM E I G D E I E R N E R 1 E G O Y AN NG N E I G O
第 2 卷 第 3期 4
文 章 编 号 :6 3 2 7 2 1 ) 3 0 0 3 1 7 —8 1 ( O 0 0 —0 5 —0
水 沿裂缝 迅速 推进 , 导致油 井含水 上升 速度快 , 窜 水
问题 突 出 , 重 影 响 了 开 发 效 果 和 最 终 采 收 率 。 因 严 此 , 切 需 要 查 明 裂 缝 发 育 规 律 以 及 对 油 田 开 发 效 迫 果 的 具 体 影 响 , 取 相 应 的 技 术 措 施 , 高 开 发 效 采 提 果 。 本 文 通 过 岩 心 观 察 , 多 方 面 分 析 了 裂 缝 发 育 从
( 1 , 油 面 积 3 8k 地 质 储 量 5 9×1 t平 图 )含 . m , 9 0 , 均孔 隙度 1. %, 透率 2 . 82 渗 3 6×1 0 m 。该 油 田
布 的水 平缝 和与纹 层斜 交 的低角度倾 斜缝 。水 平裂
缝 沿 岩 石 的 纹 层 延 伸 , 态 受 沉 积 纹 层 影 响 明显 , 形 纹
特征 、 分布规 律 以及 成 因 , 结合 动态 资料分 析 了裂缝

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

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20060-1)[作者简介]杨怀宇(1982 ),男,安徽铜陵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㊂doi :10.3969/j.issn.1673-5935.2020.04.001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杨怀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㊀要]㊀应用岩比法或相比法的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强㊁精度不高的劣势,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边界的准确刻画㊂以草桥北坡王955井区为例,综合运用基于曲线重构技术㊁地震反演技术对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实现沉积相边界的准确刻画㊂研究表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可较好地反映目标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特别是针对研究区滩坝砂薄储层的预测效果好,为最终实现草桥王955块井间及无井区沉积相的边界刻画提供保障㊂[关键词]㊀草桥北坡;沉积相;曲线重构;储层反演[中图分类号]TE1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5935(2020)04-0001-04㊀㊀基于钻井砂岩统计的传统单因素沉积相分析法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1]㊂东营凹陷南坡乐安油田是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2],在石村断层储量集中区的北部斜坡带油气发现少㊁勘探程度较低,今年该区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首次发现了滩坝砂油藏,但该区钻遇此种类型探井极少,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难以准确刻画砂体展布㊂因此如何精细刻画滩坝砂展布范围成为制约本区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㊂笔者旨在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㊂1㊀区域沉积特征草桥北坡沙四上早期主要发育来自广饶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与前期的沙四下红扇沉积物相对应地称为 蓝扇 沉积,岩性组合以蓝灰色㊁浅灰色含砾砂岩㊁粉细砂岩为主,砂体单层厚度较大,一般3~10m 左右,垂向上表现为弱正旋回序列㊂近期,在草桥东坡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纯下3砂组钻遇多套油层,岩性组合以灰色㊁浅灰色粉砂岩㊁白云质砂岩㊁泥岩及薄层泥灰岩沉积为主,垂向上以细 粗的反旋回或细 粗 细的复合旋回为主㊂结合邻井王73井区该套砂体的岩心资料来看,岩心上具有浪成砂纹交错层理(图1(a))㊁脉状层理,层面上发育垂直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图1(b))㊂同时,在显微镜下发现碎屑岩中发育薄皮灰质鲕粒㊁灰质内碎屑等特征(图1(c))㊂这些沉积特征具有滨浅湖岸边砂体被沿岸流改造的浅滩环境的特点[3-6],结合岩心薄片的累积粒度曲线特征,王73-斜1曲线表现为2段跳跃组分特征,反应岸边冲刷回流的水动力特征[6],由此认为王955-王73一带为扇三角洲侧翼的滩坝砂沉积相类型㊂自王955井滩坝砂成功之后,该井区向南抬高的高部位草36㊁草38等井储层基本不发育,随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滩坝砂周缘是如何展布,与周围 蓝扇 的扇三角洲砂体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认清,因此需对测井约束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确定该套砂体的展布范围㊂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分析研究区地震资料发现,地震主频和有效频段12020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Dec.2020第34卷㊀第4期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Vol.34㊀No.4为19Hz和5~60Hz,若主频换成最大频率,H(厚度)=V(平均速率)/4ˑf(主频)=3000/240ʈ12.5m,而目的层段储层比较薄,储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下,甚至小于5m,因此单纯靠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刻画储层的分布㊂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震波阻抗处理技术,是以钻井㊁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空间结构和物理界面识别并成像,主要应用于储层展布的预测,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7-9]㊂图1㊀草桥北坡王955井区沙四上沉积特征2.1㊀曲线重构技术常规波阻抗反演是采用测井曲线(主要为声波曲线)进行钻井约束,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但在实际工作中声波资料不能较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应结合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研究[9-10]㊂首先,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发现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点消除㊁深度校正和基线偏移等㊂在此基础上,由于测试仪器及围岩环境的不同造成测井响应值会相差较大,即同一套储层邻井之间波阻抗值会存在较大差异㊂因此,需进一步对曲线进行测井标准化处理,使泥岩层在各井中的响应值一致,标准化后的声波曲线及其他应用的曲线泥岩响应值处理为一致的区间㊂其次,通过草桥北坡沙四上亚段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目的层段井声波曲线对岩性反映不敏感,而自然伽马曲线(GR)却能很好的反映岩性变化,能较好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图2),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拟声波阻抗反演,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拟合进行储层精细刻画㊂其原理主要考虑结合声波曲线低频信息(地层背景速度)与自然伽马曲线高频信息(对地层岩性变化敏感),重构拟声波曲线,该构建技术更合理,更能准确地预测储层㊂2.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在全区井震标定基础上,按照层位标定结果开展严格精细的层位解释,通过不同频率储层预测对比来看,随频率的提高,其反演结果对储层的刻画能力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是分辨率低,储层刻画效果不理想㊂针对此问题,对地震初始模型进行建模,利用分形建模的值在横向上对地震振幅的变异进行调整,结果更为合理㊂此外,针对采样率尝试发现,2ms采样率基本满足反演需求,能较好地识别砂体横向连续性及纵向展布,1ms采样率反演结果的纵横向分辨率相对高些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结合2 ms采样率和1ms采样率反演结果㊂以草桥北坡过王955井的近北东向反演剖面可以看出,纯下3砂组目的层王955-王732储层均较发育,向南北至草38㊁王92井储层发育均较差,可见储层反演预测整体较为准确㊂图2㊀拟声波敏感曲线交汇图3㊀反演效果3.1㊀基于反演结果修正沉积相本次储层反演定量预测采取正演与反演相结合㊁无井约束属性与井约束反演相结合㊁常规阻抗反2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演与特色阻抗反演相结合,最终达到降低储层识别多解性㊁提高储层分辨率的目的(图3)㊂同时,通过色标调整,提取纯下3顶至底时窗内的均方根振幅㊁变差函数等地震属性,并与井点统计的砂体厚度进行叠合修正(图4),达到无井区的储层定量预测的目的㊂从图4可以看出,草桥北坡整体 蓝扇 发育在西坡的草328-通20-官115一带,平面上呈北西走向,东边的王955井区呈近东西展布的滩坝砂,与西部 蓝扇 主体是分开的,由此修正了草桥北坡的沉积相展布图(图5)㊂图3㊀草桥北坡过王955井储层反演剖面图4㊀王955井区纯下3砂组反演砂体与钻井厚度叠合图3杨怀宇: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图5㊀草桥北坡纯下3砂组沉积相平面图3.2㊀应用效果从应用效果上看,基于上述认识在王955井区滩坝砂岩性油藏的高部位部署了王956(油层4.2m/2层)㊁王955-斜1(油层12.7m/3层)㊁王955-斜2(油层13.5m/8层)分别钻遇多套滩坝砂油藏,表明沉积相相边界刻画的准确性,储层厚度与反演预测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在无井区沉积相的精细刻画应用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可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冯增昭.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古地理学报,2004,6(1):3-19.[2]㊀才巨宏.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3):24-28. [3]㊀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等.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7(1):51-56. [4]㊀张宇.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6):35-38.[5]㊀杨勇强,邱隆伟,姜在兴,等.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1(3):423.[6]㊀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等.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12-14.[7]㊀冯凯,查朝阳,钟德盈.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J].石油物探,2006,45(3):262-266. [8]㊀罗士利,罗中华,黄景秋.随机反演技术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专辑): 58-61.[9]㊀鲜本忠,姜在兴,杨林海,等.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15.[10]㊀杨晓兰,刘小平,赵锡桥.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32-35.[责任编辑]㊀胡秋媛4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性 主要为 浅棕 色 的粉砂 岩 、泥质 粉 砂 岩 ,层 厚 较薄 ,纹理 清 晰 ,厚
度 薄 ,一般 0 3 m 左右 。主要发 育于河 道侧缘 、远砂 坝 、席 状砂 和分流河 道间 。 .c
7 )波 状层理 泥质粉砂 岩相 岩性 主要 为浅 棕色 、浅 灰色 的泥 质粉 砂 岩 ,层 厚 较 薄 。粉 砂岩 纹层 较 细 ,厚 度 0 5m 左 右 ,通 过不 同颜 色 矿物 显示 出来 。水 动 力 条件 较 强 ,具 有 波 动 的特点 。发 育 在 河道 .c
是 油气勘探 和开发 的重点研 究 内容 之一 ,也 是 单 井及 多 井储 层 评 价 的基 础[ ] 1 。储 集层 微 相砂 体 类 型 、 几何 规模及分 布规律 是分析 地下油 水运动 规律和 调整 注采井 网的基础 。 在油 田开发 中后 期 ,正 确认识 油藏沉 积微相 对确 定剩余 油 分布 和提 高 采 收率 具有 重要 意 义[ ] 3 。为 “
之 问 ,由相互平 行 的平 直连续 或断续 纹理组 成 ,反 映氧化 环境下水 浅流 急的水 动力条 件 ,主要 见 于水 下
分流河道 中。
3 交错层理 粉砂 岩相 ) 河 口坝 、河道侧缘 中。
主要 为浅 灰色 、灰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浅棕 色 粉砂 岩 ,单层 厚度 较 大 ,分选 较好 。由一 系
杨 家 坝油 田阜 一段 沉积 微 相研 究
邓永祥 ( 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 长江 油资源系, 湖北荆州442) 30 3
[ 要 ] 从 岩 心 、 测 井资 料 入 手 ,通 过各 种相 标 志 的识 别 , 并 结 合 区域 地 质 背 景 , 对 杨 家 坝 油 田阜 一段 沉 摘 积 微 相 进 行 了系 统研 究 。结 果 表 明, 该 油 层 主 要 为 三 角 洲 相 沉 积 , 发 育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微 相 、 河道 侧 缘 微 相 、分 流 河 道 间微 相 、河 口坝微 相 、远 沙 坝微 相 、前 缘 席 状 砂 微 相 和 前 三 角 州 泥 微 相 ,详 细 描 述 了主 要 沉 积 微 相 的砂 体 特 征 ,并 分 析 了研 究 区 沉 积 微 相 的 时 空 晨 布 特 征 ,为 油 田开 发 方 案 的 调 整 和 动 态 分 析 提
此 ,笔者对杨 家坝 油 田阜一 段沉积 微相进行 研究 ,为油 田开发 方案 的调整 和动态分 析提供 地质 依据 。
1 地 质 背景
杨家 坝油 田位 于江苏省金 湖县境 内淮河 人江水 道与 高邮湖交 汇处 ,油 田四分之三 的 面积 为 高邮湖湖 水 覆盖 ,构造上位 于金湖 凹 陷卞 闵杨 断裂构 造带南部 ,为一 北倾 断鼻构造 ,区 内共发 育多条 断层 ,其 中 油 田南部 边界断层 为主 干断层 ,控 制着 整个 区块 的油气分布 [ 。油 层埋 深 一1 0  ̄ 一1 0 m,含 油井 段 5 ] 40 90
1 0 7 m,累计 上报探 明含油 面积 3 8 i。 6  ̄4 0 .k 。 n
2 沉 积相 分 析
2 1 岩相特 征 .
岩相是 特定沉 积环境 下形成 的岩石特 征 的总和 ,相 同 的岩 相代表 了 同一 沉积条 件下 的产物 。通过分
析不 同岩石 的颜色 、结构 、沉积构 造 、类 型等特 征 ,可 以反 映不 同成 因砂体 沉 积过 程 中 的水 动力 条件 ,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1 年 6 第 7 第 2 :理工 00 月 卷 期 Jun l f agz nvri ( a c E i J n 2 1 。Vo 7No 2 c & E g or a o n t U ie t N t i dt Y e sy S ) u .00 1 . :Si . n
5 波状层理 粉砂岩 相 )
岩性 主要 为浅灰 色 、浅棕 色粉 砂岩 。层 系界 面为波 状 、微 波状 ,纹层较 细 ,
厚 度 0 5m 左 右 ,纹层 面不规 则 ,呈 断 续或 连续 状 ,水 动力 条件 较 强 ,具有 波 动 的特 点 。发育 在 河 口 .c 砂 坝砂体 中 。 6 水平层理 泥质粉砂 岩相 )
恢复原 沉积环境 。根 据岩心 观察 ,该区发 育 1 种 主要岩相 类 型 。 1
1 )块状 层理含砾 粉 细砂 岩相 主要为 浅棕 色含 泥砾 、砂砾 粉 细砂 岩 ,单层 厚 度大 ,底 部一 般 具有
冲刷 面 ,向上 过渡为块 状层 理粉细砂 岩相 ,形成略 向上变 细 的正韵律旋 回,反映较 强水动力 条件下 韵快 速堆积 ,主要见 于水动力 较强 的水下 分流河 道底部 。 2 )平行层 理 细砂 岩相 主要为浅 棕色 细砂岩 ,单层厚 度较大 ,分选 较好 。纹层厚 度在 0 2 . c I . ~O 5 1 T
列斜交 于层系界 面 的纹层 组成 ,纹理 由炭屑 而显示 ,反 映较 强 的水 动 力条 件 ,主要 见 于水 下 分流 河道 、
4 变形层理 粉砂岩 相 )
岩性 主要 为浅灰 色 、灰 色 的粉 砂 岩 ,反 映 在重 力 的作 用下 ,产 生表 层 沉积
物的形变 。沉积层 内纹层 出现不连续 的沉积 ,常见滑塌变形构造 、枕状构造 、泄水构造和火焰状构造 ,主
供 了可 靠 的地 质 依 据 。
[ 关键词]杨家坝油田;阜一段;相标 志;沉积微相
[ 中图 分 类 号 ]TE 4 ;T 3 1 3 9 E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7 —10 (0 0 2 文 6 3 4 9 2 1 )O 一N14 4 7 —0
沉积微 相是沉 积体 系中在基本 一致 的沉积 条件下 形成 的最基本 的沉积 单元 ,其类 型及空 间展布一 直
[ 收稿 日期]2 1 0 0—0 —0 3 3 [ 作者简介]邓永祥 ( 9 7 ) 1 8 一 ,男 。20 0 6年大学入学 ,现主要从事资源勘查工程方面的学习工作。
第 7 第 2期 :理 工 卷
邓 永 祥 :杨 家坝 油 田阜 一 段 沉 积 微相 研 究
要 发育在 前缘河 口砂坝砂 体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