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出入院标准
心血管内科出入院标准规范

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标准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 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不稳定的心绞痛出院标准1标准住院日为7-10天2.生命体征平稳。
3.血流动力学稳定。
4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5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入院标准1,其性质与部位于心绞痛相似,但常于休息或睡眠中发生2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3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4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5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6心界可轻到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7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8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4d恢复正常。
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
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9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出院标准1 1周下床活动,2周在走廊内活动,3周出院,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与住院时间2无明显的心律失常3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4坏死的心肌经溶栓治疗24小时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5复查心肌酶谱无特异性改变病毒性心肌炎的入院标准、1,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史。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中华医学会2022年10月目录第一部分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 (1)第二部分心律失常疾病 (5)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6)三、心房颤动 (7)四、室性心动过速 (8)五、房室传导阻滞 (10)第三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一、急性冠脉综合征 (12)二、稳定型心绞痛 (15)第四部分高血压 (18)一、2、3级高血压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18)二、高血压危象 (19)三、恶性高血压(急进性高血压) (20)四、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21)第五部分心肌疾病 (25)一、扩张型心肌病 (25)二、肥厚型心肌病 (26)第六部分先天性心血管病 (31)一、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31)二、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32)三、心房间隔缺损 (33)四、心室间隔缺损 (34)五、动脉导管未闭 (35)六、主动脉窦瘤破裂 (36)七、法洛四联症 (37)八、艾森曼格综合征 (38)(一)心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有右向左分流。
(38)(二)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有右向左分流。
(39)(三)心房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有右向左分流。
(40)第七部分瓣膜疾病 (42)一、二尖瓣狭窄 (42)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43)三、主动脉瓣狭窄 (44)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5)五、三尖瓣反流 (46)第八部分心包疾病 (48)一、急性心包炎 (48)二、缩窄性心包炎 (49)第九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 (52)感染性心内膜炎 (52)第十部分主动脉疾病 (56)本文中入院标准主要适用于有能力收治该病种患者的三级医院;转诊原则主要用于指导三级医院将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且未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可转入下一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经医疗机构治疗后,病情稳定且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疗机构根据出院标准安排患者出院。
第一部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ICD-10】I50.900【诊断标准】(一)症状。
医院病人入、出ICU标准

病人入、出ICU标准
一、入ICU标准:
1、肝衰竭需行人工肝治疗的病人,于治疗前24h进入ICU,至人工肝治疗结束并拔管后24h转出ICU。
2、需进行紧急抢救的重症病人:
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往往危及病人生命,需迅速有效地抢救和治疗。
1)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①低血容量性(出血性)休克。
②心原性休克。
③感染性休克。
④过敏性休克。
2)单个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
①急性心衰。
②急性呼吸衰竭。
③急性中枢衰竭。
④应激性溃疡。
⑤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肝衰竭和肝硬化病人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3、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符合第二条内容中任何一条即送往ICU。
4、患者及家属要求入住ICU,经ICU医生会诊后如病情需要,可转入ICU。
二、ICU收治非适应症
1、脑死亡病人。
2、急性传染病。
3、无急性恶化的慢性病人。
4、恶性肿瘤晚期。
5、老龄自然死亡过程。
6、其他救治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治疗的病人。
三、出ICU标准:
1、肝衰竭需行人工肝治疗的病人,于人工肝治疗结束并拔管后24h转出ICU。
2、病情基本稳定,无需生命支持的病人;
3、气管切开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进行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内科疾病入院指征

内科疾病入院指征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结核性胸膜炎,且病情严重或伴有胸腔积液者可入院治疗。
二、心血管内科1、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且有心绞痛、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学升高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2、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心力衰竭,且有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湿啰音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3、心律失常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心律失常,且有心悸、胸闷、晕厥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4、高血压危象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高血压危象,且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5、心包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心包炎,且有胸痛、心悸、气促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6、心肌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心肌炎,且有胸痛、心悸、气促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7、心脏瓣膜病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心脏瓣膜病,且有心悸、气促、水肿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三、消化内科1、急性胃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胃炎,且有严重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2、急性胰腺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胰腺炎,且有剧烈腹痛、呕吐、发热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3、急性肠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肠炎,且有严重腹泻、腹痛、呕吐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4、肝炎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肝炎,且有黄疸、恶心、食欲不振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5、肝硬化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肝硬化,且有腹水、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6、胆道疾病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胆道疾病,且有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四、血液内科1、急性白血病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白血病,且有发热、贫血、出血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有发热、贫血、出血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3、急性髓性白血病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髓性白血病,且有发热、贫血、出血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4、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指征:疑诊或确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且有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者应及时入院治疗。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肌疾病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肌疾病一、扩张型心肌病[ICD-IO]142.000【诊断标准】(一)症状。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常感乏力。
(二)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cm(女性)和LVEDd>5.5cm(男性)(或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SD+5%),心室壁搏动幅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45%(Simpsons法),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25%o(三)心脏磁共振及延迟强化。
提示心肌纤维化。
(四)发病时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肌病。
【入院标准】(一)出现胸闷、喘气、双下肢水肿等心衰失代偿的表现,且预计门诊调整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
(二)首次发现心脏扩大,需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者。
(三)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栓栓塞事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者。
(四)强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需行CRT/CRT-D/ICD植入或者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转诊原则】(一)上转原则。
1.需要进一步寻找心脏扩大病因但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时。
2.经基层医院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症状,或者需行CRT∕CRT∙D∕ICD∕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或者心脏移植的患者。
3・合并功能性瓣膜功能障碍,要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
4.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需要房间隔造瘦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5,顽固性心衰需要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等。
(二)下转原则。
经强化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尚需进一步住院治疗相关并发症或者合并症。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十分重要。
这些标准和原则对于医生诊断、治疗和转诊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主题。
1. 常见病种在医学实践中,常见病种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道感染等。
针对不同的病种,入出院的参考标准和转诊的指导原则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些常见病种进行深入探讨。
2. 入出院参考标准针对心脏病患者,入院的参考标准主要包括心脏酶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面,以便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
而出院时的参考标准则包括心肌酶谱的监测、胸部X光片等,用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的参考标准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
而出院时的参考标准则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家中能够有效管理糖尿病。
3. 转诊指导原则针对高血压患者,转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血压控制、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面,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也需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心血管科或内分泌科。
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转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支持疗法、症状缓解等方面,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也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转诊至呼吸内科或感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医生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总结回顾: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对于医生诊断、治疗和转诊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主题,并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转诊原则,以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律失常疾病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律失常疾病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CD-IO]147.100x004【诊断标准】(一)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烦躁、紧张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呈突发突止特征。
少数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二)心电图。
快而规则QRS波群,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患者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呈现宽大畸形。
QRS波频率通常在150bpm-250bpm,P波呈逆行性,常埋藏在QRS波群中或QRS波终末部。
【入院标准】(一)基础疾病重,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紊乱者。
(二)拟行介入诊疗和手术治疗者。
(三)院外或门诊无法转律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
【转诊原则】符合介入诊疗和手术适应证但所在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手术者,或心动过速经治疗不能终止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可转上一级医疗机构。
【出院标准】(一)心动过速终止。
(二)手术后病情稳定。
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ICD-IO]147.100x005【诊断标准】(一)症状。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常突发突止,多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烦躁、紧张等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甚至休克等症状。
(二)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见预激波,也可正常(隐匿性旁路)。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多见,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患者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呈现宽大畸形。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经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QRS波宽大畸形呈完全性预激波形。
QRS波频率通常在150bpm∙250bpm,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后,常位于R-R间期的前半部分。
【入院标准】(一)基础疾病重,伴或不伴血流动力学紊乱者。
(二)拟行介入诊疗和手术治疗者。
(Ξ)院外或门诊无法转律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
【转诊原则】符合介入诊疗和手术适应证但所在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手术者,或心动过速经治疗不能终止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可转上一级医疗机构。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

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在医疗领域中,对于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标准和原则的制定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以下将对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以及转诊指导原则进行深入探讨。
一、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1. 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血压持续性偏高、合并症且需要特殊治疗、血压突然急剧升高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血压稳定、病情缓解、具备居家监测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明显不稳定、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合并严重感染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血糖稳定、病情缓解、能够进行日常自我管理。
3.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入院标准主要包括: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升高等。
出院标准则包括:症状缓解、心电图正常、心功能稳定。
二、转诊指导原则1. 转诊到专科医师:一般情况下,常见病种的治疗可以由基层医生负责。
然而,在疑难复杂的情况下,应主动转诊到专科医师。
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有器质性损害或伴发其他疾病的,应及时转诊到心内科。
2. 转诊到高级医疗机构:对于一些疑难重症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提供最优的治疗手段和设备。
转诊到高级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重度糖尿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的患者,应转诊到综合医院的内分泌科。
3. 转诊的时机:在做出转诊决策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来判断转诊的时机。
对于冠心病患者,如病情不稳定,症状明显加重,应及时转诊至心内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准确判断患者就诊的时机以及决定是否转诊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层医生在面对常见病种时应熟悉相关标准和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
个人观点和理解:常见病种的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合理的入出院标准可以保证患者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医疗资源和治疗手段,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标准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 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不稳定的心绞痛出院标准
1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2.生命体征平稳。
3.血流动力学稳定。
4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5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入院标准
1,其性质与部位于心绞痛相似,但常于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2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3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
4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
6心界可轻到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
7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8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4d恢复正常。
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
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9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出院标准
1 1周下床活动,2周在走廊内活动,3周出院,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与住院时间
2无明显的心律失常
3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
4坏死的心肌经溶栓治疗24小时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5复查心肌酶谱无特异性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的入院标准、
1,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史。
2感染后1~3周内或与发病同时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或)心电图异常而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出现心电图改变者:
3. 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阳性结果,由于柯萨奇B病毒最为常见,通常检测此组病毒的中和抗体,在起病早期和2~4周各取血标本一次,如二次抗体效价示4倍上升或其中一次≥1∶640,可作为近期感染该病毒的依据。
4.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
及异常Q波。
5.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
2不发生任何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3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恢复正常;
4能参加同龄人的正常活动。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病史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1)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心慌、胸闷、头晕;(2)心尖部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率、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3)严重者可见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症等。
2、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结果:(1)心电图: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包括阵发性室速在内的各种心率失常;二个以上st段水平下移或下斜型0.5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2)病程中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定量)、CK-MB明显增高;(3)病原学检测:病毒特异性IgM≥1:320,组织活检病毒和病毒抗体检测基因受限;(4)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1、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1)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消失;(2)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扩大体征;(3)在感冒或劳累后无症状和无原有体征的复发。
2、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结果:(1)原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消失,或仅有偶发室上性期前收缩;(2)超声心动图未显示心脏异常。
二尖瓣狭窄的入院诊断标准
1 约半数患者有链球菌感染及急性风湿热病史。
2.自觉劳力性心悸、气短或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颧部与口唇轻度紫绀,
重者有肝大、腹水、浮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3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收缩期抬举样冲动,心尖搏动点略向左移。
4 心尖部有舒张期震颤,可扪及心尖部撞击感,及胸骨左缘处的收缩期抬举冲动。
5.心尖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及隆隆样或雷鸣样舒张中晚期杂音,范围局限;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沿胸骨左下缘或心尖可听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若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可在胸骨左缘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
6根据X线检查、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或右心导管一般即可确诊。
二尖瓣狭窄的出院标准
1窦性心律,无体循环栓塞史;
2成功的扩张术可以使患者心功能维持2~10年左右而不需其他特殊治疗
3 PBMV术施行多次,使换瓣时间大大推迟,甚至终身不需换瓣
4不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瓣膜病变
5二尖瓣口面积》2.0cm2
6心功能恢复为NYHA I级。
心衰的入院和出院标准
右心衰入院标准
1上腹胀满: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2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的明显征象。
3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者可波及全身,多
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4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5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6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右心衰出院标准
1胃肠道症状消失
2水肿消失
3无紫绀
4心功能恢复1级
左心衰入院标准:
∙1呼吸困难:左心衰最常见症状。
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因肺部瘀血、肺活量减低引起。
病人常在
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咳嗽频繁。
∙2咳嗽、咳痰、咯血: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若支气管粘膜下扩张的
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其它:可有心脏扩大、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
∙左心衰出院标准
∙1劳力性呼吸困难不发作
∙2咳嗽、咳痰、咯血停止3心功能恢复1级
∙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原有或新查出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以上,经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进行性加重者。
急性心力衰竭应急诊入院。
∙2、主要临床症状
∙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包括夜间阵发性及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性泡沫痰,纳差,恶心,上腹胀痛,尿少、水肿。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紫绀,气促,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腹水,两肺湿鸣、干鸣;心率增快或节律不齐,有时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下肢水肿。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周围血象正常或增高。
可有肝肾功能异常。
胸部X线检查心影扩大,有肺淤血、急性肺水肿征象或并肺部感染。
心电图有心肌供血不足,各种心律失常。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 1、一般情况
∙精神转佳,生活大部分能自理。
∙2、症状和体征
∙平路缓步行走无胸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及上腹胀痛消失。
浮肿消退,紫绀消失,颈静脉怒张消退,胸腹水及下肢水肿消失,肝脏缩小,两肺干湿鸣消失。
活动状态下心率≤90次/分,心律失常纠正或好转。
∙3、辅助检查结果
∙胸部X线检查肺淤血、肺水肿、肺部感染消失。
周围血象正常,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肌酐恢复正常。
∙
∙高血压病Ⅲ级
∙
∙【临床入院判定标准】
∙1、主要病史及必要的门诊治疗经过
∙在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测定血压≥160~179/100~109mmHg,伴有头痛,头昏,门诊治疗效果不佳或仍有增高或并发心脑肾脏器损害;血压≥180/110mmHg。
∙2、主要临床症状
∙头痛、头昏、烦躁、眩晕;胸闷心慌,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及高血压危象表现。
∙3、体格检查与主要阳性体征
∙收缩血压≥180或舒张血压≥110mmHg;心脏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眼底视网膜病变≥3级;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及危象特征。
∙4、必备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血脂、血糖升高或正常、心电图提示左心肥厚及/劳损,或心律失常。
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或有肺水肿征象。
∙【临床出院判定标准】
∙ 1、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
∙症状消失,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在治疗情况下观察1周以上血压稳定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心功能恢复至2级。
∙2、辅助检查结果
∙眼底渗出、乳头水肿消失,出血吸收或好转。
尿蛋白转阴或微量,血清尿素氮、肌酐恢复正常。
X线检查心脏缩小或无变化,有心律失常者心律失常纠正或好转。
血糖高者恢复正常,血脂可恢复正常或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