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科学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的热胀冷缩1.1 热胀冷缩的概念- 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凉后会收缩。

1.2 热胀冷缩的原因- 物体中的分子受热时会运动更加剧烈,造成物体体积的增加。

- 分子受凉时会运动减弱,造成物体体积的减小。

1.3 热胀冷缩的应用- 铁路铺设时要考虑铁轨的热胀冷缩,避免变形和断裂。

- 钢轮车在行驶时,由于受热会膨胀,需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2. 第二单元:物体与环境的关系2.1 空气的特性- 空气是气体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是物体的一部分,占据物体的一部分空间。

2.2 空气的作用- 空气可以支撑物体,使物体能够浮在水中或悬挂在空中。

- 空气对物体运动具有阻力,使物体减速或停止。

2.3 空气的压力- 空气对物体的压力是由空气的重量所致。

- 空气的压力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 第三单元:风的产生和大气的循环3.1 风的产生- 风是空气运动的产物。

- 太阳的照射造成地面温度不均匀,形成气流,产生风。

3.2 大气的循环- 大气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 大气循环可以平衡地球上的温度,影响天气变化。

4. 第四单元:物体的结构和变形4.1 物体的结构- 物体有体积、质量和形状。

- 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有空隙。

4.2 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可以通过拉、扭、压等方式改变。

4.3 物体的变形-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变化,称为物体的变形。

- 物体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将了解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掌握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2. 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科学实验的定义教材首先对科学实验进行了定义,介绍了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本单元重点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清晰的步骤介绍,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整体过程,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中。

2.3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中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如佩戴眼镜、穿实验服、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些安全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2.4 实验案例分析本单元还通过一些实验案例来展示实际的科学实验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实验案例,进一步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本单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进行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提供实验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并给予学生正确的使用指导。

4. 总结通过对《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本单元主要讲解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实践活动和提供实验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万物互相依存第一课树木与地球的和谐共生教学目标:- 了解树木与地球的重要关系- 掌握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培养保护环境、珍惜树木的意识教学重点:- 树木与地球的重要关系- 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教学准备:- PPT课件- 树木模型- 学生小组绘制的树木生长环境图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树木与地球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2. 利用PPT课件介绍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并结合树木模型进行示范和解释,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纸和彩笔绘制树木生长环境图,鼓励他们合作交流。

4.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树木生长环境要求的理解。

5.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地球的重要关系,并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树木的意义和责任,并给予正面观点的奖励。

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树木,并写一篇观察报告,包括树木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他们对树木的感受和保护意识。

第二单元动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三课哺乳动物教学目标:- 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常见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和食性- 培养对动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认识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和食性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和思考。

2. 利用PPT课件介绍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并结合图片资料进行示范和解释。

3.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身边常见的哺乳动物和它们的生活性和食性,促进互动和讨论。

4. 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环境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5. 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并强调动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哺乳动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特点、生活性和食性,并说明它如何适应所处的环境。

人教版五上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点

人教版五上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点

人教版五上科学第一单元光知识点1. 光的本质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中,第一单元讲解了关于光的知识点。

光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能量,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光其实只是一种波动,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这些光波在空气、水和其他媒质中都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景象。

2. 光的传播和成像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我们能看到世界的重要前提。

在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阴影。

而当光线遇到透明材料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种折射现象在成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水中的光线折射造成的虚像。

而在成像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制作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事物。

3. 光的三大特性光具有强度、色彩和方向性三大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光的强度决定了我们能否看清周围的环境,光的色彩则让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五彩斑斓。

而光的方向性也让我们能够通过光线的照射判断事物的位置和大小。

4. 我的个人理解通过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这一单元,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光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还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对于光的深入了解也为我们设计制作各种光学器材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相信光的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

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深入探讨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中关于光的知识点。

从光的本质、传播和成像,到光的三大特性,都展现了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加了对光学器材制作和运用的兴趣。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光学知识,探索光的更多奥秘。

光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能量,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光其实只是一种波动,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这些光波在空气、水和其他媒质中都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景象。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也是我们能看到世界的重要前提。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知识点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2.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6.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7.脉搏是血管有节奏搏动。

8.脉搏与心脏的跳动有关,脉搏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

9.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注射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10.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它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

11.人的大脑看上去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很柔软。

12.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13.颅骨对大脑具有作用。

14.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和谐统一,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

15.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睡眠不足问题、吸烟问题、噪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知识点1.古希腊人从进出港船只现象,提出了大地不是平的,而是一个大圆球的猜想。

2.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球上地形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3.麦哲轮用环球航行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伟大猜想的。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5.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就是地貌。

常见的地貌有沙漠、海洋、湿地、山地、平原、高原等。

6.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它的构造就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

7.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建立模型是科研的重要方法。

8.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

9.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境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

10.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 科学实验方法: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 科学家的特点:思维严密、观察认真、有好奇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具备合作精神等。

- 物体的运动:力、简单机械、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重力等。

-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

- 电的产生和变化:电流的产生与闭合电路、导体和非导体、
电的传导和绝缘等。

- 筛选和分离:物质的筛选、颗粒较细的物质的筛选、溶液的
分离、浮力的应用等。

- 相变: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凝固、熔化、汽化、
凝华等。

- 空气的存在:空气对物体的压力、空气的压力和弹簧压力的
比较、气压的使用等。

-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种子的
萌发和发芽、传播途径等。

- 动物的繁殖:内受精、外受精、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人类
的生殖方式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的传递关系、食物网、食物沙链等。

- 回顾与预习:科学实验的重要意义、人们在科学实践中运用
的技能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光》知识点整理

如: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②3.: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为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2到幕后说话的人的声音。

3.光的传播实验现象:在纸屏上出现1稍微移动其中一张卡纸,使它和其他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4.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晚上舞台上的灯光;夜晚汽车前车灯的灯光;透过丛林、树梢的阳光看上去都是直的。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和等现象。

3.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物体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借助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能清晰地看到的。

注意:激光笔的光,以免造成危害。

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

5.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1.光的传播路线发生的变化,2.折射现象。

3.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4.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水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51.2.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3.三棱镜会将白光中的各种色光分开,的色散。

4.象。

5.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视觉暂留3.5.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交警穿的反光衣;马路边的反光桩;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照明灯装上灯罩能够将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这样可以增加亮度;教室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地反光,能够使教室明亮很多;人类测量地月距离就是利用光的反射。

1.4.潜望镜的应用有很多,仪器。

它不光应用在水下,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在陆地然,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1 毫米、厘米、分米、米- 定义:分别表示长度的不同单位,1毫米=0.1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换算:熟悉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1.2 千米- 定义:表示长度的单位,1千米=1000米。

- 换算: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单元测量长度2.1 直尺的使用- 方法: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垂直,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 注意事项:注意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2 卷尺的使用- 方法:学会使用卷尺进行测量,保持卷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 注意事项:注意起始端、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单元质量单位3.1 克、千克、吨- 定义:分别表示质量的不同单位,1克=0.001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 换算:熟悉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质量单位的转换。

3.2 质量的测量- 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 方法: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4.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4.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5.1 杠杆- 分类: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杠杆为费力杠杆;两端都活动的杠杆为等臂杠杆;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两个力的杠杆为轮轴。

- 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力臂=阻力×阻力臂。

5.2 滑轮- 分类: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六单元地球与宇宙6.1 地球- 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特点: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6.2 宇宙- 组成: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 探索: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航天器、望远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的食物网
1、认识田野里的动物; 2、发现他们的食物关系。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 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练习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 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 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 物终止。 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 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 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实验的方法: 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 的绿豆,注入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室温下,一个放冰箱中
(注意:保持纸巾的湿润)
实验三:绿豆芽生长需要空气吗?
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吗?

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充足的空气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空气的量的多和少
4
5
1
2
5
3
4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蚕豆

•。

•。
它们各生活 在哪里?

•。

香 •。 蕉
仙 人 掌

•。
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前节知识回顾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 宜的温度。
4、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
: 1 个条件。
前节知识回顾
1、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 组是有水的 ,对照组是无水的 。 2、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 为: 春天有适宜种子发芽的条件。 3、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这是因 为:种子发芽需要水。 4、我们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 : 1 个条件。
种子
思考: 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思考: 1、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3、注意什么? 4、为什么要用三粒种子呢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先长根,再长茎叶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说说 议议 猜猜 想想
多少呢?
制作生态瓶
练习
1、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 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 湖泊,一个海洋。 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 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3、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 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 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左为实验组有水
右为对照组无水
对比试验
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
为什么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看看老师做的实验记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播种四天后 各组种子
脂肪积厚,在极夜 缺少食物的情况下, 能以此维系生命。
天鹅
一是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 二是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生活。
大雁
迁徙

练习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里。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 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 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实验的方法: 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 的绿豆,注入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光亮处,一个放暗处
(可以参照书上P6在一个容器上罩透明的塑 料杯,在另一个容器上罩不透明的塑料杯)
实验五:绿豆芽生长需要土吗?
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吗?

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 土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 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将种子 放土上。
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将种子放在纸巾上。
在两个容器内洒上等量的水。
下面开始做实验了,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 别忘了比较。
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 子
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两个 洞
别忘了编号。
在纸巾上各放两粒绿 豆
往一个纸巾上滴水,一个不 滴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 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 度 、阳光、土壤。
大家好,我就是 传说中的蚯蚓。
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
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我?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
实验主题: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 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光亮。 放多少蚯蚓?多少时间查看? 蚯蚓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
实验的方法: 在两个容器中放入纸巾,各放三粒大小相同 的绿豆,注入等量的水。
将一个容器放密封袋中,
将两个容器放室外
实验四: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阳光的有无
左为实验组有水
右为对照组无水
对比试验
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
为什么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二:绿豆芽生长需要温度吗?
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

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温度的不同
认识生态瓶
认识生态瓶
生态系统
•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 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 一个生态系统。
•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 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 统。
设计一个生态瓶
• 我们来模拟一个池塘的群落。 • 非生物方面要有什么? • 生物方面准备放什么? • 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各放
1 2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 湿、富含有机物的 环境中,15℃-25℃ 为最佳温度,土壤 的含水量一般在60% 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企鹅
体形肥大,在南极 低温环境下可以减 少热量的散失。
1、我的绿豆芽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 3、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4、绿豆芽健康生长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水分、温度和空气 绿豆苗健康成长的必需条件: 温度、水分、空气、土壤、阳光等
讨论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 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对比实验——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实验计划(例)
要研究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的推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温度,空气 光照
两组相同的条件
一组有水,一组没有水
两组不同的条件 对比实验
实验方法: 现象:
有水的种子发芽了,没有水 的
我的解释:
种子没有发芽 种子发芽必须有水
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
建议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 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 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 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 和记录。
5、再把5条蚯蚓放在中间,再做1 次。
观察和记录蚯蚓适宜的环境(一)
实验 明亮一端 盒子中间 黑暗一端 我们的解释 次数 的蚯蚓数 的蚯蚓数 的蚯蚓数
缺水
低温
强光
背阴
黑暗
保存种子必须保持种子干燥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温度、水分和空气
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练习
1、在做“水是否影响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实验 组是有水的 ,对照组是无水的 。
2、农民伯伯一般在春天播种,是因 为: 春天有适宜种子发芽的条件。
3、播种后,下一场雨,种子发芽会更快,这是因 为:种子发芽需要水。
三是充足的氧气。
挑战任务:
种植绿豆芽
1、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 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记录。(作业本3面)
练习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 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 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 温度 、阳光、土壤


前节知识回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 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 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 物终止。 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 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 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