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散文中的故园意识

合集下载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生命意识表达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生命意识表达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萌发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多重的 体验和特有的精神现象, 孤独最“ 重要表征便是主体与对象相 【 2 J 。尤其是在现 文化语境。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的产生是对 当时整个充满压 疏离而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 ” 抑、 低沉、 专制的社会氛围的突围和反叛。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代人当中, 孤独 日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存在。它的产生 的台湾, 岛内形势动荡纷乱、 人们信仰崩溃幻灭, 到处弥漫着 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层面是由“ 主体对客体的精
是世界的唯一实在。作为人类 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深度的心理 随之由曾经的风光无限转变为如今的形单影只, 花 自凋零, 只
2 0
甘肃社会科 学 2 0 1 7 年第 1 期
能在过往美好的 追忆中 寻求片刻的 精神抚慰。小说集中的人 代主义诗歌中同样有明晰的表现。在白荻的笔下是一株没有
生命 主题话语 , 形成 了“ 人 生无根 蒂 , 飘如 陌上尘” 的 悲情的 生命 艺术风格 。而这种 充盈着生命律 动的 生存 之真 , 存在之切 正是 台湾现代 主义文学最鲜明的生命意识表达 。 关 键 词: 台湾现代 主义文学 ; 生命意识 ; 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 号 : I 2 0 6 .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3 6 3 7 ( 2 0 1 7 ) O 1 — 0 0 2 0— 0 5

集中的朴时 无不意气风发、 叱咤风云, 拥有着令人留恋 的辉煌过去。然

以“ 孤独” 为内核的生命主题话语
孤独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亦是人的一种存在体验和感 而, 英雄迟暮, 随着他们生活际遇的颠沛流离, 带给他们最终 受。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更将“ 孤独的个体” 看作 的确是衰败凄惨的结局。将军的夫人1 ' f l i t r 钱夫人、 华夫人也

回归故园的渴盼--浅析台湾当代作家的乡愁情结

回归故园的渴盼--浅析台湾当代作家的乡愁情结

回归故园的渴盼--浅析台湾当代作家的乡愁情结
滑艳
【期刊名称】《安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18)001
【摘要】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的炎黄子孙是同宗同祖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浓浓的乡愁是剪不断的,台湾各个时期的作品针对这一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台湾同胞渴盼祖国统一和渴望回归故园的殷切之情.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滑艳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发轫期的中国台湾女性文学的文化主题--乡愁情结 [J], 涂显镜
2.从“无根”的吴汉魂到“寻根”的牟天磊——试论台湾留学生文学中的“文化乡愁”情结 [J], 刘灵昕
3.谈台湾校园民谣中的乡愁情结 [J], 刘丽琴
4.\"慢乡愁\"中的故园情:湘南民俗与人情的深情追忆\r——读郑山明散文集《乡愁的滋味》 [J], 林晨
5.试论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乡愁情结 [J], 郑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听听那冷雨》赏析

《听听那冷雨》赏析
沥, 一切云情雨意 ,就宛然其 中了” 。
“ 翻开一部 《 辞源》 或 《 辞海》 ,金木
水 火土 ,各成 世 界 ,而一 人 “ 雨” 部, 古神州 的天颜千变万化 ,便悉在 望中 , 美丽 的霜雪云霞 ,骇人的雷电 霹雹 , 展露 的无非是神 的好脾气与坏
脾气 , 气象 台百读不厌 门外汉百思不 解的百科 全书。 ”形 容雨 的词语 ,琳 琅满 目。有叠词 :料料峭峭 、淋淋漓
上 的安慰 。 “ 二十五年 , 没 有受故乡 白雨 的祝福 ,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

了” ,就引用 了李 白的 《 山 中 问答》 “ 问余何事栖碧山 ,笑而不答 心 自闲”
点薄荷的香味” ;黄梅雨 “ 霏霏不绝 ,
朝夕不 断 ,旬月绵 延” ;台风雨 “ 千 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 ,掀翻
陆分担 。不能扑进 她怀里 ,被她 的裙 际 的印象 ,也 无非 山在虚 无之 间罢
基隆港的雨 和大 陆的雨构成对 比;每 个季节的雨各具特 色:春雨绵绵 ,秋 雨潇潇 ;清明雨 “ 是女性 ,应该最富 于感性 ” 、“ 清清 爽爽新新 ,有一点
边 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 慕之情 吧” , 与大 陆隔绝 ,气候相通也是一种精 神
整 个 太平 洋 ” ;西北 雨 “ 斜 斜 复斜 斜” ;冬天的 自雨 “ 干干爽爽” 。关于
和 自居易 《 长恨 歌》里 “ 山在虚无缥 缈 问”的句子。作者因雨而想 到王禹 偶 《 黄冈竹楼记》 , “ 急雨 声如瀑 布 , 密雪 声 比碎玉 ,而无论鼓 琴 ,咏诗 ,
下棋 ,投壶 ,共鸣的效果都特别 好” 。 观“ 溪头 的山,树密雾浓 , 蓊 郁的水
教 材 解
余 光 中的 《 听 听 那冷 雨》 写于

河洛文化传承与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

河洛文化传承与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

河洛文化传承与台湾女性文学场域中的“家园情结”河洛文化是指植根于河洛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家园情结这一角度切入。

阐释台湾女性文学书写场域中的创作状况,分析中得出“家园情结”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且与大中原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同时表明文化认同的不可避免性和在文学创作中的普遍性。

标签:河洛文化;台湾女性文学;“家园情结”一河洛文化是指根植于河洛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中心的中原传统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涵盖了由河图洛书衍生的古代文化。

河洛地区即指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

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分布在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

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河洛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文化、汉文化的核心文化,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同寻常的重大影响。

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息繁衍之地。

远古时期的炎帝、黄帝在河洛地区创建了早期的华夏文明;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墨子、商鞅、韩非、苏秦等河洛人士著书讲学,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此后,河洛地区又成为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河洛文化渊源久远,博大精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作为一种源文化、母文化,它的传承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具有重要作用。

“家园情结”是普遍存在于中外文学作品和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文学母题,是人类经历了漫长进化过程后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永恒的情结,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衍生物,涵括了台湾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内质。

“家园”作为人心灵的归属地,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特别是当遭受到挫折、漂泊异乡、处于孤独无依的境地的时候,人们更会对”家园”产生强烈的向往。

这种力量一旦受到压抑(如漂泊、放逐),必然要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情结”。

文化诞生以后,以“家园”借代文化,或者以文化指称“家园”,就成为一种互释关系。

台湾作家创作的现代诗歌乡愁

台湾作家创作的现代诗歌乡愁

台湾作家创作的现代诗歌乡愁
台湾作家创作的现代诗歌,往往以乡愁为主题。

因为乡愁象征了台湾人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承载着对于家园的深深眷恋和珍视。

这些诗歌中,常常涉及到对于家乡的描写,如乡间小路、竹林山水、田园风光等,以及对于家乡的怀念和纪念,如家族史记、祖先故事等。

这些描写和回忆,使得现代台湾诗歌具有了一种扎根于土地,情感植根于故土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台湾文化在现代社会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挣扎与迷失。

诗人们试图通过乡愁的表达,探究台湾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及台湾民族认同的建构和挑战。

因此,从台湾现代诗歌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挣扎,以及对于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继承。

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故园情结

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故园情结

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故园情结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故园情结梁实秋生于乱世长于乱世。

他原名治华,祖籍河北沙河,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

1915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先后就学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1926年回国,由于战乱,梁实秋四处奔走,从北平到青岛,从青岛到广州,从广州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北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1948年梁实秋从北平移居台湾。

二女一子,只有小女儿梁文蔷随他入台,大女儿梁文茜和儿子梁文骐留在大陆。

梁实秋到台湾后一去就是三十年,一直没有再回过大陆。

山川阻隔,骨肉分离,飘泊旅,因此在梁实秋的散文作品里,浓烈的故园之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乡和念旧,是梁实秋散文情感的主旋律。

他的这份乡愁到了晚年越是热烈,因思乡心切,他一会儿想喝北京的豆汁儿,一会儿又想吃故乡的栗子,可由于两岸未实行三通,这些均成泡影。

梁实秋几乎有半数的散文小品都是念旧之作,他的好友、旧交、文坛故人、亡妻,都如生地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就形成了梁实秋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结。

“过年时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

旅凄凉,到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心情?”晚年的梁实秋是一个典型的漂泊无依的老人,得了严重的“思乡病”。

对故园强烈的思念使得梁实秋提笔写下了大量的带有浓郁思乡情结的文章,《雅舍谈吃》即是代表。

《雅舍谈吃》所写的都是作者 30 多年前足迹所至的大陆生活,即北平、上海、青岛、武汉、重庆和广州等地当年的美食,尤其是对于北平四时八节的`饮食风尚,名楼饭庄的佳肴名厨,街头巷尾的零食小吃,不断流露出赞赏之情,寄托着对故土家乡的眷恋和向往。

作者曾说:“偶因怀乡,谈美食以寄兴。

”道出了写作的真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借一饮一啄,品味久历人生,回首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著文谈吃以遣怀寄兴来过瘾,作一番回乡的梦和精神漫游。

梁实秋生长在北京,凡是与北京有关系的,他讲起来无不如数家珍,且充满了一脉深情。

回归故园的渴盼——浅析台湾当代作家的乡愁情结

回归故园的渴盼——浅析台湾当代作家的乡愁情结

月” 的深情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 《 盲丐》诗中写道 :
收稿 日期 :20 -l —I 05 O l
作者筒 介:滑艳 (9 1 .女 。陕西三原县人。 17 一) 9 1
维普资讯
第 l 卷 8


安康 师专学报
20 年 (6 1
滑 艳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06 ) 1 2 0

要 :台湾是租 固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台湾同胞和 大陆的炎黄子孙是 同宗 同租 的。无论 历 史如何 变
迁 .浓跟的 乡愁是剪不断 的。台湾各 个时期 的作 品针对这一主题 淋漓尽致地表 达 了台湾 同胞渴盼祖 因统 一 和 渴望回归故 固的殷切之情 。 关键词 ;回归;故 固;台湾 乡愁文学 中圈分 类号 :I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6 7 0 9-04 《 06 1 0 9 0 2 X 2 0 )0 — 0 1— 3
p e so l l c mp titr tr  ̄ te n t epa et e e r s e t n . r s in Tawal o a r e u n h ai lc anets n me t o v h i Ke r s Reu n h en t epa e;n sagal e au e o y wo d : t r s;t ai lc v o t li i r t r fTawa t i n
他们有勇气 ,不畏惧 ,坚信斗争到底就是胜利。而光复之后 ,镇压他们的 、屠杀 了成千上万同胞 的刽 子手却是他们过去 日: 盼望的祖国亲人。台湾的复杂变故 ,带给台湾炎黄子孙更多的苦难 ,文学也真 l l c 正明白,彻底地反映他们 的生活 ,显现出人们思想的变化。 无论是过去 、现在 ,还是将来 .中国文化地图上的这一板块 ,总是牵动着人们 “ 隔千里兮共 明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

[收稿日期] 2005-09-10[个人简历] 徐光萍(1966-),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徐光萍(江苏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宗教文化意识[摘 要] 六十年来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在几代女作家文字苦苦追索的背后,始终潜流着一股摒弃尘世、寻求救赎的精神力量。

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准宗教化的儒家精神,以及被赋予了儒家刚健有为色彩的佛教教义;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已被提升为对自然的形而上思索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宗教文化意识赋予了台湾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广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宗教文化;儒学;佛教;基督教文化;生命意义[文章编号] 1672-2035(2006)02-0096-04 [中图分类号] I20617 [文献标识码] A 宗教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处境和人的归宿问题。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认为,宗教“是一种生活的情感,亦为一种宇宙的神秘而壮肃宏巍的感觉,生命安全的探索,所以满足人类最深的精神本能。

”[1]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众百姓和知识分子长期体验、思考和探索而形成的一整套观念,它对人类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积淀为稳定或超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隐含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之中。

一方面,作为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宗教的根本精神常常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的过渡和沉淀,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

另一方面,宗教文化的渗透,在有形无形中也丰富了文学的精神内涵,提升了文学的艺术境界,文学愈是向内回复自身,便愈是在更高层次上与宗教相邻。

虽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学历来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闻一多认为中国文学曾先后两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它们分别为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

[2]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们曾留下许多有影响的宗教文化散文,如郁达夫的《花坞》、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郑振铎的《大佛寺》、老舍的《宗月大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