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应用

合集下载

落实“五步教学法”从课堂导入开始激发学习兴趣

落实“五步教学法”从课堂导入开始激发学习兴趣

步教学。围绕课堂教学 改革的基本模式 , 结合思想 品德课程性质 舍楼送女友。返 回途 中被学生和保安拦 下 , 后经 征实 了解 , 该男子
特 点。思想 品德课教学从课堂 导入开始 , 通过特定情境教学 设置 , 名为李 X X , 父 亲李 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2 0 1 1 年 1 月3 O
凋动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 与到课堂 中来 。作为一名 教 日, 河北 保定李 ・ 交通肇事 案一 审宣判 , 李・ 被判 6年。设 问: 肇事
师, 一定要明确 一堂好课 导入的作 用功不 可没。 者李 ・ 肇事 后为什么会说“ 我爸 是李 刚” ?在他心 目中是 “ 权 大” 还
修之死》 的最后两段关于战斗场面的精 彩描 写时, 我鼓励学生读 读 等 , 这样可较为 系统地 了解作家 , 更深入地理解作 品。活动 中学生 《 三国演义》 里“ 煮酒论英雄 ” “ 官渡之 战” “ 赤壁之 战” 等 章节 , 让 他 参 与的主动性 强 , 兴趣 自然提高了 。 在游乐 中阅读也得到 了延伸。
吗? 为 了维护公 民的合法权利 , 我 国制定 了一部什么法律? 制定这
总之 , 随 着 新 课 改 的不 断 深 入 ,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形 式 越 来 越 多
部法律 的 目的是什么 ?( 2 ) 《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 政诉讼法 》 正式 实 样化 , 思想 品德课教师 也在通过 各种教学 方法 的综 合运用 , 组织 施 以来 , 全 国各地人 民法 院受 理行政诉 讼案件逐 年增 多 , 这说 明 活动 , 实施教学 。要根据教材 的具体 内容 , 选择使用合适 的课堂导

了什 么 ?
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到课 堂学习中来。

语文课堂读、议、展、点、练五步教学法

语文课堂读、议、展、点、练五步教学法

面对新变化和新挑战,我校也实行了教学改革。

首先在语文学科引进了河南省漯河二中的“读、议、展、点、练”五步教学法。

五年来,我校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读、议、展、点、练”的教学模式,努力在校园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实践证明,此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朗读是我国几千年来母语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朗读,学生只有在反反复复的朗诵中才能慢慢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朗读其实就是“因声解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去寻求文本的意义。

朗读只是教学中“读”的第一层次,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这种升华的结果就是要诵读,诵读就是在“因声解义”的基础上“因声传情”,它是声与心的相互融通,用声音去唤醒心灵,用心灵去关注声音。

在声与心的相互关联中,文本的内涵豁然开朗。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全班齐读,自由朗读,小组自读,男女比读、配乐朗读等。

清代学者姚鼐曾说:“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对文章中的重难点段落,要反复诵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很少让学生读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

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是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为后面的“议”“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议:学生思想交流、整合的过程所谓的“议”就是教师抛出问题或者学生自发提出问题,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答案及新颖的观点。

可是在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是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去讨论一通,这就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要对问题精心设计,能够提出有意义的话题。

在问题的讨论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很多组,小组内部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组合作”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向输出变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有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让课堂充分生成。

浅谈新课改下“三主五步”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桑植县澧源镇中学为例

浅谈新课改下“三主五步”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桑植县澧源镇中学为例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处 理 好 知 识 与 能 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 主 五 步 ”教 学法 是 在 新 课 改 的 背 景 下 ,桑 植 三 县 教 育 局 在 一 系 列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验 基 础 上 总 结
出 来 的特 色 课 堂 教 学 法 。 “ 主 五 步 ” 教 学 法 以魏 三
导 , 以 训 练 为 主 线 。 二 是 目标 引 路 , 自 主 学 习 ; 是 先 学 后 教 , 和 谐 互 助 。 “ 主 五 步 ” 教 学 法 的 基 本 要 i
发 者 、与学 生 积 极 互 动 、共 同发 展 的协 作 者 、组 织 学 生 合作 学 习 的引 导 者 、教 学 的研 究 者 ,为学 生 学 习提 供资 源 的服 务者 、与学 生平 等相 待 的知 己 。
习 能够 学 会 的不 讲 ,讲 了也 不 会 的 不讲 。 i布 置 j 不
新 的 课 程 改 革 提 出 “ 变 课 程 注重 知识 传 授 的 倾 向 , 改
强 调形 成 积 极 主 动 的学 习态 度 ,使 获得 基 础 知 识 与 技 能 的过 程 ,同 时成 为 学生 学 会 学 习 和形 成 正 确 价 值 观 的过 程 ” ,新课 程 “ 调 学生 质 疑 问难 、调 查研 究 、合 强 作学 习 、研 究性 学 习” 。
( )课 程 资 源的转 变 二
学 习 、和 谐 互 助 和 探 究 合 作 中 ,不 断 增 进 知 识 ,不
断 提 升 能 力 ,不 断 陶 冶 情 操 ,促 进 学 生 好学 、乐 学 、 善 学 的一 种 课 堂 教学 法 。 “ 主 ” 即 以学生 为 主 体 , j ,
以教 师 为 主 导 ,以 训 练 为 主 线 ; “ 步 ” 即定 向 自 五 ,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课题示范案例为了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学校结合学校课程改革实际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并要求各教研组开展子课题研究。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下一阶段的教学和研究,认真总结反思“五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学校将编辑《屈子论坛》课题专辑,总结表彰各教研组“五步教学法”实施情况。

要求11月1号前:1、每个教研组交一份:《本教研组“五步教学法”实施策略和实践研究》。

2、每个备课组交两份“五步教学法”实施的相关材料:一篇论文和一篇课例,要求主题明确,符合本学科课程特点,题目自拟。

为了更好地让教师们了解案例写作要求,学校教科室特推出两个示范性案例:原高一英语组单元模块案例和语文组阳淼老师的《雨说》“说、授、评、测、结”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四》“五步教学法”示范案例原高一英语备课组(授课人:杨玥备课组教师:许韶歆、蒋铁祥、杨玥、何正伟、刘建村、罗小红、张静、肖丹)Unit 3 Project Writing a science fiction story 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三单元project部分,要求学生先学习本部分的阅读材料,然后完成书写一篇科幻故事的这个课题。

Project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能力,以及培养与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阅读材料是由三本著名的科幻小说内容简介构成,通过对材料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幻故事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动笔写科幻故事。

Project部分的特色在于它有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和拓展,作品的完成在于课外充分准备以及小组成员的配合,它需要学生花时间花精力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在搜集信息和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学到很多,不仅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阅读材料的学习是为了启发学生,然后完成课题。

因此,通过与同学分工合作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科幻故事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简述“五步”教学法

简述“五步”教学法

简述“五步”教学法摘要“五步”教学的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展示—能力拓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学校,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我校大力提倡五步教学模式。

以下本人就该教法在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集体展示—能力拓展。

一、创设情境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

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

(一)创设导语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常言道:“好戏看开头”。

每当要上一篇新课文,如何开好头,这是我教学以来非常重视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语,是我们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曲的前奏。

良好的导语情境创设,像一把钥匙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活泼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

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唱独戏”占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三)创设媒体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五步即情境导入、自学指导、合作交流、分组展示、探究提高(小结)。

五步教学法中的五个环节互为关联,相互衔接,在教学目的上符合学生知识的建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完成自学指导题和合作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学习,通过个性展示和探究提高完成知识巩固,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具有客观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情境导入、自学指导、合作交流、分组展示、探究提高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使得新课改犹如一声春雷炸响一般迅速实施,本人经过两年的奋斗拼搏与坚持不懈,终于探索出一套遵循教育规律、符合课改理念、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以下我们将从(导)情境导入、(学)自主学习、(说)合作交流、(用)小组展示、(评)探究学习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今后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浅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情境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深入分析学科自身存在的独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

根据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精心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的学习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种教具、图片、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情景模式进行学习,通过这多样化的知识导入情景,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在此环节实现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设置的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和独特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第二,整个问题情境的设置也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疑问性,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达到教学的目的,即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对探究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创造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自学指导环节教师要在备课时设定出准确恰当的自学指导题。

浅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三主五步”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三主五步”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三主五步”教学法“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桑植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其形式为“五步”,即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

“三主五步”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场所,而是师生共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一个舞台。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非常依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慢慢退化,整个语文课堂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气。

而新课堂的教学改革,为我们创造了契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新课改之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南宋哲学家、教学家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孩子,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

合理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描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该地的风景录像,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设计任务——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学习,释疑解难—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梳理总结,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示例:(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头)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地思维。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在小明的书房中,书桌和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书,而靠墙的书橱却是空的,他正在满头大汗地找课外书《哈利•波特》,地上、桌上的书越来越乱,还是没找到,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想出快速找到《哈利•波特》的办法吗?学生会说把书分类整理到书橱里,就能很快找到了。

由此很容易引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将书橱比作文件夹、每层比作子文件夹、书比作文件。

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四)、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课中)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把一张图片插入到幻灯片左上角作为徽标。

教师没有讲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从“视图”菜单中找有关母版的命令。

学生从“视图”菜单中找到“幻灯片母版”命令,在插入图片、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怎样返回普通视图呢?教师及时鼓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五步教学法”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限时训练;课堂效率;五步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建构知识,而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它在启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指导。

新授课学案中三维目标的呈现和环环相扣的设计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学生通过预习带着成就感、问题和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走进课堂,结合师生的互动最终解决。

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成为课程的主体开发者和创造者,学案上除了有自己构建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外,还体现了原生态的思维过程,课下再结合相应练习加以强化,效率高了,效果自然显著。

如何更好地运用学案,可以通过以下五步教学法:“导、展、练、测、馈”五个环节。

一、导
导即是课前发给学生的导学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合理设计“学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我们反复论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最后把“学案”设计的基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学科的自主学习上,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学案”开发的定位。

应该明确的是学案不是教案,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依据,如果把学案等同于教案,把每课的内容罗列一遍,那起到的作用就和学生盲目读书达到的效果相近,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案
仅仅当作应付的作业去完成,那样的效果就更小了。

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呢?因此,生物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就决定了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从阅读中可以获取的,这些知识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可以只列提纲,也就是知识的骨架,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完成课本基础内容的阅读;然后就是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形成对生物规律性认识的过程了,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围绕着教学目标去做,但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说,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探究,才能得到结论。

最后就是关于学生在得到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中,“学案”中所提供的学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

一般包括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为”变成“会学”。

学案编写后可以提前两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把握课本的基本知识;然后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生物概念并能理出知识结构,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最后再去解决难点问题和规律性的生物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经过思考与探究,将这些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讨论解决。

在这个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留到课上解决。

做完以后要及时收上来进行批阅,起到反馈的作用,以便讲课时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的阅读已经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了解学
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就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讲解,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

要遵循“四讲四不讲原则”。

即将易错、易混、易漏点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小组讨论后学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展
上课时,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导的作用。

由学生将学案上问题一一展示,该讨论的地方就讨论,讨论不出来的由教师适当地点拨,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或者提问的形式,在座位上回答,或者同时回答都可以。

三、练
此环节比较重要,通过训练掌握理解知识。

即课堂练习。

经过自学、讨论、教师的点拨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应放在动脑想、用嘴说、动手操作上,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觉,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整节课中地位是很重要的,设计练习题的是一定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测
同学们到底一节课掌握得怎么样?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一
下限时训练,题目不用多,针对本节课的问题设计5~6道即可。

限时训练,马上收上来,马上就进行批阅。

五、馈
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反馈训练。

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一直处于活动的状态。

而且在一节课结束之前还有可及时地反馈及评价。

使学生知道整节课都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做到了心中有数。

教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誗编辑司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