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沈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26分)积累运用1.(2分)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2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ù)暝.想(míng)哄.笑(hōng)叱咤.风云(chà)B、船舷.(x ián)一宿.(xiǔ)愧怍.(zuò)鳞次栉.比(zhì)C、吮.吸(yǔn)熟稔.(rěn)蓦.然(mò)无瑕.顾及(xiá)D、悲怆.(cāng)筵.席(yàn)玷.污(diàn)谈笑风声.(shēng)3.(2分)仿写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语言连贯)宽容,就像一缕和熙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
4.(2分)微型阅读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他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
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
新的社会,平等、让步的欲望和这叫做宽容的博爱的开始,相互的善意,给人以相称的权利,承认理智是最高的准则,取消偏见和成见,心灵的安详,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任选角度,赏析本段诗化的语言。
5.(8分)古诗文默写①花鸟有情:,恨别鸟惊心。
②豁达胸襟:,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0年中考 模拟试卷语文1

2010年 中 考 模 拟 试 卷语文试卷(一)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 二 三 四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1~6题 2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② 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⑤ 其恕乎!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2、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差(ch āi )使 寻觅(m ì) 懦弱(ru î) 随声附(f ù)合 B. 蹒(p án )跚 不屑(xi â) 热忱(ch ãn ) 惟妙惟肖(xi ào ) C. 阔绰(chu î) 魁(ku í)梧 粗犷(ku àn g ) 相形见拙(zhu ō) D. 酝酿(ni ān g ) 狼籍(j í) 襁(qi án g )褓 地大物博(b 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B.范进对胡屠户的教训唯唯连声....,表现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C.对班长周末组织春游的建议,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在今年的特大雪灾面前,党的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4分)① 课堂上,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黑板上,全神贯注地听讲。
2010年沈阳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10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0-6-28 8:30——11:00)*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栖.息(q ī) 倾泻.(xi â) 窥.视(ku ì) 官衔.(xi án ) B .震憾.(h àn ) 滑稽.(j ī) 轻蔑.(mi â) 琐屑.(xi â) C .阔绰.(chu ò) 胆怯.(qi â) 贿赂.(l ù) 吝.啬(l ìn ) D .惋.惜(w ǎn ) 忌讳.(hu ì) 酝酿.(ni àng ) 取缔.(t ì)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 。
人生如茶,有时 也是一种成全。
A .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B .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C .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D .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 。
, 。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A .④①②③B .④③①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4.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孟子是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B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C .《日出(节选)》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李石清展开的。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5分)1、C2、D3、C (A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此处取后一义项。
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D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与句意不符)4、①-⑤略⑥焉知非福5、(4分)(1)热门险种(门可罗雀与门庭如市、抢购食品保险。
)(2)主题: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6、答题要点:胡锦涛主席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
(4分。
答到第一方面得2分,答到第二方面得2分,两方面均答到得满分。
)第二部分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7、 B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9、对“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进行总结。
10、突出三峡山多山高的特点。
“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等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D12、外貌神态隔膜13、现实中的路(地上的路),人生之路14、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坚持奋斗,便无所谓无。
只要奋斗追求,路就会在脚下,希望会实现,新生活也会到来。
(意思对即可)(二)15、shèbù16、过渡段,承上启下。
17、在受约束时寻找自我解脱的办法,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使自由和不自由合理转化。
18、同意不同意皆可,关键是说明理由。
如:同意,真正的恐怖不一定要在监狱里,而在于自己关押自己,其恐怖心理才是真正的监狱。
或:不同意,敌人的残暴、摧残人性,把亲人朋友关进监狱,迫使人屈服才是最恐怖的。
三、名著推荐阅读(8分)19、《水浒传》施耐庵。
20、鲁智深;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两点即可)。
21、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本题略)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一)1、①沿着、顺着②偷袭2、先前标记的时候可以通过,现在水已经变化而增多了3、处理问题注意观察情况变化,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二)4、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乱之中家书的珍贵。
辽宁沈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上天种的花古草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201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范文

2010 年中考复习试题语文姓名考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题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坐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2009 株洲)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亵读憔悴顾名思意肃然起敬B.瓦砾制裁任劳任怨因地制宜C.挑衅祈祷根深蒂固吹毛求疵D.污秽荫庇人声鼎沸怡然自得2.(2009 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
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有秋的,更有冬的。
A.泼辣蕴蓄丰硕B.丰硕蕴蓄泼辣C.蕴蓄丰硕泼辣D.泼辣丰硕蕴蓄3.(2009 福州)下列各句中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B.故时有物外之.趣醉翁之.意不在酒C.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D.得道.者多助会天大雨,道.不通4.(2009 成都)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D.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5.(2009 北京)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2分)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B.“燕雀安之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司马迁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D.《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6.(2009 黄冈)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沈阳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沈阳卷)语文(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写作(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树要成材,需要园丁的修剪;玉要成器,需要工匠的打磨;青春,同样需要雕琢,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
请以“青春需要雕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商人请人们帮忙把陷在泥泞中的货车拖出来,并约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两个滑头混在人群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做出夸张的表情,但并不真正用力。
事后,两个滑头只分到很少一点钱。
他们去质问商人,商人说:“我没有注意你们的号子、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下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两个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而那些真正卖力气的人,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17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010年沈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网沈阳市大东区2009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九)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回到中国境内。
②欢腾的人群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拥抱和迎接圣火。
③在一片火红色的人海中,一名(神态自若、英姿飒爽、神清气爽)的香港青年高举“祥云”火炬,开始了圣火在中国境内的传递。
④8月24日,随着奥运圣火的缓缓熄灭,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落下维幕,中国人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兑.现了自己所有的诺言。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第④句中加点字“兑”字的读音: (1分)(2)选段第④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1分)(3) 第②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请从第③句所给的成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 , ; , , 。
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说、记、铭、表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 .雨果,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C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的初恋情人是冬妮娅,他的妻子是达雅。
4.走近名著。
(4分)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梁山好汉,形象鲜明。
鲁智深,绰号①“ ”(a .黑和尚b .花和尚c 胖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② (a.大闹野猪林 b.力伏众泼皮 c.怒打镇关西)。
林冲,绰号“豹子头”,③ (a .倒拔垂杨柳b.身陷高唐州c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④ (a .血溅鸳鸯楼b .手刃陆虞候c .智取中考网生展纲),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为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全卷书写(4分)二、完成下面1—8题(22分)1、给下面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我是你簇( )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 )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 )红的黎明;正在喷( )薄;——祖国啊!2、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①《孔乙己》②《乡愁》③《变色龙》④《威尼斯商人》3、仿写下面的句子。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拥有 ;拥有。
4、以“交通安全”为主题设计广告词,要求言简意赅。
5、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要表述出来,字数30字以内。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10000户居民所做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62. 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5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
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量是否感觉物有所值呢?在调查中,只有25%的居民给予肯定,另有48.5%给予否定,有26.5%认为无法判断。
6、下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有一冬天之夜,天降大雪,林中的豪猪冰冻不堪。
后来大家寻到一间破房,一齐进去。
起初,大家觉得寒冷,所以围作一团,大家分暖。
只因豪猪身上只只都有刺,一碰之后,大家不得不分开。
分开后,又觉得寒冷,又想聚拢分暖。
如此分后再合,合后再分,往返数次之后才找到一种适当的距离,既不相刺,又可稍微分暖,就此相安无事,一夜过去。
7、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回答问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词人用,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达了内心浓重的哀愁。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句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女词人战乱中的流离生活之苦。
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①,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②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9—12题(8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方:方七百里今齐地方千里B、易: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加:而山不加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D、虽:虽我之死小大之狱,虽不能察10、选出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之:甚矣,汝之不惠投诸渤海之尾B、以: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C、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何苦而不平D、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2、填写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念: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说明智叟不,愚公不。
四、阅读《谁把耳朵给了我》,完成13—18题(12分)。
谁把耳朵给了我乔黎明①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病房,在玛丽脸上蒙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她慢慢睁开眼睛,看到丈夫温柔的眼神。
带着初为人母的虚弱和喜悦,问:“咱们的孩子呢?”②丈夫把孩子抱过来。
玛丽挣扎着爬起来,万分小心地接过小婴儿,让他平稳地躺在臂弯里。
小家伙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张皱巴巴的小脸,眯缝着的小眼睛,粉嘟嘟的小鼻子,宛如天使。
玛丽慢慢把裹着婴儿的包裹解开,想把亲爱的宝贝看个仔细。
很快,一个小小的脑袋完全展现出来了。
她爱怜地抚摩着孩子的胎发,亲吻着孩子的脸蛋。
病房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只是,玛丽的丈夫悄悄地背过脸去。
③忽然,玛丽尖叫了一声,轻抚的手僵在半空中——她的孩子没有耳朵!④岁月飞逝,转眼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
孩子的听力完全不受影响,甚至还非常出色,只是他的容貌出生就毁了。
一天,他从学校回到家里,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满腹委屈地哭诉:“同学们叫我……畸形人!”⑤玛丽长长地叹息,可怜的孩子以后的生活就沉浸在永无休止的打击和失望之中。
⑥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上了中学。
他很聪明,在文学和音乐上显出非凡的天赋,其他才能也开始显山露水。
如果不是看起来有点恐怖的外形,他的生活应该非常精彩。
可是现在,他没有朋友,同学也因为惧怕而疏远他,他生活在孤寂忧郁之中。
⑦男孩十六岁那年,他的父母亲和家庭医生开了一个会。
⑧“难道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父亲问。
⑨“办法还是有的。
只要找到一双合适的耳朵,我就可以将其嫁接到孩子头上。
”医生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⑩于是,一场大搜索开始了,寻找一个愿意为命运如此悲惨的年轻人捐献耳朵的志愿者。
可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耳朵捐出来。
11一晃两年过去了。
母亲的短发留到肩膀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愿意捐献耳朵的人。
12父亲告诉儿子:“现在你终于可以进行手术了。
我们找到了一个愿意捐献耳朵的人。
但是,这个人要求身份保密!”13手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男孩看起来是那么英俊正常,仿佛他从来就没缺失过耳朵。
14男孩的人生路上再也没有绊脚石。
他的才能宛如鲜花怒放般得到释放;在舞台上表演优美的小提琴独奏;他进了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他有了心爱的女友;婚后不久,他甚至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15虽然事业家庭都非常成功,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
16“您一定要告诉我,”他问父亲,“到底是谁把自己的耳朵给了我?我想我现在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报答!”17“但是我不认为你有这个能力去报答,”父亲说,“我们当初的协议中规定你不能知道是谁,至少现在不能。
”父亲的守口如瓶使这个秘密保持了许多年,直到母亲逝世的那天。
18他和父亲站在母亲的棺木前。
缓慢地,温柔地,父亲展开双手,拢起了母亲鬓角浓密的棕红头发。
随着头发的逐渐上移,显露在孩子面前的竟然是:母亲没有耳朵!原来是母亲将自己的耳朵给了他!19他弯下腰,贴着母亲的面颊,嚎啕大哭:“为什么不早告诉我?”20“怕你产生心理负担。
你母亲说她很庆幸自己能有一头浓密的头发,”父亲低沉地叹息,“但没人会认为你母亲因此而减少了一丝一毫的美丽,不是吗?”21是的,真正的美丽不是表现在脸上,而是沉淀于心底;真正的爱不是大肆宣扬的告白,而是心甘情愿的奉献、默默无闻的牺牲。
13、本文题目有何作用?1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文中地母亲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从第2段中找出“溢满母爱”的词语,不少于四个。
16、本文暗示母亲将捐献耳朵的是哪一段?17、好文章在内容上吸引人,在章法上也独具匠心。
本文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技巧有:18、本文富含哲理的主旨句是什么?五、阅读《动物的生死友谊》,完成19—24题。
(12分)动物的生死友谊①动物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自然法则,强者和弱者之间似乎天生就是一种“水火不相容”的关系。
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之间居然也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②非洲蜜獾是一种孤独的动物,经常独来独往。
但是因为它喜食蜂蜜,和一种褐色小鸟——响蜜鸟结下了“甜蜜的友谊”。
一个找蜜,另一个挖蜜,然后共同享用。
在非洲,很多蜜蜂都选择在地上建巢。
当响蜜鸟发现蜂巢以后,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
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蜜獾就立即钻出洞来,在响蜜鸟的带领下向蜂巢跑去。
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蜜蜂奈何不了它。
很快蜜獾就把蜂巢挖开了,一股脑儿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全部吃掉,最后把空蜂房留给响蜜鸟。
而响蜜鸟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蜡。
在响蜜鸟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从而使机体能够吸收。
③然而,并非仅仅为了“嘴馋”的共同利益才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动物牵扯到一起。
④在中美洲有一种文鸟,这种小鸟会编织很复杂的巢,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吊在树枝上。
在热带,有猴类、野猫、蜥蜴、蛇等,它们都善于爬树,所以鸟类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很困难。
不过,那些凶恶的动物并不敢冒险爬进文鸟的“罐子”里,因为它常常把巢安置在黄蜂巢旁边,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保护着小鸟。
有趣的是,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邻居,而对侵犯小鸟的各种敌人却毫不留情。
⑤从昏黑的深海,到充满激流的岸边,到处都有寄居蟹。
寄居蟹可以栖息在任何腹足类的贝壳里。
如果没有空贝壳,寄居蟹就会发起进攻,把“主人”一块块地从“房子”里撕扯出来,自己移进去,然后它就用一只螯堵住贝壳的入口。
可是海洋中有些凶猛的动物并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
比如章鱼就不怕,章鱼用有力的“手腕”很容易“破门而入”,把寄居蟹从贝壳中拉出来。
为了防范“强盗”的进攻,寄居蟹备有一种特殊的武器,那就是寻找海底的“毒花”——海葵,并和海葵在一起生活。
海葵的毒性很大,一点儿海葵毒汁就可以毒死一只美洲虎。
海洋里的动物对海葵都尽量远远地避开,它们都害怕这些“毒花”。
但寄居蟹并不害怕,因为海葵可以成为它们的义务卫士。
⑥科学界已知有400多种寄居蟹,但它们与海葵的关系各不相同。
比如,真寄居蟹和疣海葵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如果把它们分开,疣海葵两三个月就会死掉,而真寄居蟹因为得不到疣海葵毒汁的保护,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贪婪的螃蟹或章鱼吃掉。
所以真寄居蟹往往把海葵放在“门槛”上——在接近贝壳入口的下面。
疣海葵的毛孔就好像是堡垒的枪眼一样,从那里可以飞射出毒“箭”,射伤那些侵犯真寄居蟹的敌人。
而疣海葵的嘴正好在真寄居蟹的后面,当蟹吃东西时,疣海葵也就随着一起就餐——用触手去抢被真寄居蟹扯碎的食物。
⑦动物之间友谊与合作的故事几乎是讲不完的,这些故事是那么动听、奇妙,其中的奥秘正等待着科学工作者去探索、去揭示。
19、浏览全文说明“友谊”的含义。
20、画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21、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自然段是:2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强者和弱者之间似乎就是一种“水火不相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