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一、一袋子苹果种子在南京某小学,有一位老师给了每个学生一袋子苹果种子,要求他们回家种植并照顾好,最后取得收获的同学将得到奖励。
大部分学生都非常认真地进行了种植,并且每天都细心地照料着自己的苹果种子。
然而,有一位同学却没有种植,而是将自己的袋子藏了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们的苹果种子终于生根发芽,而藏着袋子的那位同学却没有任何成果。
最终,老师公布了最终结果,只有一位学生种植的苹果种子结出了果实,他也因此获得了奖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真正努力付出,才能取得成功。
二、诚实的邮差有一位邮差,他每天准时将信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信件,但不小心将其掉在了路上。
虽然他知道这封信件非常重要,但他决定还是将其交给正确的收件人,而不是将其私自保留或者随意丢弃。
经过一番寻找,他终于找到了这封信件的主人,并将其交到了对方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诚实,不撒谎,不欺骗。
三、诚信的商人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商人以诚信而闻名。
他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与顾客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他不会欺骗顾客,不会故意提高价格,而是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商品。
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口碑也越来越好。
虽然有时候他可能会少赚一些钱,但是他相信诚信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经营智慧,诚信的商人能够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四、诚实的学生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位学生在考试中不小心作弊了,但是他没有被老师发现。
然而,他的良心不安,他决定将作弊行为告诉老师并承担后果。
他向老师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老师的惩罚。
老师对他的勇敢和诚实非常欣赏,决定给予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参加考试,并改正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勇气,诚实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五、诚信的律师在一起法庭案件中,一位律师代表被告进行辩护。
诚信的故事

诚信的故事诚信的故事(精选35篇)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仅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诚信的故事(精选3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诚信的故事篇1“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故事篇2晏殊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关于诚信的十个经典小故事

关于诚信的十个经典小故事一、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为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国城南门立了一棵三柱树,招募能把树搬到北门的人,并给了十两黄金。
人们对这种做法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动这块木头。
然后,商鞅通知人民,谁能移动将给予五十金。
一个胆大的人终于扛住了这块木头,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以示正直。
这种取信于民的做法,最终使人民相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
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三、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四、经营人心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六、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关于诚信的故事 10则

关于诚信的故事 10则1. 小刚买了一串果树苗,卖家保证是健康的果树苗。
可是过了几个月,苗木都没有长出果实。
小刚觉得被骗了,但是他没有怪罪卖家,因为他相信诚信的人会有回报。
最后,卖家找到了原因并帮助他种出了果实,小刚感到非常感激。
2. 小明和小李是好朋友,小明看到小李的钱包掉在了地上。
小明选择了诚实地把钱包还给了小李,而不是把钱拿走。
小李对小明的诚信表示感激,并更加珍惜他们的友谊。
3. 王老师在学生考试时发现了一份作弊纸条。
虽然他知道这可能会对他的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但他决定采取诚实的行动。
他与学生们进行了谈话,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
4. 张先生是一家家具店的老板,他发现一个来自供应商的错误,是他们多付了一笔款项。
尽管这笔款项不是他主动要求的,但张先生诚实地通知了供应商并返还了多余的款项。
供应商对他的诚信感到非常欣赏,并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5. 小林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校的操场上发现了一个钱包。
他注意到钱包里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失主的联系方式。
小林立刻联系了失主并快递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激地回购了小林,并送给了他一份小礼物作为感谢。
6. 吴女士是一名医生,她经常看到一位贫困老人前来就医,但没有钱支付医疗费用。
尽管吴女士知道她可能无法收到这些费用,但她继续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并在老人恢复健康后告诉他不需要支付费用。
老人被吴女士的善行深深感动,并发誓在有能力的时候回报她。
7. 在一场商业谈判中,王经理的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
在协议中,双方都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但是王经理发现合同中有一处错误,对另一家公司有利。
他毫不犹豫地提醒对方修正了合同。
虽然这次合作对他的公司会有一些损失,但是王经理坚信诚信是长久合作的基础,他不希望以不公平的方式来获得利益。
8. 一对夫妻在购物中心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大量现金和身份证件。
他们没有考虑过留下钱包,而是立刻联系了失主。
失主对他们的诚实感到非常赞赏,决定以及他们建立友谊,并请他们共进一顿饭以表达感谢。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大全精选5篇_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大全精选

有关诚信的⼩故事⼤全精选5篇_关于诚信的⼩故事⼤全精选以诚感⼈者,⼈亦诚⽽应!以诚信为本,你会得到更多东西。
那么有关诚信的⼩故事⼤全精选有哪些呢?下⾯带给⼤家⼀些关于诚信故事⼤全精选,供⼤家参考。
更多的诚信故事内容请点击下⽅↓↓↓诚信故事1苹果树下的诚信苹果树下的诚信秋天已到,⽗亲在果园⾥收苹果。
九岁的⼉⼦在⼀旁觉着⽆聊,于是请求⽗亲,也要收苹果。
⼉⼦好像天⽣的爬树⾼⼿,轻松地爬上果树,钻进茂密的枝叶⾥。
⾟劳了⼀番后,正欲顺着树⼲爬下来,却被⽗亲喊住:“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你再下来。
”⼉⼦觉得新奇,⼼想⾃⼰还从未趴在树上听过故事呢。
“从前有⼀对⽗⼦也是在农场⾥收果实,也是⼉⼦在树上摘⽗亲够不到的。
果实摘完后,⽗亲伸出双臂诚恳地说,跳下来吧,我接住你。
⼉⼦很⾼兴,向着⽗亲宽厚的臂膀跳了下来。
谁知⽗亲突然收回双臂,⼉⼦则掉在地上。
那果树不⾼,地上⼜有草,是不会摔伤的,但还是有些疼。
⼉⼦爬起来问⽗亲为什么骗他?⽗亲缓缓地说,我只想告诉你,⽗亲的话尚且有不可信的时候,何况是别⼈呢?”⽗亲讲到这⾥,对树上听得津津有味的⼉⼦说:“我们也做个游戏,你跳下来,爸爸接着你。
”⼉⼦犹豫不定,晶晶亮的眸⼦⾥投出似信⾮信的⽬光。
⽗亲⾯带微笑,振动着双臂。
⼉⼦沉默了⼀会⼉,闭上眼睛,紧咬嘴唇,跳了下去……⼀双⼤⼿有⼒地抱住了⼉⼦,⼉⼦兴奋地睁开眼。
⽗亲把⼉⼦放在地上,抚摩着⼉⼦的头说:“别⼈的话尚且可信,更何况是⽗亲的呢?我只是想告诉你,做⼈,⽆诚不⽴,⽆信必失。
诚信是⼈⽣中最宝贵的品质,如果你失去了它,⽣命将会黯然失⾊。
你懂了吗?”⼉⼦充满感激地望着⽗亲。
诚信故事2⼩李⽊匠新房正在装修,朋友说,给你介绍个⽊匠,到时候⼀出⼿,就知道⽔平啥样了,管保满意。
第⼆天,⼀早就有⼈敲门,我打开⼀看,门⼝站着⼀个时尚青年。
他说,是陈哥介绍我来⼲活⼉的,我是⼩李。
我惊得⼀愣⼀愣的——他是⽊匠?!消瘦脸形,⾼⿐梁⼦,扎着⼀个长长的马尾,典型的艺术范⼉,帅⽓冲天啊!怎么都和民间“装修游击队”联系不到⼀起!设计、预算、协议,⼩伙⼦毫不拖泥带⽔,次⽇便开了⼯。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1.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注重诚信。
有一次,他的妻子为了哄儿子,答应给他杀猪吃。
曾子真的杀了猪,妻子感到很惊讶,曾子却说:“父母不应该欺骗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就是诚信的重要性。
2. 卖酒不缺斤少两有个人开了一家酒店,他卖酒不缺斤少两,非常诚信。
有一天,他在秤上做了手脚,多赚了顾客的钱。
结果顾客发现了,从此再也不来他的酒店买酒了。
这就是不诚信的后果。
3. 狐狸与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假装赞美乌鸦的歌声。
乌鸦一高兴,就张嘴唱了起来,结果肉掉到了狐狸嘴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4. 狼来了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因为无聊,就大喊“狼来了”。
村民们听到后赶来救他,结果发现是假的。
后来狼真的来了,孩子再喊“狼来了”,村民们以为又是假的,结果孩子被狼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责任感和承诺。
5. 雪中送炭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老人家里没有炭火取暖。
有个好心的邻居送给他一袋炭火,老人感激不已。
后来邻居家里也遇到了困难,老人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了邻居。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6. 割发代首曹操曾经下令士兵不要践踏农田,但是自己的马却因为受到惊吓践踏了农田。
曹操把头发割下来代替头颅向士兵们道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7. 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的一位名将,他非常注重诚信。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做到。
他的信誉非常好,人们甚至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诚信的价值。
8. 退避三舍晋文公曾经承诺如果和他打仗就退避三舍(三十里)。
后来两国交战时,晋文公遵守了承诺,退避了三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力量。
9. 挂剑留徐季札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士,他非常注重诚信和信义。
有一次他出使晋国时经过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欣赏他的宝剑。
季札承诺回来时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故事1:曹操断发示诚信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

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诚实守信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每个人都应当坚守的伟大情操。
关于诚信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诚信的故事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关于诚信的故事2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关于诚信的故事3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聪明」,一个叫「诚信」。
某日,两人结伴乘船出游,不巧,在海上遇到大风暴,两人乘坐的船沉没了,救生艇上仅仅于一个位置。
那个叫「聪明」的年轻人,一看形势不好,为了争夺救生艇上的位置,就把「诚信」推进海里,自己逃生去了。
「诚信」喝了不少水,却大难不死,被海浪推到了一个小岛上,他惊魂未定,只好坐在沙滩上等待救援的船只。
不久果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快的音乐,他马上站起来,向着音乐的方向望去,发现有一艘小船向小岛驶来,他看见小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写着「快乐」两个字,原来是「快乐」的小船。
「诚信」急忙喊道:「快乐,快乐」我是「诚信」,你能救我吗?「快乐」一听,笑着对「诚信」说,不行不行,我要是有了「诚信」就不快乐了,你看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说老实话而不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作文素材(诚信、坚持、尊师重教、团结)
一、关于诚信的故事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敢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金,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统一了中国。
2.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许多人都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季布在楚地享有盛名,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但因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他旧日的朋友宁愿冒着灭九族的危险都要保护他。
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
朱家还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
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
3.济阴贾人
济阴有个商人,渡河的时候他的船沉了,于是大声呼救。
有个渔人用船去救他,还没等船到,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济阴的富人,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商人却给了渔人十两银子。
渔人说:“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而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气冲冲地说:“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赚多少钱?现在突然得到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只好不高兴地离开了。
又一天,那个富人乘船从吕梁顺流而下,船撞到石头上,又翻了,而那个渔人就在那里看着。
渔人告诉旁边的人,河里的人就是那个许诺给人酬金而不履行的人,渔人们都站在那里看富人挣扎,不久富人就淹死了。
二、关于坚持的故事
1.安徒生的坚持
安徒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二人过着贫困的日子。
他喜欢戏剧,于是到哥本哈根去追寻他的梦想。
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过所有哥本哈根贵族家的门没有人理会他,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一直写作史诗、受情小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虽然伤心,但仍然坚持写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随意写的几篇童话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儿童们的争相阅读,许多读者渴望他的新作品发表,这一年,他30岁。
直至今日,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国王的新衣》《丑小鸭》等,陪伴了世界上许多儿童健康成长。
2.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练习书法,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衣服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黑,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就因为这样,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3.爱迪生发明电灯
英国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
爱迪生决定动手改进电灯,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但是,爱迪生没有退却。
有一次他尝试用外套的棉线试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炭化棉线装进灯泡。
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他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盏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三、尊师重道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一次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彤云密布。
来到老师程顾家时,适逢老师在休息。
俩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二人,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他们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魏昭尊师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他少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他就拜远近闻名的大儒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时,郭林宗呵责他煮得不好,于是魏昭就再煮。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依旧很有耐心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了!”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3.老师应上座
徐特立是毛泽东学生时代的一位老师。
当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信上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是我3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初,徐特立应毛泽东邀请从南方来到北京,吃饭时,毛泽东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
”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
更应该坐上席。
”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
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大衣给老师,作送别礼。
四、关于团结的故事
1.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地生活在手上。
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
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
他们激烈地争吵,谁也不让谁。
这时有人说:“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拿球,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
有人建议说:“你们起拿试试。
”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很轻松地就拿了起来。
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2.雁群一字排开成“V”字形时,比孤雁单飞提升了71%的飞行能量。
每只大雁振翅高飞,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这种省力的飞行模式,让每只大雁最大地节省了能量。
当某只大雁偏离队伍时也会立刻发现。
当前导的大雁疲倦时,它会退到队伍的后方,而另一只大雁则飞到它的位置上来填补。
当某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会有其他两只大雁飞出队伍跟在后面,协助并保护它,直到它康复,然后它们自己组成“V”字形,再开始飞行追赶团队。
雁群的这种团结使它们在每年遥远的迁徙中都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4.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二十个儿子,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明争暗斗。
在临终之际,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支箭在地上。
”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
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十九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此时儿子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只有团结起来才可保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