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硬密封活接头在医用气体管路中应用
医疗气体管道工程施工方法

医疗气体管道工程施工方法1.1医疗气体管道系统特点及施工流程通常医用气体管道包括:氧气管道、吸引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
医用气体由楼外的三气机房引入。
管道安装专业性强,合理组织材料进场、严格工序控制及施工作业流程至关重要。
管道安装总体遵循:“先主管、后立管;先干管、后支管”的施工顺序,由下至上、由里及外分系统进行;管道打架原则遵循:支管让干管、管径小者让管径大者。
三种气体管道的水平间距如下表:施工流程:预留预埋→管道脱脂及安装→设备及部件安装→管道防腐保温→管道试验→设备电源及控制线路接送单机运行→系统吹扫→系统调整及调试1.2医疗气体管道系统预留预埋⑴预留孔洞本工程在前期施工阶段应积极配合土建,及时准确进行预埋、预留,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施工前熟悉图纸,列出配合清单,标出配合部位,并预制好预埋件、套管。
土建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跟踪配合,待土建施工到预留孔洞部位时,立即按施工图中给定的穿管坐标和标高,在模板上作出标记。
在土建扎钢筋时,将事先做好的模具中心对准标记进行模具的固定安装,并考虑方便拆除临时模具。
当遇有较大的孔洞、模具与多根钢筋相碰时,与土建技术人员协商,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安装固定。
对砌筑墙上的预留孔洞,派人同土建密切配合,随时检查洞口尺寸,预留出所要求的空隙量。
⑵套管安装管道穿钢筋混凝土水池(水箱)壁及底板、顶板、人防防护墙以及在防护区内穿顶板处均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防水套管。
防水套管做法详见S312IV型及II型,其它隔墙、楼板及梁上预留普通钢制套管。
穿楼板套管长度=楼板厚度+底板抹灰厚度+地面抹灰及装饰厚度+20mm;穿墙套管长度=墙厚+墙两面抹灰厚度。
用大钢模施工的混凝土墙上套管两端与墙面平齐。
套管断面平齐,除掉毛刺,管身除锈,管内壁防腐。
套管按其方位和标高用螺纹钢筋加强固定,安装好后管内填塞袋装泡沫及编织物,以防混凝土进入套管内部堵塞套管。
安装后要仔细核对,在土建浇混凝土时,专人看护,避免移位和歪斜。
医用气体管道焊接注意事项

气体管道焊接注意事项
1、所有不锈钢管和铜管道在焊接前必须用圆锉仔细清理毛刺;
2、除过脱脂铜管,所有管道必须用四氯化碳进行脱脂清洗两次。
将四氯化碳用矿泉水
瓶灌入管中,两端封堵后摇晃数分钟,再将四氯化碳倒出沉淀,用卫生纸将沉淀后的四氯化碳表面油污粘除后可以反复使用。
但第二次清洗管道必须用新的四氯化碳,反复使用的四氯化碳只适宜用在首次清洗上;脱脂清洗过的管口用报纸包裹,再用胶带固定报纸,备用;
3、不锈钢-不锈钢的焊接:用不锈钢焊丝(304不锈钢1.5~2.0),钨极氩弧焊接;
4、不锈钢-铜管的焊接:不锈钢去毛刺、去除管口氧化层,乙炔用中焰(不锈钢不可发
红),黄铜焊条(圆2.0-3.0)加硼砂,使不锈钢焊口镀铜,然后用扁红铜焊条与铜管焊接;
5、铜管-铜管的焊接:脱脂后的铜管,焊口粘铜焊粉,用扁红铜焊条焊接;
6、一段焊接完成后清理焊缝毛刺,用压缩空气加压空吹,保证管内无杂物;
设备及材料清单
1。
医用气体管道采用铜管与不锈钢管的技术经济分析文档

医用气体管道采用铜管与不锈钢管的技术经济分析文档技术经济分析:医用气体管道采用铜管与不锈钢管摘要:本文对医用气体管道采用铜管与不锈钢管的技术和经济优劣进行了详细分析。
首先,本文分别介绍了铜管和不锈钢管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并评估了它们在医用气体管道应用中的可行性。
然后,基于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本文对铜管和不锈钢管的技术性能、可靠性、耐久性、成本和污染风险进行了比较。
最后,根据综合评价,提出了选择合适材料的建议。
关键词:医用气体管道、铜管、不锈钢管、技术经济分析1.引言医用气体管道是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设施,用于输送氧气、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等医疗气体。
在设计和建设医用气体管道时,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铜管和不锈钢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两种材料。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种材料的技术和经济进行分析,以指导医用气体管道的选择。
2.材料特性和应用范围2.1铜管铜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可塑性,不易被腐蚀和氧化。
它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供水、供暖、燃气管道等领域。
在医疗行业,铜管主要用于输送高纯度的医用气体。
2.2不锈钢管不锈钢管是一种具有抗腐蚀性能的管材,具有良好的强度、耐高温性和抗菌性能。
不锈钢管在食品、制药和化工行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医疗行业,不锈钢管主要用于输送氧气和其他医用气体。
3.技术评估3.1技术性能铜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更好地保持医用气体的稳定温度。
不锈钢管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抗压能力,在长距离输送时较为稳定。
3.2可靠性铜管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较好的性能。
不锈钢管的抗腐蚀性能更强,能够减少管道因为气体污染而受损的风险。
3.3耐久性铜管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使用20-30年。
不锈钢管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使用30-50年。
4.经济评估4.1成本铜管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安装和维护难度较高,导致总成本相对较高。
不锈钢管的材料成本较高,但由于其安装和维护相对较简单,总成本相对较低。
医用气体管道专业施工方案

病房终端设施1.1病房设备带铝合金设备带,截面尺寸为:195mm×60mm×1.5mm,表面采用喷塑处理。
结构为三腔体,即强、弱电、气体管道分道敷设;强、弱电采用穿PVC软导管方式敷设。
安装牢固、整体性强、外形美观、表面坚固耐腐蚀、耐擦划、色彩可选。
1.2气体终端快速拔插式自密封气体终端(气体终端自带维修阀),气体终端均采用铜合金材质,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最新相关标准要求。
各气体终端之间不具有互换性,不同的定位销使各种用气设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插错,从而保证使用的绝对安全;终端与管道之间采用航空低压球形接头螺纹连接。
气体终端使用时插拔快捷、灵活、可靠。
1.3床头照明装置设备带下侧腔内嵌入式安装LED床头灯组件,含LED灯管、灯罩及灯座组成。
LED 灯管具有照度高、耗电低、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1.4电源插座、灯开关电源插座采用符合国标要求的250V 10A三位八孔电源插座、灯开关采用符合国标要求的250V 10A单联单控灯开关。
1.5终端检修阀病房设备带上嵌入式安装有氧气检修阀1个,以便于每间病房内氧气终端、压缩空气终端的单独检修。
1.6漏电保护器在每条设备带上设漏电保护开关1个。
其主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保护。
同时,还可用来防止由于设备绝缘损坏、产生接地故障电流而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
漏电保护开关的派生产品还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可有效地防止烧坏用电设备,同时,提供触电、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开关具有体积小、分断高、动作可靠及抗振性好等特点。
漏电保护开关额定电流为16A。
施工组织设计1.7施工进度计划我方将安全、高效地组织施工,确保在大楼整体施工周期内完成大楼医用气体工程安装任务。
1.8质量目标、工期目标、现场管理目标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工期目标:按合同工期完成全部建设施工任务。
现场管理目标: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不发生火灾。
1.9劳动力计划工程总体劳动力的配置由公司总部统一安排的项目组依据工程进度情况调度,一旦甲方要求抢工期而需要加大人员及机具投入,我公司强大的人、财力储备将保证不会影响最后的总工期。
医用气体管道安装技术方案

医用气体管道安装技术方案1.管道安装工程1.1.管道工程重点和难点分析(1)医用气体管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是楼层走道水平管道的安装。
楼层走道为各专业管道施工的公共空间,种类繁多,有空调水管、空调风管、消防管、强弱电线槽等等,而可用于气体管道安装的空间很小,同时气焊过程中需保护焊和注意焊渣,还需要注意其他专业的管道的成品保护。
(2)医用供氧气体管道一般采用脱脂无缝紫铜管或无缝不锈钢管,管道安装前需经过脱脂处理,焊接手段主要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接,铜管主要采用氧气+乙炔焊接,不锈钢管可采用亚弧焊或普通电焊。
(3)医用中心吸引气体管道一般采用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管道安装前无需脱脂,镀锌钢管可采用丝扣连接或焊接,不锈钢管可采用亚弧焊或普通电焊。
2.管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1)总则1)项目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设计图纸,遵守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规定进行。
2)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成品或半成品,应由符合国家或部颁发的现行标准的技术质量鉴定文件或产品合格证。
3)施工中,应与建筑及其它相关专业工种密切配合,同时应做好质量检验评定,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4)管道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临时封存闭。
5)管道穿墙壁或楼板时,应设置保护套管,套管可以是PVC管或金属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壁厚度,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管道接驳口不得置于管道内部。
(2)支吊架制作与安装1)支吊架制作①支吊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及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②支架底板、工作面应平整;③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焊、电焊、裂纹等缺陷;④制作合格的支吊架方可进行防腐处理,并妥善保管。
2)支吊架安装①管道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吊架的固定和调整工作,支吊架位置应正确,安装要平整牢固,管子与支架接触良好。
②支吊架安装的间距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具体数据见下表。
(3)供氧管道脱脂处理1)一般要求①供氧管道及连接附件、阀门等安装前均应进行脱脂。
医用气体管道施工规范

医用气体管道施工规范篇一: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设计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设计概述:医疗气体管线供给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医院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医用氧气系统、负压吸引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笑气(N2O)、氮气系统及二氧化碳系统和中心工作站等。
通过医疗气体中心管道系统工程的合理设计,使医院能以较低的投资获得一个功效强大的供气系统,确保医院的医疗系统高效运行。
一、医用气体的基本种类及用途1.医用气体的基本种类为医用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N2O)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氧气主要用于一般病人吸氧,危急病人吸氧(呼吸机)及用于药物的雾化等;负压吸引主要吸痰、脓及血液之用;压缩空气用于口腔设备及作为呼吸机动力(混合气体用);氮气作为手术气动工具的动力;笑气(N2O)用作为手术时的麻醉气体。
二氧化碳气用于腹腔充气及试验室培养细菌。
二、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及中心工作站(气源)的设置医用气体管道系统是指医疗用的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笑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集中供给、排放和配管系统。
医用气体设置的区域为病房、手术室、监护病房(1CU)、抢救室、急诊、观察室、高压氧仓、妇科人流室、口腔科等医疗场所。
为保证医疗供气系统稳定、连续地供气,采用集中管理的中央配管系统设置中心工作站(包括供氧站、真空泵房、空压机站等),通过管道连接医院每个气体终端。
2.中心供氧系统2.1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由中心供氧站、管道、阀门及终端送氧插头等组成。
氧气气源集中在中心供氧站,气源氧气通过减压装置和管道输送到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供医疗使用。
2.2中心供氧站中心供氧站供氧方式有: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和液氧与气瓶组联合供氧及制氧机供氧。
氧气瓶组供氧由高压氧气瓶、汇流排、减压装置、管道及报警装置组成。
氧气瓶组供氧汇流排,必须设两组(或多组)交替供氧,采用自动或手动切换。
氧气瓶可由散装或箱式瓶组供给。
采用汇流排气瓶组时气瓶总数不得超过20瓶。
铜管硬密封活接头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应用

铜管硬密封活接头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对铜管硬密封连接活接头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对医用气体管路中的铜管硬密封活接头提出了更安全更可靠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硬密封;管路;医用气体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院的在建和扩建项目中,医用中心供气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医用气体管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所必备的装备,包括氧气、负压、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供应系统。
因为是医用气体所以供气系统管路比工业管路有着更高的要求,要禁油、脱脂处理,密封垫要抗氧化、无毒。
在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标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中要求,医用气体管材均应优先采用无缝铜管。
为了保证医用气体管路的可靠性,铜管路采用焊接连接,而在一些需要经常拆卸维修的地方要用到活接,一般的活接要使用密封材料,由于医用气体的高要求,密封材料有可能对气体造成污染或被气体氧化。
因此,焊接式铜管硬密封活接在医用气体管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焊接式铜管活接头的种类和名称对于操作工人和一般经销单位,焊接式铜管活接头的叫法有好多种,如球头连接、导管连接、焊接直通接头、套管连接、卡套连接、扩口式管接头、硬密封连接等等,这些叫法都不准确,如叫球头链接,往往说的不是管道连接用的起活接作用的连接,而是球面链接。
这种具有活接功能的连接按结构分有锥面接触的、锥面球面接触的、有端面(平面)接触的等;按密封形式分有带密封圈的,有不带密封圈的硬密封;按锥面的角度又可分为55度、60度、37度的等等。
它是用在焊接管路中,因此我们用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是焊接式铜管球头锥面硬密封活接头。
名称中应包括应用方式是焊接,连接结构是球头锥面,密封形式是硬密封,在管路中起的作用是活接。
二、参考的行业标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2890-97《37°导管连接件通用规范》,37°是指锥面开口夹角。
医气安装铜管规范

医气安装铜管规范
医气安装铜管规范
医气安装铜管规范
1、除设计真空压力低于27kPa的真空管道外,医用气体的管材均应采用无缝铜管或无缝不锈钢管。
2、输送医用气体用无缝铜管材料与规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YS/T650的有关规定。
3、医用气体系统用铜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GB/T11618.1的有关规定;不锈钢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的有关规定。
4、无缝不锈钢管、管件和医用气体低压软管洁净度应达到内表面碳的残留量不超过20mg/m²,并应无毒性残留;
5、无缝铜管、铜管件脱脂标准与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YS/T650的有关规定
6、所有压缩医用气体管材及附件均应严格进行脱脂;
7、铜管应在交货前完成脱脂清洗及惰性气体吹扫后封堵的工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管硬密封活接头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对铜管硬密封连接活接头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对医用气体管路中的铜管硬密封活接头提出了更安全更可靠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硬密封;管路;医用气体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院的在建和扩建项目中,医用中心供气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医用气体管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所必备的装备,包括氧气、负压、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供应系统。
因为是医用气体所以供气系统管路比工业管路有着更高的要求,要禁油、脱脂处理,密封垫要抗氧化、无毒。
在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标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中要求,医用气体管材均应优先采用无缝铜管。
为了保证医用气体管路的可靠性,铜管路采用焊接连接,而在一些需要经常拆卸维修的地方要用到活接,一般的活接要使用密封材料,由于医用气体的高要求,密封材料有可能对气体造成污染或被气体氧化。
因此,焊接式铜管硬密封活接在医用气体管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焊接式铜管活接头的种类和名称
对于操作工人和一般经销单位,焊接式铜管活接头的叫法有好多种,如球头连接、导管连接、焊接直通接头、套管连接、卡套连
接、扩口式管接头、硬密封连接等等,这些叫法都不准确,如叫球头链接,往往说的不是管道连接用的起活接作用的连接,而是球面链接。
这种具有活接功能的连接按结构分有锥面接触的、锥面球面接触的、有端面(平面)接触的等;按密封形式分有带密封圈的,有不带密封圈的硬密封;按锥面的角度又可分为55度、60度、37度的等等。
它是用在焊接管路中,因此我们用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是焊接式铜管球头锥面硬密封活接头。
名称中应包括应用方式是焊接,连接结构是球头锥面,密封形式是硬密封,在管路中起的作用是活接。
二、参考的行业标准: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2890-97《37°导管连接件通用规范》,37°是指锥面开口夹角。
连接件的结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应符合qj 2889.1~2889.17的规定,其中规定了尺寸规格系列。
以上的标准是针对航天工业的,而医用管路的压力一般不太高,有的企业制定了适合低压的企业标准。
三、焊接式铜管球头锥面硬密封活接头连接原理和特点
1.没有密封圈
采用硬密封,即金属和金属直接接触,靠着螺纹的压紧力紧密接触,能够满足医用气体管路对气体纯度要求高的特点。
2.球头锥面连接结构
理论上球面与锥面是线接触,接触应力大,由于铜管较软,在使用螺纹连接后局部产生微小弹性变形,使接触更加严密。
对于不锈钢材质,由于材质偏硬就不太适合这种连接。
3.可以反复使用
行业标准中规定漏率不大于1×10-4p·m3/s
4.产品用量较小,应用范围窄,生产厂家不多,有的企业还制定了适合低压管路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
5.锥面开口角度大小对接触应力有影响,夹角小则压力角小,即受力方向和接触法线方向的夹角小,在相同的螺栓压紧力作用下接触应力大。
反之锥面开口角度小,则在相同的螺栓压紧力作用下接触应力小。
四、焊接式铜管硬密封活接头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使用
1.球面连接在医用气体管路中的应用要求
在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50751-2012中规定,所有正压医用气体管路都采用专用于医用气体管路的铜管,符合ys650的要求。
而在医用气体管路系统中,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维修的方便就必须采用活链接,比如系统中的区域阀门连接,二级稳压箱的连接等
2.安装的时候要检查球头不圆度,球头加工质量不好可能造成漏气。
拧紧时不要拧得过紧,以不漏气为原则,以免造成接触表面严重的塑性变形。
在连接拧紧后应进行泄漏检查。
3.在实际使用中对于高压和较硬材质往往使用较小的锥面夹角
如37°,对于低压较软材质可以使用较大的锥面夹角如60°。
五、结论
1.球头锥面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耐压高、可靠性高,密封性好等特点。
2.铜材质比不锈钢材质好,因为铜比较软,可以产生微小的变形,容易密封。
3.由于没有密封材料给管路造成的副作用可大大提高使用寿命,能够保证医用气体的高纯度要求,避免了由于密封材料造成的管路故障。
4.能反复使用,不用更换,也不用专用工具,特別适合对于远距离工程的维修。
5.球头的加工精度如球头的不圆度对密封性能有影响。
6.不太适合大口径(超过25mm以上)的连接,对大口径的可以在球面上加硅胶o型圈,o型圈镶在球面的沟槽里。
7.球头锥面连接比扩口连接效果好,比较容易保证气密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gb/t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2]qj2890-97《37°导管连接件通用规范》
[3]ys/t 650-2007《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
作者简介:
邱省林(1959-),男,天津市,大学本科,现工作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开发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