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研究开题报告-精

合集下载

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导师:XXXX一、选题背景泉头组是华南地区上寒武统至下奥陶统的地层,分为四段,是一套重要的沉积地层。

该地层在华南地区发育较好且含矿质量较高,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在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是包括页岩、泥岩、砂岩的一套色调变化大的地层,是研究华南地区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沉积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其微相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古气候、古环境等重要信息。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选取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的样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研究其沉积微相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1.野外地质调查,收集泉头组四段的地质资料和采样。

2.样品制备和显微镜观察,研究泉头组四段的沉积微相特征。

3.分析泉头组四段的沉积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等信息,揭示其演化历史和成因。

通过研究泉头组四段的微相特征,可以揭示古生物、古环境、古地理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对该地层的研究还可以为其地质意义的深入挖掘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对两井孤店地区的泉头组四段进行地质调查,记录地层信息和取样位置。

2.样品制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薄片制备、染色等),以及粒度分析等。

3.显微镜观察:运用显微镜观察每个样品的特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4.微相分析:根据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进行微相特征分析。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泉头组四段的研究和分析,将得到以下结果:1.泉头组四段的微相分布规律和特征。

2.泉头组四段的沉积环境、古地理和古气候等方面的信息。

3.探究泉头组四段的演化历史和成因。

五、进度安排本次研究计划完成周期为一年,进度安排如下:第一月: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探讨和实验条件准备。

第二至三个月:野外地质调查,取得样品并进行初步的粗选。

第四至七个月:样品制备和显微镜观察。

第八至十个月:微相特征分析和数据记录,对相关地质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十一个月:撰写毕业论文和报道。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沉积相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沉积相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沉积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地质学和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首先,我们将对沉积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分类。

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时期下,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根据沉积物的类型、组成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河流相、湖泊相、海洋相等。

2. 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其次,我们将探讨沉积相的形成机制。

沉积相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并对地质历史进行重建。

3. 沉积相的演化规律最后,我们将研究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沉积相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研究数据,并对沉积相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

五、研究意义沉积相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学研究:沉积相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过程,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 资源勘探: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保护:沉积相研究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沉积相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油藏描述-沉积微相研究(1)

油藏描述-沉积微相研究(1)
岩 隆 相
台 地 相
峰 12 井 峰7井 峰 21 井 峰20 峰井 6井 峰15井 峰4井 峰17 井 峰 11井 峰5井 峰 8井 峰13 井 峰 19峰 井2井 峰9井 峰 3井 峰18井
强振幅区
T f1 P2 P1
Tj22 T f4
长兴组地震 异常响应
crossline440测线叠前偏移
地震识别生物礁

三角洲相
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或湖泊)汇合处所形成的 锥形沉积体. 湖成三角洲属于湖泊相。海成三角洲属于海陆过渡 相组。通常所称三角洲大多是指海陆过渡地区的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
三角洲砂体
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与油田分布图
三角洲砂体
浊流砂岩体
风成砂体
分布范围:干旱沙漠区及海、湖滨岸区
地震识别生物礁
己知生物礁(滩)地震相模式
130700 130800 130900
131000
黄龙1井
Inline200线
TT3x1 TT1f4
弱振幅 强振幅
1.5
TT1f1 TP 2l TP 1l
131100
131180 2.0 2.5
岩隆相
生物礁
黄龙场生物礁
地震识别生物礁
前缘斜坡相
长兴生物礁有利相带地震异常响应
(一)岩心相分析 1.岩石颜色(沉积环境水介质氧化还原程度 ) 2.岩石类型 (水动力条件 ) 3.碎屑颗粒结构 (1)粒度 (2)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分选性和磨圆度 ) (3)颗粒定向性(水流方向) (4)支撑结构(流动机制 )
第三章
三、沉积相分析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摘要]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确定了扶余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打下坚地质实的基础。

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相时间单元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沉积微相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是深入了解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规律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关于沉积微相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些研究为进行精细沉积相分析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pf201—721岩心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取芯井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对区内岩石相、测井相及沉积微相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2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本次研究的重点放在葡南地区扶余油田沉积微相的研究上,对研究区进行了扶杨油层时间单元统一划分,对各井层测井微相进行识别,编制时间单元平面微相图,依据平面微相图,建立了本区的沉积模式2.1区域地质概况2.1.1研究区概况葡萄花油田南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与肇源县交界附近,在北纬45°47′~45°54′,东经124°31′~124°45′范围内。

该区块东侧与三肇凹陷永乐油田肇42区块相连,西邻新肇油田,南为敖包塔油田,北与葡北油田衔接,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葡萄花构造上,发育下白垩统姚家组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和下白垩统泉头组泉三、四段的扶余油层。

葡34区块主要位于葡南油田已开发区Ⅳ断块南部与敖包塔油田衔接部位。

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在139—145m之间),年降水量445mm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19.1℃,七月份平均气温22.9℃。

大庆一肇源公路横穿该工区,井排公路纵横相连,交通便利。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篇一: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四川盆地米仓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学生姓名:院(系): XXXX专业班级: XXXX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XX年X月 X日篇二: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院 (系):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专业班级:资工(基)109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 2012 年 4月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学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一、题目来源科研课题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来源:科研真题论文课题类型:毕业设计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进行这次毕业设计,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并了解论文的写作过程等。

具体目的如下:沉积相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 其理论和方法对地球科学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地, 沉积相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反映特定的环境或过程的沉积产物. 实际上, 对沉积相的含义有各种理解, 由此造成有关术语的不尽相同的用法. 或指沉积产物的外观, 或指其成因, 或指其沉积环境, 或表示具有成因意义的沉积产物的综合特征等等. 所有基于这些理解而从不同角度( 如沉积构造、成分、化石、介质乃至颜色等等) 定义的各种术语, 都被普遍地使用。

沉积相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沃尔索(Walther)相律阐明了相在横向和纵向序列上的联系; 旋回沉积作用的概念肯定了沉积层序的一般规律性; 相的接触型式及其组合关系,则指示了环境的空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变迁。

沉积相研究的最主要任务, 就是对观察现象作出解释. 对于像沉积过程这样复杂的自然现象, 建立一些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式是必需的. 迄今为止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相模式(例如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相模式), 每个模式都代表形成一种特定产物的特定环境. 大部分模式是根据现代过程归纳出来的“实际模式”。

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

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

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评价的开题报告【摘要】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是研究Smaker地区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利用岩心观察和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初步结果表明,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主要为泥质灰岩、泥岩和白云岩微相,其中泥质灰岩微相主要开发潜力突出。

同时,对Smaker区上侏罗统储层进行了评价,综合地震资料、岩心分析等手段,确定了Smaker区上侏罗统主力储层的分布范围、物性特征及埋深等关键参数,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阿姆河盆地;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储层评价【引言】上侏罗统沉积微相是阿姆河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之一。

针对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旨在对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及其储层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价。

【研究方法】1. 岩心观察:采集Smaker区上侏罗统岩心样品,进行薄片制备和显微岩石学观察,分析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的组成及特征。

2. 电子显微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maker区上侏罗统的微观结构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3. 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Smaker区上侏罗统岩石的矿物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4. 储层评价:综合地震资料、岩心分析等手段,对Smaker区上侏罗统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范围、物性特征及埋深等进行评价。

【预期结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主要为泥质灰岩、泥岩和白云岩微相,其中泥质灰岩微相主要开发潜力突出。

同时,综合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手段,确定了Smaker区上侏罗统主力储层的分布范围、物性特征及埋深等关键参数。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论】本研究对Smaker区上侏罗统沉积微相和储层进行研究和评价,初步发现泥质灰岩微相是Smaker区上侏罗统的优势储层,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锦98块沉积微相研究

锦98块沉积微相研究

锦98块沉积微相研究【摘要】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研究区杜家台油层沉积环境研究,论述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建立相应的测井相识别标志。

锦98块杜家台油层为滨浅湖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关键词】杜家台油层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1 研究区地质概况锦98断块区位于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是由北端地层超覆线以及南部两条断层控制的一个狭长的岩性构造油藏,构造面积约40km2,上报含油面积0.5km2,石油地质储量80×104t,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

2 单井相分析根据岩心相与电性响应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本区的测井相模式,进而确定本区的单井相,并由各井单井相构建研究区的沉积相空间格架,最终完成对本区沉积演变的分析认识。

表1 岩心样品分析结果沉积岩的粒度主要受搬运介质、搬运方式、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

因此。

粒度资料的分析结果是研究沉积相的一项重要手段。

依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统计分析,杜家台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分单段弧形、两段式、三段式三种。

在所有样品的统计中,单段弧形表示水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水流中悬浮搬运而沉积下来的砂体;两段式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跳跃搬运的方式在中等强度的水流中较常出现,在动荡的水中或流水中容易对颗粒进行分选,因此跳跃总体是沉积样品中分选最好的组分,构成分支河道砂体的主体;三段式其实是由两个跳跃总体组成的假三段式,在有波浪冲刷回流作用的情况下,跳跃总体发育为两个粒度次总体,表现为两个相交的直线段,呈大的钝角相交。

由统计表明锦98块水动力中等,处于冲刷回流的环境中,在水流的淘洗下,颗粒分选较好,杂基较少,此种类型多见于扇三角洲河口坝。

依据岩电关系,本区沉积相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扇三角洲相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分支间湾微相和滨浅湖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微相研究开题报告-精篇一:开题报告模板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填表时间:XX 年 4 月20日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篇二:开题报告—杨伟强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露头区二叠系石千峰组沉积相分析毕业设计地球科学学院资工(基) 11201班杨伟强张尚峰年1 月13号 : XX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露头区二叠系石千峰组沉积相分析学生:杨伟强,地球科学学院,资工(基)11201班指导老师:张尚峰,地球科学学院1 题目来源本文题目来源于张尚峰老师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主要地质露头剖面标准化建设的科研项目。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的完成,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锻炼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熟悉沉积相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野外工作方法及沉积相研究的步骤,寻找确定沉积相标志,进而搞清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石千峰组沉积相的类型、分布及特征。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王随继,倪晋仁,王光谦.河流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XX,04:362-369.[2]王国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XX.[3]张昌民,张尚锋,李少华,等.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J].沉积学报,XX,02:183-192[4]李明瑞,窦伟坦,蔺宏斌,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岩性气藏成藏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XX,36(1):56-61.[5]杜小弟,王璞珺,王东坡.松辽盆地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及古河流再造[J]. 岩相古地理,1991,03:15-21.[6]刘志武,周立发.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地区石千峰组砂岩特征及其意义[J]. 新疆石油天然气,XX,14(2):1-4.[7]张翔,田景春,陈洪德,等. 鄂尔多斯盆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36(2):165-171.[8]李振宏,王欣.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初探[J].天然气地球科学,XX,16(3):314-318.[9]李君文,陈洪德,田景春. 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XX,26(1):45-49.[10]张翔,田景春,陈洪德,等.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表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XX,28(2):139-143.[11]李园园,李飞.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石千峰组沉积微相特征研究[J].科技与创新,XX,18:150-151.[12]兰朝利,张君峰,陶维祥,等. 神木气田石千峰组储层沉积微相与成岩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XX,26(1):28-33.[13]段雅琪. 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山盒段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XX.[14]蒋维红,董春梅,闫家宁.岩相古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断块油气田,XX,14(3):1-4.[15]何幼斌,陈文广.沉积岩与沉积相[M].石油工业出版社,XX.[16]赵靖舟,王力,孙兵华,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构造演化对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XX,21(6):875-881.[17]刘宝珺,曾允孚.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8]武文慧.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XX.[19]廖友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XX.[20]王平在,王俊玲.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J]. 沉积学报,XX,21(02):228-233.[21]赵振宇,郭彦如,王艳,等.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J].特种油气藏,XX,19(2),15-20.[22]闫小雄,胡喜峰,黄建松,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浅层气藏成藏机理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XX,16(6):736- 740.[23]杨华,姬红,李振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千峰组低压气藏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XX,29(4):413-419.[24]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XX.[25]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30(3):236- 241[26]汪正江,陈洪德,张锦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体系演化与煤成气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XX,22(2):18-23.[27]刘池洋,赵红格,桂小军,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J].地质学报,XX,80(5):617-638.[28] READING H 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M]. Oxfor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1978.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4.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鄂(原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沉积微相研究开题报告)尔多斯盆地东部露头区石千峰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涉及两方面,其一是河流沉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二是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1.1 河流沉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来看,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

国内外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且有待发展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河流层序地层学在陆相全球变化和古代河流沉积相模式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它是刚开展不久的新的研究方向,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随着河流分类体系的逐步完善,不同河流沉积体系的识别,尤其是分汊河和网状河的沉积体系的识别标志,在方法上有待发展和完善。

水槽模拟实验研究、三维露头研究、深部河沉积地层的地震勘探和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地质雷达勘探等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是该河流沉学的主要研究手段,而定量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是其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网状河和分汊河的多河道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和水槽模拟实验有待加强. 这是河流沉积学上可望有重大发现的突破点之一。

(4) 一条河流中不同河段的河型分布及转化(河型随空间的转化)、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河型演化(河型随时间的转化)的模式探讨及其影响因素归纳是河流沉积学、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学的研究者所共同面临的课题,由此所导致的沉积学家、地貌学家和水利学家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相互配合是该学科发展的一大特色。

(5) 河流沉积学的研究成果在洪水和泥沙灾害的防治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控制河水污染、河流沉积物污染,以及在人们生存环境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4.1.2 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研究现状和发展的趋势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富含油气的大型叠合盆地,经过20多年的勘探实践,先后在下古生界以及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都发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气藏(气田)。

而石千峰组由于为炎热氧化环境条件下形成,一般认为其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但是,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XX年首次在榆17井石千峰组地层中获得了工业性气流;此后,又在该区先后发现了神8井区、盟5井区石千峰组气藏。

这些发现打破了上石盒子组以上地层中无天然气藏的历史。

与此同时,在其他盆地陆相“红色地层”中亦获得了重要的油气成果,如四川盆地侏罗系洛带气田和新场气田。

就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的研究现状来看,众多学者对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等方面已做过详细研究并且在沉积相、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以及油气勘探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而石千峰组目前分为五个段——千1段、千2段、千3段、千4段、千5段。

鉴于上述重大的现实研究意义和存在的研究程度低的问题,张翔等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线11条野外剖面和东线12条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并对盆内钻井岩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以沉积学为理论基础,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沉积体系类型、古地理展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最后认为千一主要是湖泊相沉积,千二段上部主要是三角洲沉积,千二段下部主要是河流的河道沉积,千三段、千四段、千五段基本都是河流相沉积。

其中的河流沉积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

总的来看,从千5期到千1期,古地理特征和沉积相的展布及演化特征是一致的,均表现为物源来自北部阴山古陆形成于北高南低的环境中。

但是,早期受构造抬升的影响表现为三角洲体系明显进积作用,随着湖盆面积的扩大,三角洲前缘向北迁移,三角洲平原收缩,千3期湖泊面积最大,相应出现最大湖泛沉积。

后期湖泊逐渐萎缩,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逐渐向南推进。

由此可见,千5期到千1期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不仅体现了相带的展布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湖平面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但是这是现对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研究,对于东部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还是不够完善,不够细化,有待于完善。

4.2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露头区石千峰组岩相古地理研究,完善和细化石千峰组河流沉积。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题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石千峰组岩石相分,石千峰组岩石相组合及沉积微相分析和石千峰组沉积特征分析,最后建立石千峰组滨岸沉积模式。

关键问题是基本掌握河流沉积相及相关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