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的语境分析

合集下载

全面解读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原理

全面解读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原理

全面解读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原理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

这一理论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对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原理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原理是自然选择。

达尔文观察到在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数量通常是稳定的,而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由于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一些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这种适应能力会使这些个体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从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适应能力将会逐渐在种群中广泛传播,使得整个种群的特征发生改变。

这种适应能力的积累和传播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其次,进化是渐进的。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无数代的积累才会显现出明显的变化。

在生物种群中,每一代的个体都会存在一些遗传变异,这些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不断积累并传递给后代。

虽然每一代的变化可能很小,但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化,生物种群的形态、生理特性和行为习性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第三,进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生物种群的进化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压力会对个体选择产生影响。

在一种环境中,如果某个特征使得个体更适应环境,那么这个特征将会被选择并不断传递给后代。

逐渐地,整个种群将会发展出更适应当前环境的特征。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在外貌、行为等方面会存在差异。

第四,进化是基因传递的结果。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个体通过遗传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些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特征将会被选择并传递给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将会逐渐被淘汰。

通过这种方式,生物种群的基因组会发生改变,使得整个种群的特征逐渐演化。

第五,进化是共同祖先的结果。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似性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起源。

语言进化论

语言进化论

语言进化论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进化过程,以及这一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语言的起源关于语言的起源,学界有多种理论,包括“咕噜说”、“歌唱说”、“手势说”等。

尽管具体起源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语言的出现与人类智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人类为了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逐渐发展出了简单的交流方式。

语言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的语言相对简单,主要以直观的动作和声音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创造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表达更复杂的概念。

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是语言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类的迁徙和分布,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

这些语言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语系和语族。

如今,世界上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语言的融合除了分化,语言之间也会发生融合。

当不同语言的使用者相互接触时,他们的语言会相互影响,产生新的词汇、语法结构或发音方式。

这种融合有时会导致新的语言诞生,如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

语言的消亡语言的消亡是语言进化的另一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些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面临消失的危险。

语言的消亡不仅意味着一种交流工具的消失,也意味着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知识的丧失。

结论语言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技术和地理等。

了解语言的进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助于我们保护和传承珍贵的语言资源。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的进化可能会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进化论的起起伏伏

进化论的起起伏伏

俞青进化论的定义:关于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

进化论的意义:《物种起源》的问世,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

•但是,随着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陷入了危机……(一)进化一定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吗?其实,动物界无所谓高级或者低级。

高级、低级不过是人类想当然创造出来的概念。

细菌、病毒这种被我们是为低级的生物仍然可以让我们束手无策。

恐龙比我们低级吗?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恐龙灭绝,恐怕哺乳动物根本没机会翻身做主人。

(二)进化一定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吗?•进化途径也可能是由复杂到简单。

肠道寄生虫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形态结构越来越简单。

(三)进化一定是由少到多的过程吗?•在各个时期,种类时多时少,并非一直在增加。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产生的物种,就比今天的多。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四)寒武爆发的疑惑?•从寒武纪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

这是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五)化石的过渡类型,仍然没有被发现……•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必然存在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类型,但是直到现在过渡类型的话仍然没有被发现……•比如“始祖鸟化石”被称为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过渡物种的典范。

但有人指出,始祖鸟的化石是伪造的……(六)进化论的证据之三——胚胎发育重演论,被证明是个严重的错误……19世纪,德国的海克尔提出高等生物胚胎发育会重现该物种进化的过程。

但是,德国的布莱赫施密特证明人的胎儿开始就都是人的结构。

胎儿早期出现的像鱼一样的“鳃裂”,其实是胎儿脸上的皱褶。

胎儿身体下端的突起好像是尾巴,其实那是一条中空的神经管。

(七)同一祖先进化成的不同物种,可能性状并不相似……相似的物种也不一定是由同一祖先进化来的。

当时认为因为人和猿有很多近似之处,所以人是猿进化来的。

近代生物学发现这种论证是毫无意义的。

泥鳅鳝鱼例如泥鳅和鳝鱼长得很像,但分别是鲤形目和合鳃目的物种.(八)蟑螂——活化石的威胁•有些反对进化论的人常常以蟑螂为例进行反驳,他们说,蟑螂的身体结构从4亿年前诞生到今天都没有变化。

进化论的理解

进化论的理解

进化论的理解
进化论是一种科学理论,旨在解释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多样性。

它是通过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机制来解释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适应性特征的发展和保留的过程。

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群中存在着遗传变异,而环境的选择压力会导致适应性较强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中相对成功,进而传递其有利的特征给下一代,从而逐渐改变种群的基因组成。

这个过程持续不断地发生,使得生物种群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和适应环境。

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生物种群是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渐改变的,而不是通过突变或离散的跃迁。

进化论还强调了所有生命形式的共同祖先,并且生命的多样性是通过分支演化过程不断增加的。

进化论的理解也涉及到一些争议和讨论,例如进化速度、进化机制以及与宗教观念的关系。

然而,进化论在生物学中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一种基本的理论框架,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初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整理与应用技巧

初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整理与应用技巧

初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整理与应用技巧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之一,它解释了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和共同祖先的关系。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进化论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进化论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探讨如何有效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群的基因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导致物种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这种变化主要通过自然选择这一驱动力来实现。

自然选择是指对适应环境的个体的有利特征的选择,以促进其生存和繁殖能力的传递给后代。

这些有利特征会在物种中逐渐累积,导致适应性的改进。

初中生物学课程中,进化论的内容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物种起源与多样性:进化论认为所有物种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通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之间产生了分化,形成了现如今的生物多样性。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驱动进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自然选择通过满足适应环境的要求来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个体。

假设某个环境中的资源有限,那么只有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的个体才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3. 染色体与基因:进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

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DNA分子的载体,基因是影响生物形态和功能的DNA序列。

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引起物种基因组的变化。

4. 人类进化:进化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现代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

此外,通过化石记录和古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

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理解和应用进化论的知识:1. 多角度学习:进化论是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包括生物学、地质学和数学等。

学生在学习时应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阅读专业书籍以及参与相关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可以参加讨论小组或与同学进行讨论,相互交换理解和思考。

2. 应用实践:进化论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高考生物中如何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

高考生物中如何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

高考生物中如何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在高考生物的学习中,生物进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生物进化的理论和证据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无疑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石。

该学说指出,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从而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片草原上,有一群长颈鹿。

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存在差异。

由于食物资源主要是高处的树叶,脖子较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而脖子较短的长颈鹿则可能因为食物不足而难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久而久之,长颈鹿种群中脖子长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整个种群的脖子平均长度也就变长了。

除了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综合进化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它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以及群体遗传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进化是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同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那么,支持生物进化的证据又有哪些呢?化石记录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的演化历程。

比如,从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简单生物化石,到较新地层中出现的复杂生物化石,清晰地展示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

比较解剖学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不同物种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某些结构上却有着相似性。

比如,人的手臂、猫的前肢、鲸的鳍,它们的骨骼结构虽然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基本结构上却非常相似。

这种同源器官的存在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至关重要。

生物进化论指的是通过生物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逐渐演化的理论,它提供了一种解释生命多样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影响因素以及人类对进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解析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

一、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产生插入,缺失,替换等突发变异,基因重组则是指染色体分裂重组所导致的基因重组。

遗传变异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生命产生了数不清的形态和品种。

进化的过程中,变异有时可能产生对生物体不利的影响,但有时也可能是进化的催化剂,从而成为演化的驱动力。

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体因适应环境条件与其他竞争中的个体相比所具备的优胜劣汰性,享有繁殖后代的机会的过程。

它是进化论的核心理论,也是重要的进化推动力。

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选择,更加适应环境的个体留下后代,逐渐形成更加适应环境和适应竞争的生物。

例如,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进化前辈们总会让我们见识到前所未见的生物进化品种,比如能够躲避掠食者的动作敏捷的兔子,能进行迅速远距离奔跑的猎豹等等。

三、进化影响因素生物进化不仅仅受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的进化影响因素的制约。

例如,气候、地理环境、竞争压力、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可以创造或改变种群和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从而影响系统的进化路径衍变。

四、人类对进化的影响人类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以及其他更为普遍的生命进化。

例如,与动植物的相互作用,打猎,农业生产,都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演化产生了影响,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在当代社会,生物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地加快了人类对生命进化的干预。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探讨了生物进化论的理解与分析,对生命起源和生态环境变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影响因素以及人类对进化的影响共同决定着演化的方向,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进化理论应用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应用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应用分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令人惊叹。

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从翱翔天空的鸟儿到扎根大地的树木,每一种生物都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形态特征。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生物进化理论的指导。

生物进化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还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首先,生物进化理论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农作物的选育过程中,人们利用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

例如,为了获得更高产、更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农业科学家会从大量的原始种子中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这些优良性状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新的优良品种。

这种选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模拟了自然选择中“适者生存”的过程,只不过是在人类的干预下加快了进化的速度。

此外,生物进化理论对于畜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养殖家畜时,人们会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产奶量高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长期的选育,家畜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现代的奶牛产奶量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正是人工选择和进化的结果。

在医学领域,生物进化理论同样有着深刻的应用。

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在与人类的斗争中不断进化。

为了应对病原体的威胁,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也需要考虑进化的因素。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病原体可能会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产生抗药性,从而使药物失效。

因此,医学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应对病原体的进化。

以抗生素为例,最初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产生了对抗生素的抗性。

这是因为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只有那些具有抗性基因的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导致抗性细菌的比例逐渐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抗生素抗性机制的研究,开发新的抗生素或治疗策略。

生物进化理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2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Vol.28No.2 2011年4月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2011进化论的语境分析赵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太原030006)摘要:进化论作为生物学哲学中的纲领性议题,对于它的解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模式。

传统的概念分析方法对于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生物学哲学研究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其弊端也逐渐体现。

从进化论解释的多元性不难发现,语境在不同的理论或模型表征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用语境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进化论乃至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进化论;概念分析;语境分析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11)02-0044-07一生物学哲学中的进化论纲领生物学哲学作为科学哲学中的一个研究分支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而实际上作为对生物学的哲学关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比如薛定谔所著的《生命是什么》就是较早的一本对生命问题进行探讨的著作。

标志性的事件是1953年双螺旋发现后,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对于生命问题的热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的热情,一大批哲学家以及生物学家开始从哲学角度来分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与社会、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联等等。

不过,尽管这种热潮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生物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地位却很难界定。

考虑到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密集学科交叉现象,对于生物学哲学来说,如何来确定研究的范围成为棘手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赫尔(David Hull)、鲁斯(Michael Ruse)、索伯(Elliott Sober)为代表的生物学哲学家们通过自己的著作基本上确立了目前生物学哲学的研究范畴,但是他们的关注点却是大相径庭。

比如索伯关注于理论的简单性原则,赫尔关注于生物分类学、鲁斯则专注于具体进化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这其中涉及进化理论的包括:适应性、自然学则、遗传(分子遗传与非分子遗传)、突变与随机漂变、进化发育、进化中的博弈论、生物信息、神经生物学、生态学等;在生物学解释研究方面有还原论、目的性、说明机制与模型等;与社会、文化关系方面:生物学与宗教、生命伦理、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研究。

不过,生物学哲学虽然有了一个问题域,但是在多数人看来,它仍然是离散的研究。

广义地说,其研究可以包含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物学问题中的概念研究;另一种是将生物学作为一种解释的源头,用以解决外在于生物学哲学的问题。

[1]xii尤其是第二个领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新生物学”的研究,因为对于物理学乃至物理哲学来说,在人性、本质的认知抑或社会的认知等方面一直是无法涉及的。

鉴于其在科学以及社会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也成为目前最流行研究类。

不过对于传统的生物学哲学来说,多数应属于第一类。

而在著作方面,以三部近年出版的生物学哲学综合性著作为例,如Philosophy of Biology(Elsevier2007)和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Biology,(Blackwell2008)基本上都采取了联合写作的模式(包括之前更多),从不同领域与研究旨趣共同构成图书的论述框架。

而【收稿日期】2010-11-1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YJC720028);山西大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09027)【作者简介】赵斌(1981-),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

44Philosophy of Biology: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Rosenberg and Daniel W.McShea,2008)虽然没有采取前面的写作方式,不过所涉及领域并无二致。

从这些基本的研究旨趣来看,不同的生物学哲学著述无疑都是基于进化论研究的范畴,从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进化论单独作为一个大的章节来划分就可看出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在生物学哲学研究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进化论问题已经成为生物学哲学研究的核心纲领,它同时也是维系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核心纽带。

而生物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讲,正处于逐步成型的阶段。

在学科建制方面,胡文耕先生认为,生物学哲学研究具有独立的学术机构,有专门的学术刊物以及代表性的论著,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生物学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目前还无法做到普及。

因此,生物学哲学作为学科仍在发展之中。

[2]10-11在研究方法方面,分析哲学的传统被引入生物学哲学研究之后,对于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方式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争论,对于英美科学哲学界来说,以概念分析的手段来进行生物学哲学研究无疑是合理的,因为进化理论中的众多问题本身就是需要概念澄清的。

当然,分析的方法存在研究面窄的问题,但其更容易溶于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来,并形成与科学哲学研究以及其他研究分支的良好交流。

同时,立足于此,注重生物学哲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并突出其不同于一般科学哲学的特色,从而起到普及和促进作用。

生物学哲学作为一门有着宽广学科面的研究,很难凭一家之言就能确定其研究的范式是什么,领域涵盖哪些。

在莫诺(Jacques L·Monod)看来,挑战来自进化过程的两端:一端是最早的生命系统的起源问题;另一端是前所未有的最强烈的目的性系统内部所进行的工作的问题,也就是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工作的问题。

[3]103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早期生物学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

同时,当逻辑经验主义者亨普尔和内格尔将对生物学研究的关注放在了目的性解释上时,寻找生物发育、行为以及自然选择终极原因的合理解释成为生物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其他分支间最重要的纽带,尤其是在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解释构成上,如何能合理地搭建自然选择的理论体系并使其符合科学的理论规范。

因此,关于生命系统的起源问题引发了对于遗传学以及后来的分子遗传领域的哲学探讨,例如理论的还原、遗传法则、进化的模型都成为研究的主要领域;而对于目的性系统的工作问题,后来逐渐演化出诸如行为、认知以及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因此,对于生物学哲学研究来说,给出一个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并不容易,其所基于的知识与概念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当然,这也是造成生物学哲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概念分析方法的原因,分析各种概念的变迁也成为这项研究的主要素材。

正像罗森博格(Alex Rosenberg)所指出的那样,达尔文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十分科学的、具有吸引力的理论,它挣脱了有神论的束缚并易于与其他的科学相结合。

它提供了一种纯粹的因果联系、非目的性的生物过程和构造解释,并可以运用物理学来解释它们。

但达尔文的理论往往具有概念上的问题,造成对于理论的误解。

[4]30此外,对于继承于机械论生物学思想的理论来说,多数生物学哲学家将生物学解释终极原因都归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机制论,例如目前流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也可以说,基于不同概念定义的机制论实际上构成了表面离散生物学理论集合。

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在于,这些看似离散的理论集合其实是紧密联系的,而这种联系的方式表现为理论的“综合”,就像迈尔(Enst Mayr)将其进化理论称为为“综合进化论”一样,在另一个方向上,威尔逊(Edward O.Wil-son)将其社会生物学的研究同样称为“新的综合”。

可以看出,生物学哲学的研究域是远远大于生物学的,而进化理论作为实际上的生物学哲学的纲领,所有的研究域很自然地被纳入其中。

进化理论的革新总是离不开新兴领域与传统领域的综合,这样的一种交融方式促使我们在看待进化问题时应注意不同理论表征之间在概念意义以及用法上差别。

从目前的概念分析方法来看,无疑是存在局限的,因为这种方法往往太过专注于一些概念在语义上差异和联系,却比较容易忽视概念在表征过程中的用法以及在一个表征系统中各种概念的组织形式。

造成这一现象的其中一点原因就是缺乏概念所在语境的分析。

二从“同源”概念看进化解释的语境依赖为了说明概念分析的研究方式对于生物学哲学来说是存在局限的,我们可以从分类学中的“同源”(homology)概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构成来说明。

“同源”实际上是贯穿于生物学发展历史的概念。

在前达尔文时期,它作为物种分类依据已经成为系统发生学研究中的主要原则,虽然并不等同于法则,“同源”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指标,伴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进化理论的成熟。

例如在19世纪达尔文54时代流行的基于同形关系的进化形态学,以及后来在20世纪下半页所盛行的旨在将同族与同形关系区别开来的现代系统发生学(遗传分类学)。

在近几十年中,“同源”的概念被更深入的应用于目前的生物学研究中来,其适用范围变得更广并且生物学理论的解释越来越基于这一概念的应用。

生物学理论中一些重要的指标,如传统的形态形状、过程、功能的考察项,抑或物种间行为模式、认知特征的考察项。

并且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基因、蛋白质也逐渐地被纳入到同源考察的研究模式中,形成分子进化研究,利用相关分子数据来描绘或修正系统进化体系。

当这些研究共同构成生物学的研究范畴时,对于生物学的理论来说,应基于什么样的类型划分原则成为了不同学派、研究层次以及理论假说之间的分水岭。

无论历史上还是在现今,“同源”的概念一方面被不断地应用,而另一方面又被不同地解读。

例如目前的同源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从同形(homoplasy)概念扩展而来,通过对系统发生关系解读的不断深入,反向进化(reversals)、残迹(vesti-ges)、原基(rudiments)、返祖(atavisms)、平行(paral-lelism)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我们对于同源的理解。

不断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的“同源”定义成为了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5]432对于基本概念的依赖是“同源”定义的最大特点,不同的理念会造成在基本概念使用上的选择性,最终形成对进化关系的不同解读。

这些不同的解读有两个共同的前提:a基于对同一对象的解释;b将各自同源理念作为自身理论的基点。

这两个前提决定了不同途径的研究之间,在方法上以及在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上具有相似性,但其区别又源于对于“同源”原则的不同理解。

这种双重性造成了生物学理论在构建与阐释上不容易被区分甚至经常被混淆。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对于最终的理论在使用上我们只关注他们的解释效力,而忽视其在“同源”理解上的差异;而另一方面,当我们关注于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时,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理解上发生争论而忽视了相应理论在具体应用层面中的实用价值以及启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