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荷花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一」《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篇二」洪泽县万集中心小学赵万文【教材分析】《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课文。

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篇传统的看图学文。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赋予课文以新意,具有时代气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是新时期和课改的要求。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已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如果缺少了科学的、正确的导向,是会走不少弯路的,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思维敏锐,善于表现自己,愿意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体现自身的价值。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欣赏感悟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审美情趣、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欣赏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感悟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荷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生字新词,出示词语【莲蓬、饱胀、翩、蹈】齐读,读着这些词,回忆一下课文内容,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呢?二、精度课文(一)学习2、3自然段1。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真美呀,那他是怎样把荷花写得这么美的呢,让我们继续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读一读2、3小节!找出你认为描写荷花最美的句子,圈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谁先来说?【开放姿态】①这几句话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开放姿态,老师把这几句话找出来了,你读读,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②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你能在图上找到它吗?(老师把它单独请出来,读出你对它的喜爱,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③让我们一起把荷花的这些姿态牢牢记在心中。

(齐背)荷花有这么多姿态,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有的……有的……描绘了荷花不同的开放姿态。

【荷叶】继续交流①花美还需绿叶衬,我们来看看荷叶有什么特点?②多——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呢?你在什么地方感觉到挨挨挤挤的?挨挨挤挤用在这里,表现出荷叶充满生机。

【谁来读?】绿——碧绿,【你来读】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绿色的词语吗?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选择用碧绿,碧绿给你怎样的感觉?多可爱的荷叶啊!【冒】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觉的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冒,为什么?你感觉荷花出来时怎么样?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为什么要那么用力?⑤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充满了活力。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小节,动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充满活力的荷花吧!(读第二小节)【站立姿势】继续交流①(出示填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

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

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秋有菊花,冬有腊梅,春有桃李,夏天当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了。

2、师出示课题12二、精读课文(一)生自由读课文1、检查自读情况,指明开火车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明认读。

(二)学习课文1、生在一至三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2、师在一生读完第一段后指名回答:你能找出其中一个表示气味的词语吗?师随机板书“清香”,清香说明什么?(荷花开了)。

那么我们赶快和作者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吧!3.指名读第二段。

①请你说出“挨挨挤挤”说明什么?②“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③你能说出荷花有哪几种姿势吗?(有的……有的……有的'……)④出示小黑板,生想像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

”4.指导朗读第三段。

①学生赛读。

②赞美荷花。

③你能当这个了不起的画家吗?一生上黑板前画荷花,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画。

5.师范读第四、五段。

①“仿佛”一词说明什么?②生自由练读。

③出示小黑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你会补充这里省略的内容吗?6.师读第四、五段,一生上台表演舞蹈,全班同学欣赏。

三、审美表达,积累语言。

1.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引导学生用“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回答。

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四、板书设计12荷花清香看荷花变成荷花姿势美《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潜力,学习想象描述。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完美事物的思想感情。

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篇

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篇

语文《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3、完成练习册。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文字投影、课文录音、媒件展示图画。

教学内容: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论一论。

①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读一读,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何叶什么特点。

多色形②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3、出示挂图。

感受刚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三种荷花的不同姿态,并结合“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勃勃生机。

4、朗读品味荷花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无论是哪一朵荷花都十分迷人,那么满池的荷花又什么样儿呢?2、朗读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论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因为再有本领的画家也画不出活的画来,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4、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荷花图)抓住关键词: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很美、也很美、活的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入: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

作者深深陶醉美景之中。

这时,他有什感觉?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怎样看荷花才使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同满池的荷花一起起舞?出示:我()地看到荷花3、出示荷花图:边看边听录音,再想象。

4、看图听完录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5、学生自由描述这如诗的情境。

6、是呀,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在这样境界里,如果你是画家,会怎样呢?学生自由说:7、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8、如果是诗人呢?9、如果是舞蹈家呢?10、小结:刚才我们和作者一样被荷花池的美景陶醉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爱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朗读、背诵。

《荷花》第二课时学习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学习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日上课,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开在炎炎骄阳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芬芳扑鼻醉人心。

”(荷花)对,是荷花。

(出示课件)今日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我国有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课题。

想看看荷花吗?那就随着我到荷花池边去赏识一下吧。

(出示课件)你们看得都着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方才看到的荷花吗?二.自由读课文。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觉呢?三.精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详细地写了荷花的美?请同学们再读读第 2段课文,把你喜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谁能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出来吗?如何才能演出来第1 页呢?挨挨明荷叶怎么?(多)老儿有一幅,()是什么呀?老想你帮我把些荷叶在白板上,并且要表出挨挨的。

(学生)(出示件)我再个句子。

了句,除了知道了荷叶多,知道了什么?(、)。

能好句?指名,。

有的⋯⋯有的⋯⋯有的⋯⋯(当生此中任一句)荷花有着不一样的姿,你喜的是其中的一种。

(出示件)你能在屏幕上指出你喜的是哪一种姿的荷花?是⋯⋯的荷花。

有哪两种呢?男女同学分另两种。

(出示件)全班同学一同三句。

你此中的一句背下来。

指名同学背把写句的荷花在荷叶上。

一同背三句。

白荷花在些大之冒出来。

老喜什么句子,你想知道?我也一,好不好?(出示件)教句子。

有和老一喜句的?你能?大家听出来没有?我的候都突出了哪一个字?在里,“冒”字能够成的什么字?(、、伸、露)怎么出来才叫冒出来(使地、急迫地、你追我赶地)。

大家看(出示件),就是从挨挨的荷叶之⋯⋯地⋯⋯冒出来的荷花。

你想啊,些荷花冒出来此后,忧如想做些什么?(出示件)按老提示的句子。

多么可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只第2 页把白荷花写活了,并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荷花》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2篇

《荷花》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2篇

《荷花》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

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

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

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与荷花打个招呼。

2、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词。

(开火车读、领读)(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

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指名读)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4、齐读第一自然段。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有关《荷花》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荷花》第二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②挨挨挤挤;③清香;④饱胀;⑤破裂;⑥姿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荷花
一、比一比,组词语。

担()粘()肉()褐()
但()沾()内()渴()
二、读读下面的词语,并仿照它们再写几个。

很多很多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嫩黄的莲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种荷花的藕不是我们常吃的那种藕,要,也长,颜色黄褐,叫作“藕秧子”。

2.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个把星期,缸里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

再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

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的花蕊,清香清香的。

荷花好像说我开了1.给短文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2.短文中有两个“冒”字,试着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3.“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的花蕊,清香清香的。

”中“露”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担心粘好牛肉褐色
但是沾水内外口渴
二、很高很高很远很远很大很大
蔚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木无边无际的大海
三、1.瘦得多节间
2.水银似的摇晃
四、1.:“。


2.两个“冒”字说明了荷叶和花骨朵生长之快,长势喜人。

3.“露”字用得好,表现出了小莲蓬的可爱之态,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