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doc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doc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XX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贵州是一个迷人的省份,我有幸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多年。

这个地方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传统,以及友善热情的人民。

在我与贵州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被这儿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贵州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省份有着山岳起伏的地形,大部分地区都分布着山脉、河流和瀑布。

而且,这里还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黔东南的黄果树瀑布、贵阳市的青岩古镇,以及兴义市的赤水河等等。

我曾有幸亲自参观和欣赏这些壮美景色,每一次都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所震撼。

这些景点的存在让贵州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其次,贵州的文化传统是丰富多彩的。

这个省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贵州有着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特点,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等等。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民俗和节庆活动。

我曾有幸参加过一些节庆活动,如苗族的龙船节和布依族的芦笙节。

这些活动充满了欢乐、热闹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展现出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如苗绣、侗鼓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贵州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就业来源。

最后,贵州的人民是友善热情的。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都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友好和热情。

当我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总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善于待人接物,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

这种友善和包容的态度,让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宽容。

在这种和谐共处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勤劳、勇敢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这里有着雄伟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以及友善热情的人民。

在我与贵州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也被这儿的魅力所感染。

贵州的独特之处,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贵州会继续发展和繁荣,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领略其独特之美。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结束语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结束语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结束语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我深入了解贵州省情的过程中,我不禁为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独特而感到惊叹。

贵州省的自然风光那么美丽而又宏伟,多样性的民族文化让人震撼,而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加令人敬畏。

通过这次了解,我深切体会到,我们应该珍惜这片土地、尊重这里的文化,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和发展贵州省的独特魅力。

首先,贵州省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有壮丽的山脉和湖泊,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无论是看到市区中的喀斯特地貌还是远离尘嚣的乡村,我都被它们的美丽所深深吸引。

贵阳的明湖、遵义的红花岗、黔南的荔波七孔水库等地都是贵州省自然风光的代表,每一处都有其独特之处。

贵州省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使我不禁沉醉于其中。

保护好这片壮丽的土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其次,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贵州省是中国民族地区最多、人种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这里有苗族、侗族、仡佬族等众多民族的居住地。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传承,令人深感震撼。

贵州省的苗绣、苗鼓、苗服等文化艺术品也深受世人喜爱。

走进贵州省的乡村,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和善良。

我深信,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最后,贵州省的历史底蕴令人敬畏。

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如贵阳的黄果树、毕节的显坡、铜仁的万峰林等地。

这些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让人回想起古代的辉煌和曾经的往事。

走近这些历史遗迹,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更能够理解和尊重先人们的劳动和智慧。

贵州省的历史底蕴是丰富而宝贵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加以利用。

通过对贵州省情的了解,我不禁深深感叹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独特。

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心底去了解并去保护这片土地,才能够使其继续发展和繁荣。

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贵州省的独特魅力,将它们带给更多的人。

对贵州省情的认识和收获精选

对贵州省情的认识和收获精选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局部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

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2024年贵州省情大数据读后感

2024年贵州省情大数据读后感

2024年贵州省情大数据读后感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省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阅读《2024年贵州省情大数据》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贵州省在大数据领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首先,贵州省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书中,我了解到贵州省积极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数据中心之一。

这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贵州省在网络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的4G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这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贵州省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贵州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农业为例,贵州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在旅游方面,贵州省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精准推送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这些应用实例充分展示了大数据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贵州省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书中介绍到,贵州省致力于发展大数据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数据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贵州省还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大数据企业和项目,促进了大数据产业的集聚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贵州省在全国大数据产业中的竞争地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最后,贵州省在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书中提到贵州省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包括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监管和隐私保护等。

这些举措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安心和放心的网络环境。

【优质】深入了解贵州省情,助推同步小康-范文模板 (17页)

【优质】深入了解贵州省情,助推同步小康-范文模板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深入了解贵州省情,助推同步小康篇一: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贵州省情课期末总结

贵州省情课期末总结

贵州省情课期末总结一、课程简介贵州省情课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贵州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增强对贵州省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繁荣。

二、学习内容1. 贵州省的地理概况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大山重地,山势陡峭、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

贵州省还是中国较早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

2. 贵州省的历史沿革贵州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历史文化的积淀深厚。

从古代蜀、黔、滇交汇地区到边疆巡抚时期再到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贵州省历史沿革丰富多彩。

3.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和多元的民族风俗。

4.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贵州省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

农业方面,贵州省的附加值农业占比较高,特色农产品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工业方面,贵州省的采矿和加工业发达,尤其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产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旅游业方面,贵州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5. 贵州省的社会发展贵州省的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状况稳定。

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贵州省情课,我对贵州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对贵州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贵州省的丰富的地理资源给人以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为我树立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其次,我对贵州省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贵州省的历史沿革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给我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思考的启迪。

最后,我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贵州省作为中国的西南重镇,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改进建议尽管贵州省情课已经提供了很多贵州省情信息,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

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具有多样性。

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杂的森林植被。

常绿落叶阔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常绿林。

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7%,而安顺、毕节、黔西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

贵州省河网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蕴藏1874.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

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

煤炭、铝土、汞矿、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500种。

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

国家重点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

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

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

另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

学习省情最大收获之三抓住机遇。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省第十一届一次、二次、三次党代会的净胜,作为资源型省份,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拉动是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学习省情最大的收获之四困难也是优势。

过去贵州因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山大雨水多,加上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屏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们对省情基本特点的认识也有了明显改变。

过去人们认为“天无三日晴”的气候不好,是贵州发展的劣势;现在随着农业实用技术的进步,认识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认为雨多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雨量不仅有利于喀斯特山区农业防旱抗灾,又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长。

过去因为山大坡陡,交通闭塞,认为贵州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现在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祖国西南的交通要道。

过去因为开发粗犷,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卖出的是“傻大黑粗”低级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而今,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开发有了显著进步,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如在水、煤资源开发上,贵州抢抓“西电东送”的机遇,实行煤电结合、水火互济发展能源产业,全省电网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贵州的优势产业,为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贵州省情总结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气温1、年平均气温10-20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3.最高温度区为南部、东部、北部河谷地区,铜仁最高42.54.低温区为北部地势较高地带,威宁最低185.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

降水1.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最多在110-1300mm属于湿润地区、2.多雨区:一、苗岭西段南坡,最多是晴隆。

二、苗岭东段南坡,最多是丹寨。

三、武陵山的东南坡。

3.最少威宁,赫章,毕节,其中赫章最少。

4.雨季: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

6-7月最大,水热光基本同步。

日照在800-1600小时之间,形成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

西多东少,西部威宁、盘县多,北部大娄山区的遵义、务川少。

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气象灾害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倒春寒、秋绵雨、暴风和大风。

四、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1.长江流域: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

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

2.珠江流域:南盘江、北盘江、红河水、都柳江水系。

五、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

其中黄壤面积最大占38.6%,水稻土最少。

土壤耕作条件特点: 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

人均耕地只0.7亩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土地石漠化严重。

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六、错综复杂、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1.阔叶林2.针叶林——最广3.灌丛和灌草丛组合态势的自然资源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1.水能资源:储存量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占有量居全国第三。

2.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六盘水、毕节最多。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1.铝土矿: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阳、清真、修文、遵义。

2.磷矿: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三,主要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其中开阳最多。

3.重金石:居全国第一4.金矿:居全国第十。

篇三:《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四:学习贵州省情感悟精品课. 同时,正因为这样,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而努力学习,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篇五:贵州省情上课工作总结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二戈寨校区轨道交通分院工作总结姓名:何培琳学期:2014-2015-1《贵州省情》课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12五运营一、二班贵州省情教学工作,这两班学生人数分别为61人、62人,共123人。

本学期已结束,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开课目的和意义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开设“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目的是:使贵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需要贵州当代大学生了解省情、认识省情、研究省情。

加强省情教育,强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加快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了解贵州、宣传贵州、建设贵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性质“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新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