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改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及答案】xt>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2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八、《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面玲珑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镇定、安宁)信心(自信)2、用“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还有一点就是,父亲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要担心他为他操心。
九、《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在法庭上,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
”他指着母亲说。
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
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在法庭上2、用“ ”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优缺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优缺点优点1.课堂教学比较平实,做到了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以文导写,教给了学生知识和方法,也培养形成着学生的能力。
比如:充分利用精巧的板书在总结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首尾照应的写法,感悟写法的好处,继而在文中为给定的句子寻找照应句,让前后照应的写法深入人心。
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时必要的点拨和牵引,使学生领悟了文章为了体现李大钊的崇高品质多抓住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
2.教师教学设计有创新。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句支撑李大钊壮举,凸显李大钊人品,激发学生佩服之情的文章情感的泉源,试图用一咏三叹的回扣朗读,深化学生的认识。
这一点抓得准,抓得妙。
缺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设计多,关注学生表现少,因而不能及时敏锐的捕捉学生反馈信息的有效成分,利用有效的追问,将学生高度概括的语言细化为紧扣文中关键词理解感悟的语文能力训练。
2.教师情感在文本之外,引读缺乏激情,朗读效果不很显著。
本班学生朗读课文语速普遍较快,看来教师平时教学中齐读方式运用的多,个体朗读指导的少,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3.新课改我们倡导对文本采用整体感知,淡化逐段的剖析分解,但同时抓关键词、关键句读懂文本,习得方法依旧很重要,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有语文味。
如:“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仅一个咬紧牙不但有我对反动派的恨,有对父亲的爱,更有下定决心继承父亲意志。
一个“勉强”把孩子失去父亲的突然,不能接受,不愿接受的心痛表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对这些关键词的体悟,才更能突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佩和怀念,明白课文“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语句倒装的深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巧用多种照应方法,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一、再现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前文内容的再现或重复。
例如开头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
”这样照应,不仅点明了李大钊烈士牺牲的具体日期,而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二、回答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回答。
例如前头说:“有时候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后面写道:“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这样写说明李大钊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无限忠于党的可贵品质。
三、续写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例如前面说“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后文说:“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这就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说明李大钊的品质也教育了工友,他宁可遭受折磨,也不泄露党的秘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第【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阀、娱乐、僻静、、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材分析:本文是*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同志遇难XX 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反思(1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反思1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____同志的____精神,受到____传统的熏陶感染。
所以在教学前就要设计好引导的方法。
首先我指导学生搜集关于1927年前的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____从事____工作的危险性及____同志的生平的资料。
在这根底上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化体会的句子,重点在描写____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____同志的精神。
如,“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分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如今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分开呢?”____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竟____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分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对____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说明____同志即使受过酷刑,仍保持这对____事业坚决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____事业的信心。
”正因为____同志对____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
相反,他要永“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别人化悲哀为力量。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到____同志对____事业的赤胆忠心。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反思2 本课是回忆录。
通过对____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____先烈忠于____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思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表达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____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16年前的回忆作文400字

16年前的回忆作文400字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
作者回
忆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赞扬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怀念、敬仰之情。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痛恨那些国民党反动派的坏蛋!想
到了当年四一二反共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残杀共产党员,当我想到当年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我
只好对当时的旧中国产生一种无奈。
李大钊就是这些革命者之一,他不怕牺牲坚持留在北京。
让我感到最震撼的是李大钊在
被捕时依然沉着冷静面对困难不害怕,在法庭上依然镇定不屈服,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使他有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中国古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叫
司马迁,他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李大钊的死是为了革命,是为了人民群众,所以他的死是重于
泰山!当然除李大钊外,还有一些重于泰山的革命者,是他们
抛头颅,撒热血把生死置之度外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
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在一个和平时代生活着,但始终不要忘了是当年
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深思当年的悲歌,在深思今天
和平幸福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
所以我们要
好好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生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十六年前的回忆(改)

(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依旧对亲
人充满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 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 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 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 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 命事业的信心。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 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 上下文说一说)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 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 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 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哪些词引பைடு நூலகம்了你的关注?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 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 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 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沉着:
•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请找出相关 词句。 2、“我”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 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做上记号 和批注,和同桌说一说。 3、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 文中的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被捕前 “那年春天” “4月6日的早晨” ——被捕时 “十几天过去了” ——法庭上 “28日黄昏” ——被害后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 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 者和领导者。 1926年3月他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 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军阀的斗争,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被捕后,他受 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敌人惨无人道地 用竹签敲进他指缝里,最后剥去了双手 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 严守党的机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邓小平题写碑文
生字
籍 胖 匪
屉 刑 窝
怖 哼 啃
瞅 峻 舅
魔 残
比一比
阀( 伐( 匪( 医( ) ) ) ) 屉( 屈( 瞅( 揪( ) 峻( ) 俊( ) ) 刑( 型( ) 怖( ) 布( ) ) 藉( 籍( ) ) ) )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 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 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 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 说:“妈,昨天是4月28。”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首 后尾 照照 应 应
我蹲在旁边Hale Waihona Puke 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 件事? 2、课文 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文中的何处看出。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之一。新文化运动 和“五四”爱国运动 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
者。对中国早期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
要作用。
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 自成派系的人。)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 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 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 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 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