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及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设计理念】《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了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参考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激趣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合作、探究的意识力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构建和谐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语学会写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我读我体会”学习卡姓名班级课题《》学习目标: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探究我能独立完成学习卡第二关的练习。
第二关:练习一:我知道小青虫去哪儿了——()→ 小青虫→ ()→()拓展练习:我还知道()也和蝴蝶一样是“不能藏”的昆虫。
【片段一】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从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
2、复习生字词语。
师:大白菜多可怜呀!咱们快去帮它捉虫吧!只要读准了这些虫子背上的词语,就能帮大白菜消灭一只虫子。
(学生摘掉白菜上的虫子形词卡上,带领全班读词卡。
)『小结:创设“给大白菜捉虫”的情境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举手想上台捉虫,在游戏中对生字词语也进行了有效复习和巩固。
』【片段二】过渡:同学们真能干,捉虫子又快又准。
可是还有好些条虫子呢?咦,你们瞧,那是谁?(生:母鸡和小鸡)它们来做什么呢?它们和小青虫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填写好手中的“我读我体会”学习关卡。
《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上).doc

《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上)-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从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
2 、大白菜多可怜呀!我们快去帮它捉虫吧!只要读对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就能帮大白菜消灭一条虫子了。
谁愿意带大家读?(小老师带读)3、真是群热心肠的孩子,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学习第三自然段(1)那么,除了我们,还有谁也来帮助大白菜捉虫呢?请看图——(2)指导学生看图回答,注意把话说完整。
(3)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怎样?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4)你们的想象真丰富,翻开书54页,看看课文第3段是怎样描写的?(5) 谁能读出鸡妈妈一家是怎样吃虫的?“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6)引导看图直观理解“大大小小”,仿说叠词(7)能吃到这么多的青虫,鸡妈妈一家心情怎样?谁读出他们的高兴劲儿。
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4自然段(1)吃着吃着,有只小黄鸡的小脑袋瓜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它在想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谁来当这只小黄鸡,告诉大家你在想些什么?(3)问:你为什么要逮一大批小青虫呢?评: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得意、贪吃、可爱、聪明)(4)读出你的感受来。
(5)小黄鸡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
(6)多可爱的小黄鸡呀,让我们来演一演吧,请大家大声地读第4自然段,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7)谁想演一演这只小黄鸡?指一名学生当小黄鸡,其他学生读旁白。
(8)还想演吗?我读旁白,你们来演小黄鸡。
师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8自然段过渡: 后来,小黄鸡吃到藏在篓子里的青虫了吗? 赶紧去读读课文的5——8自然段吧。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doc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随文识字,巩固识字方法。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指导朗读,感受青虫的多。
教学难点:了解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尤其是蝴蝶产卵,卵变青虫的过程,感受青虫的多。
教学准备:A.教师:字词卡片、教学PPTB.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田字格的字用。
,双横线的字用△), 画出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蝌蚪、青虫、春蚕的图片)可怜的小家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出示青蛙、蝴蝶、蛾子的图片)2、设疑激趣:咦,小青虫的妈妈怎么会是蝴蝶呢?小青虫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学完后大家就清楚了。
3、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用手书空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后,读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认几次。
2、检查生字词。
1)认读会写字。
A、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菜、产、孔的读音。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
2)学会认字。
A、指名认读。
B、去拼音读。
3)认读词语。
一堆堆一条条蝴蝶产卵渐渐滋味碰翻空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这些字词放入文中,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梳理文章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再读一读,看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关注“一堆堆”、“一条条”,与“一堆”“一条”作比较,“满身小孔”等,分男女生读,对比效果。
明确:产卵多、青虫多。
指名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3、“渐渐” 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它说句话吗?4、是啊,这么多小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谁来帮大白菜捉虫呢?青虫又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我们下次课再来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word文档资料

《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写“咬”和“呆”两个字。
2、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字形,观察并写好生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巩固生字词,写好“咬”和“呆”两个字。
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CAI课件词语卡小黄鸡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1、复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板书“卵”字)师:后来这些卵变成了——(板书“青虫”)师: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2、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瞧,大白菜上的青虫真多呀,快来帮大白菜捉捉虫子吧!(CAI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学习第三自然段(1)CAI出示插图2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图师: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师:再仔细看看图,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
你们知道鸡妈妈一家为什么这么高兴?快去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说原因)(2) CAI出示此段的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通过“大大小小”、“太多了”、“不停地”体会青虫多,读出鸡妈妈一家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有只小黄鸡可喜欢吃这些小青虫了,它吃了还想吃,这就是——(出示词语卡)“越吃越有滋味”。
师:你们有没有吃东西觉得越吃越有滋味的时候呀?指名说并带着体会读词(2)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脑瓜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师出示头饰)谁想来当这只可爱的小黄鸡?要想当这只小黄鸡,我们首先得了解它在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0《篓里的青虫》教案 (新版)鄂教版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0《篓里的青虫》教案(新版)鄂教版教材分析:《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篓中藏,怎么变蝴蝶长翅膀?带着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媒体,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课的生字词,看你们还认识它吗?(大屏幕出示词语图片)这大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呀!看,这么多青虫爬来了,都来吃大白菜多可怜呀!谁愿意帮助大白菜?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
(学生读词)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 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①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记得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
(请出做的最像的一个学生)②小黄鸡你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呀?)故事中的小黄鸡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出示大屏幕第8自然段)是呀,小青虫到哪去了?(预设: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看图切入,品读1-2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对的肯定,不对的或没看出来的教师鼓励: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2 、(图文对照学习1-2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生答:蝴蝶、青虫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
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自读自画。
指名说。
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
生自己识记生字。
指名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以图引文,看图学文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出了这幅图的内容。
2.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
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
3.呀,小白菜多可怜啊!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将你刚才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生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说。
生用自己的话说图的内容!二、巧妙贯穿,情景识字1.这些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可还是吃不完。
谁来当小黄鸡帮忙捉捉虫子啊?(课件出示一棵棵大白菜,上面有好些的虫子,每只虫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字词语。
篓子里的青虫详案

《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后的10个生字,并正确书写“批、该、呆”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学会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
(出示ppt课文插图:第一幅图)后来,这些卵变成了……师生齐说:一条条小青虫。
师:瞧,小青虫吃着菜叶,渐渐长大了,可这大白菜却被咬得——[边板书:卵、青虫]师生齐说:满身小孔。
师:那你们愿意帮帮大白菜,捉一捉这些害人的小青虫吗?生齐说:愿意师:你们愿意帮忙,大白菜可开心了!现在只要你们读准了这些虫子背上的词语,就可以帮助大白菜消灭一只虫子。
有信心吗?出示课件:小黄鸡一顿渐渐不停滋味一段碰翻蝴蝶呆住空壳生齐说:有师:真不错!我代表大白菜感谢你们,有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语言师:除了我们帮助大白菜,看,还有谁来了?(出示第二幅图:小黄鸡)生:鸡妈妈和小黄鸡师:他们又是怎样帮助大白菜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说:我读懂了:鸡妈妈带着小黄鸡来捉虫来了。
生说:我读懂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
师:这忙帮得可真带劲儿呢!为什么能够不停地吃?课件出示句子: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生:因为小青虫太多了。
师:哦,原来是虫太多了呀。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从哪写词语可以体会到的虫多?边读边用笔把这些词语做上记号。
生读书。
请生说。
生说:我从大大小小这个词体会到了虫多。
师:那你能读读这句吗?该生读句子。
师:嗯!大大小小的青虫可真不少。
还有那些词能体会到虫多呢?生:太多、不停地师: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句子。
师:这青虫也真是多啊!来我们全班齐读。
全班齐读。
师:这么多青虫,味道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就知道了。
最新整理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鄂教版教案.doc

篓里的青虫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学习第xxxx读题,全班齐读。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8)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8)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知道的?
2、学生质疑问难。
3、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篓子里的小青虫是哪儿来的?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句子。
(1)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2)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心想:“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
”
6、大声流利读1——4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思考:小青虫到哪里去了?
板书设计:
13、篓里的青虫卵——青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小青虫到哪儿去了?围绕问题学习5——8自然段,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句子。
2、讨论:小青虫到底到哪儿去了?谁来告诉小黄鸡。
3、蝴蝶的生长过程到底分为哪几步?找一找,说一说。
卵——青虫——蛹——蝴蝶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小青虫到哪儿去了?请你告诉小黄鸡。
4、《同步训练》13课。
5、预习14课。
板书设计: 13、篓里的青虫卵——青虫——蛹——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