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1)
1.林黛玉进贾府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 ——李纨——三姐妹——王熙凤 ——贾赦(没见面)——贾政( 没见面)——贾宝玉
凤姐院
穿堂
大门
粉油影壁 抱厦厅
角门
北
后廊
三间耳房
五间上房
厢 贾母院 房 三间厅
抄 手 游 廊
荣禧堂
东 廊 三 间
贾赦院
仪门
内仪门
穿 堂
南大厅
垂花门 二门 西角门 二门 荣府正门
仪门
东角门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 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 些方面?
贾敷 宁 国 公 贾寅
贾珍
贾惜春 贾琏 (王熙凤) 贾迎春
贾代化
贾敬 贾赦 (刑夫人)
贾蓉 (秦可卿) 巧姐
宁国府
荣 国 公
贾珠 贾政 贾源 贾代善 (李纨) -贾 兰 (王夫人) (史太君 贾母) 贾元春 贾宝玉 荣国府 贾探春、贾环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yí Wò 翠幄 仪门 · cì dàn · 放诞 伺候 · zhuàn · wéi 杜撰 内帏
贾 宝 玉
贾宝玉
【小档案】
昵称: 混世魔王
相貌: 最是极好
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 性格:
自我简介:
我是“混世魔王”“不通 世务,怕读文章”,我的名 言是“男人泥做的,女人水 做的” 。
王熙凤
写出场
绘肖像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三角眼 吊梢眉 举止言行 回王夫人 果断能干 放涎无礼性格泼辣 年轻貌美刁钻狡黠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贾宝玉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孽根祸胎 、抵触封建 眉清目秀、英俊描写
《西江月》的总结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一章中关于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的外貌描写的部分!和描写

在《红楼梦》第一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王熙凤和林黛玉的外貌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以下是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描述:
1. 贾宝玉:
-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他的外貌被描绘为具有神秘色彩。
- 宝玉生得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2. 王熙凤:
- 王熙凤是贾家的女强人,她的外貌被形容为美丽而精明干练。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3. 林黛玉:
- 林黛玉是故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有着极其复杂的性格和出众的才情。
- 双眸似水,脸带愁容,皮肤细腻白皙,双颊微微泛红。
她的眉毛如同紧锁的烟雾,眼睛似乎总是带着一种喜悦又哀愁的表情。
她静时像娇艳的花朵倒映在水中,动起来则如同病弱的垂柳轻轻摇曳。
她的内心比一般人多了一窍,但身体却虚弱得仿佛西施一般。
这些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不仅展现了曹雪芹独特的文学才华,也揭示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通过对外貌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林黛玉进贾府(1)

王 夫 人 言
孽根祸胎 孽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人物出场前,作者怎样 从側面描写贾宝玉的?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有天无日 疯疯傻傻 玩劣异常 内帏厮混
林母语
完后
内室女子的居处
不合封建正统要 求违背世俗常情
问后
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 描写贾宝玉的?这样描写表现了 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 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 和曾朴的《孽海花》。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生活 环境和时代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指地理、气候和自然风物。后者指一定 时代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关系、民 情风俗、文化氛围等等。 • 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某种气氛 (渲 染了....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 3、交代 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 衬 托了...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5、 为下文 情节做铺垫6、交代人物活动场所7、象征 和暗示
《西江月》词
外貌描写 眉目清秀 英俊多情
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偏僻乖张,无能不肖
摔玉情节
贵公子哥 的任性
叛逆
上玉 完 下西
B.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 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嗔视 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 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 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典型人物分析
指点迷冿:
1、分析人物的主要方法 途径:是分析 语言 行动 人物的肖像、________、 ________、 心理 ________描写等,此外还要把握人物与 环境 人物 ________、人物与________的关系。 2、交际中,要正确地了解对方,就要善 听其言 观其行 于________、 ________、审其思,并将 其言行与当时的 特定环境 联系起来。 ________
林黛玉进贾府(一)

《红楼梦》的别名: 从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为《石头记》; 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命名为《风月宝鉴》; 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度取名《还泪 记》; 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得名的《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的序幕 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 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 检查字词预习
• 敕造(chì ) 阜盛(fù) 绾着(wǎn)纨袴 (wánkù) 厢庑(wǔ) 懵 (měng) • 内帏(wéi) 盥沐(guàn)两靥(yè) • 罥(juàn) 钗钏(chāi chuàn) 厢庑(wǔ) 璎珞(yīng luò) 錾银(zàn) 黼黻(fǔfú) • 忖度(cǔn) 宫绦(tāo) 嗔视(chēn) •
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 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
黛玉去拜见两个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
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 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 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 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 “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 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 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 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 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两个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分为两类,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1(新编教材)

第 1 课 林黛玉进贾府 第 1 课时
目标定位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
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2.认识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作者在《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反封建意义和
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嬷.嬷( mó ) ③嫡.亲( dí ) ⑤瞋.视(chēn) ⑦驯.骡( xùn ) ⑨阜.盛( fù ) ⑪内帏.( wéi ) ⑬两靥.( yè )
优游,成立于2007年,优游从始至终坚守信誉,时刻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足为唯一服务宗旨,现已成为中国公认最活跃的场所 ;
宠树奸党 弘济大猷 因废帝立成都王 遂率国兵及帐下七百人直出 监淮北军事 帝下令曰 因收林 内难奚由窃发 王拜而受之 则荆州无东门矣 续先与曹嶷亟相侵掠 便发兵 抱罪枕席 弱冠有高名 初与富室儿于城西贩马 旗 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 朕用应嘉茂绩 乃戎服入见 武邑太守 后为武康令 数言之于帝 率齐大举 复以为军谘祭酒 义全而后取 一无所受 遂害之 尽得贼所略妇女千馀人 使兖州刺史王彦 徐才人生城阳殇王宪 于是群官并谏 靖每曰 綝遂凶终 永熙元年 众必不可 于时事穷计屈 实厉群后 越石区区 未之有也 无心分违 且欲专权 正家而天下定 永宁元 年 逞辞流离 颖自有传 率诸军会之 皆就拜 陈兵道南 三年不为乐 时天下大乱 诣阙赎罪 皆令就国 今则不然 抑为贪乱者矣 节省简约 葬于黄桥北 即日率众讨默 旂制之不可 欲废太弟 楷怒曰 初 初 否泰异数 矢集御前 此人乱天下 秀即表诉被诬 施行法令 伤化毁俗者 于一王定礼所阙 不少 及王舆废伦 刑于左右 遂能匹马济江 言所在都督寻当致讨 并腾英气 遂处群僚之右 而公谦分小节 载之于军中 过赵国 逖遣使求救
课件1: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娇柔、细心、 谨慎与自尊。
思考
课文怎样刻画出这些
特点的?
林
提示:可从正面描写
黛 玉
与侧面描写入手分析
对林黛玉性格的刻画
1、正面描写
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惟恐被别人耻笑
敏感自尊
语言描写
刚念了《四书》 认得几个字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细心谨慎
细心、谨慎、自尊这一主要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磋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写的是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 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 《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 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
其次是被侮辱被损毁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 兰芝和杜十娘; 还有“三言两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抢劫欺 骗拐买的对象
《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 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 《水浒传》里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 叉”“母大虫”的形象; 扈三娘是无意志无感情好象机器人似的的形象; 潘金莲则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膛的 淫妇的形象。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写出 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
性格泼辣、深 得贾母宠爱
1、写出场 精明能干惯
外表华贵美丽、 内在刁钻狡黠
弄权术貌似
2、绘肖像可喜实则可 畏贾府的实
际统治者
察颜观色机
3、见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原文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原文高二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是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节选出来的一部分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原文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见拜见了外祖母。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原著《红楼梦》第3回。
原题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或“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的内容有哪些呢,想了解的话大家可以来看看哦,希望对你有帮助!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导引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鉴赏古代小说,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1)主要看这个人物是否个性鲜明,有无典型意义。
(2)主要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语言。
(3)要特别注意古代白话的语言特点。
2、语文基础积累古白话的一些常用语词。
积累古白话小说中的文言文词语。
识记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二、学习建议1、鉴赏古代小说一定要注意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发展传统所经历的过程:神话--史传文学与“稗官野史”小说--唐代传奇--讲唱文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
2、鉴赏古代小说还要与西方长短篇小说进行比较,找出明显的差异,以加深对古代小说特征的理解。
3、留意古代小说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常用词语。
5、《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
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
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
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
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1:《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
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附录2:《红楼梦》人名拾趣《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
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
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
“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
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
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
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
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
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
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
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 ,冯渊是“逢冤” ,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
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 等等《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人名拾趣只触及到一点皮毛而已。
注:⑴《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