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法泉寺

合集下载

石窟之旅-靖远法泉寺石窟

石窟之旅-靖远法泉寺石窟

位置: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东南扬梢沟口年代:北魏、唐、宋、明级别: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泉寺是靖远境内所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佛寺建筑,被誉为陇上名刹。

因其座落在红山岔中,四周红山环抱,又名红山法泉寺。

红山岩崖之下有泉水涌出,岩崖半腰间有“墨池”、“月牙”(又名摸子)、“龙骨”三泓清泉,以“法门”和“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

法泉寺始建于北魏,唐宋两代较为鼎盛,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经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凿修,雕塑和壁画数量众多,殿宇楼阁皆依崖而建,连为一体,雄伟壮观。

现残留36个洞窟,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

据《敬德监修法泉寺碑记》记载,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梦中见孔圣演化,西北方向佛气泛泛。

翌日早朝,钦天鉴袁天罡上殿奏本曰:夜观天象,会州东南一道佛光,空中宝塔金光灿灿。

唐太宗派敬德查询,佛塔显像圣地正乃会州红山岔,于是便派敬德监修。

明代成化丁酉年(1477年),固原兵备杨冕撰《修红山法泉寺碑记》载:“靖远卫去城东半舍许,有山曰红山。

山之隅有寺曰法泉,创自前代,莫考其详。

”但据开城景云寺碑记云:“宋崇宁五年,钦赐度牒五百纸,至会州大红山岔法泉禅寺,遣僧党真巴赴西安,隶下景云而给之。

”则知法泉寺为上院,而景云寺(今宁夏海原境内)为下院。

可见,法泉寺同陕西法门寺、宁夏景云寺一脉相承,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媲美陇上,溢彩塞北。

有关史料记述,法泉寺曾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嘉靖元年(1522年)、万历十年(1582年)多次重修。

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京师大慈法王徒弟桑迦班丹出游,西行至法泉寺,喜其“山幽而林茂,石冽而泉清”,以为“修行之善地,证道之胜境”,于是筹措资材,大加修缮。

拓展旧址,创建了大佛殿,整修天王殿、伽蓝殿、观音堂,以及大门、僧舍等建筑,用砖石加固屋基,并在梁柱之上涂抹丹雘予以装饰,整个寺院修葺一新,美丽壮观。

砖刻·石刻

砖刻·石刻

砖刻·石刻作者: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02期唐故给事郎前行安化郡安化县尉范君墓志铭唐代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长41.2厘米,宽40.6厘米,厚5.8厘米。

青石质。

呈方形。

正面阴刻界格及楷书志文15列,15行,凡216字,记述墓主人范楷的籍贯、品行及其妻、子等内容。

其中“嗟乎天不慭遗奄归玄夜天宝四载九月廿九日寝疾终于永安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呜呼哀哉。

夫人左氏蒲州司马左公之女也,即以其载十一月十九日合葬于黄石平旧茔……”等内容,证明双龙乡境内的今永安堡、黄坪等地名系沿袭唐代“永安里”、“黄石平”等地名而来,同时也证明靖远双龙乡永安堡-黄坪-发裕堡-北城滩一带在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代墓志铭(残)唐代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

残长39厘米,残宽29.5厘米,厚4.8厘米。

青石质。

残件呈梯形。

正面阴刻界格,内阴刻楷书志文。

残存志文14列,12行,凡126字。

从残存碑文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较高,地位显赫。

此碑在靖远北城滩一带出土,由此可以证明靖远北城滩一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唐显庆五年墓志砖唐代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高37厘米,宽17.5厘米,厚6厘米。

长方形青砖。

志文竖排5列,凡51字:“会州烏兰县人讳□□,永徽五年(654)七月廿八日亡,妻□□,显庆五年(660)正月十八日亡,其年十月廿九日合葬,砖为铭,掌在墓额为记。

”此墓志砖为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墓志砖唐代1974年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出土。

长33.5厘米,宽16.6厘米,厚5.4厘米。

长方形青砖。

阴刻隶书4列11字:“乌兰县京兆府醴泉县丰泉。

”此墓砖对研究唐代乌兰关关址、乌兰县县址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仕女骑马模印砖唐代1981年征集于靖远县双龙公社北城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长33.9厘米,宽17.2厘米,厚5.9厘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靖远县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

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

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9:36。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靖远地处省委、靖远县风光(20张)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

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汇报(共17篇)

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汇报(共17篇)

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汇报(共17篇)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汇报(共17篇)第1篇“平安寺院景区” 创建工作汇报“平安寺院(景区)” 创建工作汇报靖远县法泉寺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靖远县法泉寺管委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对检查组莅临我景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寺院平安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法泉寺始建于公元352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与陕西法门寺.宁夏景云寺同承一脉。

古有“东有法门寺,西有法泉寺”之说。

是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靖远古八景之首,有“法泉地灵”之誉,中国佛教百大名寺之一。

因岩崖之下有三泓清泉涌出,以“法门”.“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

今年以来,我寺院的平安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的直接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以宗教工作四句话为指引,以“三项”为基础,以“四个维护”为基本原则,以寺院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形成寺院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为目的,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突出重点,认真规划,较圆满地完成了“平安寺院”建设目标任务。

现将今年我寺院平安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积极为“平安寺院”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为确保“平安寺院”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寺管会成立了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平安寺院”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负责协调解决“平安寺院”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同时,寺管会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严格按“平安寺院”创建的总体目标.评价标准.内容要求等,负责组织实施寺院的各项建设工作,做到了建设工作每向前推进一步,组织领导就延伸和落实到那里,保证了“平安寺院”建设活动的连续推进。

(二)加强宣传,努力为“平安寺院”建设活动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严格按照“平安寺院”按照创建工作标准,利用展板.横幅.宣传册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掀起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创建高潮。

靖远法泉寺的历史变迁与当地民俗

靖远法泉寺的历史变迁与当地民俗

p o l O wo s i ,t iw,a d t l y sn e a ce t t s e pet rhp Ove n O p a i c n i n i me .Fa u n mo a t r fJn y a a e n d f e s n t n l q a n s e y o i g u n h s b e e i d a a i a n o
Ab ta t Fa u n mo a t r f i g u n i n ft emi e n u a ce tt mp ewh c e f B d h s ,Ta im ,Co f — s r c : q a n s e y o n y a so e o h l n im n i n e l i h s to u d im J l os n u
术 、 学 艺 术 于一 体 , 文 自古 以来 就 是 人 们 朝 觐 、 赏 、 乐 、 憩 的好 去 处 。靖 远 法 泉 寺 曾被 定 为 国 家 级文 物 保 观 娱 游 护 单 位 , 为 省级 文物 保 护 单 位 和 省 级 森 林 公 园 , 中景 观 既 多 且 奇 . 不 胜 收 , 中法 泉 石 窟 群 最 具 价 值 。 现 寺 美 其
o ig u nh v n tiigsmi rt swi n u n g oGr to s fJn y a a ema ysrkn i l ii t Du h a gMo a o te ,Tin h i is a o te ,Yo gigBn — a e h a s u j h nGr to s Ma i n j ig n
第 2 5卷 第 6期
20 0 9年 1 1月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Ga s a h i e st ( o ilS in e ) o r a n u Lin e Un v r i S ca ce c s o y

游靖远法泉寺的作文

游靖远法泉寺的作文

游靖远法泉寺的作文游靖远法泉寺,那可真是一趟说走就走的“小冒险”啊!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几个好友一拍即合,决定去探秘这座传说中的古刹。

一走进法泉寺,哎哟喂,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石板路两旁,绿树成荫,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鸟鸣,那叫一个清静。

我们几个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不够用了。

“嘿,你们看那边,那棵老树得有几百岁了吧?”小李指着不远处一棵粗壮的古树说道。

我们围了过去,伸手摸了摸那粗糙的树皮,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来来来,咱们合个影,跟这老寿星沾沾仙气!”我提议道,大家纷纷响应,笑得跟花儿似的。

再往里走,就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了。

一进门,一股淡淡的香火味扑鼻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我们一一参拜,心里默默许愿。

突然,小张神秘兮兮地拉着我说:“你听到没?那边好像有人在念经,声音可好听了。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走去,果然,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一位老和尚正闭目打坐,口中念念有词。

那声音低沉而有磁性,让人听了心静如水。

我站了好一会儿,直到小张来催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逛了一圈下来,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我们决定在寺庙旁的素菜馆解决午餐。

嘿,你别说,那素菜做得还真地道,色香味俱全,吃得我们那叫一个满足。

席间,我们还聊起了各自的愿望和未来的打算,笑声不断,气氛温馨极了。

吃饱喝足后,我们又在寺庙周围转悠了一会儿,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回望法泉寺,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目送着我们远去。

这次游靖远法泉寺的经历,不仅让我领略了古刹的韵味,更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生活的温馨。

我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甘肃省靖远县特色

甘肃省靖远县特色
靖远-枸杞之乡
靖远枸杞,甘肃省靖远县特产,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靖远枸杞果粒饱满、籽小肉厚、味道 甘甜、色泽红艳,具有药食两用的功 效,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有机酸、 钾、钠、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和 22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营养 丰富,被誉为枸杞之佳品。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 批准对"靖远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
2016年02月0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 准对"靖远羊羔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
靖远钟鼓楼
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 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 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 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 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 (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 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甘肃省靖远县特产,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靖远羊羔肉选取的是母乳育肥30-45日 龄左右滩羊奶羔,肌肉纤维细,嫩度高, 低级脂肪酸、含氮浸出物含量丰富。通 过精心研究配料,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 制作的羊羔肉失水率低,熟肉率高,汁 液丰富,辅以10多种中药材为佐料,香 味浓郁,感官品
法泉寺,又名"红山石崖禅寺", 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 南红山岔,距靖远火车站约 十公里。泉水依崖漩流,寺 崖群山环抱,实陇上之明珠, 丝绸之要冲,又是靖远八景 之首,有"法泉地灵"之称。中 国百大名寺之一,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园。
谢谢观赏!

靖远法泉寺简介

靖远法泉寺简介

靖远法泉寺简介寺庙概览靖远法泉寺位于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靖远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建立于明代,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这座寺庙依山傍水,环境幽静,被誉为嘉峪关的佛教圣地。

寺庙历史1.建立–靖远法泉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

–穆王湖寺,现在的法泉寺的前身,最早由明朝官员胡舜用捐资修建。

–建寺初期,寺庙规模较小,但后来逐渐扩大,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2.兴盛–清朝康熙年间(1661-1722年),法泉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一个繁盛的佛教寺庙。

–寺内的主要建筑和佛殿大多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3.衰落与复兴–清朝末年,由于各种原因,法泉寺逐渐衰落。

–1949年后,寺庙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佛像被毁,宝物被抢,寺庙陷入了长期的荒废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法泉寺才得到重建和修复。

如今,寺庙已经恢复了佛教活动,并吸引了大量信众和游客。

寺庙建筑1.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法泉寺的主要建筑,也是寺庙的核心。

–这座殿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并设有众多佛像。

2.辟支佛殿–辟支佛殿是法泉寺的次要建筑,供奉着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佛像。

–这座殿堂被认为是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地方。

3.罗汉堂–寺庙的罗汉堂是供奉罗汉的地方,内有500尊罗汉塑像。

–这些罗汉塑像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绿洲园–法泉寺的绿洲园是一处环境优美的花园,园内种植有各种鲜花和树木。

–这里是游客和信众休闲散步的好地方,也是举办佛教活动的场所之一。

佛教活动1.法会–法泉寺经常举办各种规模的法会,吸引了大批的信众和游客。

–这些法会通常包括念佛、诵经、法师讲述佛教故事等多种活动。

2.佛教讲座–寺庙会定期邀请知名的佛教学者和法师来给信众和游客讲解佛教经典和教义。

–这些讲座丰富了信众的宗教知识,增进了对佛教的理解。

3.朝拜–法泉寺是众多信众前来朝拜的地方,他们会在殿堂前敬香、念经、虔诚祈愿。

–寺庙内外的佛像和佛塔也是朝拜的重要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