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招聘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

第七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定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分类1.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2.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表象具有可操作性,是通过旋转实验证明的。
在库泊等人的研究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的,有时是反写的。
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垂直时,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增加;当字母旋转180度时,反应时最长。
这说明,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操作,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
二、想象概述(一)想象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普通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发展的过程。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负责运动、说话和书写;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阅读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
大脑两半球功能呈现出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功能更强。
3、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他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感应器组成。
巴甫洛夫心理学学说: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特点: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四、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认为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意象、激情状态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研究任务应是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研究外显的行为,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心理学 第五章 表象和想象

2021/10/10
27
2.夸张
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 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 象。
2021/10/10
28
3.人格化 对客观事物赋予人 的形象和特征从而 产生新的形象。
2021/10/10
29
4.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 本质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2021/10/10
30
(五)想象与实践
2021/10/10
20
• 再造想象对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 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
• 第一,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因 为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创 造新形象的过程,所以只有正确地理解词 与图样所标志的意义,才能从语言描述和 符号标记中激发正确的想象。
5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知觉的形象较具体、鲜明、生动,而
表象则比较暗淡、模糊; (2)知觉的形象较稳定,表象则不稳定,
易变幻; (3)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则不完整。
2021/10/10
6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性: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
23
• B. 增加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一样都不能 脱离现实,都是在已有的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 新形象的过程。所以相关表象的量越丰富,质越 具体,创造出来的新形象也就越独特越生动。
• C. 积极思考 创造想象有赖于人们的积极思考,如 果没有积极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想象。
• D. 灵感 在创造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具有突发 性,这种现象常被称为灵感。灵感是艰苦劳动的 结果,强调灵感就等于在强调艰苦劳动。爱迪生 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 九的汗水”,当然灵感是可遇不可求的。
河南教师招聘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

河南教师招聘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一、表象的概念在心理学研究中,表象又称心象,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通俗一点说,就是当对象不在面前时,人们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称为表象。
表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就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包括听觉表象、视觉表象、运动表象……,可以说人类有多种感觉就有多少种表象,表象是多种多样。
而狭义的表现特指记忆表象。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在脑海里往往会唤起由视觉表现、听觉表象和气候表现所组成的一幅“枫桥夜泊”图。
表象是人脑活动的结果。
表象的产生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也与脑的深层结构有关(下丘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共同参与表象的形成。
20世纪初期、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只需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人的意识及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S——R)。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表象作为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一中现象,被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
20世纪中期以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表象在心理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
二、表象的分类表现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若按表象信息的感觉道到来源,也就是表象信息通过何种感官渠道获取的。
可把表象主要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视觉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出现具有视觉特征的形象,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信息。
例如当提到“苹果”这个概念时,人脑中会浮现出“红色的、圆圆的、拳头大小”的一种水果形象,这就是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是指头脑中浮现具有听觉特征的形象,如音高、音色、旋律、音响等。
例如提到“噪音”,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嘈杂、吵闹、毫无旋律”的一种声音形象,这就是听觉表现。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表象——第四章

第四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单选、多选】★★(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现象。
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
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
2.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
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3.可操作性。
表象在头脑中不是凝固不动的,是可以被智力操作的。
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分析、综合,可以放大、缩小,可以移植,也可以翻转。
正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想象才成为可能。
二、想像概述【单选、多选】★★★(一)想像的含义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二)想像的分类按照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又称随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像模型。
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
它的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2.心理旋转实验 - Shepard &Metzler 1971,
空间立体图形心理旋转实验
16
2.心理旋转实验 - Cooper & Shepard 1973
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形象和反形象字母“R” 要求被试判断字符是正向还是反向
17
18
实验结果
• 字符从垂直方向旋转的角度越大,判断需要的 时间就越长。
30
(二)有意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在 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 进行的想象。
• 画家画画 • 作家创造小说。 • 建筑师设计楼房
31
1. 再造性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 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 象的过程。
32
形成再造想象的条件
1.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词及实物标志的意义 不理解语言也就无法想象出由语言所表达的
各种对象的形象。 2.旧有表象的数量与性质
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
33
再造想象的意义
1.再造想象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 3.再造想象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
34
2. 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 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特点:独 立性、 首创性 、新颖 性
35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关系
1200
1000
800
600
RT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字母R旋转反应时
19
20
结果:反应时是旋转度的直线函数,随着旋转 度的增加,反应时也随之延长。这说明表象是 信息储存的基本形式之一;视觉表现的旋转加 工是物理旋转的类似物。 评价:有力地证明了表象是信息储存和加工的 一种形式,说明了表象的这种作用的不可替代 性,但并不能证明它是信息储存的唯一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错觉—概念: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观,思,知,言,想)
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4.言语和思维
比 较 与 分 类 —比较: 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对象对比,确定异同点和关系。 分类: 思想上按事物异同,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如灵感) (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4) 根据思维创作程度:再造性思维(常规习惯性)、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高级形式) (5)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概念—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独特性,对象背景差别性、活动 性
(主观)知觉目的、已有体验,动机爱好、情绪 理解性:知识经验为基础,再加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整体性:根据知识经验,把各部分属性综合,整体把握事物;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论)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人物,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 充分准备、周密计划、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 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4 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观察报告、日记、作文; 5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观察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师招聘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中公河南教师网是教师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河南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更多招教备考指导点击河南招教网。
文章具体内容如下:
一、表象的概念
在心理学研究中,表象又称心象,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通俗一点说,就是当对象不在面前时,人们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称为表象。
表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就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包括听觉表象、视觉表象、运动表象……,可以说人类有多种感觉就有多少种表象,表象是多种多样。
而狭义的表现特指记忆表象。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在脑海里往往会唤起由视觉表现、听觉表象和气候表现所组成的一幅“枫桥夜泊”图。
表象是人脑活动的结果。
表象的产生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也与脑的深层结构有关(下丘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共同参与表象的形成。
20世纪初期、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只需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人的意识及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S——R)。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表象作为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一中现象,被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
20世纪中期以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表象在心理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
二、表象的分类
表现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若按表象信息的感觉道到来源,也就是表象信息通过何种感官渠道获取的。
可把表象主要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视觉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出现具有视觉特征的形象,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信息。
例如当提到“苹果”这个概念时,人脑中会浮现出“红色的、圆圆的、拳头大小”的一种水果形象,这就是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是指头脑中浮现具有听觉特征的形象,如音高、音色、旋律、音响等。
例如提到“噪音”,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嘈杂、吵闹、毫无旋律”的一种声音形象,这就是听觉表现。
运动表象是指在头脑中浮现出与动作系统相联系的形象。
如游泳、滑冰、体操、骑自行车等。
按照对表象的加工深度进行分类,表象可分为遗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
遗觉表象是指对一种未加工表象信息的再现,如看过一个物品,只模糊的记住物品的大概轮廓。
而西蒙却认为遗觉表象是一种短时记忆,是人脑对事物信息进行系列加工的结果。
记忆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此刻不在眼前,头脑中重新出现该事物的形象。
也就是心理学中记忆恢复中的再现。
如当你熟悉北京市城区地图时,当再次提及时,地图不在眼前,头脑中也能浮现出北京城区地图的形象。
想象是指经过人的头脑对记忆表象进行深度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表象的过程。
想象出来的表象所代表的事物,是个体从未亲身经历的,或是我们的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
从表象信息来源分类,如表象是来源于外界事物还是自身,可将表象分为外界事物的表象和自身身体的表象,上文论述的除运动表象外,都属于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表象。
自身身体的表象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自身身体特征而形成有关自己身体的表象。
如自身的高矮、胖瘦、美丑、肤色黑白、行为是优雅还是粗鲁等。
推荐:河南教师招聘备考辅导资料(点击查看)
中公河南教师考试网提供河南中小学最新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河南不同地市招教考试公告公布时间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建议广大考生尽早备考,更多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及笔试、面试备考相关指导点击河南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