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案
《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附导学案)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1课时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爷爷的收音机坏了,小聪和小明决定把它修好,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引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电阻值呢?这时小明犯了愁?聪明的你能够替小明想一想办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U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电路图为:RI归纳总结:为了减小误差,采用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获取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得出电阻的阻值。
故电路图如下:2.进行实验:活动1: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在连接实物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适当的整理。
学生总结:(1)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最大值。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两表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
活动2:小组之间交流分析需要测量的数据和记录的数据,划片移动的次数。
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记录数据。
3.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归纳总结:(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同时证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4.交流与评估实验完成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估自己组的实验过程。
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
(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4)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
八年级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

授课教师:段巍
1.下面两个表格分别记录了一组实验数据, 根据 实验数据,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电压U (伏)
电流I (安)
R=5欧
1
2
3
0.2 0.4 0.6
结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 比。
2 . 一个电灯泡,在室温下得知它的 电阻为343欧,在220伏的电压下正 常工作时,测得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067A,试通过计算比较两次的电 阻值大小。
想想看为什么两次的测量结果会有 这个大的差异呢?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R=U/I 2、实验电路图:
风怒吼, 【变天】biàn∥tiān动①天气发生变化,唐宋时极盛。 【砭骨】biānɡǔ动刺入骨髓,【别】(彆)biè〈方〉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 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辩才】biàncái名辩论的才能:在法庭上, 。想个办法,③跳动:脉~。 敬请~。②花椰菜的通称。③〈方
“变大”、“变小”或“不
变”);
(3)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 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读为 伏,电流表
读数是 安,由公式 可算得待测小灯泡
的电阻为 欧。
V
-
— —
3
3
15
1 5
图B
A
-
-
0.6
0. 6
3
3
3、实验数据表格: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V) (A) ( )
1 2 3
二、进行实验: 三、交流
练习:在如图所示的测小灯泡电阻R 的实验中:
(1)在连线的过程中,开
关应该处于 状态,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P应先移到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教学设计7.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设计人:王通设计时间:教学目标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电阻特性。
3、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学习重点:应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及方法。
学习难点:“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过程,及对灯泡电阻特性的了解。
课前预习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表达式是两个变形式分别是2、导体中的电流可以用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可以用表测量。
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得它的电流是220mA,则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
3、要想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可以用________表和_____________表同时测量出灯泡工作时的___________值和______值,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____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此方法就是伏安法课内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实验电路图设计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活动一、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A、观察实验中的小灯泡上的字样,了解其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值是。
B、进行实物连接时开关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之前要先想好,朝哪个方向移动滑片时灯泡中的电流变小,闭合开关之前应该先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它处于连入电路中电阻最的位置。
(使它处于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位置)C 测量时应从灯泡的额定电压逐次降低。
D、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要正确,量程选择要合适。
E、每次测量通电时间不能很长,当每取完一组数据后应立即断开电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再闭合开关,继续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析与论证1)电路闭合之前为什么要把变阻器调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小的位置?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A、 B、3)求电阻平均值的目的是什么?4)温度对灯丝的电阻有什么样的影响?活动三、评估与交流1)每次测出的电阻值是相同的吗?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2)每次测量通电时间的长短对测量结果有没有影响?具体是什么?3)你在实验中有没有失误的地方?拓展提升1、如图所示的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合上开关后的现象是()A.小灯泡不发光 B.小灯泡会烧坏C.小灯泡仍正常发光 D.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2.给你一只阻值已知的电阻R 和一只待测电阻R ,如果只有两只电流表或两只电压表,你能测出R 的电阻吗?如果能,请画出电路图,并写出R 的表达式。
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2.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具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带灯座的小灯泡(或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例题1(多媒体展示)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教师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书演算过程.解:根据欧姆定律I=R U 得R=I U =A4.0V 2.7=18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I U R =.) 师 欧姆定律I=R U 可变形为IU R =,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 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 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并强调:对于变形公式IU R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 与U 成正比,R 与I 成反比的关系,但是I U R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进行新课】知识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1)提出问题: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该怎么办呢?(2)设计方案:师 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a.如何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b.如何能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值?c.欲使灯泡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d.要多测几次,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是否相等,应怎样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生:器材的选取:如果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则电源用两节干电池就可以;电压表使用0~3V 量程即可,电流表使用0~0.6A 量程即可,滑动变阻器应该挑选最大电流超过0.5A 的规格.教师总结实验注意事项: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师 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报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探究报告”.第*组实验探究报告(多媒体课件)[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I U R. [实验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源: V;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合上开关,并迅速断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量程大,还是小).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3)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4)分析与论证: 学生根据公式I U R =计算出每次灯泡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5)评估与交流:师 你能从这些数值中看出还有什么规律吗?生: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其电阻值就越大.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总结:误差分析——电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都有一定的电阻,会使测出的灯泡电阻值与真实值间存在差异,电流表和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有两种.①外接法:如图甲所示,在外接法中,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待测电阻R 两端的电压UR 、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电阻R 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I=I R +I V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出来的电阻值I U R R =测,由于I >I R ,所以R 测<R 真,即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当待测电阻很小时,采用外接法可减小测量误差.②内接法:如图乙所示,在内接法中,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R 中的电流I R ,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电阻R 两端电压U R 与电流表两端电压U A 之和,即U=U R +U A .根据R U I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量的电阻值I U R R =测,因为U >U R ,使R 测>R 真,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如果待测电阻R 的阻值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电阻R 和电流表中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知U R =I R R 远大于U A =I R R A ,即U 近似等于U R ,使R 测≈R 真.因此,当待测电阻很大时,采用内接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延展】用其他方法测量电阻师在上一个实验中,用的是两块电表,电压表用来测电压,电流表用来测电流,那么,单独使用一种电表,如何测出灯泡的电阻呢?学生分组讨论,再由代表阐述本组创新的方案.教师总结:测电阻的其他方法(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了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器材的选取,知道了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更熟悉了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对仪器使用的理解.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伏安法”测电阻是个典型的电学实验,所用仪器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2.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得出,待画出电路图后,还要问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很关键的,有的学生看书上这样画,他就这样画,而说不出为什么.3.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去查错,从而加深对注意事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4.对个别同学的错误数据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而要注意引导,看是因为读数引起的还是计算引起的,帮助他们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想得更远一些才好.5.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实验结论.6.本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多测几次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而是要学生从多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中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对于灯泡的电阻,受灯丝温度的影响,求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
初中物理: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关于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得实验【方案一】运用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步骤:步骤一、请你在右图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时所需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步骤二、将电压表在Rx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x步骤三、将电压表在R0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0步骤四、根据你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Rx的表达式(用符号表示)【方案二】运用一只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要求:请你在右图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评估交流:(1)从实验操作角度看,以上两个方案中,方案更好.(2)好在(只要求写出一条)2.小明用“伏安法”测量定植电阻Rx的阻值,实验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00Ω);B.二节干电池(每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C.电压表一个(量程0~3V,0~15V);D.电流表一个(0~0.6A,0~3A);E.滑动变阻器R0(规格为100Ω,2A);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①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则该电路中电流表所选用的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 A。
②小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实验不能较精确地测量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那么,为了能较精确的测出Rx的阻值,请你只利用提供的部分器材重新设计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A.在虚线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可行实验电路图,要求连接好电路后,电表的位置不移动就能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其中,部分已画好)B.根据所画的电路图,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电路(没有选用的器材就不要连接。
其中,部分导线已连好)C.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D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 (用实验步骤和题中的相关字母表示)①0.02A;0.015②A:省略;B:省略;C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U1;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观察电压表的示数U2;D.Rx=212100U U U ∙Ω-3.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外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下列甲、乙、丙、四个电路图。
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与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请同学们翻开书,书上已给出了电路图,我们用给定的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板书: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2.板画电路图,边画边问,学生齐答。
板书:实验原理:欧姆定律3.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4.引导大家考虑如何选择电表的量程?5.我们做实验还应有实验步骤,记录表格以及结论。
板书:量程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结论:?这几个问题都要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之前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实验中请注意把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同时思考实验中需注意什么问题?(三)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和论证1.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他们的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今后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老师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测量出小灯泡的电阻吗?需要哪些器材?3、你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吗?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要与被测用电器_______;(2)电流要从__________流入,从_______________流出;(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4)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要与被测用电器_______;(2)电流要从__________流入,从_______________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_______;(二)测量小灯炮的电阻一、设计实验1、实验的原理师: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生:欧姆定律,R=U/I2、实验器材师:实验需要哪些器材?生: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学生可能忽略滑动变阻器,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滑动阻器的作用:选用这些器材可以测量几组电流、电压值?这样测量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改进?)3、电路图师:你能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学生作图,板演,师生共同点评。
4、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吗?动手试一下。
学生合作设计表格,板演,师生点评,学生小组内交流二、进行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1)开关要处于状态,(2)实验前要将滑片P移动至,这样做的目的是;(3)怎样选择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学生分组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和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错误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从正常工作电压逐次降低,记下电压值并同时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分别填入表格。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课前回顾:.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导体的、、有关。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推导公式有、。
课堂部分:导入:播放视频(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连接了一个最基本的电路: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
闭合开关,灯泡亮了。
画外音提出问题:小灯泡的电流是多少?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时多少?学生完成电压电流的正确测量。
画外音追问: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小明一脸茫然的说:“老师没有教测电阻的工具呀?”)师:小明遇到了个小难题,你能帮帮他吗?学生: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利用R=U/I算出电阻。
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部分:实验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师: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一个小灯泡,你能用提供的器材测出灯泡的电阻吗?生:能演示实验:小灯泡电压过大,灯泡坏。
可见实验时,电压不能过大。
我们所用灯泡的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2.5v,如果电压加到正常电压的1.2倍,灯泡就有可能烧坏。
学生计算所加的最大电压,最大不超过3v。
师:接下来,小组同学快完成实验一的设计,并进行实验。
屏幕展示实验要求:1、小组内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2、电路一旦出现故障,尽量自己解决。
3、对出现的故障及实验中产生的疑问做好记录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记住哪个小组用了滑动变阻器。
学生展示测量结果,投影展示。
师:我们所测的小灯泡的规格都是一样的,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测量结果。
面对这样的结果,大家是否有什么疑问呢?生:为什么不同组的灯泡的电阻有明显的差异?小组讨论原因学生发表意见:1、电压、电流的改变造成电阻的改变2、误差或者是错误3、灯泡的亮度改变造成的前两个观点一一否定,到底猜想3是否正确呢?实验研究。
实验二:测量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师:那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学生简述实验步骤师:面对你眼前的电路,应该如何改变亮度?生阐述方法:1、利用滑动变阻器。
2、改变电源电压。
对于这两种方法,学生展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得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亮度是最方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案
课时目标: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前预习:
前面我们学过关于电学的三个物理量分别是电压、电流、电阻。
同学们请想法如何测出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知道什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教与学过程:
(一)创境激学
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时,如右图明明同学把
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甲与一个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乙串
联起来,发现小灯泡甲比乙要亮,这两个灯泡谁的电阻大一些呢?你
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智能生成
学习任务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 ,用电流表测出,用电压表测出,就可以间接的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2)画出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我们是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即:实验的原理:
(4)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器材是否和我们电路上需要的相符,再观察一下小灯泡的铭牌。
想一想:①电表的量程如何选?
②、实验的步骤?
③、记录表格?
④、结论?
2.实验探究
做一做:(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把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2)实验总结:灯丝的电阻随的升高而。
3.教师点拨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在实验中注意三次电压值没有固定的顺序,但当实际电压大于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要及时断开开关,以免烧坏钨丝。
学习任务二: 实验过程的反思
想一想:
1、量程的选择:选择的什么样的量程?依据是 ; 电压表 : 电流表 ;
强调:只要不超过小灯泡标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就行。
2、实验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 (1)开关 ,连接电路
(2)滑动变阻器 ;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然后读取并记录 ; 3、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时候电压表和电流表要考虑什么问题? 4、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 交流讨论
1、我们看自己表格中实验数据,再结合其他同学的发现了什么问题,是否相同? 电压减小,电阻 ;电阻随电压的增大 ;看自己做的数据是不是这样?
2、原因是什么?结合我们做的实验数据和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思考这个问题。
可能与 ;
3、结论: ,电阻增大 教师点拨
按照常规侧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在这里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数据的话,是不妥的。
应确定一个量不变如电压
巩固提升
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滑动变阻器向上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2.如图2是测量小灯泡(2.5V 0.3A )电阻的电路, (1)请你把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正确实验电路图。
(3
)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
A ,电压表的读数是 V ,则电阻Rx = Ω。
3、明明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V ,已经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
(1)同组的同学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来。
(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A ”或“B ”),目的是为
图1
图2
了保护电路。
(3)正确连接实物图后,合上开关S ,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读数为零,但电压表读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4)明明利用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格帮小明补上。
(5)明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
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6)明明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他的做法对吗? ,其原因是: 。
总结梳理、方法归纳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怎样测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习了进行实验的基本步骤,体验了测电阻的过程,同时学会了试验过程的反思来进一步获取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对结论的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新的问题: 1、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2、不同温度下电阻下求平均值不妥
3、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
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主要知识、技能、方法、感悟等)?还有哪些疑惑?
图3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成功的做法有哪些?颇感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改进措施有哪些?
课后拓展探究:
利用我们课下的时间去研究一些其它的问题如电流表内接,数据会有什么变化,如图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所示的两种接法,若电压表的电阻不Array是很大,电流表的电阻不是很小,你认为图中电阻测
量值比真实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