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课件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课件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
机械制造工艺
★★★
三、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时,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等组成了一个工艺系统, 工艺系统的各个部分在加工过程中,应该保持严格的相对位臵关系。 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系统的各个环节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移, 使工件和刀具间相对位臵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加工误差。 原始误差即导致工艺系统各环节产生偏移的这些因素的总称。原始 误差中,有的取决于工艺系统的初始状态,有的与切削过程有关。 当原始误差的方向发生在加工表面法线方向时,引起的加工误 差最大;当原始误差的方向发生在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时,引起的 加工误差最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为了便于分析原始误差对加工 精度的影响程度,我们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 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而把对加工精度 影响最小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切向)则称为误 差的不敏感方向。
★★★
机械制造工艺
★★★
一、加工原理误差
原理误差即是在加工中由于采用近似的加 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 产生的原始误差。 完全符合理论要求的加工方法,有时很难实 现,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满 足零件的精度要求,就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进 行加工。这样能够使加工难度大为降低有利于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机械制造工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定尺寸刀具法:是直接利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 保证加工尺寸的方法。如用钻头钻孔,铰刀铰孔,用拉 刀、铣刀加工键槽等。加工尺寸精度的高低主要与刀具 的制造精度,安装精度和磨损及机床运动精度等因素有 关。这种加工方法加工精度稳定,生产率也高。 4)自动获得尺寸法:是利用测量装臵、调整装臵 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在加工过程中能 自动测量、补偿调整,当工件达到尺寸要求时,能自动 退回停止加工的方法。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机械零件的形状误差是指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形状偏差。这些误差可能 会影响零件的安装、运动和相互作用。
机械零件的位置误差
机械零件的位置误差是指零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相对于参考位置的偏差。 这会影响到零件的功能和性能。
机械零件的尺寸误差
机械零件的尺寸误差是指零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尺寸误差可 能导致装配不良或者零件功能受限。
测量和评估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测量和评估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是确保零件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步骤。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方法 和评估准则。
提高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的方 法
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包括改进制造 工艺、优化设计和选择更高质量的材料。
结论和要点
• 几何精度是机械零件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 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和尺寸误差可能导致零件功能和性能受到影响。 • 测量和评估几何精度的方法对于确保零件质量至关重要。 • 通过优化制造工艺和设计,我们可以提高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欢迎来参加我们的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演示!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几 何精度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机械零件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尺寸误差等 方面的知识。
几何精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几何精度是指机械零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所需达到的精确度。它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

机械加工装配精度PPT课件

机械加工装配精度PPT课件

b.工误差不易保证的可以取较大的公差;
c.组成环为标准件查相关手册。
当各组成环的尺寸加工难易程度相似采用该法。
(2)等精度法: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组成环的公
差可以表示为公差等级系数与公差单位的乘积:
11
机器工艺制造篇
( Ai ) aiii
式中:ai — 公差等级系数,mm;ii — 公差单位,μm。
3
机器工艺制造篇
(四)装配中的连接 1.固定连接:保证装配好的相配零件相互位置不变。 2.活动连接:保证装配好的零件有一定的相对运动。 3.可拆卸连接。 4.不可拆卸连接。
4
机器工艺制造篇
二、装配尺寸链所用的计算公式
有:极大极小法和概率法.我们主要介绍极大极小法.
(一)计算公式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计算
(2)相当于孔的包容尺寸,假设下偏差为零,已知 公差,就可以求出下偏差;
i1
im1
(封闭环的下偏差=增环的下偏差之和 —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4.封闭环的公差
n1
( A ) ( Ai )
i1
6
机器工艺制造篇
(二)组成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 我们知道封闭环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在
δ(A∑)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组成环的数目(n), 这样就使组成环的公差δ(Ai)相对增大,使零件的精 度降低,这样零件的加工费用降低。所以在产品的设 计过程中,在满足工作性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影 响封闭环精度的相关零件数目为最少。组成环的数 目仅等于相关零件的数目,这就是组成装配尺寸链 的最短路线(环数最少)原则。
x A Amin A x Ai s Ai
i1
im1
每个方程有n-1个未知数,所以要求解必须作出一 定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_3版(孟兆新,马惠萍主编)PPT模板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_3版(孟兆新,马惠萍主编)PPT模板

章 渐 开 线 圆 柱 齿
7
01 7.1齿轮传动的使用 02 7.2影响渐开线圆柱
要求
齿轮精度的因素
03 7.3渐开线圆柱齿轮 04 7.4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的评定参数
精度标准
05 7.5渐开线圆柱齿轮 06 习题7
精度设计
09
O
N
E
第8章尺寸链的计算
第8章尺寸链的计 算
8.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8.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8.3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8.4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习题8
05
3.5几何公 差的选用
03
3.3几何误 差的评定
06
习题3
05
O
N
E
第4章表面粗糙度
第4章表面粗糙度
4.1基本概念 4.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4.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习题4
06
O
N
E
第5章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

测第
技 术 基 础
章 几 何 参
第2章尺寸精度设 计
2.1有关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术语和 定义 2.2尺寸的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简介 2.3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4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习题2
04
O
N
E
第3章几何精度设计
第3章几何精度设计
01
3.1几何误 差
04
3.4几何公 差与尺寸公
差的关系
02
3.2几何公 差
感谢聆听
章 常 用 典


6
01 6.1滚动轴承结合的 02 6.2平键、矩形花键
精度设计
结合的精度设计

第2章机械精度检测技术基础

第2章机械精度检测技术基础

角度: 基本单位 弧度(rad ) 常用单位 度(°) 分(′) 秒(″)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方法
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的直接测量法; 用量块和机械比较仪测量轴径的比较测量法; 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其它更多的方法
测量精度
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一般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反映测量精度的高低。 偏离远,测量误差大,测量精度低; 反之,其测量精度高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与检验 1、测量
定义: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
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 基本的测量公式:
§2.2 测量的基本概念 2、测量要素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测量对象
几何量的测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 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个几何参数等。
(2)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是指能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转换成可 直接观测的示值 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计量仪 器按原始信号转换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机械式量仪 光学式量仪 电动式量仪 气动式量仪
用机械方法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用光学方法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将原始信号转换 为电量形式的量仪 用压缩空气实现原 始信号转换的量仪
(二) 测量器具
1、测量器具的种类 几何量的测量器具一般可以分为实物量具、测量 仪器(仪表)、测量装置等。 (1) 实物量具 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或提供)一个或 多个量值的测量器具称为实物量具,包括单值量 具和多值量具。 量具一般没有可动的结构,不具有放大功能。 我国习惯上将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简单的测量仪器 也称为“通用量具”。 你认为“千分尺”的定义准确吗?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 所以有连接件的一些结构中,多出现凸形 变形曲线。
正反加卸载变形曲线
• 先在正方向加载,得加载变形曲线,然后 卸载,得到卸载变形曲线。可见两条曲线 不重合,产生类似“磁滞”现象,
• 这主要是由于接触面上的塑性变形,零件 位移时的摩擦力消耗以及间隙的影响。
• 同理在反方向加载和卸载,又可得到加载 变形曲线和卸载变形曲线.两者也不重合。
①变形曲线是非线性的,有凸形和凹形两种。 可根据曲线求瞬时刚度和平均刚度。
②加载变形曲线与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且 不回到起始点。
③多次重复加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随着重 复次数的增加,变形曲线逐渐接近。
④单件零件的变形曲线与一个机器或部件的 变形曲线相差很大。
影响工艺系统刚度的因素
(1)接触面的表面质量 接触面间的变形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2)几何形状精度 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 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 等;
3)相互位置精度 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面的 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 度、位置度等。
几何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有关系吗?
零件公差必须大于形状位置误差
注: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圆度、圆柱度等不 需要特别标注
接触刚度
机床是由多个零件组成的。一台机床或 部件的受力变形,除了零件本身的变形以 外,还有零件之间接触面的变形。
加载变形曲线
刚度曲线
(1)接触变形影响 (2)刚度很差零件存在
• 这种变形曲线又可以分为两类,
1 是凹形曲线 2 是凸形曲线
• 凹形曲线的特点是开始变形很大,逐渐刚 度变好;
• 而凸形曲线的特点是开始刚度较好,随着 载荷的加大,刚度愈来愈差。
转子受热膨胀,对转子间隙的影响 压差可以计算,转子受力变形可以知道 刀具的变化磨损,热伸长都是变值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成本增加,加工 误差较小不明显
误差增大,加工最 低成本不变
加工成本与加工误差之间的关系
一种加工方法介于A、B之间的精度为经济加工精度
6
二、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 2)调整法 3)定尺寸刀具法 4)自动控制法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1)成形刀具法 2)轨迹法 3)展成法 3.获得位臵精度的方法 1)直接找正法 2)划线找正法 3)夹具定位法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臵精度三者之间关系

通常形状公差限制在位置公差内,而位置误差一般限制 在尺寸公差之内。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 形状精度也要求高。但形状精度或位置精度要求高时,相应 的尺寸精度不一定要求高,这要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决定。 4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概念
态下的误差 传动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包括夹紧变形)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 刀具磨损 测量误差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19
原始误差构成
三、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原始误差)
热变形 对刀误差 F 设计基准 夹紧误差
定位误差
菱形销
定位基准 导轨误差
活塞销孔精镗工序中的原始误差
20
三、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原始误差)
误差敏感方向
21
四、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1.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
7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 先试切部分加工表面,测量后,适当调整刀具相 对工件的位臵,再试切,再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 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面。
试切
测量
调整车刀
试切法效率低,精度主要取决于工人技术,用于单
件小批生产。
8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ppt课件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ppt课件

S
空间曲面数控加工
采了近的成型运动或近的刀刃轮廓,常常可以简化机床结构或刀具
形状,或可提高生产率,有时还可得到较高加工精度。故在生产中广
泛采用,其前提是原理误差不超过规定精度要求(通常原理误差不超
过10~15%工件公差)。
13
2.2.2 调整误差
试切法(图 a)
➢测量误差 ➢试切时与正式切削时切削厚度 不同造成的误差 ➢机床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
表面质量
表面几何形状精度
表面粗糙度 波度 纹理方向 伤痕(划痕、裂纹、砂眼等)
表面缺陷层
表层加工硬化 表层金相组织变化 表层残余应力
加工质量包含的内容
2
2.1.1 机械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尺 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差。 两者关系 :
➢主轴转速的影响
由于主轴部件质量不平衡、机床各种随机振动以及回转轴线的不稳定随主 轴转速增加而增加,使主轴在某个转速范围内的回转精度较高,超过这个范 围时,误差就较大。产生轴线的漂移。
➢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
主轴系统的刚度,在不同方向上往往不等,受外力作用时变形不一致。 机床工作时,主轴系统的温度将升高,轴承径向热变形不相等,前后轴 承的热变形也不相同,主轴必须停车时使温度发生变化,引起主轴回转轴 线的位置变化和漂移而影响主轴回转精度。
误差敏感方向一般为已加工 表面过切削点的法线方向。
图中:
RY
Y 2 2R0
RX X
显然:
RX RY

a)
Y
X ΔR

X
b)
Y
ΔR =Δ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公法线长度偏差ΔEbn(Ebns,Ebni) 对于中小模数齿轮,为测量方便通常用公法线长度偏差代替齿厚偏差。公法线
是指齿轮上几个轮齿的两端异向齿廓间包含的一段基圆圆弧的切线线段的长度。
13
10.2.2 评定齿轮精度的可选偏差项目 1、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可选参数 (1)切向综合总偏差(F`i)
2、用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控制齿厚 齿轮齿厚的变化必然引起公法线长度的变化。
Ebns Esns cos n
Ebni Esni cos n
30
10.4 齿轮副和齿坯的精度
10.4.1 齿轮副的精度 1、中心距极限偏差±fa
31
2、轴线平行度偏差fΣδ和fΣβ 如果一对啮合的圆柱齿轮的两条轴线不平行,形成了空间的异面(交叉)直线,
14
(2)径向综合总偏差ΔF”i(F”i)
15
(3)径向跳动ΔFr(Fr)
16
(4)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FW(FW)
17
2、传动平稳性的可选参数 (1)一齿切向综合偏差Δf`i(f`i)
18
(2)一齿径向综合偏差Δf”i(f”i)
19
10.2.3 齿轮的精度等级及其表示法(GB/T 10095.1 GB/T 10095.2)
第十章 圆柱齿轮精度设计与检测
1
10.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及其精度等级
10.1.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各类齿轮都是用来传递运动或动力的,其使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是指齿轮在一转范围内,速比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2
2、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传动平稳性,即要求齿轮在转一齿范围内,瞬时传动比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7
(2)齿距累积偏差ΔFpk(±Fpk)
8
2、传动平稳性的必检项目 (1)单个齿距偏差Δfpt(±fpt)
9
(2)齿廓总偏差ΔFα(Fα)
10
3、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必检项目 (1)螺旋线总偏差(Fβ)
11
4、齿侧间隙的必检项目 (1)齿厚偏差ΔEsn(Esns,Esni)
对于直齿齿轮指分度圆上,实际齿厚与公称齿厚之差。对于斜齿轮,指法向实际 齿厚与公称齿厚之差。
jbnmin 2 Esns cosn
上式为校核式,下式为设计式:
Esns
jbn m in
2 cosn
28
齿厚公差的设计:
Tsn Fr2 br2 2 tann
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
29
为了使齿侧间隙不能过大,在齿轮加工中还需根据加工设备的情况适当地控制齿 厚下偏差Esni:
Esni Esns Tsn
1、精度等级
标准对齿轮规定了13个精度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用数字0,1,2,…,12来表示。 其中5级精度为基本等级,它是计算其他等级偏差允许值的基础。
0~2级齿轮要求非常高,目前几乎没有能够制造和测量的手段,3~5级称为高精 度等级,6~8级称为中等精度等级,9级为较低精度等级,10~12级为低精度等级。
5
实际使用的要求: 在生产实际中,对于通用机械中的常用齿轮,对齿轮的前3项精度要求的高低程
度是差不多的,对每项偏差可要求相同的精度等级。而有的机械则可能对上述3项精 度中的某一项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对分度、读数机构中的齿轮,可对控制运动精度 的偏差项目提出较高要求;对航空发动机、汽轮机中的齿轮,因其转速高,传递动力 也大,特别要求振动和噪音小,因此对控制平稳性精度的偏差项目提出高要求,对轧 钢机、起重机、矿山机械的齿轮,属于低速动力齿轮,因而可对控制接触精度的偏差 项目要求高些。
②圆周侧隙 jwt
在理论上两种齿侧间隙的关系如下:
jbn jwt cos wt cos b
➢αwt为端面工作压力角; ➢βb为基圆螺旋角。
25
10.3.2 最小侧隙jbnmin的确定
设计齿轮传动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最小间隙jbnmin以保证齿轮机构的正常工作。 对于用黑色金属材料齿轮和黑色金属材料箱体,工作时齿轮节圆线速度小于15m/s, 其箱全、轴和轴承都采用常用的商业制造公差的齿轮传动, jbnmin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第4项精度控制要求,是为了保证齿轮正常运转所以每种齿轮都必须规定合 理的侧隙大小;对侧隙偏差的要求要根据计算来做。
另外,为了降低齿轮的加工、检测成本,如果齿轮总是一侧齿面工作,则可以对 非工作面提出较低的精度要求。
6
10.2 齿轮偏差的项目、定义及其作用
10.2.1 评定齿轮精度的必检项目 1、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必检参数 (1)齿距累积总偏差ΔFp(Fp)jbn m ຫໍສະໝຸດ n2 3(0.06
0.0005a
0.03mn )mm
26
10.3.3 齿侧间隙的获得和检验项目 1、用齿厚极限偏差控制齿厚
由于采用的是“基中心距制”所以只能用减薄齿厚的方法来获得齿侧间隙。为了 获得最小的齿侧间隙可以通过控制分度圆齿厚上偏差Esns来形成。
27
分度圆齿厚上偏差的确定,可以参考同类产品的设计经验或其它有关材料选取, 当缺少此方面资料时可参考下述方法来计算:
2、图样标注
(1)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方法示例
•7 GB/T 10095.1
•7 Fp 6(Fα,Fβ) GB/T 10095.1
•6(F”i、f”i) GB/T 10095.1
(2)齿厚偏差常用标注的方法
Sn ①
Esns
Esni
Wk ②
Ebns
Ebni
20
10.2.2 齿轮偏差允许值的计算式及其数值 1、5级精度齿轮各种偏差允许值计算式
其它精度等级的允 许偏差计算公式
TQ T5 20.5(Q5)
21
2、各项偏差的数值表
22
23
24
10.3 齿侧间隙及其检验项目
为了保证齿轮润滑、补偿齿轮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热变形等造成的误差, 必须在非工作面留有侧隙。 10.3.1 齿侧间隙的表示法
对于齿轮的齿侧间隙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法向侧隙 jbn
则将影响齿轮的接触精度,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3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即指要求一对齿轮啮合时,工作齿面要保证一定的接触面积,
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减速少齿面磨损,提高齿面强度和寿命。
4
4、齿侧间隙的合理性 齿侧间隙是指一对齿轮在啮合时,在非工作面间存在的间隙。存在齿侧间隙的目
的是为了使齿轮传动灵活,用以贮存润滑油、补偿齿轮的制造与安装误差以及热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