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课件

合集下载

《蜀相》PPT课件

《蜀相》PPT课件

知识梳理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 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 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 军中。 出师:出兵。
文本梳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 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 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 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 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 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贰 文本梳理
文本梳理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 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 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 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 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 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蜀相
——杜甫
本课 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本诗背景 2.梳理诗歌,掌握诗歌知识 3.了解本诗深刻含义
目 壹 贰叁肆 背 文知归 景 本识纳
录 介 梳梳总

《蜀相》ppt课件

《蜀相》ppt课件

杜甫生平:
• 第四时期:49——59(公元770年),是杜甫漂泊 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一年,他 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 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死在长沙到岳 阳的一条破船上,四十三年后才归葬故里。这一切决定 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指运用描写·叙 述·议论,重人物心理及细节的真实描绘,反映国家大 事,表达民意)
内心的崇敬之感;
• 3.带有象征意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柏树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忠贞、高洁的意味,在这里可以视为 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
• 4.“森森”给人整肃之感,说明武侯祠并非一个荒芜废弃的 所在,而是有人在悉心维护,因此这也是人民爱戴诸葛亮的 见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ND
心情是不相融的,只是起到反向衬托的作用。
• 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先主曾三顾茅庐多次求定夺天下之计,您开创蜀汉,辅 佐后主历经两朝献出老臣的一片忠诚之心。
• 此二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 功伟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频烦”: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才干出众。 • “天下计”:诸葛亮雄才大略,暗含事业艰难。 • “两朝开济”:对蜀汉基业既有开创之力,又有维持之劳,
杜甫生平:
• 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 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 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 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 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诗 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 蜀相》 ppt课件16张

《 蜀相》 ppt课件16张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遮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 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即频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 扶助
Hale Waihona Puke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 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 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
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
7.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一方面表现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深沉叹惋和感伤。
课堂总结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 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 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 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的惋惜之情。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蜀 相
学习目标
1.分析重点词语,赏析景物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诗艺精湛,被尊称为 “诗圣”。

《蜀相》杜甫PPT精品课件

《蜀相》杜甫PPT精品课件

三、问题分析
20
1.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怀古诗
2.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 或《武侯祠怀古》为题?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 伟绩,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另以《蜀相》为 题更能突出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探究题: 诗歌题目是“蜀相”,但是诗歌前半部分却 都在写景写环境,这样写是否违背了主旨?
谢谢观看
学习目标
1、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 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 表作品 2、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 的内容和主旨。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 境。
一、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 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 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 “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 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 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景(叹惋)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
• 长出使师英未雄捷泪身满先襟死。,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
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 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 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以乐景 衬哀情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 3、视听结合 4、侧面烘托 5、借古抒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惋惜其事业未竟,聊以自慰。
•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 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 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 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 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两代。
•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 佐刘禅匡济艰危 。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 死而后已的精神。
1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 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 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2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 业未竟的痛惜。
2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 泪满澿
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 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 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23
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 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 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 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 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 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 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 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9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映阶——映照着台阶 • 好音——悦耳的声音,
这里指鸟鸣 •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
部到内部, 内景
10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 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1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
未酬作铺垫。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 频繁——多次。 •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
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 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 路,也称“隆中对策”。

《蜀相》PPT课件精品

《蜀相》PPT课件精品

文本梳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翻译: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盛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亦不过空作好音。
文本梳理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贰 文本梳理
文本梳理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流露羁縻出诗人 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 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向往。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 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 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 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www.X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蜀相(精品课件)ppt

蜀相(精品课件)ppt

知 人
杜甫一生
◇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 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 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往 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 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 《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 句》、《岁晏行》等。
知 人
杜甫一生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 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 到官军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 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 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 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 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 别”。
“空”字不空
古诗词中“空”字的妙用
◇“空”能寄寓许多个人感世伤怀的悲愤慨叹
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 鬓已先斑”,写出诗人“塞上长城”只能“空自 许”,“镜中衰鬓”却早先斑,“空”是叹壮志末 酬,“已”是叹韶华已逝,愿望落空,“空”、 “已”相映,有无限沉痛,也有极大悲愤。 韩愈《湘中》的“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 父扣舷歌”,一个“空”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 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深刻表现了世无知音的 寂寞悲凉,含蓄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与牢骚。
◇本句中哪个字妙趣横生?请找出并做简要分析。
解析:“寻”字妙笔天成。
①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

《蜀相》课件 (共33张PPT)

《蜀相》课件 (共33张PPT)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 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 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 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 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所以,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 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 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 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诸葛亮《出师表》) • 频烦——多次 •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 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 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 中对策”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作品特点



思想内容: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壮 志未酬之悲与国家动荡、百姓劳苦 之痛,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艺术特点:多以雄浑开阔的景物来 抒发深沉悲壮的情感。 风格(诗风):沉郁顿挫。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 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 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关于律诗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 ), (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 规定 。
律诗共八句,两句一联,可分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蜀 相 诵读感知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bǎi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
明确: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
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 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 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 祠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 ,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 铺垫,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映阶碧草自春色, (1)感情基调?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hǎo
伤感、叹惋
两朝开济老臣心。 —要读得稍慢,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得深沉,读出 点感伤。
整体感知
蜀相(七律、怀古诗 )
• 丞相祠堂何处寻?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锦官城外柏森森。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小结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 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对比赏析
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落 ,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 不复卧南阳。
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 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2.比较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表达效果 。
•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 出师未捷身先死, 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品味探究
1.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 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说说“映 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 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 什3.么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 的人物形象? 4. 诗歌中的“英雄”指谁,此句有何 作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不称“蜀相”, 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 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 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 切
•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 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 安谧、肃穆的气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 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 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 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 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学习目标: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 容。
2、明确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
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 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 特色
预习检测
关于杜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颈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后主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探究四: 诗歌中的“英雄”指谁,此
句有何作用? 英雄
抒景仰之情
叹壮志未酬
诸葛孔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
功业未就者
《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 也”。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 志难酬者的心声。
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 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参考: 相比《蜀相》,《武侯庙》显得有些
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 从思想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
过平静、冷清,而《蜀相》满怀痛惜与 悲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壮志 未酬的悲慨未在《武侯庙》中充分体现。
2.比较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表达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