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复习题
国贸单元复习题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贸单元复习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单项选择题1.关税同盟区别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表现在于()。
A.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品全部免税B.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C.成员国之间所有商品不受数量限制D.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通2.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没有实现成员国统一关境。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完全一体化3.贸易创造效果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贸易转移D.贸易损失4.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带来的动态效应的是()。
A.贸易创造B.贸易转移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6.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
A.对内自由,对外保护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C.对内外均自由D.对内外均保护7.按贸易壁垒取消程度划分,经济一体化最简单的形式是()。
A.自由贸易区B.共同市场C.优惠贸易安排D.关税同盟8.关税同盟是()的一种形式。
A.经济特区B.经济一体化C.优惠贸易安排D.共同市场9.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都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10.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的问题。
A.关税B.贸易偏转C.利润倒流D.货物自由流动11.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理论。
A.大市场B.关税同盟C.综合发展战略D.协议性国际分工12.欧共体成员国于1992年2月7日签署了()。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欧洲协定》D.《单一欧洲法令》13.能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优惠的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14.在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的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15.关税同盟成员国经济结构竞争力愈大,互补性愈小,同盟成立后福利水平愈可能()。
A.下降B.不变C.提高D.说不准17.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是()。
重积分_期末复习题_高等数学下册_(上海电机学院)

第九章 重积分一、选择题1.I=222222(),:1x y z dv x y z Ω++Ω++=⎰⎰⎰球面部, 则I= [ C ]A. ⎰⎰⎰ΩΩ=dv 的体积 B.⎰⎰⎰142020sin dr r d d θϕθππC.⎰⎰⎰104020sin dr r d d ϕϕθππD.⎰⎰⎰104020sin dr r d d θϕθππ2. Ω是x=0, y=0, z=0, x+2y+z=1所围闭区域, 则⎰⎰⎰Ω=xdxdydz [ B ]A. ⎰⎰⎰---yx x dz x dy dx 21021010 B.⎰⎰⎰---y x xdz x dy dx 21021010C.⎰⎰⎰-10210210dz x dx dy yD.⎰⎰⎰---yx y dz x dx dy 21021010 3. 设区域D 由直线,y x y x ==-和1x =所围闭区域,1D 是D 位于第一象限的部分,则[B ](A )()()1cos d d 2d d DD xy x xy x y xy x y +=⎰⎰⎰⎰(B )()()()1cos d d 2cos d d DD xy x xy x y x xy x y +=⎰⎰⎰⎰(C )()()1cos d d 2(cos())d d DD xy x xy x y xy x xy x y +=+⎰⎰⎰⎰(D )()()cos d d 0Dxy x xy x y +=⎰⎰4. Ω:1222≤++z y x , 则⎰⎰⎰Ω=++++++dxdydz z y x z y x z 1)1ln(222222 [ C ]A. 1B. πC. 0D.34π 5.222{(,),0}D x y x y a y =+≤≥,其中0a >,则Dxy d σ=⎰⎰ D A.220sin cos a d r dr πθθθ⎰⎰ B.30sin cos ad r dr πθθθ⎰⎰C.3(sin cos )ad r dr πθθθ-⎰⎰ D.320sin cos ad r dr πθθθ⎰⎰-302sin cos ad r dr ππθθθ⎰⎰6.设,010,()()0,a x a f x g x ≤≤⎧>==⎨⎩其余,D 为全平面,则()()D f x g y x dxdy -=⎰⎰ CA.aB.212a C. 2a D.+∞ 7.积分cos 20(cos ,sin )d f r r rdr πθθθθ⎰⎰可写为 DA. 10(,)dy f x y dx ⎰B.10(,)dy f x y dx ⎰ B.11(,)dx f x y dy ⎰⎰D.100(,)dx f x y dy ⎰8.交换二次积分22(,)x dx f x y dy ⎰⎰的积分顺序为( A ).(A) 420(,)dy f x y dx ⎰(B)400(,)dy f x y dx ⎰ (C)242(,)xdy f x y dx ⎰⎰(D)402(,)dy f x y dx ⎰9.设平面区域D 由140,0,,1x y x y x y ==+=+=围成,若31[ln()],DI x y dxdy =+⎰⎰32(),DI x y dxdy =+⎰⎰ 33[sin()],DI x y dxdy =+⎰⎰ 则123,,I I I 的大小顺序为( C ).(A) 123I I I << (B) 321I I I << (C) 132I I I << (D) 312I I I << 10.221x y ≤+≤⎰⎰的值 ( B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0 (D) 不能确定 11.设积分区域D 由||,||(0)x a y a a ==>围成,则Dxydxdy =⎰⎰( C ).(A)1 (B) 14 (C) 0 (D) A, B, C 都不对12.221x y ≤+≤⎰⎰的值 ( B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0 (D) 不能确定 13.把二次积分2210x y dx dy +⎰化为极坐标形式的二次积分(B ).(A)221r d re dr πθ⎰⎰ (B)2221rd re dr ππθ-⎰⎰(C)2221r d e dr ππθ-⎰⎰ (D) 221r d e dr πθ⎰⎰14. 设积分区域D 是由直线y=x,y=0,x=1围成,则有⎰⎰=Ddxdy ( A )(A )⎰⎰x dydx 01(B )⎰⎰ydxdy 01(C )⎰⎰01xdydx (D )⎰⎰yxdxdy 115. 设D 由1,2,===y x y x y 围成,则⎰⎰=Ddxdy ( B )(A )21 (B )41 (C )1 (D )2316.根据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B ); (A) D x D,0d )1(⎰⎰>-σ:x ≤1,y ≤1;(B) D x D,0d )1(⎰⎰>+σ:x ≤1,y ≤1;(C)D y x D,0d )(22⎰⎰>--σ:22y x +≤1;(D) D y x D,0d )ln(22⎰⎰>-σ:x +y ≤1 17.=+⎰⎰y x y x Dd d 22( C ),其中D :1≤22y x +≤4;(A)2π4201d d r r θ⎰⎰; (B)2π41d d r r θ⎰⎰;(C)2π221d d r r θ⎰⎰; (D)2π21d d r r θ⎰⎰18. 二重积分⎰⎰=≤≤≤≤1010y x xydxdy ( C )(A )1 (B )21 (C )41(D )219.dxdy y x y x ⎰⎰≤++132222 的值等于( A )A.π43; B. π76; C. π56; D. π23 20. 二重积分⎰⎰=≤≤≤≤1010y x xydxdy ( C )(A )1 (B )21 (C )41(D )221. 设D 是区域(){}()π8 ,|,22222=⎰⎰+≤+dxdy y x a y xy x D又有,则a=( B )(A )1 (B )2 (C )4 (D )822. 若D 是平面区域(){}e y x y x ≤≤≤≤1 ,10|,,则二重积分=⎰⎰dxdy y xD ( B )(A )2e (B )21(C )e (D )1 23. 设D 由1,2,===y x y x y 围成,则⎰⎰=Ddxdy ( B )(A )21 (B )41 (C )1 (D )23二、填空题 1.变换积分次序(,)f x y dx =1(,)(,)f x y dy f x y dy +2.比较大小:其中D 是以(0,0),(1,1),(1,1)-为顶点的三角形22()Dx y dxdy -⎰⎰ <D3.变换积分次序2142(,)ydy f x y dx -=⎰⎰1411(,)(,)dx f x y dy dx f x y dy +⎰⎰⎰4.交换二次积分的积分次序()2211,x dx f x y dy ⎰⎰=()421,dy f x y dx ⎰5. 交换dx e dy yx ⎰⎰112的积分次序后的积分式为210xx dx dy e ⎰⎰,其积分值为()112e - 6、交换二次积分的积分次序后,)(110y x ,f dx x⎰⎰-dy=⎰⎰-1010),(ydx y x f dy7、交换二次积分的次序⎰⎰-=ax ax xdy y x f dx 022),(0(,)a ya dy f x y dx ⎰⎰三、计算与证明1. 计算⎰⎰Ddxdy xy 2, 其中D 是抛物线2y =2x 与直线x=21所围闭区域解:⎰⎰Ddxdy xy 2=⎰⎰--11212122y dx xy dy=⎰--1162)8181(dy y y=2112. 计算I=⎰⎰+Ddxdy y x 22sin , D={(x, y)22224ππ≤+≤y x }解:令x=rcos θ, y=rsin θ则I=⎰⎰πππθ220sin rdr r d=26π-3. 设G(x)在10≤≤x 上有连续的)(''x G , 求I=dxdy y x xyG D⎰⎰+)(22'', 其中D 为122≤+y x 的第一象限部分解:在极坐标下计算积分,D={(r,θ)20,10πθ≤≤≤≤r }I=θθθ⎰⎰Drdrd r G r )(cos sin 2''2=⎰⎰202''13)(cos sin πθθθdr r G r d=dr r G r )(212''103⎰ =du u G u )(41''1⎰ =)]1(0)1([41'G G G -+)( 4.xy dxdy Ω⎰⎰,其中Ω是以a 为半径,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圆。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各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九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各章复习题及答案(第九章)第九章严重创伤的救护一、名词解释1.创伤 4.复合伤2.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5.创伤心理危机3.多发伤二、选择题(一)A1题型1.创伤的死亡3个高峰时间中受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救治影响较大的是()A.第1死亡高峰B.第3死亡高峰C.第1死亡高峰和第2死亡高峰D.第2死亡高峰E.3个死亡高峰均很难改善2.属于闭合性创伤的是()A.擦伤B.震荡伤C.切割伤D.撕脱伤E.火器伤3.符合危重伤条件的是()A.收缩压80mmHg、P122次/分和R36次/分B.胸部穿透伤、R28次/分、BP90/60mmHgC.开放性股骨骨折D.脾破裂E.收缩压90mmHg、P112次/分和R28次/分4.修正的创伤计分评分参数包括()A.血压、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三项B.收缩压、脉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四项C.收缩压、毛细血管在充盈、呼吸频率和幅度、意识状态五项D.损伤部位和类型、循环、呼吸、意识状态五项E.收缩压、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三项5.有关简明创伤分级法描述错误的事()A.AIS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损伤严重度评分法B.由诊断编码和损伤评分两部分组成C.伤员的伤情记为小数形式“XXXXXX.X”D.每一处损伤都应有1个AIS评分E.适用于单发损伤和多发伤6.有关创伤评分系统描述正确的是()A.创伤评分系统按病情评估作用,可分为医院前和医院内创伤分类法B.新损伤严重度评分是身体任何区域3个最高AIS分值和的平方C.TRISS评分法是一个预测存活概率的方法D.APACHE评分系统是目前常用的创伤院前评分方法E.严重创伤度评分法是以病理和解剖指标相结合的预后评估法7.有关ISS评分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人体分为9个区域 6B.ISS分值越低,则创伤越严重,死亡率越高C.损失最严重的3个区域之最高AIS值之和的平方D.损失最严重的4个区域之最高AIS值的平方和E.适用于多部位、多发伤和复合伤者的伤情评估8.有关创伤代谢反应的特征不包括()A.能量消耗增加B.代谢率升高C.糖的利用增加,血糖降低D.脂肪分解加速E.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呈现明显负氮平衡9.创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错误的是()A.局部发生创伤性炎症反应B.不伴有组织结构破坏,仅有邻近细胞坏死C.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D.过强而广泛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严重的损害E.局部反应在伤后3~5日后趋于消退10.有关创伤后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是最早出现的应激反应B.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低能量消耗状态C.创伤后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上D.免疫系统功能一般不受影响E.创伤诱发MODS的机制是间接损害内皮细胞的结构及功能11.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发伤的临床特点()A.创伤后全身反应严重、伤势变化迅速,死亡率高B.失血量大,休克发生率高C.低氧血症发生率高D.多发伤等用于多处伤E.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12.评估创伤气道时可除外下列那种方法()A.问B.视C.听D.叩E.触13.下列哪项不是多发伤初级评估的目的()A.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及优先次序B.判断处理伤员的优先次序C.确定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并需要处理D.明确潜在的损伤E.根据评估实施恰当的救护,以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改善预后14.创伤性休克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给予的处理是()A.立即行X线、B超检查,明确伤情B.建立静脉通路,补足血容量C.剖腹探查,了解有无腹腔脏器损伤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E.防止感染15.多发伤伤员出现下列情况,应首先抢救()A.开放性气胸B.休克C.四肢开放性骨折D.大出血的颌面部严重创伤E.昏迷16.对于创伤伤员的伤口处理原则,不正确的是()A.伤口内的异物不能随意去除B.创面中外露骨折端不能回纳C.腹内组织或脏器脱出,直接包扎D.骨折要临时固定E.脑组织脱出时,应先在伤口周围加垫圈保护脑组织,不可加压包扎17.有关损伤的现场急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对休克病人首要措施是立即送医院抢救B.对于发现有循环呼吸猝停的伤员应首先将其移出现场,然后进行CPRC.做详细的身体检查D.尽快解除各种呼吸道阻塞原因,维持呼吸道通畅E.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应现场进行清创术18.张力性气胸的紧急处理是()A.剖胸探查修补损伤B.胸腔闭式引流C.吸氧D.气管插管E.尽快于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入带有活瓣的穿刺针排气减压19.抢救伤员时首先处理()A.休克B.出血C.窒息D.骨折E.颅脑损伤20.可发生反常呼吸运动的是()A.多根多处肋骨骨折B.闭合性气胸C.张力性气胸D.急性脓胸E.急性血胸(二)A2题型21.女性,46岁,被汽车撞伤10分钟后入院,昏迷,面色苍白,血压测不到,呼吸慢,心跳微弱,诊断腹腔内出血,骨盆骨折、阴道出血,请判断她属于()A.多处伤B.联合伤C.多发伤D.复合伤E.单发伤22.某多发伤病人,胸部伤张力性气胸、脾破裂伴有骨盆粉碎性骨折,通过AIS评分分别记为4分、5分及5分,则此病人的ISS评分是()A.14分B.28分C.33分D.66分E.78分23.男性,22岁,右胸刺伤2小时,创口与胸腔相通,病人极度呼吸困难,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迅速封闭胸壁伤口B.立即手术C.输血、输液D.胸腔闭式引流E.给氧、气管插管24.女性,35岁,因头部外伤拟诊为“脑挫裂伤”急诊入院。
生理学习题9

第 1 页 共 2 页年绩……………………………………《生理学》复习题 第九章 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3.近点4.瞳孔近反射5.视力6.视野7.暗适应8.听阈9.听域 10.耳蜗微音器电位 11.眼震颤二、填空与判断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的电磁波;人耳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 的声波。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包括 、 、 、 。
3.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 、 和 。
4.感光细胞分为 和 两种。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 、 和 三种方式。
6.视近物时,睫状肌 ,晶状体凸度 ,因而折光能力 。
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
8.非正式眼包括______、______和 三种。
9.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 ,绿色视野最 。
10.晶状体的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 ,近点变 。
11.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______,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______部。
因此,耳蜗______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而耳蜗______部则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2.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
13.眼震颤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相,其中与旋转方向一致的称为________,属于中枢矫正性反应。
判断对错1.感受器能将各种刺激直接转换为动作电位。
( )2.当同一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的阈值逐渐降低,称为适应现象。
( )3.视近物时瞳孔缩小,此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 )4.老年人因晶状体弹性减弱,使近点增大,俗称老花眼。
( )5.悬韧带松弛可使晶状体曲度增大。
( )6.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色盲。
( )7.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称为视紫红质。
( )8.同一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视野一般鼻侧较大而颞侧较小。
( ) 9.耳蜗底部可感受低频声波,耳蜗顶部可感受高频声波。
( ) 10.耳蜗微音器电位的频率与波形和刺激的频率和波形完全相同。
( )11.把震动的音叉放在额头正中发际处,患耳感觉声音更响,说明是传音性耳聋。
药剂学复习试题第九章液体制剂[1]
![药剂学复习试题第九章液体制剂[1]](https://img.taocdn.com/s3/m/2a3adc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2.png)
药剂学复习试题第九章液体制剂[1]第九章液体制剂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1、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A、低分子溶液剂B、高分子溶液剂C、溶胶剂D、乳剂E、混悬剂2、由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A、低分子溶液剂B、高分子溶液剂C、溶胶剂D、乳剂E、混悬剂3、关于液体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B、体制剂携带、运输、贮存方便C、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D、液体制剂若使用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E、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4、液体制剂特点的正确表述是A、不能用于皮肤、粘膜和人体腔道B、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C、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不易引起化学降解D、液体制剂给药途径广泛,易于分剂量,但不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E、某些固体制剂制成液体制剂后,生物利用度降低5、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A、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E、泄露和爆破应符合规定6、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A、液体制剂要有一定的防腐能力B、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D、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E、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包装便于患者携带和用药7、关于液体制剂的溶剂叙述错误的是A、水性制剂易霉变,不宜长期贮存B、20%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C、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D、液体制剂中常用的为聚乙二醇1000~4000E、聚乙二醇对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8、半极性溶剂是A、水B、丙二醇C、甘油D、液体石蜡E、醋酸乙酯9、极性溶剂是A、水B、聚乙二醇C、丙二醇D、液体石蜡E、醋酸乙酯10、非极性溶剂是A、水B、聚乙二醇C、甘油D、液体石蜡E、DMSO11、关于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叙述错误的是A、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而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B、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几种酯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防腐效果更好C、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对霉菌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内服也可外用D、苯甲酸其防腐作用是靠解离的分子E、山梨酸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强12、下列哪项是常用防腐剂A、氯化钠B、苯甲酸钠C、氢氧化钠D、亚硫酸钠E、硫酸钠13、关于溶液剂的制法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工艺过程中先取处方中全部溶剂加药物溶解B、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于溶剂中C、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加热、搅拌等措施D、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E、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14、关于溶液剂的制法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工艺过程中先取处方中3/4溶剂加药物溶解B、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最后加入C、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加热、搅拌等措施D、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E、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15、溶液剂制备工艺过程为A、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B、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灭菌→质量检查→包装C、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D、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灭菌→滤过→质量检查→包装E、附加剂、药物的称量→溶解→滤过→质量检查→灭菌→包装16、关于糖浆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作矫味剂,助悬剂,片剂包糖衣材料B、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C、糖浆剂为高分子溶液D、冷溶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制备糖浆剂,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E、热溶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死微生物等优点17、单糖浆含糖量为多少(g/ml)A、85%B、64.7%C、67%D、100%E、50%18、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一般不做增溶剂或乳化剂使用A、新洁尔灭B、聚山梨酯80C、月桂醇硫酸钠D、硬脂酸钠E、卵磷脂19、下列各物具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是A、硫酸化物B、磺酸化物C、季铵盐类D、脂肪酸山梨坦类E、聚山梨酯类20、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A、十二烷基硫酸钠B、三乙醇胺皂C、吐温D、司盘E、泊洛沙姆21、最适合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值是A、HLB值在1~3B、HLB值在3~8C、HLB值在7~15D、HLB值在9~13E、HLB值在13~1822、最适合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的HLB值是A、HLB值在1~3B、HLB值在3~8C、HLB值在7~15D、HLB值在9~13E、HLB值在8~1623、最适合作润湿剂的HLB值是A、HLB值在1~3B、HLB值在3~8C、HLB值在7~15D、HLB值在9~13E、HLB值在13~1824、有关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的错误表述是A、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有影响B、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相互作用C、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D、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粘膜损伤E、表面活性剂静脉注射的毒性大于口服25、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溶血作用的顺序是A、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B、吐温80>吐温60>吐温60>吐温20C、吐温80>吐温40>吐温60>吐温20D、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E、吐温40>吐温20>吐温60>吐温8026、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B、乳剂中药物吸收快C、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D、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E、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27、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硬脂酸钠B、硬脂酸钙C、聚山梨酯80D、十二烷基硫酸钠E、阿拉伯胶28、制备O/W或W/O型乳剂的因素是A、乳化剂的HLB值B、乳化剂的量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D、制备工艺E、两相的量比29、与乳剂形成条件无关的是A、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B、形成牢固的乳化膜C、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D、有适当的相比E、加入反絮凝剂30、用45%司盘60(HLB=4.7)和55%吐温60(HLB=14.9)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是A、19.6B、10.2C、10.3D、0.52E、16.53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形成乳剂,其乳化膜是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粉末乳化膜D、复合凝聚膜E、液态膜32、以吐温为乳化剂形成乳剂,其乳化膜是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粉末乳化膜D、复合凝聚膜E、液态膜33、以二氧化硅为乳化剂形成乳剂,其乳化膜是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粉末乳化膜D、复合凝聚膜E、液态膜34、以胆固醇和十六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形成乳剂,其乳化膜是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粉末乳化膜D、复合凝聚膜E、液态膜35、乳剂的制备方法中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的方法A、手工法B、干胶法C、湿胶法D、直接混合法E、机械法36、关于干胶法制备乳剂叙述错误的是A、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B、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C、油是植物油时,初乳中油、水、胶比例是4:2:1D、油是挥发油时,初乳中油、水、胶比例是2:2:1E、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耆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37、向用油酸钠为乳化剂制备的O/W型乳剂中,加入大量氯化钙后,乳剂可出现A、分层B、絮凝C、转相D、合并E、破裂38、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B、絮凝C、转相D、合并E、破裂39、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A、分层B、絮凝C、转相D、合并E、破裂40、关于絮凝的错误表述是A、混悬剂的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会阻碍微粒的聚集B、加入适当电解质,可使ξ—电位降低C、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D、为形成絮凝状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E、为了使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作用,一般应控制ξ—电位在20~25mV范围内41、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不包括A、粒子大小的测定B、絮凝度的测定C、溶出度的测定D、流变学测定E、重新分散试验42、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不包括A、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B、微粒的荷电与水化C、絮凝与反絮凝D、结晶生长43、有关助悬剂的作用错误的有A、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B、可增加分散微粒的亲水性C、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助悬剂D、表面活性剂常用来作助悬剂E、触变胶可以用来做助悬剂44、在口服混悬剂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其作用为A、使粘度适当增加,起到助悬剂的作用B、使Zeta电位适当降低,起到絮凝剂的作用C、使渗透压适当增加,起到等渗调节剂的作用D、使PH值适当增加,起到PH值调节剂的作用E、使主药被掩蔽,起到金属络合剂的作用45、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A、西黄耆胶B、海藻酸钠C、硬脂酸钠D、羧甲基纤维素钠E、聚维酮46、制备混悬液时,加入亲水高分子材料,增加体系的粘度,称为A、助悬剂B、润湿剂C、增溶剂D、絮凝剂E、乳化剂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1—4]A、低分子溶液剂B、高分子溶液剂C、乳剂D、溶胶剂E、混悬剂1、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散微粒小于1nm2、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3、疏水胶体溶液4、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5—8]A、Krafft点B、昙点C、HLBD、CMCE、杀菌与消毒5、亲水亲油平衡值6、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时的温度7、临界胶束浓度8、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时的温度[9—12]A、吐温类B、司盘类C、卵磷脂D、季铵化物E、肥皂类9、可作为油/水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可作为水/油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1、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且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一般只用于皮肤用制剂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3—15]A、阿拉伯胶B、聚山梨酯C、硫酸氢钠D、二氧化硅E、氯化钠可形成下述乳化膜的乳化剂13、单分子乳化膜14、多分子乳化膜15、固体粒子膜[16—19]A、W/O型乳化剂B、O/W型乳化剂C、助悬剂D、絮凝剂E、抗氧剂16、硬脂酸钙17、枸橼酸钠18、卵磷脂19、亚硫酸钠[20—23]A、Zeta电位降低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E、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下列乳剂不稳定性现象的原因是20、分层21、转相22、酸败23、絮凝[24—27]A、甲基纤维素B、氯化钠C、硫柳汞D、焦亚硫酸钠E、EDTA钠盐指出附加剂的作用24、等渗调节剂25、螯合剂26、抗氧剂27、抑菌剂[28—31]A、助悬剂B、稳定剂C、润湿剂D、反絮凝剂E、絮凝剂28、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转为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29、使微粒Ze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30、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附加剂31、使微粒Zeta电位降低的电解质[32—35]A、撒于水面B、浸泡、加热、搅拌C、溶于冷水D、加热至60~70℃E、水、醇中均溶解32、明胶33、甲基纤维素34、胃蛋白酶35、聚维酮[36—39]A、含漱剂B、滴鼻剂C、搽剂D、洗剂E、泻下灌肠剂36、专供消除粪便使用37、专供咽喉、口腔清洁使用38、专供揉搽皮肤表面使用39、专供涂抹,敷于皮肤使用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1、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均相液体制剂的是A、低分子溶液剂B、溶胶剂C、高分子溶液剂D、乳剂E、混悬剂2、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是A、低分子溶液剂B、乳剂C、溶胶剂D、高分子溶液剂E、混悬剂3、关于液体制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同相应固体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B、能减少某些固体药物由于局部浓度过高产生的刺激性C、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与老年患者D、化学性质稳定E、液体制剂能够深入腔道,适于腔道用药4、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包括A、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C、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D、所有液体制剂应浓度准确E、渗透压应符合要求5、关于液体制剂的溶剂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能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B、5%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C、无水甘油对皮肤和廿膜无刺激性D、液体制剂中可用聚乙二醇300~600E、聚乙二醇对一些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6、半极性溶剂是A、水B、丙二醇C、甘油D、乙醇E、聚乙二醇7、极性溶剂是A、水B、聚乙二醇C、丙二醇D、甘油E、DMSO8、非极性溶剂是A、植物油B、聚乙二醇C、甘油D、液体石蜡E、醋酸乙酯9、关于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叙述正确的是A、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最强B、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广泛应用于内服液体制剂中C、醋酸氯乙定为广谱杀菌剂D、苯甲酸其防腐作用是靠解离的分子E、山梨酸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强10、下列是常用防腐剂A、尼泊金类B、苯甲酸钠C、氢氧化钠D、苯扎溴胺E、山梨酸11、下列是常用的防腐剂A、醋酸氯乙定B、亚硫酸钠C、对羟基苯甲酸酯类D、苯甲酸E、丙二醇12、液体制剂常用的防腐剂有A、尼泊金类B、苯甲酸钠C、脂肪酸D、山梨酸E、苯甲酸13、关于溶液剂的制法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剂可采用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使用时再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的方法制备B、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最后加入C、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加热、搅拌等措施D、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E、对易挥发性药物应首先加入14、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A、物理凝聚法B、溶解法C、稀释法D、分解法E、熔合法15、关于糖浆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浓度的糖浆剂特别容易污染和繁殖微生物,必须加防腐剂B、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C、糖浆剂是单纯蔗糖的饱和水溶液,简称糖浆D、冷溶法生产周期长,制备过程中容易污染微生物E、热溶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死微生物等优点16、糖浆可作为A、矫味剂B、粘合剂C、助悬剂D、片剂包糖衣材料E、乳化剂17、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有A、化学反应法B、热溶法C、凝聚法D、冷溶法E、混合法18、关于芳香水剂的错误表述是A、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B、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稀水溶液C、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稀乙醇的溶液D、芳香水剂不宜大量配制和久贮E、芳香水剂应澄明19、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A、增溶作用B、助溶作用C、润湿作用D、乳化作用E、分散作用20、下列哪些表面活性剂在常压下有浊点A、硬脂酸钠B、司盘80C、吐温80D、卖泽E、泊洛沙姆18821、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是A、增溶作用B、杀菌作用C、HLB值D、吸附作用E、形成胶束22、有关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错误表述是A、卵磷脂属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有酸性和碱性基团C、卵磷脂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黄的褐色油脂状物质D、卵磷脂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制剂的主要辅料E、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另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23、可作乳化剂的辅料有A、豆磷脂B、西黄耆胶C、聚乙二醇D、HPMCE、蔗糖脂肪酸酯24、关于乳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有A、注射用乳剂应选用硬脂酸钠、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B、乳化剂混合使用可增加乳化膜的牢固性C、选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其HLB值具有加和性D、亲水性高分子作乳化剂是形成多分子乳化膜E、乳剂类型主要由乳化剂的性质和HLB值决定25、关于乳剂的稳定性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乳剂分层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存在密度差,属于可逆过程B、絮凝是乳剂粒子呈现一定程度的合并,是破裂的前奏C、外加物质使乳化剂性质发生改变或加入相反性质乳化剂可引起乳剂转相D、乳剂的稳定性与相比例、乳化剂及界面膜强度密切相关E、乳剂的合并是分散相液滴可逆的凝聚现象26、用于O/W型乳剂的乳化剂有A、聚山梨酯80B、豆磷脂C、脂肪酸甘油酯D、Poloxamer188E、脂肪酸山梨坦27、用于O/W型乳剂的乳化剂有A、硬脂酸钠B、豆磷脂C、脂肪酸山梨坦D、Poloxamer188E、硬脂酸钙28、关于混悬剂的说法正确的有A、制备成混悬剂后可产生一定的长效作用B、毒性或剂量小的药物应制成混悬剂C、沉降容积比小说明混悬剂稳定D、干混悬剂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E、混悬剂中可加入一些高分子物质抑制结晶生长29、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稳定B、沉降容积比越小混悬剂越稳定C、重新分散试验中,使混悬剂重新分散所需次数越多,混悬剂越稳定D、絮凝度也大混悬剂越稳定E、絮凝度越小混悬剂越稳定答案一、A型题1、B2、E3、B4、B5、E6、D7、D8、B9、A 10、D 11、D 12、B 13、A 14、B 15、C 16、C 17、A 18、A 19、E 20、C 21、B 22、E 23、C 24、C25、D 26、D 27、B 28、C 29、E 30、C 31、B 32、A 33、C 34、D 35、B 36、B 37、C 38、B39、A 40、D 41、C 42、E 43、D 44、B 45、C 46、A二、B型题[1—4]ABDC [5—8]CADB [9—12]ABDE [13—15]BAD [16—19]ADBE [20—23]BECA [24—27]BEDC [28—31]CDAE [32—35]BCAE [36—39]EACD三、X型题1、AC2、BCE3、ABCE4、ABCD5、ADE6、BDE7、ADE8、ADE9、BCE 10、ABDE 11、ACD 12、ABDE 13、ACD 14、BC 15、ABDE 16、ABCD 17、BDE 18、BC 19、ACDE 20、CD 21、ACE 22、BE 23、AB 24、BCDE 25、ACD 26、ABD 27、ABD 28、ADE 29、AD。
近代史复习题之第9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最初主要照搬了()A、美国的经验B、日本的经验C、苏联的经验D、西欧的经验3、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大鸣大放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A.《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B.《再论无产阶级专政和历史经验》C.《五.一六通知》D.《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5、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主要著作是()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C《论十大关系》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6、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指出了()A、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任务B、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任务C、探索中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任务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心思想是()A、突破苏联模式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9、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陈云D、邓子恢10 、 1957 年,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发生的严重失误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B 、文化大革命C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D 、“大跃进”运动11、 1959 年夏,中共中央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错误,召开了:()A 、成都会议B 、南宁会议C 、庐山会议D 、北戴河会议12、中国共产党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A中体西用 B全盘西化C完全排斥 D洋为中用13、对待“文化大革命”,必须( )A.基本肯定B.基本否定C.既肯定又否定D.彻底否定1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C.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是不完全清醒的15、中共八大前后,就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革方案的领导人是( )A.刘少奇、陈云B.周恩来、朱德C.刘少奇、邓小平D.毛泽东、邓子恢16、1955年底,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A.邓小平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认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改革生产关系B.完善上层建筑C.解放生产力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指导思想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是( )A.完善社会主义制度B.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C.加强党的领导D.加强民族大团结2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非对抗性质的B.对抗性质的C.完全对抗性的D.基本对抗的二、多项选择题1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A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会相互转化B 、人民内部矛盾是复杂多样的C 、人民内部矛盾是对抗性的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取得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是( ) A.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B.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C.制定了党在经济方面的方针和政策D.制定了党在政治方面的方针和政策3、毛泽东多次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基本国情是( )A.人口多B.底子薄C.经济文化落后D.科学技术水平低4、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时期,它表现为()A.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B.由革命到建设C.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D.由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5、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6、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取得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表现在()A.《论十大关系》的发展B.中共八大的召开极其重要决策C.人民公社的建立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7、党的八大认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 、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最主要关系有:()A 、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 、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C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9、毛泽东等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的召开及其政治路线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大跃进的开展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统筹兼顾B. C.自力更生 D. 对外开放三、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2、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论述题1、1956—1957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2、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C4.C5.C6.D7.D8.C9.C10.C11.C12.D13.D14.D15.A16.C17.D18.B 19.B20.A二、多项选择题1.BD2.ABCD3.ABCD4.ABC5.AB6.ABD7.BC8.ABCD9.ABC10.AB三、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特点。
国贸单元复习题 贸易促进措施

第九章练习贸易促进措施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日本等国规定进口酒精饮料的消费税大于本国制品,这种措施属于()。
A.关税壁垒B.鼓励出口的措施C.非关税壁垒D.出口管制措施2.从本质上讲,出口补贴是保护()的利益。
A.出口集团B.生产者集团C.消费者集团D.统治者集团3.外汇倾销属于()。
A.关税壁垒措施B.非关税壁垒措施C.鼓励出口的措施D.限制进口4.一国政府对出口商品给予的财政上的优惠,称为()。
A.直接补贴B.间接补贴C.买方信贷D.卖方信贷5.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可起到的双重作用是()。
A.促进出口和促进进口B.限制出口和限制进口C.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D.限制出口和促进进口6.自由港属于()经济特区。
A.贸易型B.出口加工型C.科技型D.创新型7.保税仓库区属于()经济特区。
A.贸易型B.出口加工型C.科技型D.创新型8.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的不利状况,应当实行()。
A.进口替代贸易发展形式B.出口替代贸易发展形式C.闭关锁国D.自由贸易9.发展中国家如果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必然实行()。
A.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闭关锁国D.出口替代贸易发展形式10.发展中国家如果实施出口替代发展战略,必然实行()。
A.放宽贸易限制B.加强贸易管制C.闭关锁国D.进口替代贸易发展形式11.以倾销方式在国外市场抛售国内市场“ 剩余货物” 的做法属()。
A.偶然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掠夺性倾销12.根据缓冲存货的规定,当市场价格跌到低档时,应当()。
A.制定进口限额B.抛售缓冲存货的实物C.利用缓冲存货的现金在市场上收购D.制定出口限额13.比较合适小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对外贸易政策是()。
A.进口替代型组合B.出口导向型组合C.自由贸易型组合D.混合型组合14.进口许可证中的公开一般许可证()。
A.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B.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有限制C.指定了进口国别或地区D.又称为非自动进口许可证15.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优惠待遇。
《生理学》复习题 内分泌(含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内分泌【第九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激素2.应激反应3.垂体门脉系统4.生长素介质5.靶细胞6.促垂体区7.允许作用8.第二信使9.月经周期二、填空题1.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作为药物应用时_____激素可被消化酶分解,故不易口服;_____激素不被消化酶分解,故可口服。
2.激素的传递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大多数激素的传递方式是_____.3.甲状旁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激素,它主要调节血中_____和_____的浓度。
4.甲状腺激素主要以_____的形式贮存于_____中。
5.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_____,而成年人缺乏甲状腺激素将导致_____.6.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以_____为主,而活性以_____为高。
7.血钙增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分泌_____.8.胰岛素由胰岛_____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9.胰岛素缺乏,组织对糖的利用_____,血糖_____.10.腺垂体分泌四种促激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盐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_____分泌,糖皮质激素由肾腺皮质_____分泌,性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_____和_____分泌。
12.糖皮质激素分泌受腺垂体分泌的_____控制。
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受_____控制。
13.糖皮质激素使血糖_____,肝外组织蛋白质_____,脂肪_____.14.下丘脑分泌的各种调节性多肽,通过_____运送到_____,调节_____的分泌。
15.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是_____和_____.16.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_____支配,并受ACTH和_____的调节。
17.生长素对代谢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的_____,加速脂肪的_____,_____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_____.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其主要生理作用是_____.19.卵巢在卵胞期主要分泌_____,而黄体期还分泌_____.10.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使蛋白质合成_____,而甲亢时蛋白质_____,呈负氮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复习题
1.焊工推拉刀闸要求是()
A戴好干燥手套,头部不正对刀闸 B 戴好干燥手套,头部正对刀闸C赤手头部不正对刀闸
D赤手头部正对刀闸
2.人体触电最危险的路径是()A 左手至右足 B左手至右手 C泌尿系统 D脚-脚
3.人体触电最危险的路径是()A 脚-脚 B左手-前胸C左手-右手 D头到手
4.焊机带电部分之间,带电部分到外壳
之间的绝缘电阻不
得小于()M A1
B2C3D
4
5.电焊机的接地电
阻不得大于()欧
A1 B2 C 3 D4 6.人最怕电击是()
A肝 B肺 C心
D手
7.胸外按压操作频率每分钟()次为宜 A60 B70
C80 D90
8.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每分钟吹气次数一般为()次/分
A8-10 B12-16
C20-24 D26-30 9.较暗场所,焊工手提行灯的电压是()伏A36 B20 C12 D42 10.危险场所或压力容器内焊接,行灯电压应为()伏A36 B20 C12 D42
11.焊机变压器的二次线与()相连的一端必须接零或接地A焊线B焊钳C焊件
D焊点
12.正弦交流电压的三要素是最大值,频率和()A角频率B有效值C初相
位D相位
13正弦交流电压的三要素不包括()是A最大值, B最小值C角频率D 初相位
14.焊接设备的外壳要可靠接地,其目的是()A防止设备漏电,引起操作人员
触电B节约
用电C防止设备外
壳过热D提
供稳定的焊接电流15.触电者脱离电源,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16.触电者脱离电源,要立即人工呼吸进
行抢救()
17.电流对人体造成
死亡,大部分是电击所致()
18.几台设备的接零线,不得串入零干线()
19.电焊机着火应先
断电再灭火()20.当焊接电源为三
相四线制时应采用
接零保护()21.焊机接地电阻小
于4欧,所以对接地装置没有严格要求()
22.三相四线制星型
接法线电压为380伏,相电压为220伏
()
23.欧姆定律只适用
直流电流电路。
()24.为了保证高频加热设备的安全工作,安装的接地电阻不
能超过10欧姆()25.绝缘材料长时间受温度、湿度和灰尘等的影响后,绝缘性和机械性能要下降,这种现象叫做绝缘
老化()
26.发现焊工触电时,应立即() A报
告领导 B 剪断电
缆 C 切断电源 D
将人推出
27.可以在不切断电路的情况下测量交
流电流的是() A 数字电流表 B指针式
电流表 C矩形电流
表D钳形电流表
28.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大()
29.焊机初级电压直接加在次级上,人体接触次级就会发生
触电事故。
()
30.电量的单位是()A库伦B欧姆C焦耳D
瓦特
31.万用表停用必须把转换开关旋到交流电压最高档。
()32.我国动力及照明电的频率是50HZ.() 33.发生事故之后要求“三不放过”,不包括()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C事故责任未追究不放过
D事故损失未查清不放过
34空载电压越高越容易起弧,对焊工越安全。
()
35双相触电焊接中不易发生,因此不太
危险。
36较暗时焊接,手提行灯电压45伏。
()
37触电者送医院途中,仍坚持人工呼吸。
()
38.弧焊变压器是根
据()原理做成的A
电磁感应 B安培
定律 C欧姆定律 D
楞次定律
41,使用()表时,应串联在电路中A 万用 B 电压 C 电子 D电流
42, 人体触电方式有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
43, 发生双相触电时,加在人体的电压
为220V
44,触电急救应()a.救治及时和方法
正确 b. 救治正确和办法简单 c.
报告及时和方法正
确 d.救治及时和计划正确
46、当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是()。
a.用一只手去拉触电者
b. 叫医生
c. 切断电源
d.人工呼吸
48、电伤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
50、应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触电急救
时,对成人应以每分
钟挤压()次为宜。
a.50 b. 60
c. 80
d. 100
51、人体在触及工频
交流电后能自主摆
脱的最大电流约
()毫安。
a.50 b.20 c.10
d.12
52、电击是由于电
流通过人体内而造
成的内部器官在生
理上的反应和病变53、推拉电源闸刀时,应面对闸刀。
()54、大于()mA.s的电流被认为
是致命电流。
a.80 b.10 c.50
d.100
55、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的三种是电击、电伤、()
A电烙印 B电灼伤 C电磁场生理伤害 D皮肤金属化56、四季中()天最容易触电。
a.春b.秋 c.夏
d.冬
57、本质安全型设备就是质量和安全可
靠的设备。
()58,不能使用交流电源焊接的焊条是()A钛钙型 B 低
氢钠型 C 纤维素型 D 氧化铁型
62、一般成人能自己
感知的工频电流为()ma.80 b.10 c. 50 d.1
63.当发生触电事故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不当的是。
A.就近拉闸断电 B.将电源线剪断 C.用手
将触电者拉开 D. 将导线挑开
65.电弧在电磁场的
影响下发生偏吹的
现象称为磁偏吹。
66、跨步电压的大小,人体距电流入地点
越近,其所承受的跨步电压越高。
()
70、电焊机周围应留
有不小于()米
的通道。
a.0.4 b.1 c.4. d. 2
71, 闸刀开关的开
关箱和拉线开关的
胶木盒,属于防触电的屏护措施
72, 连接接地线时
应先将导线接在电
焊设备外壳上,然后将另一端接在接地
体上
73.当焊接电源为三相三线制时,焊机应选择接零线保护。
()74、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危险越大。
()
75、电焊机空载电压越(),越容易触电。
a.陡 b.高c. 低 d.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