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实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
②表示姑且承认某事实,下文往往有 表示转折的正确使连用实词词和虚与词 它呼应。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 常少有。
独树一帜:单独的竖起一面旗帜,比喻 自成一家。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 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 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 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 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二、考点分析
• 命题点 :“辨析” 。包括“近义词 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 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 重。
•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1、“决定”强调的是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
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确定”强调的是明确肯 定。联系语境可知,传统种花的收益取决于劳动力 和气候,故应用“决定”。
2、“即使”既可表示让步关系,也可以表示 假设关系;“虽然”只能表示让步关系,不表示假 设关系。由句中“如果”可知,应用表示假设关系 的“即使”。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精选课件
4
•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
•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精选课件
8
• 【解析】 •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 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 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 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精选课件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精选课件
11
•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意义方面辨析
• (1)辨明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
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核
心
考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点
探
究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课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 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
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习
导
航
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
核
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心
考
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探
究
1 .从词义方面考查
课
(1) 注意词义的范围
后
对
点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
快
训
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
点 探
究
__ ④ 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
课
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__ 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后 对
点
答:① 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快 训
解析: ①要和后文对应, ② 应起强调作用, ③表示幼稚之处还是少数, ④ 表递 相
D.包含 包括 包罗
点
快
训
【解析】 D 组词汇中, “ 包含 ”、“包括 ” 、“ 包罗 ”三个词同义, 都是 “里
相
边含有 ”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实词用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定义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第二章:名词的正确使用2.1 名词的定义和特点2.2 名词的格和数2.3 名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三章:动词的正确使用3.1 动词的定义和特点3.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3 动词的搭配和修饰第四章:形容词的正确使用4.1 形容词的定义和特点4.2 形容词的级和搭配4.3 形容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五章: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5.1 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5.2 实词在句子中的功能5.3 实词的替换和同义词使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句子,找出实词的使用错误,并进行改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的替换和句子构建练习。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正确使用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实词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词的定义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词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能够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对实词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内容:第六章:副词的正确使用6.1 副词的定义和特点6.2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6.3 副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七章:连词的正确使用7.1 连词的定义和特点7.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7.3 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八章:介词的正确使用8.1 介词的定义和特点8.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九章:代词的正确使用9.1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9.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9.3 代词的替换和指代关系第十章: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0.1 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10.3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实词知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确使用实词
○1、定范围: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
项。
○2、明色彩: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
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头语。
○3、辨轻重:词义所变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
比如:“束缚”与“禁锢”都有受到约束限制之意但前者在词义程度上就要轻一些。
○4、试搭配:词往往在搭配对象上有差异。
比如:“充足”与“充沛”;“充足”的搭配
对象大多为实在的东西如“弹药充足”等;而“充沛”的搭配对象多为较抽象的东西如“体力充沛”“感情充沛”。
○5、析词性: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有利于辨析
近义词。
例如:“代表”与“代替”;“代表”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由于有名词性它可以充当主语又可以充当宾语由于有动词性又可以充当谓语“代替”是动词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