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六)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题: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题:第6课 第4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题:第6课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

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旅行等。

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让中国悄然进入“微时代”。

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事物,有人持乐观态度,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持乐观态度,也可持相反观点,答题时,要结合着本段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微”事物的利与弊的两面性、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等角度来阐述即可。

【答案】观点一:乐观态度。

“微”事物带给人们很多便利,适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微”事物蕴涵丰富,以小见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观点二:悲观态度。

过分关注“微”事物是人心浮躁的表现,“微”事物永远取代不了经典作品,每日沉溺于刷看微博,浪费很多时间,人也容易变得琐碎。

观点三:“微”事物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表现了社会浮躁的一面,我们应理性看待,关注但不沉溺其中,毕竟它代替不了经典。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92282084】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

“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

2017-2018学年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语文试卷(四)-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语文试卷(四)-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四)答案1~4.BCDB5.答案:①尽职尽责、不辞劳苦。

为了学校弄出好的文艺节目,亲自去城里请老师并把音乐家扛回学校。

(1分)②感情细腻、善于识人。

在桥洞下听到音乐家唱的歌后泪流满面,并坚信他是排练节目的老师的最佳人选。

(2分)③热爱学校,热爱孩子。

通过推迟给老师们发工资来给孩子们买新校服,为孩子们不能参加演出而难过。

(2分)6.答案: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吟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7.A8.AC9.答案:①鲍勃·迪伦的歌词跟歌唱有关,表达了他的情趣和他对世界的看法。

②鲍勃·迪伦的创作用飞扬的语言来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他的歌词有时候主题挺重,但使用的语言很巧,读者从中能获得启发。

③鲍勃·迪伦将正统文学的传统和草根民歌的传统结合起来,他是将流行音乐和文学结合起来的最重要的转化者。

④鲍勃·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他的歌词意象绮丽,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很难想象的新世界。

(共5分;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10~12.AAA13.答案:(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

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为平民。

(得分点:“坐征”“畴”“特”各1分,大意2分)(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阶段质量测评6+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阶段质量测评6+Word版含答案.doc

阶段质量测评(六)(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1.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3分)【导学号:92282087】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

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________(1分)(2)修改:(2分)【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④搭配不当,“善待”与“动物的尊严”不搭配,应将“善待”改为“维护”,或删除“的尊严”。

【答案】(1)④;(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删去“的尊严”)。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3分)示例: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重在善于发现。

小草拱破硬土顽强生长,是一种生命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其实无处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示例句以小草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之美。

在仿写语句时,要注意选取相关的事物,通过这个事物的特点表现其蕴含的美。

【答案】(示例)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哲人弃掉执念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凡人献出爱心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的美3.为提倡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某校语文组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校内阅读文学经典讨论会,假如你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

要求:联系你学习过的文学经典,谈谈阅读文学经典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考仿真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仿真检测(二)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服务的起步、物联网应用的铺开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数据量与时俱增,数据处理能力也发展迅速。

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资源属性越发明晰,显示出开发的价值。

同时,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

大数据被称为将引发生活、工作和思维变革的一次革命。

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目前对大数据尚缺权威的严格定义,但较普遍的解释是指“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规模大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但大数据之所以难处理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大的挑战是其随时间的变化快和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可否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而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型数据。

随时间和类型的变化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但同时也丰富了大数据的内涵。

通常用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来反映大数据的特征,即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数据仅仅冠以“大”这一形容词是不全面的,只不过在大数据的4V中,规模相对于变化和类型这两个特征容易定量,而且即便是单一类型的数据集(例如文本文件),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也能称得上大数据。

数据的规模越大,通常对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表象为不在意数据的杂乱,但强调数据的量;不要求数据精准,但看重其代表性;不刻意追求因果关系,但重视规律总结。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仿真检测(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汉的《张迁碑》方厚凝重的笔意往往被学书者看作治疗笔弱之病的良方,因而学习《张迁碑》如果不能够得其“方”,也就谈不上得其情味,更谈不上登堂入室了。

基于此认识,不少学书者在临习该碑时,常常会刻意摹画,甚至夸张其笔画的“方”形,力求做到棱角分明。

但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随之而生的,则是死板、僵硬、做作等问题。

那么,对于《张迁碑》的“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从笔画层面上看,《张迁碑》的“方”主要是由刀刻二次加工所致,例如“也”“门”“贡”等许多字都表现出浓厚的刀刻痕迹,因而,当有些人还过分着眼于《张迁碑》笔法之“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了窠臼。

由于刀刻痕迹浓重,我们很难从中清晰地看到毛笔锋颖最初运行的痕迹,所以要理解《张迁碑》的“方”,绝不能仅仅从笔法的层面去理解,而需要悉心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趣。

这种“方”的意趣具有两种内涵。

其一,峻而能健。

“峻”指的是方硬之中棱角分明的审美意味。

梁武帝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一文中曾云:“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

”可见在笔画的起收处表现出鲜明的棱角,便能增强笔画的刀感,展现出令人肃穆的精神。

但这种棱角必须具有特殊的质感与生命力,才会表现出丰富的意态美,否则会有单薄死板的弊病。

《张迁碑》的方笔往往具有浑厚饱满的张力,这种张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健”。

例如“迁”字的末笔波磔,在方峻中饱含了强劲的筋力,这种“筋”的质感极大地增强了方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其二,峻而能朴。

所谓“朴”即指一种自然成形、毫不做作的审美意味。

不少人在临习《张迁碑》时,常会把方笔处理得呆板滞涩、机械雷同。

但我们仔细品味《张迁碑》的方笔,可以发现其魅力不仅表现为劲健的力感,更体现在形态不一的笔形上,这是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尚真的秦汉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六)+语文+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六)+语文+Word版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 文 (六)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 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

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卷只装订不密封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

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

2018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六)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两年,“真人秀”非常流行。

这些“真人秀”都是由当红明星出镜,让他们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

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正悄然兴起。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年青一代所喜爱和参与的娱乐方式。

而且,网络直播似乎也在创造着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网红,一些无名的模特或美女或其他方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红”了。

其实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正好是对照。

明星真人秀是明星扮成普通人,网红则是普通人扮明星。

明星真人秀是让明星在没法端着的环境中、在现实的普通竞争游戏中展现普通;而网红则是以小白领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后备军自己扮演明星。

明星真人秀和网红都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后备军喜欢的,前者是高不可攀的明星下降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后者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成了明星。

这都是以年轻小白领为中心的青年群体的自我期望和自我反讽。

这里有两个走向值得注意:首先,从这些节目看来,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看到更多的“真实”的生活,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但对于某种琐碎的“生活流”倾注了很多的关切。

这种“生活流”是由大量真实的细节和具体而微的生活状态所构成的,这种生活的情境是典型的白领式的。

这就把中产阶级后备军的生活形态作为所有这些直接性节目的背景,他们与现在的年轻人保持着一种平视的关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这些节目极为关键的就是一种“互动”的生成,网络直播是通过手机的直接互动所产生的效应,而明星真人秀更加依赖电视中的互动和网络的互动,这种互动性其实是参与到情境之中的感觉的生成。

其实,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新的认同感所营造的一部分。

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观照,往往是通过这种真人秀或直播来获得的,这些赋予了他们的平淡日常生活一种不同于既往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一种大叙事,而是来自于某种“平庸性”的小叙事。

这种小叙事看起来意义极为中性和暧昧,有一些甚至有无聊和消极的因素,但另一面其实也具有某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它让年轻人能够面对今天没有大喜大悲的生活,在为追求生活而努力的路上一面能够适应生活本身一面也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面对自身社会的认同。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单元+走近高考(六)+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单元+走近高考(六)+Word版含答案

走近高考(六)考点十二修辞手法运用1.考点解说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强调的是“正确运用”,而非简单辨析;但正确认知仍然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考试说明》规定了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近年高考修辞考查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居多。

修辞手法重在考查运用,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手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2.考查方式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查: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手法写作(造句);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手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方法指要(1)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主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仿真检测(六)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古神话中华民族古老的灵魂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上古神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袁珂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

”神话大多数是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

虽然我国上古神话受到种种破坏,但人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

上古神话中精彩纷呈的故事、光芒四射的智慧、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使得上古神话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上古神话在民族精神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悲剧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上古神话中悲剧情怀的代表。

为了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一个女子甘愿衔木石以填海而不辍,她的崇高举动表现出悲怆之力。

小小的精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要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和微不足道的力量填平茫茫的大海,这是多么执着的抗争,多么悲壮的场景。

除此之外,还有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为了追赶太阳而渴死在路上,他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追逐不已。

巴金先生曾说:“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在现实的生存困境中,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而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鲧的行为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鲧死后集其精力生下禹,禹秉承父志,最终使得洪水消退,万物重生。

这体现的更是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信念。

上古神话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

这里,恩斯特·卡西尔十分肯定了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

同时,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能看到上古神话的影响。

毋庸臵疑,上古神话故事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原始神话中,人类从何而来?包容人类和万物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原始先民们思考过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今天愈发迷茫愈发找不到归宿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正是神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

神话中所表现的这些人类的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场景,至今仍能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人不应当因为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历史的,是有价值的,就如一个成年人不能够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

如果武断地否定上古神话,岂不是和吃饼的大汉一样觉得只有最后一块饼有价值而前面吃的都没有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适时地回头看看历史的东西,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必然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现在的人们太过盲目,追求了半生却发现迷失了方向。

一个牢固的精神根基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大的根基,人生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

而一旦缺失这样的根基,人就会枯萎,以致迷失在滚滚人流中不知所以。

通过研究上古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

因为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周围世界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B.神话是人民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C.古代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从中能够看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

D.我国古代上古神话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等使其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竭的源泉。

解析:选B原文说的是“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选项表意不准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上古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与大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故事是悲剧情怀的代表。

B.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民族英雄勇于担当民族责任的精神写照。

C.上古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和脉络,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上古神话是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D.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意在肯定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对于民族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选C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原因是神话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的场景,至今仍给人带来力和美的感受。

B.人们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否定它的存在历史和价值,就如一个成年人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

C.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适时回头看看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东西,而不该一味在现实中盲从而失去方向。

D.上古神话开创奠基的精神特质以及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

解析:选A原文说的是“神话中所表现……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

乾道五年举进士,授馀姚尉、扬州教授。

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

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

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②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

高宗山陵③,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

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

于是治并缘④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馀姚二县,无复流殍。

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

间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

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

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

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注]①长贰:指官的正副职。

②言路:指言官。

③山陵:此指营造陵墓。

④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解析:选A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

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后可以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比较A、C,“耻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耻”前停顿,排除C,选择A。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古代的大学。

相传庠、序、瞽宗、辟廱均为古代大学。

B.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

C.三省指地方上的行政机关。

D.赠此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

解析:选C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职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焕为官尽职,受到举荐。

这年干旱,沈焕被派到上虞、余姚两县救济,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任婺源知县,得到三省的推荐,于是任舒州通判。

B.沈焕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营造高宗陵墓时,臣子宴饮作乐,花费很多,他认为国家有大悲,不能如此,就上奏弹劾,终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

C.沈焕人品高尚,不随便宽恕自己。

他曾经说白天从妻子孩子那里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测,只有两个方面都做到问心无愧,才可以谈到学问。

D.沈焕去世后获得殊荣,友人多有评价。

他去世后被追赠直华文阁,赐谥号为端宪;丞相周必大高度评价他,舒璘则认为自己在师道尊严上不如沈焕。

解析:选B“终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分析有误。

“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是沈焕移送文书给御史,要求明确说明丧事本意后想达到的目的,不是事实结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体力行善待众人,早晚接见学生(学习的人),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长官副长官同僚忌恨他标新立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