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纪重阳节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小学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小学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重阳节的习俗一、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二、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三、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四、放纸鹞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
五、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六、饮菊酒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
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七、敬老爱老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小学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文字节日简介: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

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习惯性地聚在一起,尤其是老年人会倍感亲切和温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忙碌,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重阳节是什么,也没有时间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电子小报和手抄报的出现,为人们过节提供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方式。
在这个重阳节,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重阳节电子小报手抄报,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1.背景介绍我们应该先来一波背景介绍,来了解下重阳节的由来和历史。
重阳节实际上是一个祭祖的节日,说起来,和清明节、端午节一样,都是中国人重视祖先文化的一种表现。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最初的由来是由崇拜老人的传统节日演变而来的。
传说当年人们在庆祝这个节日时,会登高、赏菊、食菊花饼、饮菊花酒。
因为九这个数字象征长寿,所以到了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菊花、插茱萸、饮酒、赏秋景等,以祝福长寿、祈求平安。
2.电子小报的制作现在我们来制作这个重阳节电子小报啦。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制作软件,电脑和手机上都有许多小报制作软件可供选择,例如Adobe InDesign、Microsoft Publisher、Canva等。
这些软件都是比较易于上手的,即使你没有制作经验也能轻松应对。
接下来,我们来选择一些素材,包括图像和文字。
制作小报需要展示出足够的视觉效果,因此选择适合的图像非常重要。
在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图片,比如金色菊花、秋景、老人等等。
文字可以采用诗句、古文或现代语言,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或自己动手创作。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版面设计。
在进行版面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美观度和可读性,排版要清晰整齐,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复杂,保持简洁明了。
3.手抄报的制作除了电子版的小报,手抄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手抄报虽然比较传统,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有些被遗忘,但它仍然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可爱的形态。
它需要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但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
2015九九重阳节敬老手抄报

2015九九重阳节敬老手抄报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1.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2.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3.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4.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6.饮菊酒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
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吃什么?九九重阳节,马上就要来到了你准备了那些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日呢?重阳节吃什么呢?重阳节有很多已是习惯呢。
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一节日简介:重阳节有着超过2000年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民间有登高的风俗,因此也被称为“登高节”。
此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四大节日之一,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以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的风气。
2.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二名称释义:重阳节的名称来源于《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被称为重阳,也称重九。
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从很早就开始庆祝这个节日。
3.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三习俗活动:佩茱萸:茱萸被用来辟邪和求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已很普遍。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是节日的特色食品,寄托着人们对子女百事俱高的美好祝愿。
4.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四习俗活动:登高:重阳节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登高望远,享受清新空气,达到心旷神怡的效果。
赏菊: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赏菊赋诗已成为时尚,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坚强。
饮菊花酒:菊花酒被认为有养生功效,晋代以来就有在重阳节饮用菊花酒的传统。
5.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五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可以介绍一些现代的庆祝方式,如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等活动。
6.一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六重阳节诗句:1、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2、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huáng)菊为谁开。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4、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作》5、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杜甫《九日寄岑参》6、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最新重阳节成品小报手抄报模板2a4可编辑可打印

重阳要饮“菊花酒”。
九九 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重阳要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要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 阳花糕” 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 改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 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百善孝为先。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关爱老年人应当成为社会风气,让全社会普遍形成尊 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 尚。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 改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 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百善孝为先。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关爱老年人应当成为社会风气,让全社会普遍形成尊 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 尚。
重阳要饮“菊花酒”。
九九 与“久久“谐音,与“酒” 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重阳要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要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 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 “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传 统 节 日 班级姓名学校。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同时,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有“久久”长寿之意。
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2022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

2022小学生重阳节手抄报内容8张重阳节“明天就是重阳节了,平时老人们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明天我怎么表达心意呢?”我的心里盘算着,“游乐场?不行。
老人可不是小朋友。
去他们家庆祝?那也不行。
因为太普通了吧!吃早饭?对,有意义,老人又喜欢!就这么办!”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一起前往四海楼吃早饭。
到了早餐店,我赶紧找了位置,让大家坐下,然后跑去点餐。
只见菜单上的菜五花八门,有大肉包、小笼包、拉面、鲜肉小馄饨…。
我想起外公喜欢吃味浓、肉多的东西,便给他点了一个大蟹黄包。
又想起奶奶牙齿不是太好,便给她点了一碗豆腐脑。
外婆喜欢喝粥,特别是杂粮粥,便给外婆点了一碗红豆粥。
爸爸对小龙、生煎包情有独钟,便给爸爸点了一盘生煎。
给妈妈点了一笼蟹黄小笼包。
当然,我也给自己点了一碗桂花酒酿圆子。
一段时间过后,菜都上齐了。
我先端着两份大大的蟹黄包给了爷爷和外公,再将一份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给了奶奶,最后给了外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和一碗热乎乎的粥。
你看,大家吃得多开心啊。
外公狼吞虎咽,两三口就把一个包子吞了下去;外婆不紧不慢地细嚼慢咽,眯着眼睛,细细地品味;奶奶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兴致勃勃地一边吃,一边和爷爷谈话;爷爷仪态端庄,静静地在那边品味着那天宴似的佳肴。
看到一家人这样和睦,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比吃了蜜还甜,高兴地说:“要是大家觉得好,那下次咱们还来!”饭虽吃完了,但一家人那和睦的爱确难以忘却。
爱不仅在重阳,爱,更在每一天!重阳节1、我愿化作一片云,随你漂流到天涯海角,我愿变成一首歌,寂寞时在你耳边响起,我用心编写最真挚的祝福,在这重阳佳节里送给您,愿您越活越精彩!2、重阳佳节九月九,赠你菊花酒,祝你平安健康久;邀你爬山观秋景,登高转运好运久;与你同享蜜花糕,事业甜蜜快乐久;送你一方茱萸佩,趋吉迎祥幸福久。
3、重阳佳节九月九,美好祝福送不够。
生活甜蜜如美酒,爱情幸福到永久。
工作轻松常袖手,家庭和谐福常有。
诸事顺利烦恼走,一切如意喜临头。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一、重阳节的对联上联:年年重九胜春光下联:年年有度喜重阳上联:夏至酉逢三伏热下联:重阳戊遇一冬晴上联:黄菊绮风村酒熟下联:紫门临水稻花香上联:年高喜赏登高节下联:秋老还添不老春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下联:登高佳节倍思亲上联:登高喜度老年节下联:赏秋畅饮菊花酒上联:乌帽凌风,参军举止下联:白衣送酒,处士风流二、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一年纪重阳节手抄报
篇一: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一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二重阳节手抄
报图片三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四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一、关于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
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建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关于重阳节的起源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年龄》当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一年纪重阳节手抄报)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先人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
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使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
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羽士)寻求永生,收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
基础。
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节太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empirenews.page--]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骚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唐】赵嘏多少乡心入羽觞,野塘本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太重
阳【唐】朱庆馀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本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唐】朱湾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
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坐青峰近,当轩远树齐。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樊忱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
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
秋风词更远,窃捓挚翟铡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唐】白居易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四、关于重阳节的作文内容:重阳节爱老敬老时光转眼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不过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是帮着干点家务,除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甚么了。
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
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
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浪费的买
很多珍贵的东西历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经常
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末少,冷不冷?”这时候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
”心里还不住的抱怨奶奶太罗里吧嗦!经常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
“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
快听出趼子来了。
归根结柢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
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固然我们不可能
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篇二:20XX年九九重阳节手抄报资料素材
20XX年九九重阳节手抄报资料素材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
,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
阳爻为九。
”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
糕可消本文来自027ART范文网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
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