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握手礼仪

合集下载

握手的相关礼节

握手的相关礼节

握手的相关礼节
握手是一种普遍的礼节,通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表示问候、祝贺、同意或友好。

以下是握手的一些相关礼节:
1. 自然而坚定:握手应该是自然而坚定的,不要用太过轻飘或太过用力的方式。

保持适当的握手力度,传递出自信和尊重。

2. 眼神交流:在握手的同时,保持眼神交流是很重要的。

这传达出你的真诚和诚意。

3. 适时起立:在正式场合,通常在握手之前应该先起立,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4. 适度的握手时间:握手的时间不应太短也不应太长。

通常在2-3秒之间,不要让握手显得仓促或拖沓。

5. 左右手的选择:在西方文化中,通常用右手握手,但有些国家和文化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左手。

了解当地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尴尬。

6. 干燥的手:如果你的手比较湿润,可以事先擦干燥,避免给对方不适的感觉。

同样,如果对方的手湿润,也不要过于挑剔。

7. 避免过于强烈的握手:避免使用太过强烈的握手方式,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8. 多人握手时的顺序:在多人握手时,通常是按照场上的位置或场合的正式程度来决定握手的顺序。

9. 尊重对方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文化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握手方式,应该事先了解。

10. 不要拖延握手:握手的时机不宜拖延,一般在初次见面或正式场合的开始阶段进行,或在表达感谢和告别时。

握手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社交礼仪,通过注意这些握手的礼节,可以在交往中传递出正面的形象和态度。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

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交和商务活动中因人施礼并了解对方的心态及性格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握手是人际交往和商务活动中司空见惯的见面礼,它是社交和商务活动中一个公开而又神秘的使者,可以表示欢迎、友好、祝贺、感谢、敬重、致歉、慰问、惜别等各种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国正确的握手礼仪1聚散忧喜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

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俯仰、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

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握手的程序握手的主要原则是尊重别人。

握手的程序应根据握手人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

一般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

握手的基本礼节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应是前者先伸手,后者先问候,待前者伸手后,后者才能伸手相握;在男士与女士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已是祖辈年龄,则男方先伸手也是适宜的。

在主宾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但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辞行,主人才能握手告别。

如要同许多人握手,应当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先已婚者后未婚者。

在接待外宾时,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以示欢迎。

在社交和商务场合,当别人不按先后顺序的惯例而已经伸出手时,都应毫不迟疑地立即回握,拒绝他人的握手是不礼貌的。

握手的方法握手的正确方法,是在介绍之后,互致问候的同时,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拇指与手掌分开并前指,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曲,握手时两人伸出的掌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左方,然后用手掌和五指与对方相握。

伸手的动作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亲切、自然。

传统中国风握手礼仪

传统中国风握手礼仪

握手的顺序
一般是: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具体 来说,也就是在上下级之间,一般由上级先伸手, 下级再相握;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往往是长辈先主 动伸手,晚辈立即反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女士 先大大方方地伸手,男士不失礼貌地后握,以表达 对先伸手者的尊重和礼貌。 但社交场合是干变万化的。如果一方为女士,但又 是下级,另一方为男士,却是上级,遇到这种情况 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桥,灵活运用。一般是,若男 士地位较高,年龄较大,则遵从“先上后下”的原 则。如果男士官职不高,年龄较轻,可按照“先女 后男”的准则行事。总之,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 变的情况,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因恪守某些 教条而显得僵化和迂腐。
是伸出右手,握住对方几个指节。 由于用力过度,控制失当,易给 对方造成粗俗元礼的印象。男性 之间常使用这种方式,以说明双 方关系的亲密无间、融洽和谐, 以及不分彼此的真诚友好的感情。 但男女之间不可采用此种握手方 式,以免给女方带来皮肉之痛, 导致不快。
握手的准则
标准的握手方式
双方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出右手,四 指并齐,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 握,上下轻摇。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 简短地用言语致意、寒喧。为了表示更亲切, 更尊敬,我国在双方右手相握后,一般左手再 搭在对方伸过来的右手上。
4.握手须用右手。握手要以右手相握,不得用左手, 否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握手时不能戴手套,但女士戴 薄手套是允许的。
5.多人同时握手时,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个人并注意让别 人握完后再握。 6.男女见面时握手的规则。若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不 与男方握手,互致点头礼即可;若接待来宾,不分男女, 女主人都要主动伸手表示欢迎。男士与女士握手,一般只 轻握对方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久。 7.一方伸手,另一方则必须回应。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 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另一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发生 尴尬局面。 8.握手时要注意手是否清洁。只有清洁的手才能与别人 相握,如果手脏或有其他不便时,应当说明情况并致歉。 握手后切忌用手帕擦手。 9.握手的时间。一般以3-5秒为宜,即使再熟的朋友, 20秒也足够了。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次序、方法和禁忌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次序、方法和禁忌

握手礼仪的基本要点一.握手的标准伸手顺序应该是:(1)地位高的人先伸手;(2)男人和女人握手时,应该是女人先伸手,女士有主动选择是否有进一步交往的权利;(3)晚辈和长辈握手,应该是长辈先伸手;(4)上级和下级握手,应该是上级先伸手;(5)老师和学生握手,应该是老师先伸手。

二、握手的方法: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双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

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

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

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

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切忌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6、在任何情况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

7、握手时首先应注意伸手的次序。

8、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这是约定俗成的礼貌。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卫生间的。

如果是双手握手,应等双方右手握住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这也是经常用的握手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9、在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态度真挚亲切,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时间一般为2至5秒。

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出热情。

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10、如果是戴着手套,握手前要先脱下手套。

晚辈和长辈握手的礼仪

晚辈和长辈握手的礼仪

晚辈和长辈握手的礼仪晚辈和长辈握手的礼仪在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当晚辈与长辈见面时,握手是一种常见的礼节性动作。

在进行握手时,需要注意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讲解。

一、握手的姿势1. 握手时双手应该干净、干燥,不要有异味。

2. 握手前应该先问候对方,例如:“您好”、“请多关照”等等。

3. 握手时要站直身体,保持自信和尊重。

4. 右手伸出去时要保持自然状态,不要过于僵硬或者太松散。

5. 晚辈应该先伸出右手向长辈打招呼,并且稍微低头表示尊重。

6. 长辈则可以选择回握或者不回握,如果回握则也需要保持适当的力度和姿势。

二、握手的力度1. 握手要有适当的力度,不要过于用力或者太轻松。

2. 如果用力过猛,则会给人留下粗鲁和傲慢的印象;如果太轻松,则会显得不够自信和有礼貌。

3. 握手的力度应该适中,表达出尊重、友好和诚挚的态度。

三、握手的时机1. 握手的时机应该在见面时进行,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2. 如果是长辈主动伸出手来,则晚辈应该及时回应,表示自己也非常尊重对方。

3. 如果是晚辈主动伸出手来,则长辈可以选择回握或者不回握,但是一定要保持礼貌和尊重。

四、握手的场合1. 握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礼节性动作,在各种场合都可以使用。

2. 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学术交流等等,握手更加重要,需要注意姿势、力度、时机等等方面。

3. 在家庭聚会或者朋友间交流时,握手则可以更加随意和轻松一些。

但是也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礼貌和尊重。

五、总结握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礼节性动作,在晚辈和长辈之间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握手时需要注意姿势、力度、时机等等方面,表达出尊重、友好和诚挚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中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握手的礼仪和讲究

握手的礼仪和讲究

握手的礼仪和讲究
握手的礼仪如下:
1、握手只能右手,一定不要弄错。

2、伸出手时应该是手掌和地面垂直,手尖稍稍向下。

3、握手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一般和别人握手最佳的时间是1到4秒钟。

4、和对方握手,应该是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着手腕。

5、男人和女人握手一般是女人先伸手,晚辈和长辈握手一般是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一般是上级先伸手,老师和学生握手,一般是老师先伸手。

6、一个人和多人握手的顺序是由尊而卑。

切忌交叉握手。

7、握手的力度要掌握好,握得太轻了,对方会觉得你在敷衍。

8、握手时最好面带微笑,要让人感觉到真诚。

注意:千万不要带着手套握手。

1、标准式:两人的手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对方。

2、双握式:右手紧握对方右手,再用左手加握对方手指,手臂等。

3、控制式:掌心向下,或左下姿势握住对方。

4、谦恭式:掌心向上姿势握住对方。

5、扣手式:两手相握,双手掌相互缓缓滑落。

6、拉手臂式握手。

注意事项:
宜坐着握手;不宜左右晃动;不宜交叉握手;不戴手套。

不能拒绝他人的握手; 力度适中,不宜过重; 不宜东张西望。

握手的礼仪

握手的礼仪

女士
男士
上级 长辈 客人
谁先伸手
下级 晚辈 服务员

老师
迎接客人时, 主人先伸手 送别客人时, 客人先伸手
学生
多人握手顺序
第一个顺序是由尊而卑; 第二个顺序是由近而远; 圆形场地按顺时针顺序。
握手时左手不可 插兜里或拿东西
不可重叠或交 叉与他人握手
不可坐着与 他人握手
手湿不 当可 场手 擦又 后脏 握又
握手八大禁忌
禁忌一:握手时心不在焉; 禁忌二:用左手和别人握手; 禁忌三:带手套和他人握手; 禁忌四:戴墨镜和他人握手; 禁忌五:用双手和女士握手; 禁忌六:两手交叉和别人握手; 禁忌七:握手时左手拿东西或插兜里; 禁忌八:手上又脏又湿,当场搓揩后握手。
握手礼仪
握手的三大类场合
场合一:见面或者告别 场合二:表示祝贺慰问 场合三:表示尊重对方
握手的规范动作
姿势 位置 时间 力度 语言 表情
手掌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伸手 虎口相交,握住整个手掌 握手时间应该保持三到五秒 通过适当加力表现热情稳重 握手的同时要说话寒暄问候
面部表情自然热情并注视对方
握手礼仪——两人之间握手的顺序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次序、方法和禁忌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次序、方法和禁忌

握手礼仪的基本要点一.握手的标准伸手顺序应该是:(1)地位高的人先伸手;(2)男人和女人握手时,应该是女人先伸手,女士有主动选择是否有进一步交往的权利;(3)晚辈和长辈握手,应该是长辈先伸手;(4)上级和下级握手,应该是上级先伸手;(5)老师和学生握手,应该是老师先伸手。

二、握手的方法: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双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

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

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

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

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切忌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6、在任何情况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

7、握手时首先应注意伸手的次序。

8、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这是约定俗成的礼貌。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卫生间的。

如果是双手握手,应等双方右手握住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这也是经常用的握手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9、在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态度真挚亲切,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时间一般为2至5秒。

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出热情。

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10、如果是戴着手套,握手前要先脱下手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的握手礼仪,希望能帮助到您。

聚散忧喜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

握手虽然简单,但握手动作的主动与被动、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身体的俯仰、面部的表情及视线的方向等,往往表现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也能窥测对方的心里奥秘。

因而握手是大有讲究的。

握手的程序
握手的主要原则是尊重别人。

握手的程序应根据握手人双方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宾主身份来确定。

一般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

握手的基本礼节
在平辈的朋友中,相见时先出手为敬;在长辈与晚辈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应是前者先伸手,后者先问候,待前者伸手后,后者才能伸手相握。

在男士与女士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女方无握手之意,男方可点头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已是祖辈年龄,则男方先伸手也是适宜的。

在主宾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但客人辞行时,应是客人先伸手表示辞行,主人才能握手告别。

如要同许多人握手,应当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职
位高者后职位低者,先已婚者后未婚者。

在接待外宾时,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主人都应先伸手以示欢迎。

在社交和商务场合,当别人不按先后顺序的惯例而已经伸出手时,都应毫不迟疑地立即回握,拒绝他人的握手是不礼貌的。

握手的方法
握手的正确方法,是在介绍之后,互致问候的同时,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拇指与手掌分开并前指,其余四指自然并拢并微向内曲,握手时两人伸出的掌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左方,然后用手掌和五指与对方相握。

伸手的动作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亲切、自然。

右手与人相握时,左手应当空着,并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以示用心专一。

一般要站着握手,除老弱残疾者外,不能坐着握手。

握手时间的长短可因人因地因情而异。

初次见面时握手时间以3秒钟左右为宜;在多人相聚的场合,不宜只与某一人长时间握手,以免引起他人误会。

握手力量要适度,过重的“虎钳式”握手显得粗鲁无礼,过轻的抓指尖握手又显得妄自尊大或敷衍了事;但男性与女性握手时,男方只需轻轻握一下女方的四指即可。

为了表示尊敬,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边握手边开口致意,如说:“您好!”“见到您
很高兴!”“欢迎您!”“恭喜您!”“辛苦啦!”等等。

握手时可以上下微摇以示热情,但不宜左右晃动或僵硬不动。

对尊敬的长者握手可取双握式,即右手紧握对方右手时,再用左手加握对方的手背和前臂。

当自己的手不干净时,应亮出手掌向对方示意声明,并表示歉意。

握手的姿势透露心态和性格特点
握手不仅是相互传情递意、联络沟通的手段,而且从握手的姿势中可透露双方的心态及性格特点。

美国著名盲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性。

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

……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

而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握手的姿势尽管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它可以传达三种基本态度:支配型,顺从型,平等型。

在这三种基本态度中,平等型的握手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喜欢你,我们可以相处得很好。

”而支配型和顺从型的态度则正好相反。

握手时,如果对方的手掌心向下行握手礼,应该立刻意识到对方的支配欲和垄断欲很强,这种掌心向下的握手方式,无声地说明,对方认为自己在此时此地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而与此相反,如果对方握手时掌心朝上,应该意识到,对方属于顺从型,这种人可能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敬仰。

这种人往往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容易被他人支配。

握手的场合
握手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仪,在必须握手的场合如
果拒绝或忽视了别人伸过来的手,就意味着自己的失礼。

具体说来,应该握手的场合至少有以下几种:
1、在被介绍与人相识时;
2、与友人久别重逢时;
3、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
4、客人到来与送别客人时;
5、拜托别人时;
6、与客户交易成功时;
7、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时;
8、劝慰友人时。

此外,还应本着“礼貌待人,自然得体”的原则,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握手礼的时机,以显示自己的修养与对对方的尊重。

握手十忌
1、不讲先后顺序,抢先出手;
2、目光游移,漫不经心;
3、不脱手套,自视高傲;
4、掌心向下,目中无人;
5、用力不当,敷衍鲁莽;
6、左手相握,有悻习俗;
7、“乞讨式”握手,过分谦恭;
8、握时过长,让人无所适从;
9、滥用“双握式”,令人尴尬;
10、“死鱼”式握手,轻慢冷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