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红《美丽的小兴安岭》美读课堂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1.教材分析《漂亮的小兴安岭》是九年制义务训练小学语文第五册(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漂亮的风光,抒发了喜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全文围绕“漂亮”“迷人”,按春夏秋冬的挨次来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楚,段落清楚,语言生动,用词精确,是对学生进展“用词精确”训练的典型文章。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展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育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力量。
然而,精确地运用词语和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拟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存阅历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看力量和表达力量也比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和学生公平对话,学生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熟悉小兴安岭的漂亮富裕,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
2)精确理解描写四季美景的词句,体会用词造句的精确,学习抓住小兴安岭各个季节风光特点观看的方法,感受文章构造的整体美。
3)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力量。
4)激发学生了解森林、喜爱森林,爱护树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精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词句,体会用词造句的精确。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风光的特点进展观看的方法。
4.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8篇课文,也知道了学习课文入手的一些方法了,今日,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漂亮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1、假设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学生说出自己选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会仔细通读课文,把课文内容读通、读懂,这就起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作用,这也到达了“训练无痕”的境地]2、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爱哪一句呢?预设生答复:我喜爱“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之美。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兴安岭四季之美。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哪几个季节的景色?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美。
四、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让学生仿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兴安岭的哪些季节之美?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兴安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道写作题:请以“我眼中的小兴安岭”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
2、能力目标: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掌握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⑴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⑴ 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
2、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设计思想】《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可分为三段。
其中第二段用来指导学生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是教学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第二段的重点句,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抓住各个季节中每种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概括性的语言赞美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通过课前调研得知,学生大多数知道我国有小兴安岭这个地方,但是班上学生没有一人去过那里,对于那么多品种的树木和物产,对于神秘的原始森林,学生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通过初读课文,特别想让老师带着他们去那里看一看。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为学生呈现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感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情境。
因此,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发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网络,以及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教学信息内涵丰富,精简课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引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在网上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小兴安岭的地貌特征和资源分布。
3.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实物图片和幻灯片等教具;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小兴安岭的了解和认知,期间教师可做简单的补充。
二、学习地理位置和特点(10分钟)1. 利用地图和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描述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特点,如所处的省市、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等。
3.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小兴安岭的地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学习地貌特征和资源分布(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小兴安岭的地貌特征,如山脉、森林、河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小兴安岭的资源分布,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3.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信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兴安岭的地貌特征和资源分布。
四、讨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2. 分组讨论,每组写出两到三个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观点,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学生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观察小兴安岭的方式和内容。
2. 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图片等,并做记录。
六、学生分享(10分钟)1. 学生准备分享自己观察和收集的资料,并进一步阐述自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__最最完整版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
学
设
计
朱晓丽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抓住重点词汇,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准、灵动;
得意还要得言,适时小结写作手法,并让学生在口语中
运用。
借助排列句子顺 序,让学生感受作 者观察以及写作 的顺序;
抓住典型词语体 会夏季树木的特 占; 八、、
)
在日常教学中设
让学生切实体会联
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涵义;
换词的方法,体会
作者用词的精准。
换词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边读边想像画面,
3、教学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 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板书设计:
树海
春抽出新枝生机勃勃
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诱人夏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秋落叶飞舞硕果累累
冬树上积雪动物过冬
大花园、巨大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6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6篇)一、教学要求1、熟悉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漂亮和富裕,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展喜爱祖国的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15个;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按四季的挨次,抓住特色进展观看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的观看方法。
三、教具预备挂图、配乐朗读的课文。
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小兴安岭。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若教室挂着地图,可让学生找一找)。
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掩盖着群山的严冬去?(学生会想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而产生学习全文的动机)课文《漂亮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二)范读课文(最好是配乐朗读)。
(三)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1、提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2、自读课文。
3、学生说自然段段意。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四)教学生字、生词。
抽(ch#u)出新枝长出嫩(n8n)芽小鹿(l))映(y@ng)在水中封(f5ng)得严(y2n)严实实浓(n$ng)雾升起工人宿舍(sh8)献(xi4n)出酸(su1n)甜的果子珍贵(gu@)药材没过膝(x9)盖呼呼地刮黑熊舔脚掌(zh3ng)春天快降临(l0n)(以上生字放在详细词语中,再结合儿童阅历,意思易懂,不必过多的解释,主要是字形与字音的教学。
)(五)朗读全文。
(六)写字。
突出以下字形的书写指导:嫩左、中、右构造,中间是束,右边是攵。
酸酉旁里的一短横不能丢;右边的夋一笔一画具体描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2.培养学生对小兴安岭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发展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保护小兴安岭的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PPT。
2.图片、实物和录音资料。
3.野外实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准备几幅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兴安岭被誉为美丽的“绿宝石”?二、呈现(15分钟)1.通过PPT或录音资料,向学生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展示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地貌特征。
三、讲解(20分钟)1.向学生讲解小兴安岭的动植物资源。
介绍小兴安岭的特有物种和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
2.引导学生思考:小兴安岭为什么能够保持原始绿色?3.利用课件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保护措施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
四、实践(30分钟)1.分组让学生在学校周边进行野外实习活动,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记录内容完成小组报告。
3.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实习报告并发表观点。
2.引导学生总结小兴安岭的特点和保护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小兴安岭?六、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图片、诗歌、文章等形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感受。
2.学生之间交流和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兴趣很高,通过观察和记录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教案(通用10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教案(通用10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教案篇1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课前预习,让学生质疑;课内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让学生自由品读自己最欣赏的词句,畅谈感想;课外延伸,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究。
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疑问上网或到书中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和处理资料;课内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课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单独或与人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兴安岭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粗读课文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同桌汇报互查情况,对同学们容易读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3、默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4、交流:①你知道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说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②你不明白什么?(同学之间相互解答,重点疑难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后再作答。
)二、作业抄生字新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感受景色美与文字美1、自读课文,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想想喜欢的理由。
反复朗读,读出感情。
2、交流:①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为什么喜欢?在朗读中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②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语句: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b、夏天,树木长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c、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d、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e、落叶在林间飞舞。
f、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兴安岭》详案(第三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欣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赏美导入,美读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孩子们,从我们的家乡安溪出发,往北,往北,再往北,一直来到东北的小兴安岭。
怎样的小兴安岭?
2、读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在诗人的眼里,小兴安岭美得就是一首诗。
4、配乐朗诵:
小兴安岭三
曹立光
云像树叶一样拂动的小兴安岭呵,
鸟像河水一样歌唱的小兴安岭呵,
我怀疑那些生活在群山中的——
野兔、飞龙、黑熊、蚂蚁,,都是树的影子。
那么,我是谁的影子呢?
小兴安岭,我不知疲倦地奔突在你的血液里,
我不清楚:那一粒松子,
会最终融进我的身体。
会不会在我的骨头上发芽,
会不会在我的眼睛里长成参天大树。
其实,这些在眼前都不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