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径流岩溶带垮塌充填特征

合集下载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录井油气显示特征分析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录井油气显示特征分析

的程 度 , 是 一件 非 常重要 的事情 塔 河油 田 目前 最常
系重质油 气 测显 示 微弱 或无 气测 显示 。根据含 气级
用 的油 气 录井 手段 有 气 测 录 井 和荧 光 录井 , 根 据 各
个 区块 奥 陶 系的 原油 性 质 存 在 差 异 , 录 井 过程 中要
把握 侧重 点 , 准确落 实油 气 水层 现就 常 用 的两种 油
层 的一种 最 简便 、 直 接 的手段 , 主要是 将岩 屑或 岩心
在荧 光灯 下 干照 、 湿照、 浸 泡 等确 定含 油面积 或发 光 面积 确定 含 油气 级 别 , 再 用 荧 光 标 准系 列 对其 发 光 颜色、 发 光强 度进 行 对 比确定 对 比级别 。 在荧 光 录井 过 程 中要 排 除钻 井 液 荧 光 背景 值 的 影 响 因素 , 所有 钻 井液 材 料 入井 前 均 要 检 查荧 光 是 否 超标 , 确 定钻
尽 管 乐 安油 田在构 造 上 相对 简 单 , 但 是储 层 复
钻 井地 质 的最 终 目的就 是 为 了发现 和研究 油气
层, 因此 , 在 钻井 过 程 中确 定有 没有 油气 显示及 显示 [ 参 考 文献 ] 刘东亮 , 刘 军, 等. 乐 安 稠 油 油藏 水平 [ 1 ] 翟永 明,
别 划分 标 准 ( 表1 ) , 分 为 富含 气 、 含 气 和 弱含 气 三种
级别。
表1 含 气 级 别 划 分 标 准
气 录井方 法叙述 如 下 。
3 . 1 气 测 录 井
在 石油 天 然气 的地 质 勘 探 中 , 气 测 录井 是 最 主
要 的油气 录井 手段 。气 测 录井 是通 过 色谱仪 监 测全

塔河油田井壁坍塌现状分析与对策

塔河油田井壁坍塌现状分析与对策

五、防治对策
1、提高对地层 层序预测的准确 性,加深7 “套 管深度,提高固 井质量,将整个 裸露高含泥岩井 段进行封固;
五、防治对策
2、对易垮塌井段下筛管(膨胀筛管、普通筛管、5in打 孔衬管或采取割缝管完井);
五、防治对策
成功井例 海探1井对二叠系裸眼段火 成岩4833.37-4975m 测试 后用钻头通井至4854.45m 遇阻,划眼至人工井底,下 入5″打孔管,成功解决了该 井的井壁坍塌问题。 管柱结构(从下而上):5″ 扶鞋(4952.18m±)+5″套 管(20 m±)+5″打孔管 (90 m±)+5″套管(55 m±)+5″反扣丢手接头
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 这些矿物具
有两个主要的物理化学特性, 即带电性和亲水性,并由此引起泥 页岩体积膨胀、粘土颗粒分散和岩石强度下降。粘土矿物的这 种特性在油气井钻井中又被称为泥岩的水敏, 容易水化膨胀剥 脱掉块,正是由于泥页岩的水敏性, 降低了泥页岩的强度。
四、井壁坍塌的原因分析
三、井壁坍塌现状及产生的后果
各井砂埋长度分布图
各井砂埋长度分布图 350 300
砂埋长度(m)
250 200 150 100 50 0
三、井壁坍塌现状及产生的后果
井壁坍塌原因分类
井壁坍塌原因分类图 30 25 20 15 10 5 0
举 气 或 汲
28
井数
3

6
10 5
压 孔 举 举
1
射 其 它
7in套管 31/2in油管 气举阀
水力锚
27/8in油管
泥岩 段
裸眼封隔器
3、裂缝发育好导致井壁坍塌;
4、排液压差过大导致井壁坍塌 。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2

油砂7.15米,油浸18.39米,油斑6.16米, 油迹0.76米
测井:油气层16.5米,油水同层27米
二、油气勘探成果
T728、S99井区为区域构造低部位背景下的构造型油气藏,而T727、
S102、S108、S98井等钻遇的为大型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 S
N
S98
S102
S108
T727
5851-5859.39m井段DST测 试 ,折日产液1.15m3 ,折算 日产水12方.结论:水层
沙99井东河砂岩岩芯照片
8 回次取芯,含油粗砂岩
11回次取芯,浅灰色粉-细砂岩,发育浅绿 灰色泥质条纹,无显示
11回次取芯,含稠油中粒石英砂岩
10回次取芯,褐色油浸细粒石英砂岩,发育 粉砂质层纹(无显示)
T
C1kl
S-D
O3
O1-2
三、综合研究成果
塔河油田油藏剖面图(EW)
E
C1kl D3d
T O1
O2+3 O2+3
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以及石炭系海岸潮坪-障壁坝、扇三 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相砂岩储集体与其上覆盖层 组成较好储盖组合,提供了形成大型复式油田的有利储集空间。
三、综合研究成果
沙76 沙86
位于塔河油田西南部的S76井 于2000年7月18日完钻。 9月 21日对奥陶系底部井段射孔酸 压日产油96方,含水60%。
OO2-33
O 1+2
2002年以来,部署在桑东地区 的沙96、101井相继在奥陶系 获得油气突破,发现9区奥陶
系油气藏
沙96
沙101
对 奥 陶 系 中 统 5700-5782 米 酸 压 , 日 产 凝 析 油 19.2 方,天然气9.2万方。

溶洞分类及识别

溶洞分类及识别

2.溶洞分类及其识别模式由于溶洞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时间漫长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如何对溶缝洞进行系统的划分和识别的分类方法。

而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中的溶缝洞更是经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故对其进行分类就更具复杂性。

2.1溶洞分类方法及识别伍家和等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溶缝洞建立了5种溶洞综合识别模式,包括:落水洞、潜流洞、溶道、表层溶蚀带以及洞边缝。

落水洞、潜流洞和溶道识别模式的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和产能特征非常明显,容易综合识别;表层溶蚀带模式测井曲线特征和产能特征明显,而地震剖面特征不明显;洞边缝模式严格来说是溶洞模式派生出来的,不能算是单独模式,但塔河油田这种情况较多而单列出来。

2.1.1落水洞及其识别特征落水洞是在溶蚀通道的基础上遇到断裂发生纵向溶蚀作用,形成纵向上规模大,平面上基本不发育的溶洞。

该类型洞顶裂缝带发育厚度大,洞底有较厚的垮塌堆积,洞中净放空规模大,一般有几十米。

落水洞钻井特征:钻井中出现大段放空漏失、井涌,泥浆失返现象,钻时由40-50 min/m正常钻时逐步下降为0,再逐步变为低钻时,之后恢复到正常钻时,放空段长,伴有断续低钻时段、漏速快,总漏失量小,泥浆完全失返,后期伴有井涌现象。

测井曲线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顶部电阻率由高到低的漏斗状、中部放空段、底部电阻率由低到高反漏斗状的三段式特征(图1c),与落水洞的顶部裂缝带(裂缝由不发育——很发育)、中部放空段、底部垮塌堆积段(裂缝由很发育——不发育)模式相对应。

图1 落水洞综合识别模式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剖面为典型的串珠状强反射(图1b),与落水洞正演模型对应,振幅变化率为点状强振幅变化率区,地震测井约束反演结果低波阻抗区呈球状分布。

生产动态特征:试井曲线为明显洞+不渗透(或低渗透)边界特征(图1d),生产动态表现出初期高产,很快停产,人工举升严重供液不足等。

2.1.2潜流洞及其识别模式潜流洞是发育在古潜水面附近的水平延伸的溶洞(图2a),一般高度小,呈树枝状或河道状分布,多数溶洞由于上覆压力的挤压造成上部地层的下凹或垮塌。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张长建;蒋林;文欢;吕晶;昌琪【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24(46)2【摘要】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

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

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

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总页数】9页(P333-341)【作者】张长建;蒋林;文欢;吕晶;昌琪【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2.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井为例3.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4.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古潜山顶面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气的盆地 中, 是一种非 常特殊 的油 气藏资源 , 也是我国埋藏深 最大的稠 术的创新和突破是 目前研究的重点 。 油油藏 , 约为5 0 0 0 - 5 7 0 0 米, 储集体基本可分为 溶洞型、 裂缝型、 缝洞 型 结 柬语 综上所述 , 塔河油 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具 有巨大 的开采价 值, 但是在 三类 , 非 均质性 特点是其 最主要 的特点。 该 油藏 在开发的过 程 中, 会表 为了有效解 决这些 问题 , 本地稠 现 出油 井的建产率低 , 缺 乏对单井 储量的有效 控制 , 出水 后油井 的产 量 实际的开采过 程 中却面临着 一些问题。
个油 井无法实现 对储 量的有 效控 制。 从 目前本油 田采 取 的相关措 施来 看, 提高产油 量的最佳途径 就是参稀采油 。 因为酸化技 术的使用对提 高 稠 油油井的生产能力具 有非 常重要 的作用 。 但 是以 目 前油 田稠油开采 的 实 际情况来看 , 这一技术 的开发还需 要进一步加 强 。 同时, 稠 油油藏 本 身性质 的复杂性 极大 地限制 了传统 开采 技术 的应 用 的储集空 间比较复杂 , 储集 的类 型和有 效储集体 的形态 以及具 体的分布范 围很难确 定。 这是因为, 塔河油 田处于 长期发 育古隆 起的 侧部 , 其油 藏是在 长期 的构造 运动和 岩溶作用的共 同影 响 下在 缝洞 型碳 酸 盐岩 中形成 的。 这 种 储层空 间主要包 括溶 蚀孔 、 溶蚀 洞、 微 裂缝等 , 具 有双 重或 多重孔 隙介质的储集 类型 。 第二, 油藏的 埋 藏 较深 , 无法有效确 定油 层厚度 。 其 埋深 约为5 0 0 0 - 5 7 0 0 米, 再加上 油
凝 固点都较 高, 所 以导 致其流 动性较差 , 很难 完成井 筒的升举操 作 , 影 响 了施工 和生产活 动的正常进行。 在这 种背景下, 如何采用科 学合理 的 开发技术 , 提高本地区的稠油油藏 开发效果 已经成为当前生 产工作 的重 点。 笔者结合稠油油藏 的地质特点, 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 一) 加强对稠 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 1 ] 刘嘉庆 , 李忠, 韩银学等. 塔河油田 上奥陶统 良里塔格 组碳 酸盐岩沉 要想 对本 地区的 稠油油 藏资 源进行有 效 开发 , 对其储 层空 间的地 积地球 化学特征与台地 演化[ A 】 . q , m科 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 究所. 中国科 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 尤其是对岩溶缝洞的分布规律要有 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 究所 第 十届( 2 o i O 年度) 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 【 c 】 . 申国 全面 的认 知。 在此基础上 , 通过原油本 身的特点及其流体性 质和渗 流特 科 学院地 质与地 球 物 理研 究所 , 2 0 1 1 : 1 4 .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溶洞充填特征与垂向物性分布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溶洞充填特征与垂向物性分布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溶洞充填特征与垂向物性分布邹婧芸;马晓强;侯加根【摘要】塔河油田古岩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溶洞内部充填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的直接认知,区分了溶洞内部的充填物类型和充填程度,开展了溶洞充填特征的识别研究,最后建立了溶洞充填结构模式,并探讨了基于充填特征的古溶洞物性分布特征。

研究认为,溶洞充填物主要有搬运型沉积物、垮塌型堆积物及化学型胶结物三种类型,溶洞充填程度可分为部分充填型溶洞和全充填型溶洞;不同充填特征的溶洞表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溶洞的充填结构具有“多期次、准层状”的特点,垮塌角砾岩充填多与砂泥混积,物性较差,砂泥岩充填段物性相对较好,整体孔隙度分布表现出多段韵律叠加的特征。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kast cave in Tahe oilfiel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nner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direct cognition of outcrop,core and imaging logging,made clear of the inner filler′s type and filling de-gree of the karst cave,conducted the research of cave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finally established the ca-ve filling structure mode and probes into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kast cave.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karst cave fillings mainly had three types:portative type sediments,collapse type deposits and chemical type cement. Cave filling degree was divided into partial filling karst cave and full filling type cave. Differ-ent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cave showed different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Karst cave filling structure had a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hase and quasi-laminar. The collapse breccia fillings were mainly mixed with ar-enaceous pelitic sediments,it had poorphysical properties,while sand and shale filling period had a relatively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the overall porosity distribution showed more superposition of rhythm characteristics.【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64-67,74)【关键词】塔河油田;溶洞;充填物;充填程度;垮塌角砾岩【作者】邹婧芸;马晓强;侯加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塔河油田发现于1997年,已获得探明储量约1.2×108t,油田目前的主要产量来自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碳酸盐岩油藏,而是一种大气水岩溶成因的改造型油藏[1-4]。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充填机理及挖潜方向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充填机理及挖潜方向

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充填机理及挖潜方向田亮;李佳玲;焦保雷【摘要】塔河油田12区奥陶系油藏溶洞普遍发育,但受暗河沉积物和后期剥蚀改造作用的影响,溶洞充填比例高达33%,对完井段的选取和完井方式的制定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提高充填溶洞预测水平、深化充填机理认识、明确充填溶洞挖潜方向,以12区36口井的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溶地质识别、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反射特征对比、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充填溶洞展开全面研究.结果表明:12区奥陶系发育暗河沉积型、地表河凸岸堆积型、敞口充填型和垮塌充填型等4种溶洞充填类型;存在粉砂岩、泥岩、垮塌角砾岩和方解石等4种溶洞充填物.同时,建立了3种充填溶洞地震预测方法:地震反射特征对比法、奥陶系中—下统顶面形态对比法、古地貌恢复法,并提出了3个挖潜方向:充填溶洞段内挖潜、充填溶洞段间挖潜和充填溶洞井间挖潜.%Karst cav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block-12 of Tahe Oilfield,but affected by filling of the underground river sediments and later denudation,the filled cave drilling rate of Upper Ordovi-cian in denuded area is as high as 33%,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such as well completion selection and comple-tion method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level of filling cave,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lling mechanism and clear the potential tapping direction of filling cave,based on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of 36 drilled wells,the filling cav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karst geology,seismic attributes,seismic reflection features and ancient landform resto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ovician in block-12 developed four types of karst cave filling,including underground riversediment,river lateral stacking,unconfined and collapse. The karst cave fill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siltstone,mudstone,collapse breccia and calcite.At the same time,three ge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for filling karst cave were established:seismic reflection contrastmethod,Middle and Lower Ordovician top surface shape comparison method and ancient landform restoration method.Three potential tapping directions were pointed out:intraformational potential,interlamination potential and interwell potential.【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9页(P52-60)【关键词】碳酸盐岩;充填模式;地震预测模式;奥陶系;塔里木盆地【作者】田亮;李佳玲;焦保雷【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20 引言塔河油田12区在经历多轮次产能建设后,高残丘、大断裂、规模缝洞等高品位储量不断被动用,在后期外围扩展过程中,分支河道、低幅度构造和非串珠状反射将是未来的重要动用目标[1-3],但这类目标普遍存在储集体规模小、充填程度高、充注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当钻遇充填溶洞后,有效储集空间变小、动用难度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f l l e d b y un d e r g r o un d iv r e r s e d i me n t s a n d c a v e r n — r o o f c o l l a ps e b r e c c i a s, o f wh i c h t h e l a t t e r a c c o u n t s f o r o v e r 3 0% i n t he c a v e n r il f l i n g s . I t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ic f a n t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 o f k a r s t c a r b o n a t e s t o s t u d y t h e f o r ma t i o n a nd d i s t ibu r t i o n o f t he c o l l a p s e b r e c c i a s . Co mbi ne d wi t h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s o n t h e Or d o v i c i a n k a r s t o u t c r o ps , o b s e va r t i o n s o f c o r e s a mp l e s a n d i n— t e r pr e t a t i o n s O i l we l l l o g g i n g a n d s e i s mi c d a t a, i t w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c o l l a p s e b r e c c i a s a r e v a r i o u s i n s i z e s a n d s h a p e s i n

, 尤 其是 巴楚 一 柯 坪 隆起奥 陶 系古 岩溶 露 头 的
考察 ¨, 对认 识塔 河油 田缝 洞形 成 和储层 特 征 具有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1 2—1 3 ; 修订 日期 : 2 0 1 5 —0 3 —1 8 。 第一作 者简介 : 金强( 1 9 5 6 一) , 男, 博士 、 教授 , 油气地质。E ・ ma l l : j i n q i a n g @u p c . e d u . C B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发展 计划( 9 7 3计划 ) 项 目( 2 0 1 1 C B 2 0 1 0 0 I ) ; 中国石化科技项 目( P I t 0 9 0 ) 。
3 .中 国石化 西北分公 司 勘探 开发研究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1 1 ]
摘要 : 岩 溶缝 洞是塔河 油田主要储集空 间, 但是 它们 7 0 %以上的空 间被地下河 沉积砂 泥和洞穴垮塌角砾等物质所 充填 , 其 中垮 塌角
砾约 占3 0 %。研 究这些垮塌角砾 的形成和分布 对于岩溶储层地质学具有 重要 意义 。通 过野外考察、 岩心观察 以及测 井和地震 资料 分析 , 发现径流岩溶 带垮 塌角砾大小 、 形态不一 , 而且 与地 下河砂泥沉积呈互层 出现 , 颗粒 较小 的垮 塌角砾有被 搬运迹象 ; 洞穴 规模
塔 河 油 田奥 陶 系古 径 流 岩 溶 便 。 , 康 逊
f 1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地球科 学与技术学 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8 0 ; 2 .中国科学院 地质地球 物理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2 9 ;
越大 ( 如厅 堂洞和干 流洞) 、 越 靠近活动性断层 的溶 洞和表 层岩溶带的溶洞 , 垮 塌角砾岩堆积厚度越大 ; 颗粒 较小的(< 2 c m) 垮 塌角 砾岩孔渗 性差 , 颗 粒较大者可具有较好 的储集性 能和含 油性 , 后者构 成 了塔 河油 田岩溶缝洞储层 的一部分 。
关键词 : 缝 洞; 垮 塌 角砾 岩 ; 径流岩溶 带; 奥 陶系; 塔河油 田
灰 岩经 历 了长期 的 岩 溶作 用 , 形 成 的 大 面积 岩 溶 缝 洞 等储 集 空 间 , 其 中塔 河 油 田主 体 区 奥 陶 系 灰 岩 内
带 缝洞 储 集 空 间 大 , 是 塔 河 油 田原 油 储 量 和 产 量 的 主体 ’ 。
径 流 带缝洞 发 育数 目多 、 空 间结构 十分 复 杂 , 国 内 外 学者 进 行 了地 质 、 地 球 物理 和地 球 化 学 等 多方 面 的
w h i c h s ma l l s i z e o f t h e b r e c c i a s a r e t r a n s p o r t e d b y u n d e r g r o u n d r i v e r nd a i n t e r b e d d e d wi t h s e d i me n t a r y d e b is r l a y e r s i n
a n d e p i — ka r s t z o n e, t h e l a r g e r t he t hi c k n e s s o f t h e c o l l a p s e b r e c c i a s re a . Po r o s i t i e s a n d p e r me a bi l i t i e s o f he t c o l l a p s e b r e c — c i a s re a l o w wh e n t h e g r a i n s i z e o f t h e b r e c c i a s i s s ma l l e r t h a n 2 c m. T he b r e c c i a s wi h t b i g g e r ra g i n s i z e wo u l d h a v e b e t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p hy s i c a l p r o p e ty r a n d o i l — b e a in r g pr o pe r t y, nd a t h us s h o u l d b e o n e pa r t o f r e s e r v o i r r o c k s i n Ta h e o i l ie f l d. Ke y wo r d s: f r a c t ur e — v u g, c o l l a p s e br e c c i a s, r u n o f z o n e, Or d o v i c i n , a Ta h e o i l ie f l d
J i n Q i a n g , T i a n F e i , L u X i n b i a n , K a n g X u n
( 1 . S c h o o l 0 厂 C . e o s e i e n c e s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0 厂 P e t r o l e u m, Q i n g d a o , S h a n d o n g 2 6 6 5 8 0 , hi C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厂 G e o l o g y a n d eo G p h y s i c s , A c a d e mi a S i n c i a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C h i a; n 3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d n
D e v e o l p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 , N o  ̄ h w e s t B r a n c h , S I N O P E C , U r u m q i , X i n j i a n g 8 3 0 0 1 1 , hi C n a)
A b s t r a c t : F r a c t u r e s a n d v u g s a r e t h e m a j o r r e s e r v o i r s p a c e s i n T a h e o i l i f e l d , b u t m o r e t h a n 7 0 % o f he t i r s p a c e s w e r e
塔 河 油 田位 于 塔 里 木 盆 地 沙 雅 隆 起 中段 的 高 部 位, 是 我 国发现 的石 油储 量 最大 、 产量 最 高 的碳 酸盐 岩 油 田, 其 原 油 主 要 产 自奥 陶系 岩 溶 储 层 ¨I 3 。该 储 层 是 塔北 隆起 发 育 期 ( 晚 加 里 东 期 一早 海 西 期 ) 奥 陶系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2 .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l l a p s e br e c c i a s il f l i n g i n c a v e s o f r un o f z o n e i n t he Or d o v i c i a n ka r s t i n Ta h e o i l ie f l d, Ta r i m Ba s i n
沾- 5 天热乞化
第3 6卷 第 5期
O I L& C A S G E O L O G Y 2 0 1 5年 1 0月
文章编号 : 0 2 5 3—9 9 8 5 ( 2 0 1 5 ) 0 5— 0 7 2 9— 0 7
d o i : 1 0 . 1 1 7 4 3 / o g g 2 0 1 5 0 5 0 3
第 5期
研 究 。 。 ” , 提 出 了 各 种 成 因 演 化 模 式 和 成 因 结

, 还 对缝 洞充 填特 征提 出 了不 同机 制和 充 填模
发 育 了完善 的表 层 岩溶 带 、 渗流 岩溶 带 、 径 流 岩溶 带 和 潜 流岩 溶 带 J 。经 过 2 O多年 的开 发 , 发现 径 流岩 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