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元件原理part08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03-08考研真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03-08考研真题答案

2003年材料科学基础真题答案一、1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2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3伪共晶组织:当合金成分不是共晶成分的二元合金凝固时能获得100%的共晶组织4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为一个滑移系。

5反应扩散:通过扩散形成新相的现象。

6有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存在于溶质点阵中的固定位置上,而且每个晶胞中的溶质和溶剂原子之比一定的固溶体。

二、1。

因为金属中是以金属键结合,故具有良好的塑性;金属间化合物则是以金属键与其他典型键混合,如共价键、离子键,因此具有一定的脆性;而陶瓷材料通常是以共价键或者离子键结合,因此脆性比前两者更大。

2由于塑性加工会使位错产生滑移,因此晶体的滑移面及滑移方面多的话有利金属塑性变形。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有12个,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滑移系仅3个,故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过程更容易进行,塑性便越好。

因为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就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塑性便更好。

三、1.不是。

因为在过冷度较小时,形核率主要受形核率因子控制,随着过冷度增加所需要的临界形核半径减小,因此形核率迅速增加,并达到最高值;随后当过冷度继续增大时,尽管所需的临界晶核半径继续减小,但由于原子在较低温度下难以扩散,此时,形核率受扩散的几率因子所控制,即过峰值后,随温度的降低,形核率随之减小。

四、1不能.因为两者的晶体结构不同,组元间的溶解度是有限的。

只有当A.、B组元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时才能无限互溶。

2置换固溶体。

因为间隙固溶体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因为其造成点阵畸变,溶解度有限。

3是金属间化合物。

因为固溶体是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的,即如果为固溶体的话,应该是保持A或B的晶体结构类型.4是金属间化合物。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

1、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请分别简述这两种铸造缺陷产生的条件和基本原因?
答: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产生,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其中尺寸细小而且分散的孔洞称为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

缩孔产生的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

缩松产生的条件是: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倾向于体积凝固。

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

2.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方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

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

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

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能及其制备、加工、性能优化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医学、能源等领域。

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并为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结构材料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以电子云的形式存在于原子核周围。

二、晶体结构晶体是指具有周期性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固体材料。

了解晶体结构有助于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

晶体由许多晶格单元构成,晶格单元是一组具有平移对称性的原子或离子。

晶体的结构可分为三类: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

三、材料性能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结构和制备方式。

深入了解材料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优化材料性能。

材料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热学性能包括热膨胀、导热能力等。

电学性能指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等。

四、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制备与加工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和加工过程转化为所需产品的过程。

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指导材料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材料制备方法包括熔炼、溶液法、气相法等。

材料的加工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选择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五、材料设计与应用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材料设计是指根据所需的性能需求,结合材料的基本原理,设计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材料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诸多领域,如医用材料、能源材料、电子材料等。

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总结: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以及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加工原理》PPT课件

《材料加工原理》PPT课件
5
体积凝固方式(糊状凝固方式)特点:
a)铸件断面温度平坦 b)结晶温度范围很宽——凝固动态曲线上的两相边
界纵向间距很大
6
3、中间凝固(结晶范围较窄或铸件断面温度梯度较大的合金) 如果合金的结晶范围较窄, 或因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 较大,铸件断面上的凝固 区域介于前两者之间时, 属于“中间凝固方式”。
26
( 二 ) 缩松的形成
27
( 二 ) 缩松的形成
28
( 二 ) 缩松的形成
29
( 二 ) 缩松的形成
30
(1)当粗大的等轴晶互相连接以后,便将尚未凝固的液态金属 分割成一个个互不沟通的溶池,最后在铸件中形成分散性的缩 松。采用普通冒口消除缩松是很困难的,往往采用其它措施, 如增加冒口的补缩压力,加速冷却等.
分类:
形壳凝固(表面凝固速率>中心)
机制:宏观S-L界面分散,界面推进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同。
热量通过液相向环境散失。凝固速率取决于液相过 冷度。
形貌:等轴晶
15
三、结晶温度范围对铸件凝固过程的影响
1、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包括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和其它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金属浇入铸型后,首先 在型壁处过冷,形成激冷层 ,然后按柱状晶的形势紧密 生长,固相界面前沿为平面 推进的方式.
16
由于凝固前沿直接与液态金属接触,当 液态凝固成为固态而发生体积收缩时, 可以不断地得到液体的补充,所以: (1)产生分散缩松的倾向小,而是在铸件 最后凝固部位留下集中缩孔,设置冒口 易消除,因此其合金的补缩特性良好; (2)这类合金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当收缩受 阻而产生晶间裂纹时,也容易得到金属 液的充填,使裂纹愈合,所以铸件的热 裂倾向小。 (3)如果这类合金在充型过程中发生凝固 时,也具有较好的充型能力。

工程材料原理

工程材料原理

工程材料原理
二. 相平衡
◇ 相与相之间的转变称为相变。如果系统中各相经 历很长时间而不互相转化,即各相中每种物质浓度 不随时间变化,则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相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从微观角度看,在相 界面处两相之间的转化是不停地进行着,只是同一 时间内各相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
工程材料原理
三. 相律 (一)组元与独立组元
T(°C)
tie line 1300
ML
Ma
L (liquid)
B a (solid)
R S
50 30C C 40 C a L o
TB
1200
R
S
M a S M L R
20
WL
C C0 ML S a ML M a R S Ca CL
wt% Ni
Wa
C CL R 0 R S Ca CL
工程材料原理
第一节 相、相平衡与相律
一. 相的概念
◇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 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叫做相。 • 一般地,各种气体能以任意比例混合,因此无论多少种气体 很合只能形成一个相——气相; • 多种液体混合视互溶程度不同,有的形成单相(水和乙醇), 有的为多相(水和苯); • 多相固体通常有几种固体就有几种固相,但金属中合金要区 分,形成固溶体为单相。
工程材料原理
第三篇 材料的组织结构与 性能控制基础
第八章 相平衡与相图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相、相平衡与相律 二元相图 铁碳相图 三元相图
工程材料原理
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其性能是由材料的相决定 的,要研究和掌握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必须了解材料中各种相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相图 正是研究这些规律的重要工具。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

1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

2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1)表面张力与原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原子间结合力u0↑→表面内能↑→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2)表面张力与原子体积(δ3)成反比,与价电子数Z成正比3)表面张力与温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4)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会使u0减小,使表面内能和表面张力降低3 . 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描述铸件凝固组织的那些特点?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宏观组织主要是指铸态晶粒的形状、尺寸、取向和分布情况;微观组织主要描述晶粒内部的结构形态,如树枝晶、胞状晶等亚结构组织等4氢致裂纹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形成机理:接头中的扩散氢不仅使金属脆化,当金属内部存在显微裂纹等缺陷时,在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前沿会形成应力集中的三向应力区,诱使接头中的扩散氢向高应力区扩散并聚集为分子态氢,体积膨胀使裂纹内压力增高,裂纹向前扩展,在裂纹尖端形成新的三向应力区,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持续进行。

当接头中的氢含量超过临界值时,显微裂纹将扩展成为宏观裂纹。

特征:氢致裂纹从潜伏、萌生、扩展直至开裂具有延迟特征;存在氢致延迟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Ms以下200℃至室温范围);常发生在刚性较大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接结构中。

5.综合分析熔渣的碱度对脱氧、脱磷、脱硫的影响。

脱氧在熔渣脱氧时,碱度高不利于脱氧,但在用硅沉淀脱氧时,碱度高可以提高硅的脱氧效果。

脱硫:熔渣的还原性和碱度渣中氧化钙的浓度高和氧化亚铁的浓度低都有利于反应的行因此,在还原期中脱硫是有利的。

熔渣碱度高也有利于脱硫。

脱磷脱磷的有利条件是高碱度和强氧化性的、粘度小的熔渣,较大的渣量和较低的温度。

6试述熔渣脱硫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材料成型原理课件

材料成型原理课件

最新的凝固理论有: 快速凝固理论 凝固过程组织形态选择的时间和历史相关性 复合材料凝固特性 枝晶间距选择的容许范围等
凝固技术的发展
在新的凝固理论指引下,凝固技术又有了长足 的进步。典型代表就是定向凝固技术、快速凝固 技术和复合材料的获得。此外,还有金属半固态 成形技术等。
铸造高温合金涡轮发动机叶片
离心铸造等。 新的铸造成形技术(净终成形铸造)有:
消失模铸造、定向凝固熔 模铸造、半固态铸造、 快速铸造成形技术等等。
4、数字化铸造 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制造科学的前沿领域及 研究热点。 5、网络化铸造 在网络化环境下,铸造过程的模拟仿真将在新 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6、清洁化铸造 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废弃物约250万亿吨。 铸造行业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已成为可持续发 展政策和规划的关注焦点,铸造行业必须走清洁 生产的道路。 绿色铸造是长期的努力方向及目标。
等轴多晶体
定向凝固柱状晶 单晶
计算机的应用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 过程和设备运行的计算机控制。
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温度场模拟
应力场模拟
a)
b)
应力分布的模拟结果
a)原设计方案 b) 重新设计的方案
铸件微观组织模拟
石墨大小分布情况
布氏硬度分布情况
0.3我国铸造技术的辉煌历史
司母戊鼎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 的最重的青铜器。司 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 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 方鼎,1939年在河南 省安阳出土。高133厘 米、口长110厘米、口 宽79厘米、重832.84 千克 。
四羊铜尊
商晚期的贮酒器。 1938年出土于湖 南宁乡,是我国 现已发现的较大 的方尊,高58.6 厘米,重34.5公 斤。

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功能材料器件是指利用特定的功能材料或结构设计制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

它们可以利用材料的特性实现调控、传感、变换、存储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医药等领域。

功能材料器件的工作原理通常基于材料的特殊性质和结构设计,为实现其特定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电阻率的变化。

通常采用氧化锡、锰铜、铁铬铝等材料制成。

当温度升高时,热敏材料的电阻值下降,反之则上升。

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温度传感、温度控制等领域。

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属于光电传感器,其电阻值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对光的敏感性,通常采用硒化镉、硫化铅、铟化铬等材料制成。

当受到光照时,光敏材料的电阻值下降;光照减弱时,电阻值上升。

光敏电阻可用于光控开关、光敏传感器等应用。

三、压敏电阻压敏电阻是一种压力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受到的机械压力变化而变化。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压敏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电阻值的变化,通常采用氧化锌、硅橡胶、聚合物等材料制成。

当受到机械压力时,压敏材料的电阻值下降,反之则上升。

压敏电阻广泛应用于压力传感、触摸屏、开关等领域。

四、磁敏电阻磁敏电阻是一种磁场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外界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磁敏材料对磁场的敏感性,通常采用氧化铁、镍铁合金、磁敏电阻薄膜等材料制成。

当受到外界磁场作用时,磁敏材料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磁敏电阻广泛应用于磁场传感、地磁导航、磁存储等领域。

功能材料器件是利用特定功能材料设计制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

热敏、光敏、压敏和磁敏电阻是功能材料器件的代表,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材料特性及结构设计。

这些器件在温度传感、光控开关、压力传感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电容器
C
S
d

S
r o S
d
d↓
C↑
S↑、εr↑
(体积)比电容
1 CV 2 d dS d
(二次关系) CV d
得蜡坯。在惰性粉粒的保护之下,将蜡坯进行高温排蜡,然后清除保 护粉粒后得坯体。
由于蜡浆在80~100℃的温度下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准确地到达
模具的各个缝隙、角落,故热压铸工艺适合于制造各种外形复杂、细 腻的电子元件。当蜡坯冷却至室温时,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甚至 还可以进行少量的机械加工。
(二)蜡饼与坯体的制备 蜡饼的制备是热压铸工艺的重要环节,其制备过程及蜡饼制成坯 体的工艺环节如下图所示。
二、热压铸成型 (一)热压铸成型工艺过程 这种流态法成型工艺与注浆成型工艺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并不使用 溶剂,而利用粘合剂—石蜡的高温流变性来进行加压铸造成型,为电 子瓷工业所广泛采用。 先将煅烧过的熟瓷粉和石蜡等制成的蜡块熔化,然后在压缩空气
的作用之下,使之迅速充满模具之各个部分,保压冷凝,便可脱模获
四、等静压原理 (一)成型原理 它是一种利用液体不可压缩性和均匀传递压力特性的一种成型方 法,如同高压容器中的试样所受的压力和同处同一深度的静水中所受 的压力情况一样,所以顾名思义叫等静压,根据这种原理而获得的成 型工艺称为等静压成型。 (二)等静压方式及装置 1、湿式等静压 这是最早被采用的一种等静压。所谓湿式等静压,不仅是因为整 个工件连胶套都浸泡于传压液之中,且每次操作放进、取出都是在液 体中进行。 2、干式等静压 采用这种方法时,待压粉料的加添和压好工件的取出都是采用干 法操作,弹性胶套是半固定式的,可多次使用。
蜡饼制备及坯体成型工艺环节
(三)高温脱蜡 如果将蜡坯体直接进入窑炉烧结,则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出现蜡 浆流失、挥发、燃烧,瓷料将失去支持粘结而解体,不能保持原有形 状。所以在烧结之前必须先将蜡坯体埋入疏松、惰性的保护粉粒之中 在高温下进行脱蜡,这种保护粉粒称为吸附剂。 (四)热压铸成型优缺点 优点—对多种原料,如矿物原料、氧化物、氮化物等原料都能很 好地成型。能压铸外形复杂,精密度高的中小型元件,模具磨损小, 寿命长,操作简易,生产效率高,是各种复杂电子瓷件的主要成型工 艺。 缺点—工序较复杂,粉料即要煅烧,又要高温排蜡,耗能大、工 期长。 第四节 流延法与印刷法成型 一、流延法成型 这是目前比较成熟,能够获得高质量、超薄型薄片的方法。国外 也有人称之为刮刀法(Doctor Blade Process)。
第二章 电子瓷的成型 成型:由坯料(泥料)加工成坯体的工序称为成型。 典型的成型方法与适用范围: 干压(片状)、挤压(圆柱、圆筒状)、轨膜(薄片状)、注浆、 热压铸、车坯(较为复杂的形状)、流延、印刷(膜状)。 第一节 干压成型 一、干压原理
将造好粒的料(坯料)装入钢模施以压力,同时排出气体,通过 粘合剂的作用,粉粒变形相互接触相嵌,达到预期的几何形状和密度。 粉料之间的相互接触情况可分为二种:球形接触和尖顶接触。 干压坯体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液相(粘合剂)层、空气、粉粒组成 的三相体系。坯体的压实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加压前期,第 二步为加压后期。 二、干压坯体密度与压强的关系 (一)加压方式的影响 1、单向加压 2、双向同时加压 3、双向先后加压
造成密度差的原因:主要由压强差引起,而压强差产生的原因是颗 粒之间,颗粒与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引起。减少摩擦阻力的措施—提 高粉料的造粒质量和钢模模具壁的光洁度,以增加粉料的润滑性、流 动性。 (二)压强大小的影响 在坯体中气孔通道尚未封闭之前:压强P↑— 坯体密度↑ 但是随意加大压强,反而会引起不良作用,所加压强有一个最佳 值并非越大越好。 (三)升压速度和保压时间 在生产中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厚坯体压强要大些,保压时间 也应当长些,对小而薄等简单坯体,对加压速度无严格要求 。 三、干压成型优缺点 优点—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只要有合适的模具和压床就可进行 小批量试制,周期短、工效高,容易实行机械自动化生产。粉料中含 水量或其它胶合剂量较少,成型坯体比较密实、尺寸比较精确,烧成 后收缩小,机械强度高。 缺点—坯体压制密度不均匀。压坯需要钢制模具,每一类产品就 需要一套模具,制作工艺要求高,结构复杂时不容易办到。干压时模 具的磨损率较大。
(一)流延成型工艺过程 下面出了流延法成型工艺方框图。
流延法成型工艺方框图
(二)流延成型浆料制备 流延成型用浆料的制备方法是,先将通过细磨、煅烧的熟粉料加 入溶剂,必要时添加抗凝聚剂、除泡剂、烧结促进剂等进行湿式混磨, 再加入粘合剂、增塑剂、润滑剂等进行湿磨,最后经过真空除气以形 成稳定的,流动性良好的浆料。 (三)流延法成型优缺点 优点—可连续操作,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坯膜性能均匀 一致,易于控制,能够流延出极薄的坯膜。 缺点—要求用很细的粉料,溶剂和粘合剂含量较多,坯膜密度不 大,烧结收缩率可达20%。 二、印刷法成型 将超细粉料、粘合剂、润滑剂和溶剂等充分混合,调制成流动性 很好的稀浆料,然后采用丝网漏印方法即可印出一层极薄的坯膜。
二、轧膜成型 轧膜成型优缺点: 优点—炼泥、轧膜都同时在轧膜机上完成,连续生产,效率高, 污染小,易于自动化生产。 缺点—一般只限轧 1mm以下膜坯,坯体干燥收缩量较大,膜坯容 易沿轧制方向撕裂,烧成时侧向收缩率较大。 第三节 注浆与热压铸成型 工艺特点—利用浆料的高度流动性,制造外型较复杂的坯体,属 流态法成型工艺。 一、注浆成型 (一)成型过程 将流动性浆料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事先制好的吸水性很强的 石膏(CaSO4· 2O)模中,待浆料水份为石膏模具所充分吸收之后, 1/2H 脱模即得到坯体。 1、单面注浆 单面注浆的工作面为一个面(壳体)。 2、双面注浆 双面注浆的工作面为二个面(实体)。
(二)石膏模具的制作 石膏(生石膏)为一种天然矿产品,其成份为2合水硫酸钙 CaSO4· 2O,经过140~180℃下煅烧脱水为熟石膏,也称为半水石膏 2H CaSO4· 2O,冷却粉碎后当这种石膏重新遇到水又会再次与水结合, 1/2H 生成针状晶体凝固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过程为:
2(CaOSO3· 2O) 2(CaOSO3· 2O)+3H2O↑ 2H 1/2H
(三)等静压成型优缺点 优点—对成型模具无特殊严格的要求。坯体均匀致密,烧结收缩 特别小,各向均匀一致,烧成后的产品具有特别高的机械强度。 缺点—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特别是湿式),生产效率不高。目 前仍只限于生产具有特殊要求的电子元件以及宇航或其它具有高温强 度要求的材料制品。 第二节 挤制与轨膜成型 一、挤制成型 (一)挤制成型原理与装置 将炼好并通过真空除气的泥料置于圆形挤制筒内,上方通过活塞 给泥料施加压力,下端通过机嘴挤出各种形状的坯件。产品的形状主 要取决于挤制机的机嘴和型芯结构。 (二)挤制成型优缺点 优点—连续生产,效率高,污染小,易于自动化生产作业。 缺点—机嘴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耗料多,坯体烧成收缩大。
放热 2(CaOSO3· 2O) 2(CaOSO3· 2O)+3H2O 1/2H 2H
140 ~180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如果使(2)过程(吸水结晶凝固过程)在一定的模子中进行,凝固 后便可获得按产品要求所需的石膏模具。 制取半水硫酸钙时,温度不能超过400℃,否则半水硫酸钙会转为 无水硫酸钙,它不溶于水,成为废品。 400 C 2(CaOSO3· 2O) 2CaOSO3+H2O↑ 1/2H (三)注浆成型优缺点 优点 — 设备简单,凡是大小不一、形状复杂、壁薄、体积较大且 尺寸要求不严格的坯体均可采用注浆法成型。 缺点 —工艺层次繁琐,手工操作较多,劳动强度高,石膏模具用 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不易自动化生产。坯件孔隙较多,密度小强 度差,收缩大,形变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