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2 100分答案
北语15秋《小说专题》作业2 100分答案

15秋《小说专题》作业2
一、单选题(共19 道试题,共95 分。
)
1. 下列哪部作品是香港本土作家西西的代表作()
A. 《东城故事》
B. 《春望》
C. 《胡子有脸》
D. 《我城》
标准答案:D
2. 以《古瑟哀弦》开启台湾武侠小说先河的是?
A. 卧龙生
B. 郎红浣
C. 诸葛青云
标准答案:B
3. 标志着台湾科幻小说正式诞生的作品是
A. 《潘度娜》
B. 《一0一0一年》
C. 《新世纪之旅》
标准答案:A
4. 旅美时期,丛甦主要从事留学生文学的创作作,她反复表现的主题是?
A. 反映现代人的孤绝感
B. 流浪的中国人
C. 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标准答案:B
5. 下列不属于香港本土小说家西西作品的是()
A. 《东城故事》
B. 《春望》
C. 《胡子有脸》
D. 《穷巷》
标准答案:D
6. 李寻欢这个人物出自古龙的哪部作品?
A. 《多情剑客无情剑》
B. 《欢乐英雄》
C. 《流星蝴蝶剑》
标准答案:A
7. 以睿智的思想和锋利的笔墨在台湾刮起了一股“龙旋风”的是?
A. 王鼎钧
B. 赵淑侠。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2、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西周的九篇刑书;二是指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买卖契约,西周称为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4、田里不鬻:西周初期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归周天子一人所有,各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无处分权,无权买卖。
5、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分30分)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采取的是法家的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2法经内容;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
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其中的正律包括盗律,赋律,囚律,捕律。
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赋罪名以外的罪名。
具律是关于刑罚的适用,如加减刑罚等。
3法经的阶级本质;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
立法思想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如规定了窥宫,盗玺等。
3)维护封建等级,例如丞相受金,左右伏诛,就是说如果丞相受贿,要把他左右的臣属斩首问罪,这个因为刑不上丞相的缘故。
《中国法制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卷班级_ _____ 姓名_ _ 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秦朝实行犯罪连坐,一人犯罪,受到株连的有亲属、_邻里___以及上下级官员。
2.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其成文法汇编一起,通称为_________六法全书__________。
3.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________《钦定宪法大纲》_______。
4.宋朝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广泛应用_____敕______和例。
5.____马锡五审判方式__________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审判方式的改革。
6.清朝末年主持法制改革工作的人是_____沈家本________。
7.后世把晋律和张斐、杜预所作的律疏统称为“____张杜律________”。
8.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____民间自行调解____、群众团体调解、政府调解、司法机关调解四种。
9.国民党政权的法律体系简称为___六法全书_____________。
10.夏代的刑事法律规范泛称为______禹刑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左传。
昭公六年》上记载:“(B)有乱政,而作禺刑”。
A.周B.夏C.商D.秦2.秦汉时中央一级司法机关叫(B)。
A.司法参军 B.廷尉 C.大理 D.司隶校尉3.唐律规定死刑方式为两种,即绞,和(D)。
A.醢 B.弃市 C.凌迟 D.斩4.汉代臣下若对法令持有异议或对统治措施心怀不满虽口未声言,仍构成(A)罪。
A.腹诽 B.不敬 C.不道 D.诽谤5.秦朝建立以后,继续推行先秦(B)思想,制定乐一套严密的法律制度。
A.儒家的礼治 B.法家的法治 C.道家的无为 D.儒家的德治6.(C)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刷发行的法典。
A.《唐律疏议》 B.《大清律例》 C.《宋刑统》D.《大明律》7.最早实行废肉刑的是(A)。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北语15秋《外国文学史》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5秋《外国文学史》作业2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 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
A. 拜伦B. 雪莱C. 济慈D. 华兹华斯正确答案:B2. 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所表现的是()。
A. 青年人冲破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B. 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C. 贵族勾心斗角D. 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正确答案:B3. 《新爱洛伊丝》的作者是()。
A. 狄德罗B. 卢梭C. 孟德斯鸠D. 伏尔泰正确答案:B4.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
A. 尤丽B. 苏珊娜C. 绿蒂D. 玛加蕾特正确答案:C5.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
A. 司各特B. 大仲马C. 小仲马D. 缪塞正确答案:B6.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是()。
A. 《格利佛游记》B. 《鲁滨逊漂流记》C. 《汤姆.琼斯》D. 《克拉丽莎》正确答案:B7. 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___。
A. 拜伦B. 雪莱C. 济慈D. 华兹华斯正确答案:B8. 《论文学》和《论德意志》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 海涅B. 斯达尔夫人C. 诺瓦利斯D. 蒂克正确答案:B9. 霍桑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
A. 《重讲一遍的故事》B. 《古屋青苔》C. 《玉石雕像》D. 《红字》正确答案:D10. 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是()。
A. 《妇人学堂》B. 《可笑的女才子》C. 《冒失鬼》D. 《情敌》正确答案:B11.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
A. 《力士参孙》B. 《浮士德》C. 《普罗米修斯》D. 《阴谋与爱情》正确答案:B12. 《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___。
A. 拉马丁B. 维尼C. 夏多布里昂D. 大仲马正确答案:C13.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的人”典型是()。
北语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2 100分答案

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官府对此必须受理。
A. 告诉
B. 非公室告
C. 犯首
D. 公室告
标准答案:D
2. 《魏律》将()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A. 亲亲得相首匿
B. 五刑
C. 八议
D. 六决
标准答案:C
3.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时期确立的。
A. 汉文帝
B. 汉宣帝
C. 汉武帝
D. 汉和帝
标准答案:B
4. ()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
A. 八议
B. 具名
C. 亲亲得相首匿
D. 官当
标准答案:D
5. 《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
A. 具名法
B. 案例
C. 判例法
D. 法例律
标准答案:D
6. 秦代一般按()来确定成年与否、是否具备行为能力。
A. 年龄
B. 身高
C. 体重
D. 等级。
北语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4 100分答案

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4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所谓(),其时一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关于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彼此间权利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
A. 条约
B. 协定
C. 契约
D. 约定
————选择:A
2.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导致中英()的缔结,开近代不平等条约之端。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
————选择:C
3. 清代在行政立法方面,仿照汉制设立(),相继颁行各种单行法规。
A. 督察院
B. 宣政院
C. 六部
D. 八旗
————选择:C
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A. 《大清刑律》
B. 《大清新刑律》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选择:B
5. 在清代()已成为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A. 诰令
B. 皇帝的谕令
C. 文书
D. 判例
————选择:B
6. 《民事诉讼律草案》以()国民诉法为蓝本。
A. 法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秋《中国法制史》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
1. 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官府对此必须受理。
A. 告诉
B. 非公室告
C. 犯首
D. 公室告
———选择:D
2. 《魏律》将()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A. 亲亲得相首匿
B. 五刑
C. 八议
D. 六决
———选择:C
3.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时期确立的。
A. 汉文帝
B. 汉宣帝
C. 汉武帝
D. 汉和帝
———选择:B
4. ()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
A. 八议
B. 具名
C. 亲亲得相首匿
D. 官当
———选择:D
5. 《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
A. 具名法
B. 案例
C. 判例法
D. 法例律
———选择:D
6. 秦代一般按()来确定成年与否、是否具备行为能力。
A. 年龄
B. 身高
C. 体重
D.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