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绝对值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4绝对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4绝对值
解:应选从左边起第 2 个球.理由是:因为|-35|>|+25|>|-23|>|-19|>|+14| >|+10|,所以选从左边起第 2 个球.
【点悟】 绝对值越小,误差(wùchā)就越小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当堂测评
1.[2017·恩施]-31的绝对值是( A )
A.31
B.-13
C.71
2.[2017·舟山]-2的绝对值为( A )
A.M C.P
B.N D.Q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11.一个数 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于原点左边,且|a|=4,则 a 的值为( C )A.4 或-4B.4C.-4
D.以上都不对
12.实数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a-2.5|=( B )
A.a-2.5 C.a+2.5
B.2.5-a D.-a-2.5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类型之二 绝对值的性质 写出下列各小题中符合条件的数.
(1)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 (2)绝对值最小的数; (3)绝对值等于3的数; (4)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并且它的相反数是正整数. 解:(1)1、0、-1;(2)0; (3)3和-3;(4)-1和-2.
【点悟】 可以画一条数轴来思考,切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这个 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9.计算: (1)|-8|+|-4|; (2)-(-3.5)--12;
(3)-247+-673. 解:(1)|-8|+|-4|=8+4=12; (2)-(-3.5)--12=3.5-12=3;
(3)-247+-673=247+637=9.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10.[2016·娄底]已知点M、N、P、Q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其中对应的 数的绝对值最大的点是( D )

七年级上册教案:2_4绝对值与相反数(学生版)

七年级上册教案:2_4绝对值与相反数(学生版)

初一数学助学案(学生版)课题:§2.4 绝对值与相反数一、学习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能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3.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绝对值的含义;2.难点: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三、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的三要素 。

3.分别指出数轴上点A 、B 、C 、D 所表示的数: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3.5,3,-0.8,2.5,0.5.在数轴上位于-3.2与1之间的点表示的整数有:___________.6.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2, 2.3, 0, 121。

(用“<”连接)(一)创设情境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 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 处,小芳的家在学校东边3km 处,我们能够用数轴来表示小明、小丽和小芳的家和学校的位置,以学校为原点,向东为正,小明、小丽和小芳的家分别在A 、B 、C 处。

请画出数轴思考:(1)点A 、B 、C 离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2)点A 、B 、C 离原点的距离与它们表示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有没相关系?(3)在数轴上分别描出下列数所对应的点,并说出它们到原点的距离:0, -2, 5,21, -3.3二、探究新知小结: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例如:3的绝对值记为 ,读作 。

3 表示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在数轴上写出A ,B ,C ,D ,E 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例1. 求4、-3.5的绝对值 例2.比较-3与-6的绝对值的大小-3-2-143210F E D C B A例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2, +3.5, 0, -1, 12, -0.6 例4.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某一时段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实行。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在这个时段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2, +5, -1,+10,-3,若车耗油量为0.8升/千米,你能协助小李算出在这个时段共耗油多少升吗?四、当堂反馈1.比较|-3|, | -0.4| , |-2 |的大小,并用“<”号把他们连接起来.2.填空题: (1)|+3|= , |0|= ; |-8.3| = , |-100| = .(2)若||4x =,则____x =; 若|a |=0, 则a = ____ (3)1||2-的倒数是____.3.选择题:(1)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A 、大于0B 、小于0C 、小于或等于0D 、大于或等于0(2)下列说法:①7的绝对值是7 ②-7的绝对值是7 ③绝对值等于7的数是7或-7 ④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其中准确说法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五 学习反思初一数学助学案(学生版)课型:新授 执笔:杨存明 审核:初一备课组 姓名 课题:§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学习目标:有理数的相反数概念及表示方法,有理数相反数的求法、多重符号的化简和简单计算,在相反数概念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概括水平.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特征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实行多重符号的化简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初二七年级数学上册2.4 绝对值ppt课件

初二七年级数学上册2.4 绝对值ppt课件
(2)已知|a|=2,|b|=3,|c|=4,且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 如图所示,求a,b,c的值.
解:由|a|=2,得a=±2,又因为a>0,所以a=2;由|b|=3,得b=±3, 又因为b>0,所以b=3;由|c|=4,得c=±4,又因为c<0,所以c=-4
18.(阿凡题 1071707)某汽车配件厂生产一批圆形零件,从中抽取5个 进行检验,比标准直径长的毫米数记作正数,比标准直径短的毫米数记作 负数,检查记录如下:
(2)|-3|+|4|; 解:原式=7
(3)|-4|÷2; 解:原式=2
(4)|-2.5|+|-(+7.5)|. 解:原式=10
10.若|a|=-a,则a是( D)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11.在-(-8),-|-1|,-|5-5|,|-2|这四个数中负数有( 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2.如图,数轴上的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b,c,其中点A 到点B的距离等于点B到点C的距离.如果|a|>|b|>|c|,那么该数轴的原点的 位置应该在( D )
A.点A的左边 B.点A与点B之间 C.点B与点C之间 D.点B与点C之间(靠近点C)或点C的右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1)若|-x|=|3|,则 x=_±__3_; (2)若|-x|=|-2|,则 x=_±__2_.
7.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如果点A,B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那 么点A表示的数是(B )
A.-4 B.-2 C.0 D.4
8.化简:|-4.3|=_4_._3_; -+23=-__23__;
--453= -435
; -|0|=__0__.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绝对值与相反数》》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绝对值和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演示它们的性质。

3.学生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理解。

4.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和相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图表、公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绝对值与相反数 第1课时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绝对值与相反数 第1课时 教案

绝对值与相反数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2. 理解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概念,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3.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绝对值和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应用、观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应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导入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 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 处,我们可以用数轴来表示小明、小丽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分别在A.B 两处. 学生思考:1.A.B 两点离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2.A.B 两点离原点的距离与它们表示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有没有关系?3.在数轴上分别描出下列数所对应的点,并指出它们到-2 -1 21 0A-3 B自学指导:阅读书本第23页.完成下面的尝试练习尝试练习:如图,你能说出数轴上A.B.C.D.E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问题串:(1)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2)它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3)点A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多少?以此类推…特别注意:0的绝对值│0│=?总结:从上面的问题中你能找到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吗?(1)先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找出需要的点;(2)观察这个点与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要求的绝对值.例1、求4、-3.5的绝对值.解:在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4、-3.5的点A.点BA 点与原点的距离是4, 所以4的绝对值是4, | 4|= 4B 与原点的距离是 3.5, -3.5的绝对值是 3.5, | -3.5|=3.5活动一:请一位同学随便报一个数,并说出它的绝对值,然后点名叫另一位同学说出它的意义.例2、比较-3与-6的绝对值的大小解:在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3、-6的点A.点B因为∣-3 ∣=3, ∣ -6∣=6,并且3<6,所以∣-3∣ <∣ -6∣,即-3的绝对值小于-6的绝对值. 例3 求3,-4.5,0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在这个数前面添一个“-”号,就可以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了,比如-5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5).(投影教材第23页的“议一议”)大家独立思考第161243-3 65-1-2 -4 -5 -6 3AB。

绝对值 教学设计

绝对值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 2.4《绝对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能够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进行相关计算。

通过应用绝对值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最终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数轴和相反数,学生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学习绝对值奠定了基础。

绝对值与初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相联系,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绝对值的概念后,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就方便多了,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只比较绝对值即可,不必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后再比较。

②求数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数a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a|,在数轴上表示a和b两点间的距离为|a-b|。

③有理数的运算,一个有理数实质包含两部分: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在确定了结果的正负号后,剩下的问题就是绝对值的运算了。

④应用绝对值的非负性,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这一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已知|a-3|+|b+2|=0,求a-b的值,就是这一性质的直接应用。

从前面四点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绝对值在整个数与代数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用非常的广泛,是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

通过生活引例,自然导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再通过尝试、归纳,进而得出常用的代数定义,要引导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并对|a|≥0这一性质有初步的直观认识。

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有理数应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为有理数的运算作准备,结合绝对值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相反数的意义: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4绝对值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4绝对值

自主预习
1、预习课本P22--24的内容
2、牢记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
绝对值,记作| a |. 完成试一试
3.绝对值的性质:
正数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4.认真分析例1,例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化简
二、合作交流与探究
探究1::
一只大象、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请说出大象和两只小狗分别距离原点多远?
探究2
思考问题: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0的绝对值是什么?
试一试: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1)如果a>0,那么|a|=;
(2)如果a<0,那么|a|=;
(3)如果a=0,那么|a|=.
小试牛刀: 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5.25的正数是,
绝对值等于5.25的负数是,
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
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
当堂达标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0,-7.8.
2.如果|a|=4,那么a等于.
3.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
A.大于0
B.小于0
C.小于或等于0
D.大于或等于0
4.化简
(1)-[-(-3)];(2)-{-[+(-3)]};
(3)-{+[-(+3)]};(4)-{-[-(-│-3│)}.
1 、作业等级甲乙丙丁
2、完成检测指标成绩( )
______月________日。

初二数学:2.4绝对值与相反数《相反数》学习指导

初二数学:2.4绝对值与相反数《相反数》学习指导

《相反数》学习指导学习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能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知识要点:相反数一、正确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像2和-2,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这就是说,2是-2的相反数,-2是2的相反数;5是-5的相反数,-5是5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由相反数的概念我们知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表示在数轴上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这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互为相反数总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数或三个数等都不能说成是互为相反数.(3)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也不能说成是互为相反数,如3与-2就不是互为相反数.要注意概念中的“只有”这个字眼,就是说在两个数中,就是符号不同,一个是正号,另一个是负号,其余什么都相同.二、熟练掌握相反数的性质相反数的概念告诉我们,数a的相反数是-a,特别地,当a=0时,得到0的相反数是0.事实上,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所有这些我们就得到相反数有下列一些重要性质:1、如果a、b互为相反数,则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0的相反数仍是0.预习检测:1、的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分别在原点的,并且这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 .3、0的相反数是 .4、假设a是一个负数,那么a的相反数-a 0.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3是相反数;(2)+3是相反数;(3)3是-3的相反数;(4)-3与+3互为相反数.2、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6,-8,-3.9,52,112-,100,0.3、如果a=-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4、化简下列各数:-(-68),-(+0.75),-(35-),-(+3.8).参考答案:1、(1)错;(2)错;(3)对;(4)对.2、-6,8,3.9,52-,112,-100,0.3、原点位置.4、68,-0.75,35,-3.8.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是4cm和9cm,则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A.4 cm B.5 cm C.9cm D.13cm【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题可得:9﹣4<第三边<9+4,所以5<第三边<13,即第三边在5 cm~13 cm之间(不包括5 cm和13 cm),结合选项可知:9 cm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7y=5,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正确的是A.57x+B.57x-C.57y+D.57y-【答案】B【解析】先把x从左边移到右边,然后把y的系数化为1即可. 【详解】∵x+7y=5,∴7y=5-x,∴y=57x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3.不等式2132x x--<的解集是()A .1x <-B .2x >C .1x >-D .2x <【答案】C 【解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运算即可.【详解】()()2231x x -<-2433x x -<-2334x x -<-+1x -<1x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运算的基本步骤.4.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cm ,2cm ,3cmB .2cm ,3cm ,6cmC .4cm ,6cm ,8cmD .5cm ,6cm ,12c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解:A 、1+2=3,B 、2+3<6, D 、5+6<11,均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故错误;C 、4+6>8,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本选项正确.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完成.5.下列四种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的个数是( )①调查某批汽车抗撞击能力;②调查某池塘中现有鱼的数量;③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④某校运动队中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解:①调查某批汽车抗撞击能力,适合抽样调查;;②调查某池塘中现有鱼的数量,适合抽样调查;;③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适合抽样调查;;④某校运动队中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适合普查;综上可得①②③适合抽样调查,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解方程组322510x y y x =-⎧⎨-=⎩①②时,把①代入②,得 A .()232510y x --=B .()23210y y --=C .()32510y x --=D .()253210y y --=【答案】D【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中的代入消元法求解.【详解】解:把①代入②得:2y-5(3y-2)=10,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消元的思想.7.在迎宾晚宴上,若每桌坐12人,则空出3张桌子;若每桌坐10人,则还有12人不能就坐. 设有嘉宾x 名,共准备了y 张桌子. 根据题意,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12(3)1210x y x y =-⎧⎨-=⎩ B .12(3)1210x y x y =+⎧⎨-=⎩C .12(3)1210x y x y =+⎧⎨+=⎩D .12(3)1210x y x y =-⎧⎨+=⎩【答案】A 【解析】设有嘉宾x 名,共准备了y 张桌子,根据“每桌坐12人,则空出3张桌子;每桌坐10人,则还有12人不能就坐”列出方程组即可.【详解】设有嘉宾x 名,共准备了y 张桌子.根据题意可得,()1231210x y x y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要使分式21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应满足( )A .0x ≠B .1x ≠C .0x ≠或1x ≠D .0x ≠且1x ≠【答案】D【解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分母不等为0. 【详解】解:∵分式21x x -有意义,∴20x x -≠,解得:0x ≠且1x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分式是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不为0.9.在227,3.14159-80.6,03π中是无理数的个数有()个.A .2B .3C .4D .5【答案】B3π共有3个.故选B .考点:无理数.10.不等式组2220x x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然后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 【详解】解:2220x x >⎧⎨-⎩,解得12x x >⎧⎨⎩, 故选:C .【点睛】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二、填空题题11.数据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答案】5510⨯﹣【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5=5510⨯﹣故答案为:5510⨯﹣.【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一般形式.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n-1,3+3n)在坐标轴上则n 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12或-1 【解析】分点P 在x 轴上和点P 在y 轴上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点P 在x 轴上时,3+3n=0,∴n=-1;当点P 在y 轴上时,2n-1=0,∴n=12. 故答案为12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为(+,-),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1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521x a x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是______. 【答案】-3<a≤-2【解析】分析: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取解集的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大小小无解;大小小大取中间的法则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根据解集取出四个整数解,即可得出a 的范围.详解:0521x a x ①②,-≥⎧⎨->⎩ 由不等式①解得:x a ≥;由不等式②移项合并得:−2x>−4,解得:x<2,∴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a x ,≤<由不等式组只有四个整数解,即为1,0,−1,−2,可得出实数a 的范围为3 2.a -<≤-故答案为3 2.a -<≤-点睛: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组有4个整数解觉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14.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运动到点(2,2)第2次运动到点A (4,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6,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8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答案】(4036,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每四次重复一次,所以可得其规律,再根据2018÷4的结果便可得到答案.【详解】令P 点第n 次运动到的点为Pn 点(n 为自然数).观察,发现规律:P 0(0,0),P 1(2,2),P 2(4,0),P 3(6,1),P 4(8,0),P 5(10,2),…, ∴P 4n (8n ,0),P 4n+1(8n+2,2),P 4n+2(8n+4,0),P 4n+3(8n+6,1).∵2018=4×504+2,∴P 第2018次运动到点(4036,0).故答案是(40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寻找规律,根据规律求解.15.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AB 交于点D ,交AC 于点E .已知BCE ∆的周长为8,2AC BC -=,则AB 的长是__________.【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C+BC=1,然后根据AC-BC=2,即可得出AB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所示:∵△BCE的周长为1,∴BE+EC+BC=1.∵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AE=BE,∴AE+EC+BC=1,即AC+BC=1,∵AC-BC=2,∴AC=2,BC=3,∵AB=AC,∴AB=AC=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是解题的关键.16.某旅馆的客房有三人间和二人间两种,三人间每人每天80元,二人间每人每天110元,一个40人的旅游团到该旅馆住宿,租住了若干房间,且每个客房正好住满,一天共花去住宿费3680元.求两种客房各租住了多少间?若设租住了三人间x间,二人间y间,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____.【答案】3240 38021103680 x yx y+⎧⎨⨯+⨯⎩==.【解析】设租住了三人间x间,二人间y间,根据该旅游团共40人共花去住宿费3680元,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详解】设租住了三人间x间,二人间y间,依题意,得:3240 38021103680 x yx y+⎧⎨⨯+⨯⎩==,故答案为:324038*********x y 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7.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4,则第5组的频率是________【答案】0.2【解析】先求出第5组的频数,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再求出频率即可.【详解】由题可知:第5组频数=40-12-10-6-4=8,840÷=0.2故答案是0.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统计,属于简单题,熟悉频率的求法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8.分解因式:(1)2250a -;(2)4224816x x y y -+.【答案】(1)1(a+5)(a ﹣5);(1)(x+1y )1(x ﹣1y )1.【解析】(1)先提取公因式1,再对括号里面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1)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再对括号里面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详解】解:(1)原式=1(a 1-15)=1(a+5)(a -5);(1)原式=(x 1-4y 1)1=[(x+1y )(x -1y )]1=(x+1y )1(x -1y )1.【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优先提取公因式,若括号里面能继续因式分解则要分解到不能继续因式分解为止.19.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分别以AC 、BC 为一腰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D 和△BCE ,CA =CD ,CB =CE ,∠ACD =∠BCE =30°,连接AE 交CD 于点M ,连接BD 交CE 于点N ,AE 与BD 交于点P ,连接CP .(1)线段AE 与DB 的数量关系为 ;请直接写出∠APD = ;(2)将△BCE绕点C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探究线段AE与D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求出此时∠APD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求证:∠APC=∠BPC.【答案】(1)AE=BD,30°;(2)结论:AE=BD,∠APD=30°.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只要证明△ACE≌△DCB,即可解决问题;(2)只要证明△ACE≌△DCB,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1中,分别过C作CH⊥AE,垂足为H,过点C作CG⊥BD,垂足为G,利用面积法证明CG=CH,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DPC=∠EPC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如图1中,∵∠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AE=BD,∴CAE=∠CDB,∵∠AMC=∠DMP,∴∠APD=∠ACD=30°,故答案为AE=BD,30°(2)如图2中,结论:AE=BD,∠APD=30°.理由:∵∠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AE=BD,∴CAE=∠CDB,∵∠AMP=∠DMC,∴∠APD=∠ACD=30°.(3)如图2﹣1中,分别过C作CH⊥AE,垂足为H,过点C作CG⊥BD,垂足为G,∵△ACE≌△DCB.∴AE=BD,∵S△ACE=S△DCB∴CH =CG ,∴∠DPC =∠EPC∵∠APD =∠BPE ,∴∠APC =∠BPC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面积法证明高相等,属于中考压轴题.20.已知实数a ,b 满足23(b 1)0a ,求a b - .【答案】2【解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 、b 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a −3=0,b+1=0,解得a=3,b=−1,所以, a b -=()31-- =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1.如图锐角△ABC,若∠ABC=40°,∠ACB=70°,点D 、E 在边AB 、AC 上,CD 与BE 交于点H .(1)若BE⊥AC,CD⊥AB,求∠BHC 的度数.(2)若BE 、CD 平分∠ABC 和∠ACB,求∠BHC 的度数.【答案】(1)110°;(2)125°.【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BE⊥AC,CD⊥A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求得∠EBC、∠DCB 的度数,在△BHC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HC的度数;(2)已知BE、CD平分∠ABC和∠ACB,根据角平分线的都有可求得∠EBC、∠DCB的度数,在△BHC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HC的度数.试题解析:(1)∵BE⊥AC,∠ACB=70°,∴∠EBC=90°﹣70°=20°,∵CD⊥AB,∠ABC=40°,∴∠DCB=90°﹣40°=50°,∴∠BHC=180°﹣20°﹣50°=110°.(2)∵BE平分∠ABC,∠ABC=40°,∴∠EBC=20°,∵DC平分∠ACB,∠ACB=70°,∴∠DCB=35°,∴∠BHC=180°﹣20°﹣35°=12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基础题.22.刘大伯种植了很多优质草莓,有一天,他带上若干千克草莓进城出售.为了方便,刘大伯带了一些零钱备用,刚开始销售很好,后来降价出售,如图表示刘大伯手中的钱y(元)与出售草莓的重量x(千克)之间的关系.请你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刘大伯自带的零用钱是多少元?(2)降价前,每千克草莓的出售价是多少元?(3)降价后,刘大伯按每千克16元将剩下的草莓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有330元(含零用钱),则此次出售刘大伯共带了多少千克草莓?【答案】(1)50元;(2)20(元);(3)5(千克),共计15千克.【解析】(1)直接根据图象与y轴的交点可知:刘大伯自带的零钱是50元;(2)根据销售10千克收入的钱数是250-50=200元,据此即可求得降价前的价格;(3)根据降价后销售的钱数是330-250=80元,单价是每千克16元,即可求得降价销售的数量,进而求得销售的总的数量;【详解】解:(1)直接根据图象与y轴的交点可知:刘大伯自带的零钱是50元;(2)根据销售10千克收入的钱250-50=200元,则降价前的价格是250502010-=(元);(3)根据降价后销售的钱数是330-250=80元,单价是每千克16元,即可求得降价销售的数量为8016=5÷,则销售的总的数量为5+10=15(千克)【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定义一种新运算“a*b”:当a≥b时,a*b=a+2b;当a<b时,a*b=a-2b.例如:3*(-4)=3+(-8)=-5,(-6)*12=-6-24=-30(1)填空:(-4)*3= .(2)若(3x-4)*(x+6)=(3x-4)+2(x+6),则x的取值范围为;(3)已知(3x-7)*(3-2x)<-6,求x的取值范围;(4)小明在计算(2x 2-4x+8)*(x 2+2x-2)时随意取了一个x 的值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4,小丽告诉小明计算错了,问小丽是如何判断的.【答案】(1)-10;(2)x ≥1;(3)x >1或x <1;(4)小明计算错误.【解析】(1)根据公式计算可得;(2)结合公式知3x-4≥x+6,解之可得; (3)由题意可得()3732372326x x x x -≥--+--⎧⎨⎩<或 ()3732372326x x x x -----⎩-⎧⎨<<,分别求解可得; (4)计算(2x 2-4x+8)*(x 2+2x-2)时需要分情况讨论计算.【详解】(1)(-4)*3=-4-2×3=-10,故答案为:-10;(2)∵(3x-4)*(x+6)=(3x-4)+2(x+6),∴3x-4≥x+6,解得:x≥1,故答案为:x≥1. (3)由题意知()3732372326x x x x -≥--+--⎧⎨⎩<①或()3732372326x x x x -----⎩-⎧⎨<<②, 解①得:x >1;解②得:x <1;(4)若2x 2-4x+8≥x 2+2x-2,则原式=2x 2-4x+8+2(x 2+2x-2)=2x 2-4x+8+2x 2+4x-4=4x 2+4;若2x 2-4x+8<x 2+2x-2,则原式=2x 2-4x+8-2(x 2+2x-2)=2x 2-4x+8-2x 2-4x+4=-8x+12,所以小明计算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能力,严格遵循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和弄清新定义是关键,尤其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全等四边形根据全等图形的定又可知:四条边分别相等、四个角也分别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绝对值的性质(非负性):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一定 大于或等于0,即| a | ≥0
4或-4 2.如果| a | = 4,那么 a 等于__________.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 正数或零 个数一定是__________.
4.绝对值小于5的整数有___ 9 个, 4,3,2,1,0,-1,-2,-3,-4 。 分别是————————————————————————
• 例 计算 • (1) 2 3 • (3) 3 1 4 4
思考: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如果 a>0,那么 |a|=a; 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如果 a<0,那么 |a|=-a;
3,0的绝对值是0. 如果 a=0,那么 |a|=0
1.字母 a 表示一个数,-a 表示什 么?-a一定是负数吗?
解:字母 a 表示一个数, -a 表示 a 的 相反数,-a不一定是负数.
例如:大象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 │4│=4 如果一个数为-5,则它的绝对值呢? 那么两只小狗呢?
∣-3∣=3 ∣3∣=3
想一想: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 值有什么关系?
相等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1, +4/9, 0, -7.8 .
解:|-21|=21; |+4/9|=4/9;
|0|=0; |-7.8|=7.8 .
复习:
1、什么是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2 -1 0 1 2
2、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做一做
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下列各数:
-1.5 , 0 , -6 ,2 , +6 ,-3 ,3
解: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源自新课大象距原 点多远?
两只狗分别距 原点多远?
-3 -2 -1 0 1 2 3 4
绝对值:
A
-6 -5
│-5│=5
│4│=4
B
-4 -3 -2
-1
0
1
2
3
4
5
6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 原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在这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 线,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 数a的 绝对值记作|a|。
2 1 (2) 3 2
解:(1)原式=2+3 (2)原式=2/3-1/2 =5 =4/6-3/6 =1/6 (3)原式=3/4÷1/4 =3/4×4 =3 注意解答格式的书写
小结:
绝对值(1. 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
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代数定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