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类型划分

合集下载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几点新认识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几点新认识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几点新认识
阎相宾;韩振华;李永宏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2001(006)004
【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发育有洞穴型、风化裂隙型、构造裂隙型、裂隙-孔洞型、溶蚀孔隙型五类性质有别的储层.其中洞穴型储层发育具有普遍性,纵向上往往表现
为两个洞穴型储层带的发育,两个洞穴型储层的形成与两个岩溶旋回的潜流溶蚀带
相对应;有效洞穴型储层发育是油气高产、稳产的关键.风化裂隙型储层主要集中在
海西早期不整合侵蚀面附近及洞穴层上下,其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可具
有较高的油气产能.区内发育五期构造裂隙,其中第Ⅳ期部分充填裂隙和第Ⅴ期未充
填裂隙具有储集意义.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阎相宾;韩振华;李永宏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特征研究 [J], 许洪川;荣光辉;吕勇胜;韩詹
2.塔河油田4、6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简析 [J], 黄建新
3.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彭守涛;何治亮;丁勇;张涛;夏东领;汲生珍;云金表
4.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斜坡断控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J], 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任丽华;魏婷;张宪国;段宏臻
5.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J], 刘瑜;胡明;米华英;刘周;杨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赵建;杨玉芳;马勇;罗云;马海陇【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年(卷),期】2015(011)004【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发育储层类型有Ⅰ类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Ⅱ类裂缝型储层,常规测井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存在着多解性.利用碳酸盐岩储层缝、孔、洞常规测井综合特征参数及测井响应组合与钻井、岩心相互标定,提取能有效反映不同类型储层地质特征的分类组合参数,以达到在油田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准确识别储层的目的.【总页数】7页(P6-11,21)【作者】赵建;杨玉芳;马勇;罗云;马海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像测井地质解释 [J], 张宸嘉;樊太亮;孟苗苗;吴俊2.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燧石的测井识别 [J], 谢芳;柳建华;刘瑞林3.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水平井成像测井分析及应用 [J], 胡国山;张晓明;王勤聪4.塔河油田五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J], 刘之的;苗福全;候庆宇;罗晓芳;付东5.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测井识别研究 [J], 顾战宇;杨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

130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水系普遍发育,是缝洞型油藏重要的开发对象之一。

鲁新便等[1]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水系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风化面表层受岩溶水溶蚀下切形成的地表水系;另一类为风化面内幕潜流、径流带溶蚀形成的管道状暗河河道。

胡文革[2]、代冬冬等[3]将岩溶古河道分为明河河道和暗河河道。

其中,明河河道即地表水系,主要发育在风化面表层,由岩溶水溶蚀下切形成,对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和近地表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表水系主要形成于海西期[4-6],结合现代岩溶机理[7],在海西期时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构造抬升,大气降水沿碳酸盐岩地层低洼部位汇聚、流动,长期的冲刷改造,形成下切较深的地表河道,最终形成了塔河油田现有的古地表水系格局。

当前碳酸盐岩地表水系的刻画识别手段较多,本文从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实际出发,优选地震属性特征,对地表水系刻画识别手段进行梳理,为碳酸盐岩地表水系研究提供借鉴。

1 地表水系识别技术随着塔河油田高精三维地震数据体的采集和使用,利用高精三维地震剖面、古地貌恢复、反射结构体、图像边缘检测等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表水系的刻画识别精度。

本次研究主要借助以下地球物理方法对地表水系进行刻画识别。

1.1 地震偏移剖面古地表河道为古岩溶期的地表径流系统,与古地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结合古今地貌,对古地表水系进行刻画。

现今地貌特征在地震偏移剖面上显示,地表河具有反射同相轴“下拉”特征,河道呈“V ”字下切十分明显(图1),沿河道走向多次垂直切取地震剖面,均有上述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地表河道平均下切深度63m ,河道宽度介于45~500m ,表明在地表水系发育时期,水动力条件较强,导致河道下切较深。

这与现今南方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系的发育非常相似,均为水动力冲刷、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下切河谷。

图1 垂直地表水系地震剖面1.2 古地貌恢复塔河碳酸盐岩地表水系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因此对中-下奥陶统顶面(T 74顶面)上覆的石炭系巴楚组地层进行拉平,进行海西期古地貌恢复,可以有效表征古地表水系形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_郭了萍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_郭了萍

业油流产出。第四, 塔河油田已探明部分恰是下奥陶 统碳酸盐岩直接与下石炭统接触, 少见与中—上奥陶 统和志留—泥盆系等接触。其碳酸盐岩直接暴露在大 气中的时间长, 古地形位置相对高, 岩溶发育程度高, 有利于油气成藏。
4 塔里木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方向
以粒间孔为主, 生物体腔孔、生物体重结晶形成晶 间孔, 这些孔隙均有溶蚀, 特别是生物体被溶蚀后可形 成孔洞, 与断裂裂缝连接可增强储层渗透性能。中奥陶 统( D2yj) 生物礁( 滩) 相孔隙型储层展布于台地边缘, 孔 渗条件好, 含油性较好, 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综合分析表明 , 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 集体的储集性能优越, 裂缝型次之。
1.4 储层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块孔隙度和 渗透率极低, 缝洞发育程度和储层物性主要受构造运 动、岩溶作用的控制, 具有极强的储层非均质性, 局部 发育浅滩( 礁) 孔隙型储层。 1.4.1 构造运动
从 区 域 构 造 特 征 、构 造 应 力 场 模 拟 、钻 井 成 像 测 井及测试等资料分析, 储层裂缝的产生主要受控于海 西早、晚期的构造应力变形叠加作用, 形成了由断裂、 裂缝和微裂缝组成的断裂—裂缝网络体系。在构造变 形 强 烈 的 褶 皱 转 折 端 、断 裂 带 附 近 和 高 应 变 地 区 是 裂 缝发育的主要地区[7]。 1.4.2 岩溶作用
1.2 储集空间类型
据工区岩心、铸体薄片、荧光薄片及扫 描 电 镜 等 观察及分析资料,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储集空间多 样, 主要类型有裂缝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 和生物礁( 滩) 相孔隙型[2 ̄3]。 1.2.1 裂缝型
裂缝型储层主要为裂缝, 普遍发育, 缝中充填油 或含沥青脉。裂缝型储层的特点是基质孔隙度和渗透 率极低, 裂缝是主要的渗滤通道和储集空间。因此, 常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空间结构表征技术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空间结构表征技术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空间结构表征技术摘要: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油藏埋深最深已超过8000m,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体识别预测难度大,是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主要难题。

本文根据近年来对实钻井的认识、模型正演分析,形成了中尺度的中心点预测“三定法”,既应用三种技术方法确定中尺度缝洞体的中心点位置,具体为叠前深度偏移资料定方向、分频能量定横向、阻抗反演定纵向三种技术组合。

同时,提出了隐蔽断裂刻画技术,探索了隐蔽断裂刻画技术方法。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体空间结构表征技术。

关键词:正演模拟;“三定法”;叠前深度偏移;分频体;波阻抗反演体;隐蔽断裂1研究区概况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裂缝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裂缝-孔洞型储层、洞穴型储层[1]。

裂缝型储层为碳酸盐岩较为发育的一类储层,表现为孔隙度较小(一般分布于0.5-1.5%之间)渗透率较大(一般>1×10-3μm2)的特征,裂缝系统的发育,使孔隙度偏小的储集岩具有一定的产能,裂缝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是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

裂缝-孔隙型储层分为灰岩型和白云岩型两类储层。

灰岩型储层主要分布在塔河地区中奥陶统的一间房组生物礁滩及粒屑滩相中,在鹰山组也有此类储层的发育,但其发育程度远不及一间房组。

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分布在塔河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具有较好的储集性,但其基质孔渗性较区域上的白云岩储层差。

裂缝-孔洞型储层以小的溶蚀孔洞和溶蚀裂缝、构造裂缝等一起构成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且裂缝连通多种不同的孔洞并提供渗滤通道,此类储层储集性能好,常不需要酸压等增产措施即可获很高的油气产能。

洞穴型储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最主要的和最优质的储层,以大型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以钻遇放空、漏失为主要识别特征,这些大型洞穴多呈网状或水系状分布,不同层次的洞穴系统之间由落水洞沟通,不过,由于表生期的沉积作用和埋藏期的垮塌作用,洞穴内多充填碎屑岩和岩溶角砾岩等,局部的堵塞,使得洞穴型储层横向连通性变差或者变的不连通。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解释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解释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解释李翎;魏斌;贺铎华【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2(023)001【摘要】根据测井响应的不同,可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Ⅰ类为裂缝-孔洞和裂缝-溶洞型,深浅侧向电阻率低,为正幅度差,自然伽马值略高,声波时差和中子测井值增大、密度降低;Ⅱ类储层为裂缝型,深浅侧向电阻率呈中-较高值,大部分为正幅度差,自然伽马特征与灰岩相近;Ⅲ类为孔洞缝均不发育的储层,电阻率为高值,深浅侧向电阻率基本重叠,自然伽马为低值.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和岩芯归位基础上即可进行储层参数的求取.参数主要包括泥质含量、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总孔隙度、洞穴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基块、裂缝含油饱和度.依据参数与测井资料确定的基块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下限值分别为20/0和0.050/0.经验证,测井解释的孔隙度与实际总体相符,裂缝孔隙度分布也与实际基本一致.【总页数】6页(P49-54)【作者】李翎;魏斌;贺铎华【作者单位】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测井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测井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测井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相关文献】1.塔河油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测井识别模式 [J], 赵建;杨玉芳;马勇;罗云;马海陇2.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J], 智慧文;杨志彬;肖兹;李国蓉;赵正果3.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J], 张海娜;杜玉山;王善江;李竞好4.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J], 樊政军;柳建华;张卫峰5.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像测井地质解释 [J], 张宸嘉;樊太亮;孟苗苗;吴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为了找出塔河地区奥陶系克拉通坳陷中的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

本文采用三个统、八个阶的对比方案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的统、组岩石地层作重大调整。

认为塔河地区奥陶纪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奥陶系假整合在下丘里塔格组之上。

沉积层序和充填特征∶早、中奥陶世,塔河地区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相;晚奥陶世与塔里木盆地演化同步,为前陆盆地沉积-构造转换的重要阶段,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两次淹没过程和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晚奥陶世末转为陆源碎屑岩沉积。

标签:塔河奥陶系沉积特征划分对比方案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现今的构造位置属沙雅隆起(塔北隆起)南侧阿克库勒凸起的南部[1]。

塔里木盆地是个大型复合、叠加盆地,为一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陆板块。

内部可能存在以深断裂分隔的不同性质的沉积-构造单元,发育了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形成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成为碳酸盐古岩溶储集成藏的最有利空间[2]。

塔里木盆地的地层与沉积序列,除前寒武系外,主要包括五个叠加层次的构造-沉积层,限于专题本文只开展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与沉积序列的研究。

1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塔河地区奥陶系划分对比方案依据国际奥陶系划分方案(1998)及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建议方案(2000),结合柯坪大湾沟新设立的全球辅助层型剖面(2002),对奥陶系的划分作了重大调整。

新方案将原划为下奥陶统的鹰山组上部及一间房组划归中奥陶统,将原划为中奥陶统的恰尔巴克组及良里塔格组下部划归上奥陶统。

2塔河地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序列2.1塔河地区早奥陶世地层与沉积序列早奥陶世,在塔西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还是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潮坪相沉积,沉积中心位于满西1井西南和塘古孜巴斯坳陷[3]。

早中奥陶世为槽盆相深水碎屑岩沉积相区,以笔石页岩、陆源碎屑岩、黑色泥岩和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

在巴楚、柯坪等地,该组底部为薄层状砂屑灰岩夹白云岩超覆在上寒武统古喀斯特面上,向上为砾屑灰岩与砂屑灰岩夹白云岩韵律互层,潮道冲刷面发育。

塔河地层特征

塔河地层特征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单元主要在阿克库勒凸起,并包括顺托果勒隆起的北部、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

塔河地区为一以大型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主的复合型油田。

主要目的层系为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

阿克库勒凸起为由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发育的一个长期发展的古凸起,发育震旦系至泥盆系海相沉积,石炭系至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三叠系至第四系陆相沉积。

目前钻探揭示凸起主体部位自下而上发育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统、塔河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其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及电性特征简述如下:1.三叠系1.1地质特征塔河地区三叠系的顶界深度为4100—4290米,底界深度为4650—4830米,属陆相沉积,从北向南、从西向东具有加厚的趋势,与下伏古生代地层不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主要为灰绿、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岩、砂岩,含孢粉、大孢子和轮藻化石及凝源类化石,厚度由北向南增加。

中、上三叠统包括三套由粗至细的旋回式沉积,每一旋回下部为辫状河三角洲砂岩、砂砾岩相,上部为浅-半深湖暗色泥岩相,部分地区为滨湖沼泽杂色泥岩相。

下旋回砂体以辫状河及三角洲平原相为主,中、上旋回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砂体较为发育。

该层系是阿克库勒凸起主力油气产层之一。

1.2岩性及电性特征三叠系泥岩标志层自然伽玛值约为160API,地层电阻率值低于0.3Ω·m,该系自上而下分三个组段:哈拉哈塘组、阿克库勒组、柯吐尔组。

(1)哈拉哈塘组(T3h)该组上部为一厚层深灰色泥岩夹灰色细砂岩,标志层夹在泥岩当中,下部为灰色细、中砂岩、杂色砾岩夹灰色泥岩。

下部砂岩体即为三叠系“上油组”,其砂岩层曲线特征为:三条电阻率曲线呈高侵特征,深感应电阻率值在0.2-1.5Ω·m之间,中感应电阻率值在0.5-4.3Ω·m之间,自然电位曲线呈负异常,其数值在60-110mV之间,自然伽玛值相对于泥岩略低,数值约为50-75API,井眼较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类型划分
为了更好的开发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区块。

本文通过分析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受沉积环境变化及构造-盆地背景,对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进行一个划分归类。

主要依据颗粒/灰泥比、亮晶/灰泥比和顆粒类型对塔河地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进行区分。

将塔河地区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分成颗粒灰岩、颗粒微晶灰岩-微泥晶灰岩、藻灰岩、含云-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五大类。

标签: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类型
塔河地区奥陶系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不同时期中发育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岩石和生物组合面貌及沉积序列是明显不同的,这些标志是识别、划分塔河地区井下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组、段)并进行地层对比、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1]。

因此,有必要对塔河地区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作一系统的归纳和说明,以利于从岩石宏观沉积特征和结构上区分各岩石地层单元。

本文中,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主要是依据颗粒/灰泥比、亮晶/灰泥比和颗粒类型来进行划分的。

1颗粒灰岩类
是指颗粒含量≥50%的灰岩。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颗粒类型主要有藻鲕、鲕粒、内碎屑、生物屑、团粒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

1.1藻鲕灰岩。

藻鲕灰岩是鹰山组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岩石类型,一间房组、良里塔格组也部分见有[2-3]。

颗粒主要为灰白色的藻灰岩砂粒,不具鲕粒的圈层构造,来自盆内弱固结-固结的藻纹层灰岩或藻灰岩,经岸流、底流、潮汐及波浪作用剥蚀、破碎后再沉积的,具有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都较高的特点。

因胶结物和填隙物的不同可分为亮晶藻鲕灰岩和微晶藻鲕灰岩两种,沉积环境为潮下高能浅滩。

1.2粉-砂屑灰岩。

粉-砂屑灰岩也是奥陶系分布较为普遍的灰岩,主要见于鹰山组、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颗粒由多成分的藻鲕、团粒、鲕粒、生物屑等共同构成,没有明显的优势颗粒类型,成分成熟低但结构成熟度高。

根据胶结物和填隙物的不同可分为亮晶粉-砂屑灰岩和微晶粉-砂屑灰岩两种。

沉积环境为潮下浅滩。

1.3鲕粒灰岩。

鲕粒灰岩是一间房组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灰岩,少量见于鹰山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

颗粒以鲕粒为主并含有少量的生物屑和内碎屑。

鲕粒多为亮晶胶结的同心圈层状正常鲕和薄皮鲕,少量见有薄皮鲕和变形鲕,核心多为藻鲕和生物屑。

为潮下高能冲洗带和浅滩环境的沉积物。

一间房组的部分井下岩芯中可见该类灰岩构成礁体的基座,向上逐渐演变为具有骨架结构的海绵礁灰岩
1.4砾屑灰岩。

砾屑灰岩主要见于鹰山组,也是该组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岩石
类型。

灰岩砾呈砾屑和角砾状成层分布,以中细砾级的长条状藻纹层灰岩砾屑居多,多顺层排列,局部可见叠瓦状构造,含量30-60%,亮晶或泥晶胶结。

该类灰岩的单层发育厚度一般在50cm以下,垂向上多与藻鲕灰岩、砂屑灰岩和含颗粒微晶灰岩等组成多个向上变细的米级旋回。

2颗粒微晶灰岩-微泥晶灰岩类
按颗粒含量的多少和传统的划分方案,该类灰岩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1颗粒微晶灰岩
是指颗粒含量在25-50%的灰岩[4]。

多为泥晶胶结,颗粒或杂基支撑,根据颗粒类型可细分为鲕粒微晶灰岩、砂屑微晶灰岩、藻鲕泥晶灰岩等。

纵向上该类灰岩多与大套的各种颗粒灰岩相伴而生,构成向上变粗、变细的韵律旋回沉积;或以不稳定的夹层产于其中。

主要见于鹰山组、一间房组。

2.2含颗粒微晶灰岩-微泥晶灰岩
为塔河地区最为主要和多见的碳酸盐岩类型,普遍见于奥陶系的各个层位,其中鹰山组最为发育,约占50%。

石炭系巴楚组的下部和顶部也有分布。

颗粒含量≤25%,以5-15%最为典型,泥晶胶结,杂基支撑。

3藻灰岩类
3.1藻席灰岩和藻纹层灰岩类
藻席灰岩和藻纹层灰岩是鹰山组的特征岩石类型。

由浅灰白色和灰色相间的毫米级富藻层-富屑层灰岩条带组成,主要为潮间坪沉积。

纵向上,藻席灰岩和藻纹灰岩多集中发育于鹰山组三级层序的中部,其底界面相当于最大海泛面;在小型向上变浅的米级旋回中,多分布于顶部。

3.2藻礁灰岩
藻礁是藻鲕滩的基础之上通过藻类生长形成的丝状体、分泌的絮状物质将颗粒粘结在一起而发育起来的生物建隆构造,藻鲕颗粒与粘结物的边界呈渐变状,有明显的絮状粘结构造。

主要见于良里塔格组的中、上部。

4含云-白云质灰岩类
含云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普遍见于塔河奥陶系的鹰山组、蓬莱坝组上部。

白云石含量10-50%,以10-25%为主,多为粉、细晶状,是埋藏-后生期白云岩化的结果。

原岩多种多样,但多以颗粒含量较低的颗粒微泥晶灰岩-微晶灰岩为主,也普遍见于藻纹层灰岩中。

5白云岩类
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普遍见于下奥陶统的蓬莱坝组。

白云石含量50-95%,形成半自形晶-自形晶,以粉、细晶发育为主,薄片中还可见有少量石膏假晶与之相伴生,主要为原生-埋藏期白云岩作用、石膏化的结果,沉积背景为气候炎热的蒸发台地。

原岩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微晶灰岩如藻灰岩、藻席灰岩等,也有颗粒灰岩如藻鲕灰岩、砾屑灰岩等。

从垂相序列上分析,本区奥陶系的白云石含量、白云岩化作用的强度有由下而上(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逐渐减弱的趋势,早期(早奥陶世早期)为蒸发台地,晚期(早奥陶世早期晚期-中奥陶世)转变为开阔台地。

综上所述,塔河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多种多样,但从垂向的叠置关系和岩石组合特征分析,有明显的差别和分异性。

归结如下:
桑塔木组:塌积砾屑灰岩+钙屑灰岩+砂泥质背景沉积物组合
良里塔格组:结晶灰岩+藻礁灰岩+藻鲕灰岩组合
恰尔巴克组:瘤状灰岩+钙质泥岩+含海绿石灰岩组合
一间房组:海绵礁灰岩+鲕粒灰岩+生物骨屑灰岩组合
鹰山组:藻鲕灰岩+藻纹层灰岩+斑状灰岩组合
蓬莱坝组:藻纹层白云岩+藻鲕白云岩组合
参考文献
[1]肖玉茹,王敦则,沈杉平.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现代地质,2003,17(1):92~98.
[2]顾家裕.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模式.古地理学报,1999,1(1)
[3]张希明.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17~22.
[4]孔金平,刘效曾.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研究[J].矿物岩石,1998,18(3):25~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