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法大证据法学笔记

法大证据法学笔记

法大证据法学笔记
法大证据法学(Legal Evidence)包括2个独立部分,即证据法律(Law of Evidence)
和质证法律(Law of Proof)。

该学科涉及律师诉讼实践中不可分割的主题,旨在在法定证
据和质证后尽可能地确定一个主体的事实(断定主体的事实是否真实)。

该科学的基本特
征有以下几点:
一、证据是对寻求所涉及的事实的证明,它可以指明案件是否真实,并且可以证明它
是否有效。

根据法律提出的规定,一个能成为有效证据的素材,即代证者、文本和被产证者,必须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以及清楚的藉口论证能力,才能被接受为有效证据供上诉
法院做有效推理。

二、证据法学也提出了应用规则:证据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性证据,作为司法环节的
三种原则:原则性、时效性和价值性,以及司法实证原则等
三、法大证据法学研究了证据收集,处理,评估,以及在认知上和解释上所做出来的
决定等,它限制了对提交证据的程序,以确保法官要求所有某种证据的真实性是宣告事实
的证据的多数。

四、法大证据法学还涉及证据的故事分析:例如,质证中证据对事实的叙述往往被认
为是可靠和足够的,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个层次:有根据的分析(关注更广泛、系统性
的绘图建模),综合信念(即总结总体论证背后的信仰),以及叙述记忆(证据可以在组
织和认知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最后,法大证据法学强调显著性,它审查临时证据常常涉及“有重大意义的证据”的显著性,“可区分的”常常与证据的显著性有关(例如,“仅有几个人提供有关指定事
实的另一份证据)。

证据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证据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证据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证据法是法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等相关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和推定法律关系的基础。

以下是证据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1. 证据的定义和种类: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真实性或存在与否的材料或信息。

根据法律的规定,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陈述、书面文件等;间接证据是通过推理和推定来证明事实的证据,如物证、鉴定结论等。

2. 证据收集的原则: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即证据的收集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有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关联性原则等,这些原则的遵循有助于确保证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3. 证据的举证责任:在诉讼中,一方主张某一事实发生,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

在我国法律制度中,举证责任通常由主张权利的一方负担。

举证责任的大小与不同的案件类型和法律规定有关。

4. 证据的采信和排除:在审判过程中,法官需要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和鉴别,确定其真实性和法定性。

法官应当依据法定的证据标准和证据规则,将合法、充分、真实、有力的证据采信,排除不合法、不充分或不真实的证据。

5. 证据的运用:在判决案件时,法官需要依据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权衡和评估,确定案件事实,并与法律进行匹配,作出正确的判决。

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需要遵守法定的程序和要求,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以上是证据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对于了解证据的定义、种类、收集原则、举证责任、采信和排除规则以及证据运用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了解并正确运用证据法的知识是法律从业人员以及公民在维护合法权益和参与司法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第一讲绪论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证据法学,亦称为“证据学”,是研究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2.研究对象(1)证明规律 [包括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般规律、收集、保管、审查证据的一般规律](2)证明方法包括:①一般证明方法:法律推理、司法认知与推定;②专门证明方法:诉讼证明方法、仲裁证明方法等;③收集、保存、审查和运用证据的方法;④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方法:举证、质证、认证等方法。

(3)证据规则包括:采用、排除证据、最佳证据、意见证据、补强证据、举证、质证规则、评断和确认证据的规则。

(4)证据制度包括:古今中外的证据法律制度;(5)证据法学理论。

二、证据法学的性质1.含义:指证据法学内容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法律基本属性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因此证据法学的性质之争即表现为:证据法学是属于实体法还是属于程序法的问题。

2.争议的主要观点(三种)(1)证据法是程序法的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A.台湾证据学家陈朴生,代表作《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0年8月第一版,1979年10月第三版。

该书第一章《刑事证据法之性质》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指出:“刑事证据法,乃刑事诉讼法之一部,亦刑事法之一种。

”B.英国19世纪初期著名法学家边沁所著《司法证据原理》,也是从程序法的角度阐述证据法问题,他认为“证据法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2)证据法兼有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属性毕玉谦所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持该观点,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4页。

(3)证据法是与实体法、程序法并立的独立法律部门A.周荣所著《证据法要论》认为:“因证据法之性质,乃介乎实体法与诉讼法二者之间者,既不如实体法之对象为法律关系,亦不如诉讼法之对象为手续关系,其对象实为事实关系,尽为研究事实之法律也。

非法律关系,故不应规定于实体法中,非单纯手续关系,故不应规定于诉讼法中,则应另列一门矣。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证据法2、课程类别:法学专业核心课程3、课程学分:具体学分4、课程总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1 使学生系统掌握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

111 了解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知识。

112 熟悉各类证据的法定形式和证明力规则。

2、能力目标21 培养学生运用证据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件中证据问题的能力。

211 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各种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

212 学会运用证据规则进行举证、质证和认证。

3、素质目标31 增强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素养。

311 培养学生的严谨、公正、客观的法律态度。

三、课程内容1、证据法概述11 证据法的概念、性质和地位111 证据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112 证据法的历史发展2、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1 证据的定义和内涵211 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3、证据的种类31 物证311 物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12 物证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32 书证321 书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22 书证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33 证人证言331 证人的资格和权利义务332 证人证言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34 被害人陈述341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和作用342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3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35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和作用35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36 当事人陈述361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362 当事人陈述的效力和审查判断37 鉴定意见371 鉴定意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72 鉴定的程序和鉴定人的权利义务373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38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381 各类笔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82 各类笔录的制作和审查判断39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391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92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四、证据的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1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111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2、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21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211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3、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31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311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41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411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五、证据规则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1 非法证据的概念和范围111 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和法律后果2、传闻证据规则21 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点211 传闻证据排除的例外情形3、最佳证据规则31 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311 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形4、补强证据规则41 补强证据的概念和条件411 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范围5、举证时限规则51 举证时限的概念和意义511 举证时限的确定和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六、证明1、证明对象11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范围111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2、证明责任21 证明责任的概念和分配原则211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3、证明标准31 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311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4、证据的审查判断41 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和方法411 证据综合审查判断的原则和方法七、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11 系统讲解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证据法学第一章至第五章

证据法学第一章至第五章

(3)关于运用证据认定某些特定案件
如《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第312条规定:审理强奸案必须具备下列情况才能定罪量刑:切实证明 确有强暴行为;证人证明被害人曾呼喊救助;从她身上或被告人身上,或者在两个人身上显露血迹 、青斑或衣服被撕破,能够证明有过抗拒;立即或在当日报告。
(4)关于运用证据的总的定案标准
刑事案件中,一经收集到完善的证据,法官必须认定被告人罪行属实;收集到不完善的证据,这些 证据虽有几分可信但不足以证实被告人有罪,则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犯罪嫌疑而对他进行刑讯。(疑 罪从无?疑罪从有?各自的出发点和作用)
4.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 优点:
(1)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规范性,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个人的专橫武断; (2)案件的审理中法官只能按法律的规定来确定证据证明力的有无和大小,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可

美国学者对关联性规则的解释:“证据可以被采纳的首要条件是具有关联性,即以假定证据的真实性 为前提,当一个理智健全的调查者能够认为,提出该证据比不提出该证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争议 事实被确认并对事实运用有关实体法的可能性更大或更小的情况下,这个证据便具有关联性。(关 联性原则是否要求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价值?)
证据法学第一章至第五章
学习证据法的理由
其一,司法的要求。 其二,证据法学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所决定的。 其三,证据法学研究近年来在法学界相当活跃,证据法立法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一章 学习侧重点
第一,证据法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本章重点,掌握) 第二,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理解) 第三,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领会) 第四,证据法学的体系 (了解)
绪论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
证据法
概念:证据法是指规定如何收集和运用证据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相关事实的法律规范。

证据法学复习要点

证据法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

证据法: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是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诉讼证明:是指在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的过程或结果。

证据法学:是专门研究诉讼证明问题的法律科学。

2.简答题(1)简述证据法的功能。

答:1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诉讼主体地位。

2证据法约束法官的遗志,确保法官正确对待当事人,并依法行使审判权。

3证据法为裁判提供政党的依据和内容。

⑵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答:宪法是证据立法和运行的根本法律依据。

证据法受宪法指导,首先是指证据法目的的设立是在宪法所确立的框架内进行的,或者说证据法的目的在于激励保障宪法所确立目的或价值。

这一点须始终贯彻证据的立法和证据法的运作之中。

其次是指宪法在承认国民主权的同时,也保障国民享有自由、诉讼权、财产权及生存权。

而证据法就是通过具体的证据规则在其中范围内竭力保障上述基本权的实现。

⑶证据法与诉讼的关系是怎样的?P答:证据法的具体运作环境是诉讼,其立足点和宗旨直接在于为诉讼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诉讼基本构造与证据法在内容和特征上紧密相关。

诉讼法关涉诉讼的整个方面,除了规范证据的运用或诉讼证明活动外,还包括诉讼管辖、当事人、诉讼程序等,而后一部分的内容通常不包含于证据法范畴。

⑷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⑸如何发展我国的证据法学。

答:第一要处理好“怎样在我国实现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这个问题,至少从三个方面着手。

1我们必须探究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和特征究竟是怎样的。

2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法律传统文化进行知识性的探究,对其内容、特征、发展和诉讼证明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3我们好药对中西证据制度和诉讼文化在碰面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行哲学、文化和社会学方面思考。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一 绪论. 1. 证据法学的概念. 是以诉讼中有关证据的取得 (既通过调查证据方法取得证据资料)与证据运用 (既运用证据资料证明待证事实)的法律规范, 立法 及司法实践, 规律方法, 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是现代法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 证据法学的体系. 是将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具 体化之后, 按照一定的结构排列组合而成的科学 系统. 古今中外, 大体包括证据论和证明论两大部 分.



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的证据法仍然以判例法为 基本形式。 1967年,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证据法典》; 1975年,美国司法部为联邦各级法院制定了《联 邦证据规则》。 目前,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证据法或证据规则。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主要是为适应陪审团审 判而设计的,是为防止陪审员在使用证据认定案 件事实时出现混乱或偏差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为陪审员不是法律专业人员,智力水平和道德 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不能让他们自由行使采用 证据和评断证据的仅力。

而刑法对金融机构特殊保护的理由,是出于金融 机构是个设防严密的地方,盗窃它,犯罪人需要 付出艰巨的努力。而努力之艰巨,正说明犯罪人 主观恶性大、犯罪意志坚决、犯罪手法高妙。这 一切正是课以重刑的理由。
机器会犯错吗?这个问题是一个悖论:如果回答 机器不会犯错,那它的交付是真的,许霆也没有 不接受的义务,绝无犯罪可言;如果回答机器会 犯错,那它就不能免除错误交付的责任。况且, 它的背后站着它的设计者和主人,老板要为他的 雇员承担责任,怎可不为他的机器承担责任呢? 双方的过错由被告一方承担,显失人们心中的正 义天平。


D. 关于“金融机构”的认定 .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 我国金融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类: (1)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2)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 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 合作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

(完整word版)证据法学笔记整理规范化(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证据法学笔记整理规范化(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证据法学笔记整理规范化(word文档良心出品)证据法主要是指诉讼证据法,(包括民事诉讼证据法、行政诉讼证据法和刑事证据法)。

证据法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等确定案件事实真伪时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证据在诉讼中则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手段。

审判或诉讼的实质内容就是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中待证事实(即证明对象)的活动。

离开证据则诉讼机制不正常运行且诉讼目的也不能实现。

证据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证明案件事实。

证据法的宗旨是指证据法律制度的主导思想或主要旨趣,即证据法律制度①必须遵行宪法,②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证明权,③保证法院公正、及时地认定案件事实,从而为法院适用法律做出裁判提供事实方面的根据。

证据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有两次重大进化,⑴以“神判”为主的证明方法进化为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⑵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进化为以物证和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

西方国家主要是:神示证据法律制度→法定证据法律制度→自由心证证据法律制度神示证据法律制度是指依据神意(或上帝之意)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的一种证据法律制度。

(存在于西方奴隶制度社会及欧洲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证明方法或方式有:“神誓”“水审”“火审”“决斗”“卜卦”“抽签”等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资格和证明力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做出裁判的一种证据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是:㈠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证据的收集和判断,均由法律预先明确规定,法官不得自由裁量。

㈡证据的形式化和等级化。

证据被根据其表现形式划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

㈢刑讯拷问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法定证据法律制度值得肯定的是:①取代了神示证据法律制度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②严格规则有利于统一法制,防止法官专断;③强调了规则的意义,并致力于规则的制定和运用。

最大缺陷在于:以具体经验代替一般规则,以法定方式将不同证据的不同证明力加以绝对化、等级化,机械、单一,过分的限制了法官合理的自由裁量权。

同时,刑讯逼供不仅招致背离事实真相,而且侵犯了被告人的人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法学-学习指南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当事人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属于()A.公文书证B.私文书证C.公证书证D.一般书证2.下列不属于当事人陈述特点的是()A.当事人陈述以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真切感知为内容B.当事人陈述是全面的、真实的C.当事人陈述与当事人的其他诉讼行为并非完全一致D.当事人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的证据3.在民事诉讼中,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那么对于该主张()A.应当由对方当事人证明 B.可以直接推定成立C.应当由法院查明 D.应当由证据持有人证明4.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A.审判人员 B.当事人 C.律师 D.鉴定人5.下列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B.非法证据中的“证据”是指言词证据C.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纠正违法取证行为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6.通说上的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不包括()A.直观性 B.关联性C.合法性 D.真实性7.在一宗机动车买卖合同诉讼中,卖方要求买方支付合同价款,而买方则主张卖方在缔约过程中隐瞒了车辆已经设定担保的事实,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合同书。

该担保合同书不属于()A.派生证据 B.最佳证据C.直接证据 D.实物证据8.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A.本证和反证 B.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9.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C.将若干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D.审判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人身进行识别的方法10.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自诉人 B.法院C.检察院 D.公安机关11.在刑事诉讼中,质证的主体不包括()A.公诉人 B.辩护人C.自诉人 D.法官12.下列表述中能够正确反映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之间关系的是()A.证据力是证据能力的简称,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证据能力与证据力并不完全一致,证据力的内涵包括但又超出证据能力的内涵C.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对诉讼证据的要求,前者决定证据资料可否作为定案依据,后者则决定证据资料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力D.证据能力与证据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心证的根据,而后者则是指证据资料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强弱13.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A.现场笔录 B.鉴定结论C.当事人陈述 D.勘验笔录14.下列表述中能揭示出推定的本质的是()A.推定是一种法定的事实认定方法,因此在具体运用推定方法时,只需遵从一般的证明法则B.推定其实是一种法律上的拟制,即通过法律的特别规定,将诉讼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事实拟制为真实C.在现代证据立法中,推定的主要功能是调整证明责任的负担,凡是推定的事实即完全免除证明责任,并且不允许推翻D.“由基础事实推出结论事实”的推定为查明未知事实设置了一种替代性方法,减轻了待证事实的证明难度15.下列有关证据失效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证据失效排除规则在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中均有明确规定B.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是强行性规范,在适用上没有例外情形C.人民法院违反证据失效排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采纳不应采纳的证据的,构成认定事实错误D.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无效,应适用证据失效排除规则予以排除16.下列关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证明责任倒置以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为前提,是一般原则的例外情形B.所谓证明责任倒置,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应由一方当事人证明的要件事实转由另一方当事人证明是真实的C.证明责任的倒置与转移之间存在一些差别,例如证明责任倒置是一次性的,而证明责任的转移则可能多次发生D.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因主要包括证据距离的远近、举证能力的强弱以及实体法上的特别立法政策考量等17.我国诉讼立法中,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是()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 D.律师法18.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各种方法中,直接提取实物的方法是指()A.通过制作笔录提取证据材料B.通过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提取证据材料C.提取与案件有关的便于移动的物品和痕迹载体D.通过制作模型提取证据材料19.下列有关证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一律不得就案件事实发表评价性的证言B.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聋哑人作证可以采用口头陈述以外的其他表达方式C.我国现行法律全面规定了证人豁免权D.在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鉴定人均被视为证人20.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是主要证据B.都是直接证据C.都是原始证据D.都是言词证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收集、审查证据的方法主要有()A.刑讯 B.五听C.现场勘验 D.鉴定E.对质2.下列事实中,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A.民事权益发生的事实 B.民事权益变更的事实C.民事权益消灭的事实 D.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E.已被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3.在英美法系,下列证据材料作为传闻证据时可以根据情况予以采纳的有()A.情况证据B.公共文件C.视听资料D.学术论文E.死者生前的陈述4.关于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诉案件中书证主要由公诉机关提供B.自诉案件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书证原则上由原告人负责提供C.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公安司法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书证D.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应当负责提供与犯罪有关的书证E.被害人有责任提供证明被告人犯罪行为的书证5.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询问证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A.询问证人应当在证人的所在单位、住处或者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进行B.询问证人时应当出示身份证明,并主动告知证人的权利和义务C.询问未成年证人时,为了保护其合法权益,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D.询问多个证人时,为了使其证言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辨别真伪,可以一并进行询问E.询问证人时原则上应当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侦查人员在场,并由其中一人制作询问笔录三、简答题1.简述物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2.简述证据的属性和运用条件3.收集视听资料应当注意的事项4.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四、论述题1.试论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的区别2.试评证据制度的发展历史五、案例题2006年6月1日下午,甲带其6岁的女儿乙到H市儿童乐园游玩。

其间,儿童乐园中的一个3米多高的卡通塑像因摆放不合理发生倒塌,将正在旁边玩耍的乙砸伤,造成其两处骨折。

甲作为乙的法定诉讼代理人,将该儿童乐园告上法院,要求其赔偿医药费共计7万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用。

请问:(1)本案中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主要有哪些?(2)本案的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ACAAC 6-10 AABDA 11-15 DAADD 16-20 CADBD二、1、ABCE 2、ABCD 3、BDE 4、BC 5、ABCE三、简答题1.简述物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存在的固有特征发挥证明作用的物品或痕迹。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物证等同于实物证据的概念,包括书证、视听资料等一切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狭义的物证则不包括书证和视听资料。

物证的特点:1、不依赖主管而独立存在;2、证明价值是通过客观存在而实现的;3、客观性强,证明力高,但是哑巴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情。

类型:1、根据物证存在形态,可分为实体证据与痕迹证据;2、根据实体证据体积,可分为常观物证与微观物证;2.简述证据的属性和运用条件证据的属性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即同时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其中,客观性和相关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合法性是证据的法律属性。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与证据三性具有相同的内涵。

3.收集视听资料应当注意的事项(1) 依照合法程序进行,不得侵害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2) 应当要求被收集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若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则可以提供复制品,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的制作经过;(3) 妥善保存收集的视听资料,防止磁化或被删改;对于有关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资料,应当注意保密;对于淫秽视听资料要妥善封存。

4.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1) 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2) 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3)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4)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5)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6)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7) 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8)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四、论述题1.试论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的区别。

(1) 主体不同。

被害人陈述是合法权益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将其受犯罪侵害的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则是合法权益没有受犯罪直接侵害的案外人,将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被害人陈述可由自然人作出,也可以由法人作出;而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作出;(2) 故意出假证的法律后果不同。

被害人如果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诬告陷害罪;而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伪证罪;(3) 能否转换不同。

被害人陈述的性质决定其是不能转换的;证人证言则有些可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陈述演化而来。

2.试评证据制度的发展历史证据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非理性的神明裁判方式到理性的证据裁判方式。

初民时代,神明方式是普遍的裁判方式,初民以神灵显示为基础,采用冷水审、沸水审、鳄鱼审等方式进行裁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